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0中國歷史熱點考點匯總,必背!今年是很多重要歷史事件的周年,而歷史事件通常也是中高考考察的重點內容。今天主編就為大家整理了中國近現代史中較為重要的一些周年事件的知識點,同學們要記得收藏哦!鴉片戰爭爆發180周年1.爆發背景鴉片戰爭前的中西方對比:西方,18世紀中后期,英國開始工業革命。不久,法、美等國也相繼開展工業革命。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清朝政治腐敗,財政困難,軍備廢弛,仍然實行閉關鎖國政策。①根本原因:為扭轉貿易逆差,打開中國市場。②直接原因:1839年6月,林則徐領導禁煙運動,開展虎門銷煙。2.結果①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南京條約》。條約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繳納的關稅由中英雙方商定。②1843年,英國又強迫清政府簽訂《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③1844年,美法兩國脅迫清政府分別簽訂《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3.影響①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屈辱和沉重的災難。②中國的大門被迫打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③中國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160周年1.爆發背景19世紀50年代,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需要更廣闊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為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利益。2、結果①1858年,簽訂《天津條約》。條約規定:允許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增開牛莊(后改營口)、淡水、漢口、南京等10處為通商口岸;外國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國人可以到中國內地游歷、經商、傳教;清政府賠償英法兩國軍費各200萬兩白銀,賠償英商損失200萬兩白銀。危害及影響:列強逐漸影響和操縱清政府的內政外交;侵略勢力擴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內地;列強取得了中國內河航運權,便于外國商品向中國內地傾銷;成為外國人到中國各地進行種種不法活動的護身符;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②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條約規定:清政府承認《天津條約》有效;增開天津為商埠;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賠償英法兩國軍費各增至800萬兩白銀。危害及影響:中國失去了更多領土和主權,外國侵略勢力擴展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內地;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美、俄乘火打劫,俄國從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末開始,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了15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相當于15個浙江省的面積。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和《馬關條約》簽訂125周年1.爆發背景日本“大陸政策”的制定(蓄謀已久)。解決日本資本主義發展中的矛盾。導火線:1894年朝鮮東學黨起義。2.結果中國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協約內容:①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②賠償日軍軍費白銀2億兩。③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日本輪船可沿內河駛入以上各口岸。④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受內地稅。3.影響①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②中國領土和主權進一步遭受嚴重損失。③巨額賠款,大大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④新的通商口岸的開辟,使列強侵略勢力深入到中國內地。⑤外國在華投資設廠,拓展了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途徑,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⑥列強爭相劃分“租界”,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戰爭爆發120周年1.爆發背景①根本原因:列強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以維護和擴大在華侵略利益。②直接原因:民族危機的加深導致義和團運動。2.結果中國戰敗,簽訂《辛丑條約》,條約內容:①中國賠款價息合計9.8億兩白銀(詳情為賠償4.5億白銀,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約9.8億兩)。②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③清政府拆毀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線設防的炮臺,允許列強各國派駐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④懲辦義和團運動中參加反帝斗爭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質的組織;對反帝運動鎮壓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職,永不敘用”。⑤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上。⑥修訂商約。3.影響①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會。②巨額的賠款是列強對中國空前的大規模勒索,為支付這筆巨額賠款,清政府加緊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貧困,社會經濟更加凋敝。③在北京設立“使館界”,實際上是“國中之國”,是帝國主義策劃侵略中國的大本營。④外國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區,使清政府完全處于外國軍隊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⑤清朝官吏嚴厲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進一步成為帝國主義的幫兇。新文化運動開始105周年1.概念新文化運動(1915~1923年)是由胡適、陳獨秀、魯迅、錢玄同、李大釗等一些受過西方教育(當時稱為新式教育)的人發起的一次“反傳統、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學革命運動。2.背景①經濟:一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進一步發展。②政治:北洋軍閥的黑暗專制統治。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④直接:袁世凱夢想恢復帝制,在思想文化領域掀起尊孔復古的逆流。3.主要內容①提倡民主,反對專制。②提倡科學,反對迷信。③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個性解放、人格獨立;男女平等、婚姻自由。)④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這是要革新文學的形式和內容,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提倡使用標點符號,提倡寫自由體的新詩,反對有嚴格限制的舊體詩。)⑤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4.意義①猛烈沖擊了封建專制思想的統治地位,使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②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促進了民眾的覺醒。③推動了五四運動的發生,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④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榮;提倡科學,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5.局限①內容:對東西方文化存在絕對否定和絕對肯定的傾向。②范圍:局限于知識分子階層,沒有同群眾運動相結合。③方法:把改造思想文化置于優先的地位,忽視了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④結果:時間過于短暫,并沒有完成思想啟蒙的歷史任務。遵義會議召開85周年1.背景①1933年秋,蔣介石調兵百萬開始第五次圍剿,紅軍苦戰一年,未能粉碎敵人的“圍剿”,被迫實行戰略轉移。②1934年10月,中央機關和紅軍八萬多人離開根據地開始長征。此后三個月內,紅軍損失過半,只剩三萬多人,處于危險中。2.會議內容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集中全力糾正博古等人的“左”傾軍事路線錯誤,肯定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軍事指揮權。3.意義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百團大戰80周年1.經過、結果1940年下半年,彭德懷指揮八路軍一百多個團,在華北兩千多千米的戰線上,拔掉敵人據點近三千個。2.意義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大規模戰役。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1.爆發原因①資本主義世界爆發經濟危機,日本遭到嚴重打擊。②日本蓄謀已久。③蔣介石圍剿紅軍——時機。2.日本侵華過程①1931年9月18日-1937年7月7日:局部抗戰階段——中日民族矛盾不斷加深。九一八事變:1931年,沈陽;一·二八事變:1932年,上海;偽滿洲國成立:1932年3月;華北事變:1935年,標志著中日民族矛盾變成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②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全面抗戰階段。開端標志: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共產黨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標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式建立;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戰:淞滬會戰: 1937年8月-11月。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 ,威脅南京。打亂敵人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太原會戰:1937年9月-11月。平型關首次大捷;徐州會戰:1938年3月-5月。臺兒莊抗戰以來最大的勝利;武漢會戰:1938年6月-10月。1938年10月,武漢、廣州失守,抗戰進入相持階段;中共制定全面抗戰路線和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日軍的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殺、潘家峪慘案、“七三一部隊”細菌戰;敵后戰場:馬本齋和他的“回民支隊”,百團大戰;國外戰場: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1942年初-1945年初。3.歷史意義①中國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戰爭的完全勝利。②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③為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④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⑤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極大提高。⑥收復臺灣、東北失土,使國家重新得到統一。第一批經濟特區成立第40周年1.核心概念“經濟特區”是指國家劃出一定范圍,在這里實行與其它地方不同的經濟政策,如在引進外資、減免稅收等方面,給予特殊待遇,以此引進外資、外國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家經濟的發展。2.設立背景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的重要決策。3.設立過程①1979年4月,鄧小平首次提出要開辦“出口特區”。②1980年8月26日,正式設立深圳經濟特區和珠海經濟特區。③1980年10月7日,設立廈門經濟特區。4.特點①以吸收和利用外資為主,實行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導的多元化經濟所有制形式。②經濟活動以外向型經濟為主。5.意義在發展外向型經濟方面,成為全國排頭兵,具有探索示范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