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張PPT)橫的變化歐陽詢 · 唐 歐陽詢(557年——641年),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是書法史上的“初唐四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之一。其對楷書結構的研究、整理,奠定了唐代書法理論的基礎,促使了楷書由“尚意”到“尚法”書風的轉變,確立了唐楷在書法史上的地位。 《九成宮醴泉銘》,唐貞觀六年(632年)立于陜西麟游縣,記載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現涌泉之事,為歐陽詢76歲時的奉詔之作。今碑石尚存,傳世最佳拓本為明李琪舊藏宋拓本,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此碑用筆剛勁凝重,峻利而含韻,結體平中寓險,形斂而勢放,有“楷書極則”之稱。 歐陽詢駐馬觀碑《書林紀事》記載,歐陽詢曾經在出行途中,看到西晉書法家索靖所寫的一塊碑刻,便騎在馬上看了很久才離開。走了幾百步,他又忍不住折回來繼續觀看??吹脤嵲诶哿耍瑲W陽詢就鋪開皮衣坐下來看,困了就睡在這座碑旁邊。他就這樣一直看了三天才離開。 1、短橫: 多比長橫稍顯粗壯有力,身形多取仰勢,中段稍凹(也可稍直),末尾頓筆多無長橫明顯。 2、長橫: 歐字的長橫很挺直,挺健秀勁,中段略直稍細,收筆則多取俯勢,頓后回鋒“護尾”收筆。 3、左尖橫、右尖橫: 體態短小輕盈,字中左右都有短橫時,一般左橫左重,右橫右重。左尖橫可順鋒起筆,右行漸按,略提后右下頓筆回收。右尖橫先藏鋒入筆,頓后右行漸提。 如踩鋼絲演員手中的橫桿,橫畫也有平衡字形的作用。歌 訣 橫畫不宜平,勢斜俯仰變; 起收出斜角,折方稍帶圓。 長橫腰稍細,短收不重按; 輔橫宜靈活,左尖或右尖。 歐體的橫畫平穩有力,長、短橫略有俯仰變化。起筆多“欲右先左”、“橫畫豎下”,以藏鋒為主,多采用逆入后回頓折鋒的方法寫成斜三角。行筆則用中鋒,勁健暢達,沉穩有力。收筆時宜右上略提后折鋒右下頓筆,轉鋒左上回收,也略成斜三角形,方中帶圓。 楷書橫畫多取向右上的斜勢,靜中求動、斜中求活。王學仲在《書法舉要》中說:“柳宗元曾說‘橫畫怕寫平了’,如橫寫成絕對的平線,就沒有書法藝術了?!? 運筆中常見的“運筆八病”,多數是因為夸張“失度”而導致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