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0年中考道德與法治時政熱點(一)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熱點瀏覽】1. 2019年10月17日,在第六個國家扶貧日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對脫貧攻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強調,當前,脫貧攻堅已到了決戰決勝、全面收官的關鍵階段。各地區各部門務必咬定目標、一鼓作氣,堅決攻克深度貧困堡壘,著力補齊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短板,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小康社會。要采取有效措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2.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于2020年2月5日由新華社受權發布,這是21世紀以來第17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文件確定,對標對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強化舉措、狠抓落實,集中力量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兩大重點任務,持續抓好農業穩產保供和農民增收,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保持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提升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確保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3.2020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4.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2020年5月11日至1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山西,進農村、訪農戶、看企業、察改革,就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進行調研。脫貧攻堅是習近平總書記心里始終最牽掛的一件大事。“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要千方百計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接下來要把鄉村振興這篇文章做好,讓鄉親們生活越來越美好。”【知識鏈接】1. 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2.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著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鎮化水平不高、城鄉發展不平和不協調等現實挑戰。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3.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增進民生福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4. 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5.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抉擇), 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6.在新世紀新時代,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7.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8.公平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障。公平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重要基礎。9.正義是社會文明的尺度,是社會制度的重要價值。正義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典型引路】(2019·湖北孝感)材料一 2012年底,我國農村貧困人口9899萬人,一貧困縣832個。通過脫貧攻堅,從2013年到2018年,連續6年每年完成減貧任務千萬人以上。目前,全國還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660萬人,貧困縣399個。材料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的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閱讀上述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材料一中的數據及其變化說明了什么?(2)材料二中,我國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體現了黨和政府什么樣的發展思想?(3)打贏脫貧攻堅戰,在政治、經濟、社會方面各有什么重要意義?【解析】本題考查共同富裕、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1)分析材料一可知,題干“通過脫貧攻堅,從2013年到2018年,連續6年每年完成減貧任務千萬人以上”說明我國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全國還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660萬人,貧困縣399個”說明脫貧攻堅工作并沒有完成,任務依然艱巨。(2)分析材料二可知,我國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這體現了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3)分析題干可知,解答此題要從“政治”“經濟”“社會”三個角度分析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意義。根據所學,政治意義可從有利于更好地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有利于廣大人民群眾更好地自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有利于廣大人民群眾更加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等方面概括;經濟意義可從有利于更好地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增進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實現共同富裕等方面概括;社會意義可從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促進社會進步等方面概括。答案:(1)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但脫貧攻堅工作并沒有完成,任務依然艱巨。(2)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3)政治意義:①有利于更好地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②有利于廣大人民群眾更好地自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③有利于廣大人民群眾更加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經濟意義:有利于更好地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增進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實現共同富裕。社會意義: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促進社會進步,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熱點檢測】1.2019年10月17日,在第六個國家扶貧日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對脫貧攻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強調,當前,脫貧攻堅已到了決戰決勝、全面收官的關鍵階段。為此,各級政府應①堅持依法行政 ②把脫貧攻堅工作擺在核心位置③深化改革,讓更多改革紅利惠及貧困地區 ④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分析“2015—2019年全國農村貧困人口和貧困發生率”柱狀圖可以得出①我國的扶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②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③消除貧困,實現同等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④脫貧攻堅任務依然艱巨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于2020年2月5日由新華社受權發布,這是21世紀以來第17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中央一號文件多年來一直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的理論依據是①黨的奮斗目標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③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增進民生福祉 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A.①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4.下列關于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目標描述錯誤的是A. 到2035年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B.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C.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D. 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5. 毛南族是我國28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廣西壯族自治區環江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也是全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全縣有毛南族6.45萬人,占全國毛南族總人口的約70%。2019年底,環江縣貧困發生率降至1.48%。2020年5月,環江縣退出貧困縣序列。綜合全國毛南族脫貧情況,毛南族已實現整族脫貧。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得益于①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②毛南族群眾的自力更生 ③我國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6.閱讀下列材料,運用相關知識回答問題四川省犍為縣全面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不斷做強農旅品牌,以鄉村旅游為依托,推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融合發展,打造農旅融臺基地;依托特色產業優勢打造品牌農產品,完善農村電商運營中心和配套設施,拓展銷售半徑,降低流通成本,持續提升農產品影響力、競爭力。狠抓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路電水網和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貧困村黨群服務中心、應急廣播站、文化衛生室等日益完善;分類施策加快危房改造,落實財政補助,優化居住環境,獲得省級生態園林城市等榮譽稱號,堅持“扶貧+扶志+扶智”相結合,對貧困家庭學生進行全階段、全覆蓋的資助扶持,開展貧困力就業技能培訓;辦好農民夜校,把政策法規教育、樹新風活動等融入其中,推動形成相互幫助、自力更生的淳樸鄉風和文明新風,該縣多措并舉成果顯著,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7.2%下降到0.02%,有力地促進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銜接。犍為縣的成功實踐對我們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有何啟示?熱點檢測 參考答案1.C 2.B 3.D 4.A 5.B 6. 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 ②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兩不愁、三保障”各項政策措施 ③堅持因地制宜原則,做大做優特色產業,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 ④深化改革,盤活農村土地等自然資源,多渠道提高農民收入 ⑤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強生態建設,建設美麗鄉村 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⑦重視科學和文化建設,加強就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 ⑧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培育淳樸鄉風和文明新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