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備戰2020】(全國卷)全真模擬 第07卷 文綜歷史 沖刺卷(考試版+解析版+答題卡)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備戰2020】(全國卷)全真模擬 第07卷 文綜歷史 沖刺卷(考試版+解析版+答題卡)

資源簡介

絕密★啟用前
2020年全國高考歷史全真模擬卷
第07卷
文綜歷史卷
(考試時間:6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選擇題
共48分)
1、選擇題:本題共12個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24.公元前513年冬,趙鞅“鑄刑鼎”,將“刑書”公之于眾;對此,魯國孔丘評價說:“晉其亡乎!失其度矣”,“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貴?貴何業之守?貴賤無序,何以為國?”這主要反應了春秋后期
A.晉國統治秩序瓦解的必然性
B.孔子捍衛禮樂制度的合理性
C.社會轉型過程中矛盾的激化
D.士作為獨立社會階層的產生
【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孔子認為將治理民眾的刑法鑄于鼎上,混淆了貴賤尊卑的等級,將會導致社會矛盾的激化從而亡國,體現了社會轉型過程中矛盾的激化,故C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孔子對趙鞅“鑄刑鼎”事件的評價,不是在論證晉國統治秩序瓦解的原因,故A項錯誤;孔子對趙鞅鑄刑鼎的評價體現的是孔子對該事件的不滿,而不是在捍衛禮樂制度,故B項錯誤;僅根據孔子的言論無法得出士作為獨立的階層出現的結論,故D項錯誤。
25.少府監創設于戰國時期的秦國,其最高長官位列朝廷九卿,負責管理手工業制造,東漢以后,兼管供應宮廷生活和政府特殊需要的服御諸物、珍膳、織造、軍器、鑄幣等物品的生產。由此可知,古代少府監負責管理
A.官營手工業
B.民營手工業
C.家庭手工業
D.工場手工業
【答案】A
【解析】由材料“最高長官位列朝廷九卿……兼管供應宮廷生活和政府特殊需要的服御諸物、珍膳、織造、軍器、鑄幣等物品的生產”可知,少府主要負責管理官營手工業,故選A。民營手工業產品主要滿足市場需要、民間消費之用,與材料中的服務對象不同,排除B;家庭手工業產品主要供家庭成員日用,排除C;工場手工業出現于明清時期,排除D。
26.宋代實行差遣制度,無論地方或中央官員,他們的官名和所任職務大都分離。當時有所謂“官”、“職”、“差遣”的區別?!肮佟背闪艘环N等級待遇,“職”是一種加官,“差遣”才是實際職務。這一舉措
A.便于皇帝駕馭群臣
B.結束武人專橫跋啟局面
C.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D.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宋代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從材料信息看,宋代官名和所任職務大都分離,有“官”、“職”、“差遣”的區別,這一做法導致權力的分散,便于皇帝對群臣的駕馭,故選A項。這一舉措不局限于武人,結束武人專橫跋啟局面屬于軍事方面的舉措,故排除B項;這一做法導致官員劇增,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C項;這一舉措不僅僅針對地方官員的,排除D項。
27.清康熙末葉,各地的地方戲蓬勃興起,被稱為花部,進人乾隆年代開始與稱為雅部的昆劇爭勝。至乾隆末葉,花部壓倒雅部,占據了舞臺統治地位,直至道光末葉。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
A.清朝專制統治的強化
B.社會結構的變化
C.皇室貴族的審美追求
D.商品經濟的發展
【答案】D
【解析】依據古代中國文化的發展可知,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逐漸興起了很多符合市民階層的文化,并逐漸的占據統治地位,花部的興起便是迎合了市民階層的需要。D正確;材料中花部的變化與專制統治的強化無關,A排除;依據所學可知,這一時期中國的社會結構尚未發生變化,B排除;材料未反映花部的變化與皇室貴族的審美有關,C排除。故選D。
28.張之洞在刊行于1898年的《勸學篇》中說:“近日朝野皆知練兵為第一大事,然不教之于學堂,技藝不能精也;不學之于外洋,藝雖精,習不化也?!被谏鲜稣J識與實踐,張之洞
A.反思了甲午戰敗的原因
B.提出了中體西用的倡議
C.推進了晚清軍事近代化
D.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勝利
【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張之洞認為向外洋學習有利于練兵事業的發展,能推進晚清的軍事近代化,故C項正確;根據材料可知,張之洞論述的是教育和向西方學習與軍事的關系,并沒有反思甲午戰爭,也沒有提到中體西用,故AB錯誤;張之洞是清政府官員,練兵是為了維護清朝的統治,而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發生在1911年的事情,二者之間沒有必然聯系,故D項錯誤。
29.《辛丑條約》規定,天津二十公里范圍內,不準駐有中國軍隊。1902年,袁世凱仿照西法創設保定警務局,后接管天津地方治安。1905,清廷設立巡警部,統管全國警察事務。材料反映晚清
A.中央集權空前加強
B.努力轉變治理方式
C.軍閥統治逐步建立
D.堅決維護國家主權
【答案】B
【解析】20世紀初,從創設保定警務局到清廷設立巡警部,統管全國警察事務,說明清政府正努力調整地方治理方式,轉變治安管理模式,B項正確;由保定警務局管理地方治安到巡警部的建立,不能體現中央集權,A項錯誤;近代軍閥統治是在辛亥革命以后建立起來的,C項錯誤;《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通過
“清政”建立起統管全國警察事務的治安管理體系,不能體現堅決維護國家主權的立場,
D項錯誤。
30.1933年,毛澤東在《必須注意經濟工作》講話中指出,經濟問題的核心就是“關心群眾的痛癢,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解決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問題,鹽的問題,米的問題,房子的問題,衣的問題,生小孩的問題,解決群眾的一切問題”。該講話意在
A.強調鞏固紅色革命政權
B.倡導打破經濟孤立局面
C.重申糾正黨的工作作風
D.提出推動工作重心轉移
【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中“1933年”可以判斷出這一時期處于國共對峙時期,這一時期毛澤東對人民生活的重視,有利于政權紅色革命政權,A正確;打破經濟孤立局面主要和大生產運動有關,B排除;材料與糾正黨風無關,C排除;當時的工作重心仍然是在農村,D排除。故選A。
31.1952年,周恩來深入地總結了建國以來的外交工作經驗,指出世界局勢“不是簡單的兩大陣營對立,沒有什么工作可做。”其中,“同我國已建交的東南亞國家,過去是殖民地,現在由當地資產階級來統治。”這說明當時的中國
A.已放棄“一邊倒”的外交策略
B.強調獨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
C.不單純以意識形態為外交原則
D.切實推動新型區域外交合作
【答案】C
【解析】考查新中國建立初期的外交。根據材料,周恩來認為中國要積極發展同新獨立國家之間的關系,即便是資本主義國家,這說明中國不單純以意識形態為外交準則,故選C項;A項表述錯誤,不符合這一時期的中國的外交政策,排除;B項與材料信息不符;新型區域外交是新時期中國外交方針,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
32.古代羅馬法將享有權利的人稱Caput,引申指戶籍中的“家長”,因為起初只有家長具有權力能力。后來又改稱personA原意為演員的假面具,表示劇中不同角色的不同身份,法律上轉借指具備各種身份的權利人。這表明羅馬法
A.法律體系日趨完善
B.平等理念得以落實
C.適用范圍不斷擴大
D.私法精神得到重視
【答案】C
【解析】根據“古代羅馬法將享有權利的人稱Caput”“法律上轉借指具備各種身份的權利人”可知,羅馬法適用范圍不斷擴大,故C正確;材料無法體現法律體系日趨完善,排除A;材料信息無法體現“平等理念得以落實”,排除B;材料信息與私法精神無關,排除D。
33.英國史學家彼得在《德國天才》中寫道:“德意志帝國盡管已經成為一個工業強國,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工業、科學與思想領域的成功之中,但德國仍然被一小部分傳統精英所控制,其中包括土地貴族與軍事領袖,而他們的首領正是皇帝本人?!币韵峦茢喾袭敃r德國史實的是
A.帝國憲法規定的選舉制沒有實行
B.帝國憲法沒有賦予議會立法權
C.經濟崛起與政治滯后的錯位現象
D.在政治體制上仍然是君主專制
【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德國在經濟方面崛起,但政治方面滯后,政治上保留封建殘余,專制色彩濃厚,C項正確。1871年憲法中的選舉權已經實行,A項錯誤。1871年憲法賦予了議會立法權,B項錯誤。德國在政體上屬于君主立憲制,而不是君主專制,D項錯誤。
34.蘇聯自1928年起大規模進口機器設備,1932年蘇聯購買了世界出口機器總額的一半。但到1937年,蘇聯的機器進口量大幅減少,僅占機器需要量的0.9%。出現這一變化是因為(

A.蘇聯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優越性
B.蘇聯工業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C.西方開始對蘇聯實施技術封鎖
D.經濟危機沉重打擊了西方工業
【答案】B
【解析】依據材料“到1937年,蘇聯的機器進口量大幅減少,僅占機器需要量的0.9%”并結合蘇聯發展的知識可知,蘇聯通過五年計劃,使其工業取得顯著成效。B正確;單純的從進口機器減少不能看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A排除;發生材料中的變化,是因為蘇聯的主要機械已經實現了自給,而且并不是在1937年才開始封鎖蘇聯的,C排除;材料信息不能反映西方工業的發展狀況,D排除。故選B。
35.1889年5月完成的《鳶尾花》以5300萬美元的天價于1988年11月11日被拍賣,該畫色彩豐富,線條細致而多變,左邊的白花與最右方的淺藍花相呼應。細心安排花朵位置,使整個畫面充滿律動及和諧之感。與上述畫作的流派-致的一項是
A.《馬拉之死》
B.《拾穗者》
C.《日出印象》
D.《蒙娜麗莎》
【答案】C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
印象畫派強調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萬物的瞬間印象,表現微妙的色彩變化,作品大多線條粗狂,色彩明快,富于裝飾韻味,根據材料描述《鳶尾花》與印象畫派風格一致,故C項正確;根據所學可知《馬拉之死》和《拾穗者》分別屬于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畫派,故AB錯誤;《蒙娜麗莎》作為達芬奇的代表作,畫風細膩嚴謹與材料描述不一致,故D項錯誤。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52分)
2、非選擇題:本卷共3題,共52分。(其中41-42為必答題,45-47為選答題)
41.(25分)人生觀、價值觀,不僅關系著個體成長成才,也關乎著國家發展進步、民族精神氣質。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此時人們仍是教會母親的兒子……但是,人們的人生觀已經改變,他們開始穿與以前不同的服裝,不再把全部思想與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們試圖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們的天堂。
——房龍《人類的故事》
材料二
在歐洲資本主義革命初期,新興的資產階級希望擺脫封建主義束縛,對封建主義的等級貴賤價值觀進行批判,提出了“自由、平等、博愛”的制度性價值承諾,由此順理成章地舉起動員各個階層人民的旗幟……隨著資產階級奪得了統治權,資產階級也逐漸把其核心價值觀調整為“民主、自由、人權”,從而仍能在一定程度上繼續掌握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制高點。
——韓震《從人類歷史發展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材料三
1925年5月《中國青年》收到一封署名“準陰兒”的讀者來畫,詢問惲代英“怎樣打破灰色的人生”。這位讀者是復旦大學的學生,信中提到因為家庭的變化、教會學校的強迫、身體較弱、社會的黑暗、國家的危亡和帝國主義的侵略,使其走到厭世的路,“人生愈覺變成灰色了”,像是一只小船在大洋飄泊,不知將來作何歸宿?惲代英(注: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的回答是,你不愿居此悲苦之境,“要去設法應付他,去做一個改革社會國家與打倒帝國主義的人”。而且要結交一些勇敢的朋友,與他們結伴前進,“你若能研究得到一種信念,知道國家社會一定是可以改造的,那譬如你在黑暗中間見了燈光”,灰色人生的問題自然得到解決。
——王汎森《“煩悶”的本質是什么——“主義”與中國近代私人領域的致治化》
(1)根據材料一概括出,“此時”“人們的人生觀”發生了怎樣的“改變”?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發生這種“改變”的主要推動因素有哪些?(10分)
(2)依據材料二,指出資本主義社會價值取向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產生的影響。(6分)
(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世紀20年代中國青年人生觀變得迷茫、厭世的原因。惲代英的回答反映了怎樣的人生觀?這種人生觀的流行對近代歷史有何積極影響?(9分)
【答案】(1)改變:以人為中心,反對神學束縛;反對禁欲主義,追求現世的幸福。
推動因素:商業城市興起,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新興資產階級力量壯大,不滿教會對精神世界的控制,保留了大量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遺存。
(2)變化:由“自由、平等、博愛”調整為“民主、自由、人權”。
影響:進一步鞏固資產階級政權;完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推動人民群眾的覺醒和人權斗爭。
(3)原因:近代民族危機(帝國主義侵略);新文化運動對傳統文化進行批判;西學東漸的沖擊。
人生觀:將個人價值的實現與救亡圖存、改造社會結合在一起。
影響:促進廣大青年進一步覺醒;推動了國民大革命(北伐)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斗爭。
【解析】(1)第一小問“改變”,依據材料中“此時人們仍是教會母親的兒子”得出:以人為中心,反對神學束縛;依據材料中“試圖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們的天堂”得出:反對禁欲主義,追求現世的幸福。第二小問“推動因素”,依據所學結合文藝復興的背景,從經濟、階級力量、文化的角度進行分析作答即可。
(2)第一小問“變化”,依據材料中“提出了‘自由、平等、博愛’的制度性價值承諾”“調整為‘民主、自由、人權’”得出:由“自由、平等、博愛”調整為“民主、自由、人權”。第二小問“影響”,依據材料中“資產階級奪得了統治權”得出:進一步鞏固資產階級政權;完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依據材料中“掌握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制高點”并結合所學得出:推動人民群眾的覺醒和人權斗爭。
(3)第一小問“原因”,依據材料中“1925年5月”“國家危亡和帝國主義的侵略”并結合所學得出:近代民族危機(帝國主義侵略);新文化運動對傳統文化進行批判;依據材料中“在黑暗中間見了燈光”并結合所學得出:西學東漸的沖擊。第二小問“人生觀”,依據材料中“做一個改革社會國家與打倒帝國主義的人”得出:將個人價值的實現與救亡圖存、改造社會結合在一起。第三小問“影響”,依據材料中“結交一些勇敢的朋友,與他們結伴前進”得出:促進廣大青年進一步覺醒;依據材料中“1925年”“打倒帝國主義”并結合所學得出:推動了國民大革命(北伐)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斗爭。
42.(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們文化的優點,到底在哪里呢?
(一)我們的文化,最為廓然而大公。我們是以世界大同為主義的。我們的終極目的,在
于平天下,治國只是中間的一個階段,也可說是平天下的一種手段。所以我們對于人家,總是盡誘掖提攜之責,從沒有壓迫榨取之事。人家自然愿意和我們親近,都歸向我們來。
(二)我們最崇尚德化,而鄙薄以力服人。所以最注重道德倫理。政治管束的力量,雖較
松懈,社會團結的力量,卻極堅強。所以基礎極為穩固。
(三)從智識方面論:我們最普遍的觀念為易,我們大家所公認為最適當的手段是中庸。
我們不論什么人,從沒有認環境為固定不變的,所以我們最不固執。
——摘編自呂思勉《初中標準教本?本國史)》(1935年版)
結合中國史知識,評析材料中的觀點(任意一點或整體,也可自擬論題),得出結論。(要
求:結論不能重復材料中觀點,持論有據,論證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
觀點:中國文化追求平天下。
評述:“平天下”指安撫天下黎民百姓,使他們能夠豐衣足食、安居樂業。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希望恢復禮樂文明的秩序,墨子提出兼愛、非攻,提倡尚同,表達了在戰亂紛繁的時代,期望天下和平與安定。宋明時期,理學家將仁作為理的核心,強調仁者境界,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黃宗羲提倡“天下之法”,顧炎武區分“亡國”與“亡天下”,提倡“保天下”,王夫之主張“循天下之公”,他們的觀點都蘊含著“平天下”的深意。
結論:中國文化中蘊含的“平天下”理念,體現了知識分子的責任擔當和家國情懷。
【解析】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解題的思維過程是:首先,認真閱讀材料信息,提取一個觀點,該觀點必須明確;然后,結合中國史知識對該觀點進行評析,要持論有據、論證充分、表述清晰;最后,得出結論,注意結論不能重復材料中觀點。如,“觀點”,依據材料信息“我們的文化,最為廓然而大公。我們是以世界大同為主義的。我們的終極目的,在于平天下,治國只是中間的一個階段,也可說是平天下的一種手段”可得出:中國文化追求平天下?!霸u析”,依據所學知識從“平天下”的概念、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家的主張、宋明時期理學家的主張、明末清初思想家的主張等方面分析?!敖Y論”,從“平天下”理念體現了知識分子的責任擔當和家國情懷的角度總結即可。
45.(15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大唐新語》記載:“則天初革命,大搜遺逸四方之士,應制者向萬人,則天御洛陽城南門,親自臨試?!背煽儍灝愓?,不拘資格,破格錄用,任以要職。二是下令“內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性成令自舉”,準許官吏、百性自己推薦自己,以免薦舉有所遺漏。三是進一步發展以鄉貢(貢舉)即由州縣保舉為主的科舉制度,不僅科目增多了,錄取人數也大為增加,平均每年錄取人數,比起貞觀年間增加了一倍以上;而且還首創殿試制度……此外,還下詔修訂《氏族制》,規定“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
——《中國通史·隋唐部分》
(l)根據材料,概括武則天改革的措施。(8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武則天改革的影響。(7分)
【答案】(1)打破資格門第,重用賢才;實行自薦制度;增加科舉考試的科目和錄取人數;創立武舉和殿試;提升庶族官僚的地位。
(2)擴大了統治基礎;完善了科舉制度,促進了教育發展;進一步打擊了舊門閥士族;為“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解析】(1)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仔細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現武則天改革的措施要按照材料分層次概括,主要包括重用人才、自薦制度、科舉考試科目增多了,錄取人數也大為增加、首創殿試制度等具體的措施。
(2)武則天改革的影響主要突出積極方面的影響,在回答時可以按照上一問的措施分別進行回答,例如,“重用人才、自薦制度”這個措施壯大了統治者的力量,擴大了統治基礎,再例如,科舉考試科目增多了則會使科舉制度進一步的完善等。
46.(15分)【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后,經過五次戰役,與朝鮮人民軍一起將敵人趕至“三八線”,并將戰線穩定在這一地區。美軍的巨大損失,引起美國人民的強烈不滿。因為當時美國的戰略重點在歐洲,沒有足夠的機動兵力調到朝鮮,而朝鮮問題不能久拖,久拖就會影響全球利益。美國不得不考慮以談判方式“體面”結束戰爭。
1951年5月16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作出通過談判結束戰爭的決定……毛澤東得知后,作出“充分準備持久作戰和爭取和談結束戰爭”的方針。即打談結合、邊打邊談,爭取早日結束戰爭。
1951年7月10日,談判正式開始。在談判中,美方處處蠻不講理,顯示霸主樣子。經過多次交鋒,26日就議程安排達成五項協議。1951年12月11日,雙方開始討論戰俘問題,美方在此問題上一直作梗,其休會次數之多、拖延時間之長、爭辯之激烈,實屬罕見。直至6月8日,雙方才正式簽訂關于戰俘遣送問題的協議。
1953年6月18日,李承晚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將戰俘營中2.7萬人民軍戰俘就地'釋放”,然后將其扣押編入南朝鮮軍隊。1953年7月13日黃昏,我軍發動大規模攻擊,在我軍的沉重打擊下,李承晚愿意接受停戰的各項條款。1953年7月27日,停戰協定正式簽訂。
——摘編自2009-07-07大眾網《朝鮮戰爭停戰談判始末》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朝鮮戰爭停戰談判的原因。(9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朝鮮戰爭停戰談判的主要特點。(6分)
【答案】(1)原因:戰爭處于膠著狀態;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損失巨大,引起美國人民強烈不滿;美國為了其全球利益,急于想解決朝鮮問題;中國愿意通過和談盡早結束戰爭。
(2)主要特點:時間長;邊談邊打、打談結合;斗爭激烈。
【解析】(1)原因:根據“經過五次戰役,與朝鮮人民軍一起將敵人趕至‘三八線’,并將戰線穩定在這一地區”得出戰爭處于膠著狀態;根據“美軍的巨大損失,引起美國人民的強烈不滿”得出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損失巨大,引起美國人民強烈不滿;根據“當朝鮮問題不能久拖,久拖就會影響全球利益”得出美國為了其全球利益,急于想解決朝鮮問題;根據“充分準備持久作戰和爭取和談結束戰爭”得出中國愿意通過和談盡早結束戰爭。
(2)主要特點:根據“打談結合、邊打邊談”得出邊談邊打、打談結合;根據“其休會次數之多、拖延時間之長、爭辯之激烈,實屬罕見”得出時間長,斗爭激烈。
47.(15分)【中外歷史人物評說】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甲午戰爭期間,清廷派湘軍名將劉坤一抗敵。因清軍的作戰思想、戰斗士氣以及武器裝備已遠遠落后于日軍,幾次主動進攻潰敗下來,清政府再無心抵抗。劉坤一痛定思痛,苦苦尋找御敵良策。一日,湘軍一個伏擊戰俘獲了十幾名日本兵。接下來,他每天要派出比平時多幾倍的探子刺探日軍,每天晚上綜合各方面信息反復研究。兩個月后,他向朝廷上了一道奏折,產生了巨大轟動。原來,他發現那次被伏擊日軍全是從后方招來的老弱病殘,他判斷日軍的兵力開始吃緊。經過情報偵察和數據分析,他想到了持久作戰,正如他在奏折中所說的:中國地大物博,日軍戰線太長,后方補給困難,只要抱定決心,終將拖垮他們,況且,還可以不斷在戰斗中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日軍必敗。劉坤一還在奏折中痛陳,如像以往主和割地賠款,不如把賠款充當軍費……然而,脆弱的清廷最終仍然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不過,劉坤一的持久戰思想在近代歷史上仍有巨大的影響力,他的戰略在之后的抗日戰爭中也起到了非常大的指導性作用。
——摘編自《百家講壇藍版》2016年第1期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劉坤一“持久抗日”與中國共產黨人《論持久戰》提出的相同原因。(9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如何歷史地評價“劉坤一”。(6分)
【答案】(1)日本工業化水平高于中國;日軍軍事裝備、作戰思想優于中國;軍隊訓練素質高于中國;但日方人力、物力、財力補給有限,缺乏持久戰的基礎和信心。(中國具有幅員廣
闊、資源豐富、人口眾多,軍事補給充裕的優勢。)中國當局政府缺乏堅定抵抗信心。
(2)歷史地評價:他是開明的地主階級,善于研究,具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精神;但只寄期望于政府抗戰;他的理論和實踐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
【解析】(1)依據材料“清軍的作戰思想、戰斗士氣以及武器裝備已遠遠落后于日軍,幾次主動進攻潰敗下來,清政府再無心抵抗”并結合抗日戰爭知識可知,二者都看到了日本工業化水平高于中國,因此日軍軍事裝備等優于中國;依據材料“中國地大物博,日軍戰線太長,后方補給困難”并結合抗日戰爭過程來看,二者都看到了日方人力、物力、財力補給有限,缺乏持久戰的基礎和信心,而且當時清政府和抗日戰爭時期的國民黨政府都缺乏堅定的抵抗信心,因此劉坤一與中國共產黨人都提出了持久抗日的思想。
(2)依據材料“湘軍名將劉坤一”“每天要派出比平時多幾倍的探子刺探日軍,每天晚上綜合各方面信息反復研究”“如像以往主和割地賠款,不如把賠款充當軍費”來看,劉坤一是開明地主階級的代表,而且他本人善于研究,具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精神;依據材料“脆弱的清廷最終仍然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來看,他只是將希望寄托于政府抗戰;依據材料“劉坤一的持久戰思想在近代歷史上仍有巨大的影響力,他的戰略在之后的抗日戰爭中也起到了非常大的指導性作用”來看,他的理論和實踐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
歷史試題
第7頁(共10頁)
歷史試題
第8頁(共10頁)
歷史試題
第9頁(共10頁)
歷史試題
第10頁(共10頁)絕密★啟用前
2020年全國高考歷史全真模擬卷
第07卷
文綜歷史卷
(考試時間:6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選擇題
共48分)
1、選擇題:本題共12個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24.公元前513年冬,趙鞅“鑄刑鼎”,將“刑書”公之于眾;對此,魯國孔丘評價說:“晉其亡乎!失其度矣”,“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貴?貴何業之守?貴賤無序,何以為國?”這主要反應了春秋后期
A.晉國統治秩序瓦解的必然性
B.孔子捍衛禮樂制度的合理性
C.社會轉型過程中矛盾的激化
D.士作為獨立社會階層的產生
25.少府監創設于戰國時期的秦國,其最高長官位列朝廷九卿,負責管理手工業制造,東漢以后,兼管供應宮廷生活和政府特殊需要的服御諸物、珍膳、織造、軍器、鑄幣等物品的生產。由此可知,古代少府監負責管理
A.官營手工業
B.民營手工業
C.家庭手工業
D.工場手工業
26.宋代實行差遣制度,無論地方或中央官員,他們的官名和所任職務大都分離。當時有所謂“官”、“職”、“差遣”的區別?!肮佟背闪艘环N等級待遇,“職”是一種加官,“差遣”才是實際職務。這一舉措
A.便于皇帝駕馭群臣
B.結束武人專橫跋啟局面
C.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D.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27.清康熙末葉,各地的地方戲蓬勃興起,被稱為花部,進人乾隆年代開始與稱為雅部的昆劇爭勝。至乾隆末葉,花部壓倒雅部,占據了舞臺統治地位,直至道光末葉。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
A.清朝專制統治的強化
B.社會結構的變化
C.皇室貴族的審美追求
D.商品經濟的發展
28.張之洞在刊行于1898年的《勸學篇》中說:“近日朝野皆知練兵為第一大事,然不教之于學堂,技藝不能精也;不學之于外洋,藝雖精,習不化也?!被谏鲜稣J識與實踐,張之洞
A.反思了甲午戰敗的原因
B.提出了中體西用的倡議
C.推進了晚清軍事近代化
D.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勝利
29.《辛丑條約》規定,天津二十公里范圍內,不準駐有中國軍隊。1902年,袁世凱仿照西法創設保定警務局,后接管天津地方治安。1905,清廷設立巡警部,統管全國警察事務。材料反映晚清
A.中央集權空前加強
B.努力轉變治理方式
C.軍閥統治逐步建立
D.堅決維護國家主權
30.1933年,毛澤東在《必須注意經濟工作》講話中指出,經濟問題的核心就是“關心群眾的痛癢,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解決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問題,鹽的問題,米的問題,房子的問題,衣的問題,生小孩的問題,解決群眾的一切問題”。該講話意在
A.強調鞏固紅色革命政權
B.倡導打破經濟孤立局面
C.重申糾正黨的工作作風
D.提出推動工作重心轉移
31.1952年,周恩來深入地總結了建國以來的外交工作經驗,指出世界局勢“不是簡單的兩大陣營對立,沒有什么工作可做。”其中,“同我國已建交的東南亞國家,過去是殖民地,現在由當地資產階級來統治?!边@說明當時的中國
A.已放棄“一邊倒”的外交策略
B.強調獨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
C.不單純以意識形態為外交原則
D.切實推動新型區域外交合作
32.古代羅馬法將享有權利的人稱Caput,引申指戶籍中的“家長”,因為起初只有家長具有權力能力。后來又改稱personA原意為演員的假面具,表示劇中不同角色的不同身份,法律上轉借指具備各種身份的權利人。這表明羅馬法
A.法律體系日趨完善
B.平等理念得以落實
C.適用范圍不斷擴大
D.私法精神得到重視
33.英國史學家彼得在《德國天才》中寫道:“德意志帝國盡管已經成為一個工業強國,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工業、科學與思想領域的成功之中,但德國仍然被一小部分傳統精英所控制,其中包括土地貴族與軍事領袖,而他們的首領正是皇帝本人?!币韵峦茢喾袭敃r德國史實的是
A.帝國憲法規定的選舉制沒有實行
B.帝國憲法沒有賦予議會立法權
C.經濟崛起與政治滯后的錯位現象
D.在政治體制上仍然是君主專制
34.蘇聯自1928年起大規模進口機器設備,1932年蘇聯購買了世界出口機器總額的一半。但到1937年,蘇聯的機器進口量大幅減少,僅占機器需要量的0.9%。出現這一變化是因為(

A.蘇聯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優越性
B.蘇聯工業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C.西方開始對蘇聯實施技術封鎖
D.經濟危機沉重打擊了西方工業
35.1889年5月完成的《鳶尾花》以5300萬美元的天價于1988年11月11日被拍賣,該畫色彩豐富,線條細致而多變,左邊的白花與最右方的淺藍花相呼應。細心安排花朵位置,使整個畫面充滿律動及和諧之感。與上述畫作的流派-致的一項是
A.《馬拉之死》
B.《拾穗者》
C.《日出印象》
D.《蒙娜麗莎》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52分)
2、非選擇題:本卷共3題,共52分。(其中41-42為必答題,45-47為選答題)
41.(25分)人生觀、價值觀,不僅關系著個體成長成才,也關乎著國家發展進步、民族精神氣質。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此時人們仍是教會母親的兒子……但是,人們的人生觀已經改變,他們開始穿與以前不同的服裝,不再把全部思想與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們試圖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們的天堂。
——房龍《人類的故事》
材料二
在歐洲資本主義革命初期,新興的資產階級希望擺脫封建主義束縛,對封建主義的等級貴賤價值觀進行批判,提出了“自由、平等、博愛”的制度性價值承諾,由此順理成章地舉起動員各個階層人民的旗幟……隨著資產階級奪得了統治權,資產階級也逐漸把其核心價值觀調整為“民主、自由、人權”,從而仍能在一定程度上繼續掌握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制高點。
——韓震《從人類歷史發展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材料三
1925年5月《中國青年》收到一封署名“準陰兒”的讀者來畫,詢問惲代英“怎樣打破灰色的人生”。這位讀者是復旦大學的學生,信中提到因為家庭的變化、教會學校的強迫、身體較弱、社會的黑暗、國家的危亡和帝國主義的侵略,使其走到厭世的路,“人生愈覺變成灰色了”,像是一只小船在大洋飄泊,不知將來作何歸宿?惲代英(注: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的回答是,你不愿居此悲苦之境,“要去設法應付他,去做一個改革社會國家與打倒帝國主義的人”。而且要結交一些勇敢的朋友,與他們結伴前進,“你若能研究得到一種信念,知道國家社會一定是可以改造的,那譬如你在黑暗中間見了燈光”,灰色人生的問題自然得到解決。
——王汎森《“煩悶”的本質是什么——“主義”與中國近代私人領域的致治化》
(1)根據材料一概括出,“此時”“人們的人生觀”發生了怎樣的“改變”?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發生這種“改變”的主要推動因素有哪些?(10分)
(2)依據材料二,指出資本主義社會價值取向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產生的影響。(6分)
(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世紀20年代中國青年人生觀變得迷茫、厭世的原因。惲代英的回答反映了怎樣的人生觀?這種人生觀的流行對近代歷史有何積極影響?(9分)
42.(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們文化的優點,到底在哪里呢?
(一)我們的文化,最為廓然而大公。我們是以世界大同為主義的。我們的終極目的,在
于平天下,治國只是中間的一個階段,也可說是平天下的一種手段。所以我們對于人家,總是盡誘掖提攜之責,從沒有壓迫榨取之事。人家自然愿意和我們親近,都歸向我們來。
(二)我們最崇尚德化,而鄙薄以力服人。所以最注重道德倫理。政治管束的力量,雖較
松懈,社會團結的力量,卻極堅強。所以基礎極為穩固。
(三)從智識方面論:我們最普遍的觀念為易,我們大家所公認為最適當的手段是中庸。
我們不論什么人,從沒有認環境為固定不變的,所以我們最不固執。
——摘編自呂思勉《初中標準教本?本國史)》(1935年版)
結合中國史知識,評析材料中的觀點(任意一點或整體,也可自擬論題),得出結論。(要
求:結論不能重復材料中觀點,持論有據,論證充分,表述清晰。)
45.(15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大唐新語》記載:“則天初革命,大搜遺逸四方之士,應制者向萬人,則天御洛陽城南門,親自臨試。”成績優異者,不拘資格,破格錄用,任以要職。二是下令“內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性成令自舉”,準許官吏、百性自己推薦自己,以免薦舉有所遺漏。三是進一步發展以鄉貢(貢舉)即由州縣保舉為主的科舉制度,不僅科目增多了,錄取人數也大為增加,平均每年錄取人數,比起貞觀年間增加了一倍以上;而且還首創殿試制度……此外,還下詔修訂《氏族制》,規定“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
——《中國通史·隋唐部分》
(l)根據材料,概括武則天改革的措施。(8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武則天改革的影響。(7分)
46.(15分)【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后,經過五次戰役,與朝鮮人民軍一起將敵人趕至“三八線”,并將戰線穩定在這一地區。美軍的巨大損失,引起美國人民的強烈不滿。因為當時美國的戰略重點在歐洲,沒有足夠的機動兵力調到朝鮮,而朝鮮問題不能久拖,久拖就會影響全球利益。美國不得不考慮以談判方式“體面”結束戰爭。
1951年5月16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作出通過談判結束戰爭的決定……毛澤東得知后,作出“充分準備持久作戰和爭取和談結束戰爭”的方針。即打談結合、邊打邊談,爭取早日結束戰爭。
1951年7月10日,談判正式開始。在談判中,美方處處蠻不講理,顯示霸主樣子。經過多次交鋒,26日就議程安排達成五項協議。1951年12月11日,雙方開始討論戰俘問題,美方在此問題上一直作梗,其休會次數之多、拖延時間之長、爭辯之激烈,實屬罕見。直至6月8日,雙方才正式簽訂關于戰俘遣送問題的協議。
1953年6月18日,李承晚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將戰俘營中2.7萬人民軍戰俘就地'釋放”,然后將其扣押編入南朝鮮軍隊。1953年7月13日黃昏,我軍發動大規模攻擊,在我軍的沉重打擊下,李承晚愿意接受停戰的各項條款。1953年7月27日,停戰協定正式簽訂。
——摘編自2009-07-07大眾網《朝鮮戰爭停戰談判始末》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朝鮮戰爭停戰談判的原因。(9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朝鮮戰爭停戰談判的主要特點。(6分)
47.(15分)【中外歷史人物評說】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甲午戰爭期間,清廷派湘軍名將劉坤一抗敵。因清軍的作戰思想、戰斗士氣以及武器裝備已遠遠落后于日軍,幾次主動進攻潰敗下來,清政府再無心抵抗。劉坤一痛定思痛,苦苦尋找御敵良策。一日,湘軍一個伏擊戰俘獲了十幾名日本兵。接下來,他每天要派出比平時多幾倍的探子刺探日軍,每天晚上綜合各方面信息反復研究。兩個月后,他向朝廷上了一道奏折,產生了巨大轟動。原來,他發現那次被伏擊日軍全是從后方招來的老弱病殘,他判斷日軍的兵力開始吃緊。經過情報偵察和數據分析,他想到了持久作戰,正如他在奏折中所說的:中國地大物博,日軍戰線太長,后方補給困難,只要抱定決心,終將拖垮他們,況且,還可以不斷在戰斗中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日軍必敗。劉坤一還在奏折中痛陳,如像以往主和割地賠款,不如把賠款充當軍費……然而,脆弱的清廷最終仍然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不過,劉坤一的持久戰思想在近代歷史上仍有巨大的影響力,他的戰略在之后的抗日戰爭中也起到了非常大的指導性作用。
——摘編自《百家講壇藍版》2016年第1期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劉坤一“持久抗日”與中國共產黨人《論持久戰》提出的相同原因。(9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如何歷史地評價“劉坤一”。(6分)
歷史試題
第3頁(共6頁)
歷史試題
第4頁(共6頁)
歷史試題
第1頁(共6頁)
歷史試題
第2頁(共6頁)2020年全國高考歷史全真模擬卷
第07卷
文綜歷史卷·答題卡
第Ⅰ卷(請用2B鉛筆填涂)
準考證號: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貼條形碼區
此欄考生禁填
缺考
標記
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并認真檢查監考員所粘貼的條形碼。
2.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填空題和解答題必須用0.5
mm黑色簽字筆答題,不得用鉛筆或圓珠筆答題;字體工整、筆跡清晰。
3.請按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
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
5.正確填涂
注意事項
24
[A]
[B]
[C]
[D]25
[A]
[B]
[C]
[D]26
[A]
[B]
[C]
[D]27
[A]
[B]
[C]
[D]28
[A]
[B]
[C]
[D]
29
[A]
[B]
[C]
[D]30
[A]
[B]
[C]
[D]31
[A]
[B]
[C]
[D]32
[A]
[B]
[C]
[D]33
[A]
[B]
[C]
[D]
34
[A]
[B]
[C]
[D]35
[A]
[B]
[C]
[D]
第Ⅱ卷(請在各試題的答題區內作答)
41.(2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
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
我選做第(
)題(1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
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
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
歷史
第1頁(共3頁)
歷史
第2頁(共3頁)
歷史
第3頁(共3頁)2020年全國卷高考歷史全真模擬07全真模擬卷
參考答案與評分標準
1.選擇題(每題4分,共48分)
題號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A
A
D
C
B
A
C
C
C
B
C
24.【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孔子認為將治理民眾的刑法鑄于鼎上,混淆了貴賤尊卑的等級,將會導致社會矛盾的激化從而亡國,體現了社會轉型過程中矛盾的激化,故C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孔子對趙鞅“鑄刑鼎”事件的評價,不是在論證晉國統治秩序瓦解的原因,故A項錯誤;孔子對趙鞅鑄刑鼎的評價體現的是孔子對該事件的不滿,而不是在捍衛禮樂制度,故B項錯誤;僅根據孔子的言論無法得出士作為獨立的階層出現的結論,故D項錯誤。
25.【答案】A
【解析】由材料“最高長官位列朝廷九卿……兼管供應宮廷生活和政府特殊需要的服御諸物、珍膳、織造、軍器、鑄幣等物品的生產”可知,少府主要負責管理官營手工業,故選A。民營手工業產品主要滿足市場需要、民間消費之用,與材料中的服務對象不同,排除B;家庭手工業產品主要供家庭成員日用,排除C;工場手工業出現于明清時期,排除D。
26.【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宋代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從材料信息看,宋代官名和所任職務大都分離,有“官”、“職”、“差遣”的區別,這一做法導致權力的分散,便于皇帝對群臣的駕馭,故選A項。這一舉措不局限于武人,結束武人專橫跋啟局面屬于軍事方面的舉措,故排除B項;這一做法導致官員劇增,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C項;這一舉措不僅僅針對地方官員的,排除D項。
27.【答案】D
【解析】依據古代中國文化的發展可知,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逐漸興起了很多符合市民階層的文化,并逐漸的占據統治地位,花部的興起便是迎合了市民階層的需要。D正確;材料中花部的變化與專制統治的強化無關,A排除;依據所學可知,這一時期中國的社會結構尚未發生變化,B排除;材料未反映花部的變化與皇室貴族的審美有關,C排除。故選D。
28.【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張之洞認為向外洋學習有利于練兵事業的發展,能推進晚清的軍事近代化,故C項正確;根據材料可知,張之洞論述的是教育和向西方學習與軍事的關系,并沒有反思甲午戰爭,也沒有提到中體西用,故AB錯誤;張之洞是清政府官員,練兵是為了維護清朝的統治,而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發生在1911年的事情,二者之間沒有必然聯系,故D項錯誤。
29.【答案】B
【解析】20世紀初,從創設保定警務局到清廷設立巡警部,統管全國警察事務,說明清政府正努力調整地方治理方式,轉變治安管理模式,B項正確;由保定警務局管理地方治安到巡警部的建立,不能體現中央集權,A項錯誤;近代軍閥統治是在辛亥革命以后建立起來的,C項錯誤;《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通過
“清政”建立起統管全國警察事務的治安管理體系,不能體現堅決維護國家主權的立場,
D項錯誤。
30.【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中“1933年”可以判斷出這一時期處于國共對峙時期,這一時期毛澤東對人民生活的重視,有利于政權紅色革命政權,A正確;打破經濟孤立局面主要和大生產運動有關,B排除;材料與糾正黨風無關,C排除;當時的工作重心仍然是在農村,D排除。故選A。
31.【答案】C
【解析】考查新中國建立初期的外交。根據材料,周恩來認為中國要積極發展同新獨立國家之間的關系,即便是資本主義國家,這說明中國不單純以意識形態為外交準則,故選C項;A項表述錯誤,不符合這一時期的中國的外交政策,排除;B項與材料信息不符;新型區域外交是新時期中國外交方針,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
32.
【答案】C
【解析】根據“古代羅馬法將享有權利的人稱Caput”“法律上轉借指具備各種身份的權利人”可知,羅馬法適用范圍不斷擴大,故C正確;材料無法體現法律體系日趨完善,排除A;材料信息無法體現“平等理念得以落實”,排除B;材料信息與私法精神無關,排除D。
33.【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德國在經濟方面崛起,但政治方面滯后,政治上保留封建殘余,專制色彩濃厚,C項正確。1871年憲法中的選舉權已經實行,A項錯誤。1871年憲法賦予了議會立法權,B項錯誤。德國在政體上屬于君主立憲制,而不是君主專制,D項錯誤。
34.【答案】B
【解析】依據材料“到1937年,蘇聯的機器進口量大幅減少,僅占機器需要量的0.9%”并結合蘇聯發展的知識可知,蘇聯通過五年計劃,使其工業取得顯著成效。B正確;單純的從進口機器減少不能看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A排除;發生材料中的變化,是因為蘇聯的主要機械已經實現了自給,而且并不是在1937年才開始封鎖蘇聯的,C排除;材料信息不能反映西方工業的發展狀況,D排除。故選B。
35.【答案】C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
印象畫派強調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萬物的瞬間印象,表現微妙的色彩變化,作品大多線條粗狂,色彩明快,富于裝飾韻味,根據材料描述《鳶尾花》與印象畫派風格一致,故C項正確;根據所學可知《馬拉之死》和《拾穗者》分別屬于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畫派,故AB錯誤;《蒙娜麗莎》作為達芬奇的代表作,畫風細膩嚴謹與材料描述不一致,故D項錯誤。
41.【答案】(1)改變:以人為中心,反對神學束縛;反對禁欲主義,追求現世的幸福。
推動因素:商業城市興起,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新興資產階級力量壯大,不滿教會對精神世界的控制,保留了大量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遺存。
(2)變化:由“自由、平等、博愛”調整為“民主、自由、人權”。
影響:進一步鞏固資產階級政權;完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推動人民群眾的覺醒和人權斗爭。
(3)原因:近代民族危機(帝國主義侵略);新文化運動對傳統文化進行批判;西學東漸的沖擊。
人生觀:將個人價值的實現與救亡圖存、改造社會結合在一起。
影響:促進廣大青年進一步覺醒;推動了國民大革命(北伐)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斗爭。
【解析】(1)第一小問“改變”,依據材料中“此時人們仍是教會母親的兒子”得出:以人為中心,反對神學束縛;依據材料中“試圖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們的天堂”得出:反對禁欲主義,追求現世的幸福。第二小問“推動因素”,依據所學結合文藝復興的背景,從經濟、階級力量、文化的角度進行分析作答即可。
(2)第一小問“變化”,依據材料中“提出了‘自由、平等、博愛’的制度性價值承諾”“調整為‘民主、自由、人權’”得出:由“自由、平等、博愛”調整為“民主、自由、人權”。第二小問“影響”,依據材料中“資產階級奪得了統治權”得出:進一步鞏固資產階級政權;完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依據材料中“掌握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制高點”并結合所學得出:推動人民群眾的覺醒和人權斗爭。
(3)第一小問“原因”,依據材料中“1925年5月”“國家危亡和帝國主義的侵略”并結合所學得出:近代民族危機(帝國主義侵略);新文化運動對傳統文化進行批判;依據材料中“在黑暗中間見了燈光”并結合所學得出:西學東漸的沖擊。第二小問“人生觀”,依據材料中“做一個改革社會國家與打倒帝國主義的人”得出:將個人價值的實現與救亡圖存、改造社會結合在一起。第三小問“影響”,依據材料中“結交一些勇敢的朋友,與他們結伴前進”得出:促進廣大青年進一步覺醒;依據材料中“1925年”“打倒帝國主義”并結合所學得出:推動了國民大革命(北伐)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斗爭。
42.【答案】示例
觀點:中國文化追求平天下。
評述:“平天下”指安撫天下黎民百姓,使他們能夠豐衣足食、安居樂業。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希望恢復禮樂文明的秩序,墨子提出兼愛、非攻,提倡尚同,表達了在戰亂紛繁的時代,期望天下和平與安定。宋明時期,理學家將仁作為理的核心,強調仁者境界,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黃宗羲提倡“天下之法”,顧炎武區分“亡國”與“亡天下”,提倡“保天下”,王夫之主張“循天下之公”,他們的觀點都蘊含著“平天下”的深意。
結論:中國文化中蘊含的“平天下”理念,體現了知識分子的責任擔當和家國情懷。
【解析】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解題的思維過程是:首先,認真閱讀材料信息,提取一個觀點,該觀點必須明確;然后,結合中國史知識對該觀點進行評析,要持論有據、論證充分、表述清晰;最后,得出結論,注意結論不能重復材料中觀點。如,“觀點”,依據材料信息“我們的文化,最為廓然而大公。我們是以世界大同為主義的。我們的終極目的,在于平天下,治國只是中間的一個階段,也可說是平天下的一種手段”可得出:中國文化追求平天下?!霸u析”,依據所學知識從“平天下”的概念、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家的主張、宋明時期理學家的主張、明末清初思想家的主張等方面分析。“結論”,從“平天下”理念體現了知識分子的責任擔當和家國情懷的角度總結即可。
45.【答案】(1)打破資格門第,重用賢才;實行自薦制度;增加科舉考試的科目和錄取人數;創立武舉和殿試;提升庶族官僚的地位。
(2)擴大了統治基礎;完善了科舉制度,促進了教育發展;進一步打擊了舊門閥士族;為“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解析】(1)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仔細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現武則天改革的措施要按照材料分層次概括,主要包括重用人才、自薦制度、科舉考試科目增多了,錄取人數也大為增加、首創殿試制度等具體的措施。
(2)武則天改革的影響主要突出積極方面的影響,在回答時可以按照上一問的措施分別進行回答,例如,“重用人才、自薦制度”這個措施壯大了統治者的力量,擴大了統治基礎,再例如,科舉考試科目增多了則會使科舉制度進一步的完善等。
46.【答案】(1)原因:戰爭處于膠著狀態;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損失巨大,引起美國人民強烈不滿;美國為了其全球利益,急于想解決朝鮮問題;中國愿意通過和談盡早結束戰爭。
(2)主要特點:時間長;邊談邊打、打談結合;斗爭激烈。
【解析】(1)原因:根據“經過五次戰役,與朝鮮人民軍一起將敵人趕至‘三八線’,并將戰線穩定在這一地區”得出戰爭處于膠著狀態;根據“美軍的巨大損失,引起美國人民的強烈不滿”得出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損失巨大,引起美國人民強烈不滿;根據“當朝鮮問題不能久拖,久拖就會影響全球利益”得出美國為了其全球利益,急于想解決朝鮮問題;根據“充分準備持久作戰和爭取和談結束戰爭”得出中國愿意通過和談盡早結束戰爭。
(2)主要特點:根據“打談結合、邊打邊談”得出邊談邊打、打談結合;根據“其休會次數之多、拖延時間之長、爭辯之激烈,實屬罕見”得出時間長,斗爭激烈。
47.【答案】(1)日本工業化水平高于中國;日軍軍事裝備、作戰思想優于中國;軍隊訓練素質高于中國;但日方人力、物力、財力補給有限,缺乏持久戰的基礎和信心。(中國具有幅員廣
闊、資源豐富、人口眾多,軍事補給充裕的優勢。)中國當局政府缺乏堅定抵抗信心。
(2)歷史地評價:他是開明的地主階級,善于研究,具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精神;但只寄期望于政府抗戰;他的理論和實踐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
【解析】(1)依據材料“清軍的作戰思想、戰斗士氣以及武器裝備已遠遠落后于日軍,幾次主動進攻潰敗下來,清政府再無心抵抗”并結合抗日戰爭知識可知,二者都看到了日本工業化水平高于中國,因此日軍軍事裝備等優于中國;依據材料“中國地大物博,日軍戰線太長,后方補給困難”并結合抗日戰爭過程來看,二者都看到了日方人力、物力、財力補給有限,缺乏持久戰的基礎和信心,而且當時清政府和抗日戰爭時期的國民黨政府都缺乏堅定的抵抗信心,因此劉坤一與中國共產黨人都提出了持久抗日的思想。
(2)依據材料“湘軍名將劉坤一”“每天要派出比平時多幾倍的探子刺探日軍,每天晚上綜合各方面信息反復研究”“如像以往主和割地賠款,不如把賠款充當軍費”來看,劉坤一是開明地主階級的代表,而且他本人善于研究,具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精神;依據材料“脆弱的清廷最終仍然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來看,他只是將希望寄托于政府抗戰;依據材料“劉坤一的持久戰思想在近代歷史上仍有巨大的影響力,他的戰略在之后的抗日戰爭中也起到了非常大的指導性作用”來看,他的理論和實踐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镶黄旗| 惠来县| 莎车县| 邢台市| 和政县| 明光市| 梁山县| 庆城县| 长宁县| 普兰店市| 乐平市| 无锡市| 囊谦县| 仙桃市| 米泉市| 东丰县| 邵东县| 成都市| 隆德县| 芷江| 高阳县| 东乌珠穆沁旗| 蓬莱市| 荣成市| 宁波市| 临安市| 徐汇区| 天祝| 大方县| 东平县| 土默特右旗| 玛曲县| 江西省| 西安市| 淮安市| 中牟县| 屏南县| 宝清县| 襄樊市| 随州市| 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