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導學案課 題 “貝”字底 課 型 新授課 課堂行為訓練重點 實踐、審美主備人 復備人 審核人 班 級 組 名 姓 名 學習 目標 1.認識了解“貝”字的由來,以及“貝”字的演變過程。 2.掌握“貝”字底的寫法。 3.培養觀察能力,提高書寫水平,提高審美能力。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了解“貝”字的由來,以及“貝”字的演變過程。 教學難點:結合“寶、質、貴”,掌握“貝”字底的寫法。課時 第 1課時 課前準備 課件課堂 流程 學生學習內容及過程 教師導學過程多元 導入 引入 課題 學生根據老師的引導,回答展示的書法作品寫的是什 么字? 談話引入:在課前老師準備了 四幅書法作品,下面展示給同學們,大家猜猜老師寫的是什么字?明確 目標 學生默讀,明確學習目標 (出示方式)白板呈現問題 導學 ↓ 合作 求解 ↓ 展示 點撥 核心問題(1) 了解“貝”字的由來。 核心問題(2) 認識“貝”字的演變過程。 核心問題(3) 分析“貝”字底的寫法。 小結:一些生活在水里的軟體動物用貝殼保護自己的身體,甲骨文中的“貝”字,畫的就是貝類的兩扇殼張開的樣子,古時候,人們覺得貝殼很珍貴、很漂亮,喜歡把它們當做飾品戴在身上,貝殼可以隨身攜帶,不容易損壞,于是古人還把貝殼當做錢幣,所以,用“貝”作偏旁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比如“賺、貧、貨、購、貴”等。 (組內展示、班級展示) (質疑、補充、修訂) (教師點撥、提升)課堂 練習 書寫練習: 書寫要點: 1.“貝”部的末橫起筆處往往超出豎筆,這樣可以增加字下部的力量,更好地起到平衡的作用。 2.底部的撇、點通常左高右低,點作為字中的最后一筆回鋒收筆,堅實安定。貝字底是個狹長的偏旁,它所頂著的上半部都要比它寬。拓展 延伸 臨帖中仔細觀察用筆,筆畫的方向,粗細的變化。 書法練習重在觀察: 唐代書法家孫過庭:“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暢談 收獲 談談自己本節課的收獲。 布置 作業 評價:自我評價:A( ) B( ) C( ) 同伴評價:A( ) B( ) C( ) 教師評價:A( ) B( ) C( )附 錄板書 設計 導學 反思 一、培養學生濃厚的寫字興趣。 在教學中,尤其是在書法的起始階段,我采用多種手段去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我想今后要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學生的寫字興趣。 1.經常講一些古今著名書法家刻苦練習的小故事,以此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 2.隨時展示或傳閱學生寫得好的習字本,給予表揚和獎勵。 3.開展優秀作業展覽,組織寫字比賽等等。 二、滲透美育,指導學生把字寫得更美。 要努力指導學生把寫字延伸為感受美和創造美的過程。學生對審美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求美中才能獲得寫好字的強大推動力,使整個書寫過程真正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每練一遍都能追求一個更高的標準。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寫出正確、端正、整潔、具有一定美感的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