資源簡介 《植物生長素的發現》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植物的向性運動,向性運動的概念。2、植物生長素的發現過程。3、植物生長素產生的部位。二、教學重點: 1、植物的向光性——向性運動。2、達爾文的實驗。溫特實驗設計的目的、實驗過程、實驗達到的目的。三、教學難點: 達爾文、溫特的實驗過程。四、教具準備:自繪達爾文、溫特實驗過程圖解。五、教學過程:越戰期間,越南人民利用多山多林的優越自然環境,運用游擊戰給予美軍重創,美軍為了對付山地的游擊戰,從飛機上噴灑了一種物質,使山上的樹林落葉,草木枯死,并且幾年內植被都難以恢復。這種秘密武器到底是什么呢?這種物質的實質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植物激素的一種。 植物的幼苗破土而出,繁殖季節的兩只雄羚羊為了一只雌羚羊而相互爭斗,體操運動員優美的動作,這些生物現象都與生命活動的調節有關。植物和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方式不同,植物生命活動調節的基本方式是激素的調節。 [板書] 第一節 植物的激素調節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①向日葵幼嫩的花盤跟著太陽轉,②水平放置的幼苗,莖背地生長,而根則向地生長。這些現象分別是由哪種刺激引起的?這兩種刺激在方向上有什么共同點? [學生回答:①由光引起;②由重力引起。①和②都是受單一方向的刺激。][板書] 一、植物的向性運動1、定義:植物體受單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運動,稱為向性運動。 你能舉出幾個向性運動的例子嗎?(睡蓮根的向水性等……,含羞草受到觸動后葉片閉合下垂是向性運動嗎?為什么?)含羞草受到觸動后葉片閉合下垂不是向性運動,是感性運動。植物體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運動稱為感性運動。 植物的向性運動在植物生活中有何重要意義?2、意義:[學生回答,教師總結](1)向光性——使植物的莖、葉處于最適宜利用光能的位置,有利于接受充足的陽光進行光合作用。(2)向重力性——使植物的根向土壤深處生長,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對水、無機鹽的吸收。[板書] 向性運動是植物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那么,植物為什么會表現出向性運動呢?科學家發現植物的向性運動與植物體內生長素的調節作用有關,生長素是科學家在研究植物的向性運動時發現的。[板書] 二、生長素的發現生長素的發現過程經過了幾代科學家、學者的努力,最后才發現了植物的生長素。為生長素的發現作出過重大貢獻的科學家有很多,比如達爾文、溫特、郭葛等。[板書](一)達爾文實驗達爾文做實驗所用的材料是金絲雀 (一種單子葉的草本植物)的胚芽鞘,什么是胚芽鞘?胚芽鞘:又叫芽鞘,單子葉植物胚芽外的錐形套狀物,胚芽鞘為胚體的第一片葉,有保護胚芽中更幼小的葉的作用。在種子萌發時,胚芽鞘首先穿出地面,保護胚芽出土時不受損傷,隨后為胚芽所突破。胚芽:能發育成幼苗的莖與葉的原始體。1、①觀察在黑暗中胚芽鞘的生長狀況(黑暗中胚芽鞘直立生長,如果打開燈,它們的生長狀況將會怎樣呢?)②仔細觀察在黑暗/光照/單側光下胚芽鞘的生長狀況(黑暗和光照下的胚芽鞘均直立生長,單側光照的胚芽鞘向光彎曲生長)[板書] 結論:說明胚芽鞘生長具有向光性胚芽鞘的向光性與什么部位有關?2、仔細觀察在黑暗/光照/單側光下胚芽鞘的生長狀況(保留和切除尖端的比較)切除尖端的胚芽鞘不論在黑暗、光照還是在單側光照下,均不生長也不彎曲。[板書] 結論:說明胚芽鞘向光彎曲生長與尖端有關那么光接受刺激的部位到底是哪里呢?是尖端還是尖端下方?3、一個胚芽鞘用錫箔小帽遮住尖端,另一個胚芽鞘用錫箔遮住尖端下方。一段時間后它們的生長情況會怎樣?用錫箔小帽遮住尖端的胚芽鞘給予單側光照后直立生長;而用錫箔遮住尖端下方的胚芽鞘給予單側光照則向光彎曲生長。[板書] 結論:胚芽鞘接受光刺激的是尖端接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那么彎曲生長的部位是哪里呢?4、仔細觀察在黑暗/光照/單側光下胚芽鞘的生長狀況(尖端橫插云母片,云母片不能讓胚芽鞘中的物質通過)[板書] 結論:說明胚芽鞘生長彎曲的部位在尖端下方達爾文對實驗的結果的分析:胚芽鞘的尖端可能會產生某種物質,這種物質在單側光照射下,對胚芽鞘的下面部分會產生某種影響。是否真的像達爾文推想的那樣呢?1928年。荷蘭科學家溫特給出了他的答案。[板書](二)溫特實驗1、溫特在實驗中把切下的胚芽鞘的尖端放在瓊脂上,幾小時后,移去胚芽鞘,并將這快瓊脂切成小塊,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側。2、把沒有接觸過胚芽鞘尖端的瓊脂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側。[學生活動] 如果真是像達爾文推想的那樣,那么溫特實驗的結果應該是怎樣的?1的結果:胚芽鞘會向放瓊脂的對策彎曲生長。2的結果胚芽鞘既不生長,也不彎曲。結論:胚芽鞘的尖端確實產生了某種物質,這種物質從尖端運輸到下部,并且能夠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長。這些物質究竟是什么呢?[板書](三)郭葛分離出生長素1934年,荷蘭科學家郭葛從一些植物中分離出這種物質,它是吲哚乙酸,有促進生長的作用,所以取名為生長素。后來科學家又發現了其他一些由植物體某一部位合成,并對植物體生命活動具有調節作用的有機物,人們把這類有機物統稱為植物激素。[學生活動] 總結上述科學家的實驗結果,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莖尖。2、會發生彎曲,彎曲的部位是莖尖下部3、植物向光性的外因是光照分布不均,內因是生長素分布不均[學生活動] 如何完整地解釋植物莖生長的向光性現象?植物頂芽的頂端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促進頂端下部的生長。頂端產生的生長素在向下運輸的過程中,受單側光照射的影響,結果使背光側生長素比向光側多,背光側生長比向光側快,莖就向著光照的方向生長。[板書] 三、向光性原理:單側光→莖尖端→ 生長素分布不均勻→生長不均勻→背光側塊、向光側慢→向光彎曲[板書] 四、生長素的產生、分布、運輸1、產生:在植物體內生長素主要在葉原基、嫩葉、發育中的種子中產生。2、分布:大多分布在生長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根尖的分生組織,形成層,受精后的子房和幼嫩的種子。3、運輸:生長素在植物體內的運輸,主要是從植物體形態學的上端向下端運輸而不能倒轉過來。如何理解 “生長素在植物體內的運輸,主要是從植物體形態學的上端向下端運輸,而不能倒轉過來。”如何設計實驗來證明這一結論?課后練習:1、在不借助任何物體的情況下,請設計一個實驗,將一株盆栽小灌木培育 2、將燕麥胚芽鞘尖端放在瓊脂小塊上,正中插入生長素不能透過的云母片,瓊脂被分成相等的兩部分,單側光照射后,瓊脂內生長素的含量怎樣?左多右少 左=右3、植物有向性運動、感性運動等現象,這些現象與下列哪項有關?( D )A、光照 B、溫度 C、水分 D、生長素4、下列屬于向性運動的是( D ) A、含羞草受到觸動后葉片閉合下垂B、蛾類夜間撲向燈火C、螞蟻趨向甜食D、向日葵的花盤向太陽 成如右圖所示的樣子。先將花盆橫放一段時間,待其莖向上彎曲生長一段時間后,將橫放的花盆旋轉180度,待其莖向上生長一段時間后,再旋轉180度,待其莖長到一定長度后,將花盆放正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