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習近平講故事:新加坡的鄭和寶船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對當時以及后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那鄭和七下西洋到達了哪些國家和地區?帶來的影響表現在哪些方面?第15課明朝的對外關系目錄一、和平之旅——鄭和下西洋二、戰爭之殤——戚繼光抗倭三、殖民之痛——葡萄牙攫取 在澳門的居住權第一幕和平之旅—鄭和下西洋鄭和鄭和(1371-1433) ●航海家(世界上第一個洲際航海家;人類征服海洋的先驅)、外交家。 ●明朝宦官 ,原姓馬,名和,小名三寶,因立下戰功,明成祖朱棣賜鄭姓,史稱“鄭和”。 ●出生在一個富有冒險精神的回族家庭,熟悉伊斯蘭教教義、教規和宗教習俗。●身材魁梧,知識豐富,思維敏捷 ,具有一定的航海、造船知識,知兵習戰,深得明成祖朱棣的器重 。地理概念,明初指現在文萊以西的東南亞和印度洋海域及沿岸地區。 西洋的范圍(一)鄭和下西洋原因材料一:“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 ——《明史·鄭和傳》 材料二: 鄭和七次下西洋,海上絲綢之路盛極一時,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國的絲綢和瓷器換取當地的特產或饋贈當地的國王,與當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無,不占別國一寸土地,未掠奪他人一分財富。 ——《鄭和下西洋——偉大的和平使者》1、提高明朝地位和威望,示中國富強;2、加強與海外各國友好往來,同時發展海外貿易。觀看視頻,梳理鄭和下西洋概況(二)鄭和下西洋概況時間 次數 在位皇帝 裝載物品 物品用途 到達地區 最遠到達 1405年-1433年七次明成祖絲綢、瓷器、茶葉、漆器、金銀貨幣慷慨送禮、貿易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身臨其境:假設你是鄭和船隊一員,結合材料談一談你們取得成功的原因。材料一: 史書記載洪武末年時,“倉廩充積,天下太平”。建文帝時期,“家給人足,外門不闔”。到永樂年間,明王朝統治已極盛。材料二:宋元時期造船和航海技術有了較大的發展。中國的航海家除了使用指南針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汐、信風、氣象的規律。材料三:鄭和,回族,出身于穆斯林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蘭教和佛教。從小養成了吃苦耐勞和英勇無畏的氣概。在“靖難之役”中立下赫赫戰功,有一定的政治經驗和組織才能。明朝前期經濟繁榮,國力強盛。造船和航海技術的發展,指南針應用,地理知識豐富。鄭和優秀的個人品格和能力。15-16世紀中西方主要航海活動比較表 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三)鄭和下西洋意義鄭和受到榜葛剌的熱烈歡迎,并把長頸鹿贈送給了鄭和。鄭和到了阿拉伯,把我們國家的絲綢和瓷器送給了當地的人民,傳達了我們的友誼。江蘇南京浡(bo)泥王墓1、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2、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第二幕戰爭之殤—戚繼光抗倭名詞解釋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組成海盜集團,到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進行走私貿易和搶劫,被時人稱為“倭寇”。倭患明朝中期,日本國內社會動蕩加劇,加上明朝國力減弱,海防松懈,倭寇與中國海盜、奸商等勾結,殺居民、劫財貨,無惡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壞。(一)抗倭英雄戚繼光 戚繼光:明代杰出的軍事家,抗倭民族英雄,出身將門。17歲承襲父職,后考中武舉,擔負起防御倭寇的任務。戚繼光先后在山東、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其率領的軍隊被稱為“戚家軍”。(二)戚繼光抗倭閱讀課本第二部分,歸納戚繼光抗倭過程及結果。1、訓練軍隊,創造“鴛鴦陣”;2、臺州九戰九捷,平定浙東地區倭患;3、消滅廣東、福建地區倭寇,東南地區倭患基本解除。圖一:明代《抗倭圖卷》(局部)畫面描繪了明水軍與倭寇交戰的情景圖二:鴛鴦陣探究戚繼光抗倭勝利的原因?1、這是一場反侵略的正義戰爭,符合人民的利益;2、戚家軍紀律嚴明,作戰英勇;3、與其他愛國軍民配合作戰;4、戚繼光本身的軍事才能與領導能力。(三)戚繼光抗倭評價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繼光領導的抗倭戰爭是一場反侵略的戰爭。戚繼光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第三幕殖民之痛—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課堂小結明朝的對外關系和平之旅——鄭和下西洋原因概況意義戰爭之殤——戚繼光抗倭概況評價殖民之痛——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以古鑒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初中七年級歷史15-明朝的對外關系.pptx 新加坡的鄭和寶船.mp4 鄭和下西洋.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