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遺傳病與優生》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列舉常見的遺傳病。(2)說明禁止近親結婚的道理。2.過程與方法(1)通過分析資料,提高觀察、分析、判斷的思維能力,掌握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 (2)通過復習舊知識引出新知識,理解知識的內在聯系,掌握知識遷移的學習方法。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學習遺傳病發病率不斷升高的原因,增強環保意識教育;通過相關問題的討論,增強關注社會生活的主人翁意識。 【教學重點】1.遺傳病與其他疾病的區別2.遺傳病的種類3.近親結婚的危害【教學難點】 1.近親結婚的含義。 2.近親結婚的危害。【教學方法】 講解法、資料分析法、討論法【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大家剛才聽到的這首歌是《愛笑的天使》,這首歌是寫給唇裂的兒童的,唇裂不僅影響患者的面容而且還影響發音和咀嚼功能,這是一種遺傳病。那么,什么是遺傳病?怎樣才能預防遺傳病的發生?帶著這些問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遺傳病與優生》。二、新知導學(一)遺傳病的概念師:遺傳病與普通疾病有什么區別呢? 生:(結合圖片資料并閱讀教材)肺炎是由病原體引起的疾病,容易治愈,不會遺傳;血友病是由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疾病,很難治愈。師:像血友病這樣,由遺傳物質的改變引起,能一代代遺傳下去,影響人類健康而且很難治愈的疾病叫做遺傳病。師:大家分析下列實例分析下列哪些為遺傳病實例一 某孕婦為艾滋病患者,她所生的孩子也為艾滋病患者。實例二 某孕婦為大脖子病患者,她所生的孩子為呆小癥患者。實例三 某孕婦為正常人,她所生的孩子為白化病患者。(二)遺傳病的種類師:唐氏綜合征是一種遺傳病,患兒面容癡呆,兩眼間距大,張口伸舌,流口水,身體發育遲緩,智力低下。對比唐氏綜合征患者體細胞中的染色體與正常人體細胞中的染色體,你能發現什么?(展示圖片)生:唐氏綜合征患者的體細胞中比正常人多了一條21號染色體。師:唐氏綜合征是由染色體數目的改變引起的一種遺傳病。1963年,發現了一種疾病,這種患者一般表現為生長發育遲緩,頭央部畸形,哭聲奇特,皮紋改變等特點,并有智能障礙,而其最明顯的特征是哭聲類似貓叫,因此被稱為“貓叫綜合征”。貓叫綜合征患者的5號染色體短臂缺失。這種遺傳病是由于染色體結構異常而引起的疾病。我們把由染色體數目或形態、結構異常引起的疾病,叫做染色體遺傳病。你知道哪些遺傳病屬于染色體遺傳病嗎?生:舉例。師:(補充)數目改變:XYY綜合征、13三體綜合征;師:出示圖片——貓叫綜合征,大家觀察是什么原因引起?生:染色體結構的改變引起。師:出示圖片資料——十九世紀時,被稱為“日不落帝國”的英國有一位偉大的君主----維多利亞女王,她被稱為“歐洲的祖母”。 與她的表兄結婚后,生有九個孩子,這九個孩子長大后,便開始了歐洲貴族之間的聯姻,之后,孩子又有了孩子。這使一種遺傳病在歐洲貴族之間蔓延開來。 閱讀課本46頁血友病----“皇家病”致病基因也會引起疾病,由致病基因引起的遺傳病叫做基因遺傳病。由顯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是顯性遺傳?。挥呻[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是隱性遺傳病。常見的基因遺傳病有哪些?白化癥病人通常是全身皮膚、毛發、眼睛缺乏黑色素,因此表現為眼睛視網膜五色素。虹膜和瞳孔呈現淡粉色,怕光,看東西時總是瞇著眼睛。皮膚、眉毛、頭發及其他體毛都呈白色或白里帶黃。血友病血液中缺少一種凝血因子,反復出現自發性出血,導致關節損傷,或畸形致殘。先天性唇裂主要表現為上唇部裂開,經手術可以治療。同學們想一想,如果先天性唇裂病人經手術治療成功后,還有沒有可能將這種病遺傳給后代呢?生:有可能,因為這種病屬于遺傳病,是由遺傳物質的改變引起的。師:色盲也是一種基因遺傳病。人眼不能分辨顏色稱為色盲。最常見的是紅綠色盲?,F在我們來進行一個簡單的檢測。觀察下面幾副圖片,你能看到什么圖形?(展示圖片)(三)禁止近親結婚 曾經創立了“基因”學說的本世紀美國著名遺傳學家摩爾根,有一場不該出現的婚姻。他與表妹瑪麗結婚后,科研工作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但是他們的兩個女兒都是“莫名其妙的癡呆”,從而過早地離開了人間。他們唯一的男孩也有明顯的智力殘疾。病名 隱性遺傳病的發病率 表兄妹結婚發病率為非近親婚配的倍數 非近親婚配 表兄妹婚配 白化病 1:40000 1:3000 ???㏒???琰茞???全色盲 1:73000 1:4100 ???㏒???琰茞???小頭畸形 1:77000 1:4200 ???㏒???琰茞???黑蒙性白癡 1:310000 1:8600 ???㏒???琰茞???有人說:“姑做婆,最貼心;姨做婆,親上親,親上加親才放心?!?br/>請你運用今天所學習的內容評價一下這種說法。【板書設計】概念:由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疾病,能一代代遺傳下去,影響人類健康而且很難治愈。染色體遺傳病基因遺傳病遺傳病分類預防:禁止近親結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