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8張PPT)第二課 中華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孔子、老子和百家爭鳴歷史與社會 八年級上新知導入 春秋戰國,是我們輝煌的時代;諸子百家,是我們智慧的結晶; 而先秦諸子的百家爭鳴,則是我們民族歷史上的華彩樂章。百家有哪些?百家爭鳴指的是什么?新知講解 所謂“百家”,是泛指數量多。主要分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陰陽家、雜家、名家、縱橫家、兵家、小說家等十家。百佳有哪些?百家爭鳴指的是什么? —所謂“爭鳴”指各家學派紛紛著書立說,廣收門徒,爭相發表自己的見解。爭論焦點:如何治理社會即建立什么樣的社會秩序,如何建立這樣的社會秩序新知講解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背景或原因:社會生產力提高為思想文化發展奠定物質基礎;新興階級崛起,社會結構變化,各階層思想家發表見解。周王室衰微,社會動蕩,戰爭頻繁。各諸侯國招賢納士,創造了寬松的學術氛圍。經濟政治“天子失官,學在四夷”,形成擁有學識的文士階層。“私學博興”取代“學在官府”,形成“學術下移”局面。文化新知講解 “諸子百家”中各家的代表人物是誰?儒家:孔子、孟子道家:老子、莊子 兵家:法家:墨家:墨子 韓非子 孫子、孫臏 新知講解一、孔子 姓孔,名丘,春秋晚期魯國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后世統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師、萬世師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新知講解孔子的生平簡歷時期 主 要 活 動 出生 魯國沒落貴族, 少年時代 刻苦自學禮樂,成為主持祭祀和喪葬禮儀的儒士 青年時代 收徒授課,創辦私學 中年時代 (1)魯國從政,名聲大振內:出任中都宰、司空、司寇等職治理魯國 外:參加夾谷之會為魯國贏得外交勝利(2)政治理想難以實現,決意離開魯國 晚年時代 周游列國:其政治主張未被采納,再次返回魯國 專心教育、整理古典文獻(儒家六經) ——追求禮樂的一生新知講解孔子曾周游列國,游說諸侯,希望大家遵守周禮,講仁、信,重建社會秩序。新知講解1.“仁”——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的思想主張:政治主張“仁者愛人”,也就是關心愛護他人。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論語·鄉黨》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仁……”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顏淵》“克己復禮”,加強個人修養,使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社會規范。新知講解讀閱讀卡“苛政猛于虎”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 ——《論語·為政篇》 孔子在政治上強調統治者在治理國家時除了“仁”和“禮”外還要注重什么?實行“德治”,民本思想。2.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理國家新知講解孔子的思想主張:教育思想1.首創私學,主張“有教無類” ;2.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啟發學生思考;3.注重道德教育等。新知講解孔子的文化貢獻整理和編訂了古代文化典籍《詩經》;根據魯國史書,編寫了《春秋》;孔子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成為《論語》一書,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思想財富。新知講解思考:請說說孔子的儒家思想對后世有什么影響? 孔子的學說被歷代統治者利用和改造,成為我國2000多年的封建正統思想,對后世影響極大。孔子的儒家思想蘊含著現今的哪些思想? 蘊涵和諧、以人為本、以德治國、因材施教、教育公平等思想。 孔子學院(Confucius Institute)即孔子學堂.它并非一般意義上的大學,而是推廣漢語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機構,是一個非營利性的社會公益機構。孔子學院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給世界各地的漢語學習者提供規范、權威的現代漢語教材;提供最正規、最主要的漢語教學渠道。孔子學院總部設在北京,2007年4月9日掛牌。擴展延伸擴展延伸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孔子教育獎”從2006年起正式設立,這是首次以中國古代偉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名字命名的國際獎項。新知講解孟子,戰國時鄒國人,著有《孟子》一書儒家學派的另一個代表人物是誰?他有什么主張?1)主張實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和“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準則2)宣揚為統治階級辯護的思想。后世把孔子和孟子合稱孔孟新知講解二、老子 老子 春秋末期思想家,道家學派主要創始人。姓李名耳,即老聃,曾做過周王室的守藏史(類似今天的國家圖書館和檔案館館長)著有《道德經》。新知講解材料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最后的結果)?材料二: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材料三:小國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閱讀下列材料:請思考: 老子有哪些思想主張?新知講解老子的主要主張:①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相互轉化 ;(樸素辯證法觀點)②崇尚“自然”,主張“無為” ,反對統治者侵擾百姓。③社會理想:“雞犬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小國寡民”。新知講解道家的另一個代表是誰?他有什么主張? 戰國時期,莊周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著有《莊子》一書,后人稱他為莊子,把他和老子合稱為老莊。 主要主張:①無為而治; ②重視人的天性,順其自然。 老莊崇尚自然,主張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傾向,對中國古代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新知講解下面例子分別體現了莊子的什么思想? 莊子的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來吊唁,見莊子正盤腿坐地,鼓盆而歌。 便責問莊子,莊子說人之生死變化,猶如春夏秋冬四時交替也。她雖死了,人仍安然睡在天地巨室之中,而我竟還悲哀地隨而哭之,自以為是不通達命運的安排,故止哀而歌了。 重視人的天性,順其自然新知講解道家思想蘊含著現今的哪些思想?蘊涵以人為本,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相處的思想 道家與道教道家不是道教,道教到東漢才形成;道教奉老子為祖師,以《老子》為主要經典新知講解三、諸子百家 墨子,姓墨名翟,戰國初期偉大的思想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著作是《墨子》。1.墨家學派主要思想: ①“非攻”,反對掠奪戰爭 ②“兼愛”,愛一切人,視人如己,互助友愛輸攻墨守木匠出身的墨翟主張兼愛與非攻,到處推廣他的學說。楚國要去攻打宋國,公輸般為楚軍設計攻城的云梯。墨子急忙去勸阻這場戰爭,他在和公輸般模擬攻防時,破解了公輸般的種種招術,使公輸般折服,楚王只好放棄攻打宋國 。擴展延伸新知講解 韓非,戰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省新鄭)。中國古代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稱“韓子”或“韓非子”。代表作:《韓非子》2.法家學派主要思想: (1)法治思想:①法與時移,但也不能總是在變;②提倡嚴刑峻法(2)政治思想:君主應加強自己的權力和威勢,保證法令的貫徹執行,以鞏固地位。新知講解 韓非出生于韓國的貴族世家,可是他的法家治國理論雖經多次推薦依然不被韓王采納,卻被當時韓國的敵國秦國的嬴政所賞識,并專門發兵韓國將韓非這個治國人才奪了回去。為了得到一個人才而專門發動了一場戰爭,這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恐怕也是絕無僅有的。新知講解 戰國時期各國紛紛變法圖強。統治者又向百姓征收沉重的賦稅,階級矛盾激化。法家主張嚴峻刑法、中央集權的“法治”思想適應了當時的社會形勢。思考:為什么提倡“仁政”的儒家思想在當時不被重用,而法家思想卻倍受統治者的青睞呢?新知講解 孫武,春秋晚期杰出軍事學家,兵家的鼻祖,著有《孫子兵法》。3.兵家學派 《孫子兵法》根據戰爭的客觀規律,制定比較系統的戰略戰術原則,不僅在我國軍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軍事史上也有極高的聲譽,被譽為“世界古代第一兵書”。新知講解提出:“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避實擊虛”“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不戰而驅人之兵”(戰爭的最高境界)新知講解美國西點陸軍學院、國防指揮參謀學院等著名軍事院校的必修課程中都列有《孫子兵法》;在哈佛大學《孫子兵法》是研究生的必修課。美國不僅把《孫子兵法》作為教科書來學習,美國國防大學還開辦了“孫子兵法與信息戰”論壇,要求全軍和地方學者就該主題發表文章,廣泛討論。新知講解戰國時軍事家—孫臏說說孫臏又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又有什么主張?戰國時孫武的后代,他繼承和發揚了孫武的軍事思想,著有《孫臏兵法》主張“事備而后動”“百家爭鳴”有什么歷史意義?(1)有力地促進思想文化和社會的發展。(2)提出的各種思想理論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發展的重要源泉。(3)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合作探究課堂小結學派 代表人物 時代 主要主張或著作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孔子春秋晚期“仁愛”、“克己復禮” “德”、“禮”孟子戰國時期“仁政”、“民貴”、“君輕”春秋末期、戰國一切事物有對立面且可互相轉化、“對立”、“無為”墨子戰國前期“非攻”即反對戰爭“兼愛”即愛一切人,視人如己互助友愛韓非子戰國末期“法與時移”、君主應該憑借權力和威勢,保證政令的貫徹執行,以鞏固君主的地位。孫武(孫子)春秋晚期《孫子兵法》戰國時期《孫臏兵法》孫臏莊子、老子課堂練習1.“仁者,愛人”“為政以德”“尊卑有序,齊之以禮”這些思想主張出自于( )A.儒家 B.道家C.墨家 D.法家 A2.下列屬于老子思想的是( )A.仁 B.主張改革,實行法治 C.兼愛與非攻 D.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可以相互轉化 D課堂練習3.史學家錢穆說:“中國學術思想最燦爛的時期是秦以前,政治社會最理想安定的時期莫過于漢唐。”秦以前“學術思想最燦爛”是指( )A.儒家學說成為正統思想B.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C.法家思想受到國君賞識D.出現了儒、道、佛并立的局面B課堂練習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1-2-3孔子、老子和百家爭鳴 導學案一、學習目標1.了解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他們的代表思想;2.能說出百家爭鳴局面產生的時代背景及對后世的影響。二、課前自主學習一、孔子1.個人簡介:孔子,名丘,春秋后期______國人,______學派的創始人。2.思想核心:強調“仁”。“仁”即“______”和“______”。“______”就是關心和愛護他人;“______”即加強個人修養,使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社會規范。3.治國主張:孔子主張以“______”教化人民,以“______”治理國家,要求統治者能夠體貼民情、愛惜民力,反對______和______。4.教育成就(1)創辦______,打破了貴族和王室壟斷教育的局面。(2)主張“______”,招收不同出身的學生,先后培養了約三千弟子,其中著名的有顏回等七十余人,促進了教育在民間的發展。(3)提出一系列教學原則和方法,如因材施教等。5.文化成就:晚年專心從事古籍整理和教育工作,孔子弟子整理的《______》一書記載了孔子的言論。6.影響:孔子學說(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正統思想,對后世的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二、老子1.個人簡介: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末期_____國人,______學派的創始人。他曾經做過周朝的史官,學識淵博。2.文化成就:老子的思想主要體現在后來道家學派整理的《老子》一書中,《老子》也稱《______》。3.思想主張(1)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______,如難與易、長與短、禍與福、強與弱,而且對立的雙方能夠互相______。(2)老子崇尚“______”,主張“______”,反對統治者侵擾百姓。三、百家爭鳴1.含義:春秋戰國時期學派眾多,歷史上統稱為“諸子百家”,各學派之間激烈爭辯,著書立說,闡述自己的思想和政治主張,故稱“百家爭鳴”。“百”不是具體數字,而是指派別很多。2.出現的背景(原因)(1)政治上:社會的______和______為百家爭鳴創造了寬松的學術氛圍,各諸侯國為了富國強兵,紛紛招賢納士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2)文化上:春秋戰國時期,原來壟斷在______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擴展到民間,形成了一個擁有學識的______階層,為百家爭鳴提供了人才。(3)經濟上:______和______的使用,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小農經濟發展,新興階級崛起,社會結構發生變化。(根本原因)3.影響(1)在百家爭鳴中,各派不僅闡述自己的主張,還相互論爭和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有力地促進了思想文化和社會的發展。(2)它們在眾多領域提出的各種思想理論,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發展的重要源泉。三、問題探究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最后的結果)?材料二: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材料三:小國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請思考: 老子有哪些思想主張?4、課堂檢測一、選擇題1.“仁者,愛人”“為政以德”“尊卑有序,齊之以禮”這些思想主張出自于( )A.儒家 B.道家C.墨家 D.法家2.下列主張中,體現了孔子的思想觀點的是( )①克己復禮 ②非攻 ③嚴刑峻法 ④有教無類A.①②③ B.①④C.②③ D.②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句話屬于孔子的( ?)??????? A.?禮治思想? ?B.?教育思想??C.?仁政思想? ?D.?法治思想4.下列有關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表述,錯誤的是( )A.墨子——“兼愛”“非攻”B.韓非子——“春秋無義戰”C.老子——“無為”D.孫武——“知彼知己,百戰不殆”5.下列屬于老子思想的是( )A.仁 B.主張改革,實行法治 C.兼愛與非攻 D.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可以相互轉化 二、非選擇題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私學的興起,造就了大批具有豐富知識和閱歷的人士,齊國的稷下學宮就是當時的學術交流中心。材料二 春秋戰國動亂頻繁,各國紛紛變革,許多人對變革發表了不同的看法,出現了諸子百家。材料三 鐵農具和牛耕技術推動了“百家爭鳴”的產生。(1)材料一、二分別說明了“百家爭鳴”產生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三說明“百家爭鳴”產生的另一個物質基礎是什么?(3)“百家爭鳴”產生了什么影響?2.孔子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象征,獲得世界人民的敬重。諾貝爾獎獲得者漢內斯?阿爾文在巴黎集會上就宣稱:“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閱讀下列圖文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摘自蔡志忠《孔子說:仁者的叮嚀》材料二:孔子的政治活動失敗了,而孔子的教育事業卻留下一個絕大的影響。——摘自錢穆《國史大綱》 (1)根據材料一指出,孔子提出了怎樣的治國主張?這一主張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核心內容的具體體現?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孔子在教育對象和教育方法兩方面對教育事業留下了什么“絕大的影響”。 答案:課前自主學習一、1.魯;儒家。 2.愛人;克己復禮;愛人;克己復禮。 3.德;禮;殘暴統治;任意刑殺。 4.私學;有教無類。 5.論語 二、1.楚;道家 2.道德經 3.對立面;轉化;自然;無為 三、2.動蕩;變革;貴族;文士;鐵農具;牛耕問題探究:①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相互轉化 ;(樸素辯證法觀點)②崇尚“自然”,主張“無為” ,反對統治者侵擾百姓。③社會理想:“雞犬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小國寡民”。課堂檢測:一、選擇題1.A 2.B 3.B 4.B 5.D 二、非選擇題1.答:(1)材料一:私學興起;材料二:社會的劇烈變革。(2)鐵農具和牛耕技術使生產得到發展,生產力提高。(3)在百家爭鳴中,各派不僅闡述自己的主張,還相互論爭和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有力地促進了思想文化和社會的發展。它們在眾多領域提出的各種思想理論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發展的重要源泉。2.(1)以德治國。“仁”的學說。(2)創辦私學,招收不同出身的學生,擴大了教育對象,打破了官府對教育的壟斷。啟發誘導,因材施教。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1-2-3孔子、老子和百家爭鳴 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①了解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他們的代表思想;②能說出百家爭鳴局面產生的時代背景及對后世的影響。2.過程與方法①結合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形勢,理解百家爭鳴現象出現的原因;②結合當今時勢,認識“百家爭鳴”對中華文明發展的作用。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會先秦諸子百家的思想情懷,認識先秦思想的歷史影響,增強中華民族歸屬感、自豪感。【教學重點】孔子生平及思想主張,各個學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張。【教學難點】“百家爭鳴”產生的原因以及對后世的影響。【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相關視頻【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過程】一、新知導入 春秋戰國,是我們輝煌的時代;諸子百家,是我們智慧的結晶;而先秦諸子的百家爭鳴,則是我們民族歷史上的華彩樂章。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段燦爛輝煌的歷史。那么,你知道“百家”有哪些?“百家爭鳴”指的是什么?二、新課學習百家爭鳴指的是什么? 所謂“百家”,是泛指數量多。主要分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陰陽家、雜家、名家、縱橫家、兵家、小說家等十家。 —所謂“爭鳴”指各家學派紛紛著書立說,廣收門徒,爭相發表自己的見解。爭論焦點:如何治理社會即建立什么樣的社會秩序,如何建立這樣的社會秩序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背景或原因:經濟:社會生產力提高為思想文化發展奠定物質基礎;新興階級崛起,社會結構變化,各階層思想家發表見解。政治:周王室衰微,社會動蕩,戰爭頻繁。各諸侯國招賢納士,創造了寬松的學術氛圍。文化:“天子失官,學在四夷”,形成擁有學識的文士階層。“私學博興”取代“學在官府”,形成“學術下移”局面。“諸子百家”中各家的代表人物是誰?儒家:孔子、孟子道家:老子、莊子墨家:墨子法家:韓非子兵家:孫子、孫臏(一)孔子姓孔,名丘,春秋晚期魯國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后世統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師、萬世師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多媒體課件播放孔子畫像1.孔子的生平簡歷——追求禮樂的一生孔子曾周游列國,游說諸侯,希望大家遵守周禮,講仁、信,重建社會秩序。>>> 多媒體課件播放孔子周游列國圖2.孔子的思想主張:政治主張①“仁”——孔子思想的核心“仁者愛人”,也就是關心愛護他人。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論語·鄉黨》“克己復禮”,加強個人修養,使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社會規范。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仁……”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論語·顏淵》②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理國家讀閱讀卡“苛政猛于虎”>>> 多媒體課件播放苛政猛于虎“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論語·為政篇》 孔子在政治上強調統治者在治理國家時除了“仁”和“禮”外還要注重什么?實行“德治”,民本思想。3.孔子的思想主張:教育思想①首創私學,主張“有教無類” ;②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啟發學生思考;③注重道德教育等。>>> 多媒體課件播放孔子講學圖4.孔子的文化貢獻整理和編訂了古代文化典籍《詩經》;根據魯國史書,編寫了《春秋》;孔子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成為《論語》一書,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思想財富。思考:請說說孔子的儒家思想對后世有什么影響?孔子的學說被歷代統治者利用和改造,成為我國2000多年的封建正統思想,對后世影響極大。孔子的儒家思想蘊含著現今的哪些思想?蘊涵和諧、以人為本、以德治國、因材施教、教育公平等思想。擴展延伸:孔子學院(Confucius Institute)即孔子學堂.它并非一般意義上的大學,而是推廣漢語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機構,是一個非營利性的社會公益機構。孔子學院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給世界各地的漢語學習者提供規范、權威的現代漢語教材;提供最正規、最主要的漢語教學渠道。孔子學院總部設在北京,2007年4月9日掛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孔子教育獎”從2006年起正式設立,這是首次以中國古代偉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名字命名的國際獎項。儒家學派的另一個代表人物是誰?他有什么主張?孟子,戰國時鄒國人,著有《孟子》一書>>> 多媒體課件播放孟子畫像1)主張實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和“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準則2)宣揚為統治階級辯護的思想。后世把孔子和孟子合稱孔孟(2) 老子 老子 春秋末期思想家,道家學派主要創始人。姓李名耳,即老聃,曾做過周王室的守藏史(類似今天的國家圖書館和檔案館館長)著有《道德經》。>>> 多媒體課件播放老子畫像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最后的結果)?材料二: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材料三:小國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請思考:老子有哪些思想主張?①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相互轉化 ;(樸素辯證法觀點)②崇尚“自然”,主張“無為” ,反對統治者侵擾百姓。③社會理想:“雞犬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小國寡民”。道家的另一個代表是誰?他有什么主張?戰國時期,莊周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著有《莊子》一書,后人稱他為莊子,把他和老子合稱為老莊。>>> 多媒體課件播放莊子雕塑主要主張:①無為而治;②重視人的天性,順其自然。老莊崇尚自然,主張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傾向,對中國古代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下面例子分別體現了莊子的什么思想? 莊子的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來吊唁,見莊子正盤腿坐地,鼓盆而歌。 便責問莊子,莊子說人之生死變化,猶如春夏秋冬四時交替也。她雖死了,人仍安然睡在天地巨室之中,而我竟還悲哀地隨而哭之,自以為是不通達命運的安排,故止哀而歌了。 重視人的天性,順其自然道家思想蘊含著現今的哪些思想?蘊涵以人為本,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相處的思想道家與道教道家不是道教,道教到東漢才形成;道教奉老子為祖師,以《老子》為主要經典(三)諸子百家1.墨家學派墨子,姓墨名翟,戰國初期偉大的思想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著作是《墨子》。>>> 多媒體課件播放墨子畫像主要思想: ①“非攻”,反對掠奪戰爭 ②“兼愛”,愛一切人,視人如己,互助友愛擴展延伸:輸攻墨守木匠出身的墨翟主張兼愛與非攻,到處推廣他的學說。楚國要去攻打宋國,公輸般為楚軍設計攻城的云梯。墨子急忙去勸阻這場戰爭,他在和公輸般模擬攻防時,破解了公輸般的種種招術,使公輸般折服,楚王只好放棄攻打宋國 。2.法家學派韓非,戰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省新鄭)。中國古代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稱“韓子”或“韓非子”。代表作:《韓非子》>>> 多媒體課件播放韓非子畫像 主要思想: (1)法治思想:①法與時移,但也不能總是在變;②提倡嚴刑峻法(2)政治思想:君主應加強自己的權力和威勢,保證法令的貫徹執行,以鞏固地位。 韓非出生于韓國的貴族世家,可是他的法家治國理論雖經多次推薦依然不被韓王采納,卻被當時韓國的敵國秦國的嬴政所賞識,并專門發兵韓國將韓非這個治國人才奪了回去。為了得到一個人才而專門發動了一場戰爭,這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恐怕也是絕無僅有的。思考:為什么提倡“仁政”的儒家思想在當時不被重用,而法家思想卻倍受統治者的青睞呢?戰國時期各國紛紛變法圖強。統治者又向百姓征收沉重的賦稅,階級矛盾激化。法家主張嚴峻刑法、中央集權的“法治”思想適應了當時的社會形勢。3.兵家學派孫武,春秋晚期杰出軍事學家,兵家的鼻祖,著有《孫子兵法》。>>> 多媒體課件播放孫武畫像《孫子兵法》根據戰爭的客觀規律,制定比較系統的戰略戰術原則,不僅在我國軍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軍事史上也有極高的聲譽,被譽為“世界古代第一兵書”。提出:“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避實擊虛”“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不戰而驅人之兵”(戰爭的最高境界)美國西點陸軍學院、國防指揮參謀學院等著名軍事院校的必修課程中都列有《孫子兵法》;在哈佛大學《孫子兵法》是研究生的必修課。美國不僅把《孫子兵法》作為教科書來學習,美國國防大學還開辦了“孫子兵法與信息戰”論壇,要求全軍和地方學者就該主題發表文章,廣泛討論。說說孫臏又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又有什么主張?>>> 多媒體課件播放孫臏畫像戰國時孫武的后代,他繼承和發揚了孫武的軍事思想,著有《孫臏兵法》主張“事備而后動”討論:“百家爭鳴”有什么歷史意義?(1)有力地促進思想文化和社會的發展。(2)提出的各種思想理論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發展的重要源泉。(3)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三、課堂小結 四、課堂練習1.“仁者,愛人”“為政以德”“尊卑有序,齊之以禮”這些思想主張出自于( A )A.儒家 B.道家C.墨家 D.法家2.下列屬于老子思想的是( D )A.仁 B.主張改革,實行法治 C.兼愛與非攻 D.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可以相互轉化 3.史學家錢穆說:“中國學術思想最燦爛的時期是秦以前,政治社會最理想安定的時期莫過于漢唐。”秦以前“學術思想最燦爛”是指( B )A.儒家學說成為正統思想B.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C.法家思想受到國君賞識D.出現了儒、道、佛并立的局面五、作業布置1.背誦本課知識點2.做練習冊【板書設計】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二課 第3課時 孔子、老子和百家爭鳴 (導學案).doc 第二課 第3課時 孔子、老子和百家爭鳴 (教案).doc 第二課 第3課時 孔子、老子和百家爭鳴 (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