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絕密★啟用前2020年全國高考歷史全真模擬卷第08卷文綜歷史卷(考試時間:60分鐘試卷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選擇題共48分)1、選擇題:本題共12個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24.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時候,不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還更進一步把本族來源與黃帝族系聯系起來,都自認是黃帝族的后裔。這主要反映出當時A.黃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認B.宗族觀念逐漸強化C.民族認同意識正在形成D.世襲制度不斷延續25.下邊是西漢官鹽、官鐵、官服、官工的分布圖。該圖反映出西漢時期( )A.中央對南方控制力度較弱B.北工南農經濟格局形成C.國家統治倚重于北方經濟D.民間手工業的迅速衰落26.據宋代《文房四譜·紙譜》記載:“蜀中多以麻為紙,有玉屑、屑骨之號。江浙間多以嫩竹為紙。北土以桑皮為紙。剡溪以藤為紙。……浙人以麥莖稻稈為之者脆薄焉,以麥藁、油藤為之者尤佳。”這反映出A.宋代造紙技術日臻完善B.格物觀推動造紙業發展C.各地紙張頗具地域特色D.造紙業在當時地位凸顯27.明末清初思想家顏元猛烈抨擊當時道學家們窮理居敬、靜坐冥想的現象,指出,“朱門一派,口里道是即物窮理,心里見得,日間做得,卻只是讀、講、論,……半日靜坐,半日讀書,那曾去格物”,人應具有“實才實德”,格物要實地去做,不能離物而“窮理”。據此分析,顏元A.強調致良知的重要性B.認為格物致知無法窮理C.是對傳統儒學的否定D.主張做學問應經世致用28.1852年英國駐廣州代辦米切爾驚異地說:“經過和這么一個大國開放貿易10年之久,并且雙方都已廢除了一切獨立制度,而擁有如此龐大人口的中國,其消費我們的制造品竟不及荷蘭一半……這好象是一個奇怪的結局。”出現這一結局的根源是A.自然經濟對外國商品的抵制B.英國商品傾銷僅限于五口及東南沿海地區C.清政府繼續實行閉關政策D.鴉片輸入驟增削弱了國人購買外國商品的能力29.張豈之在《中國歷史十五講》中說到:“辛亥革命時期的人文思潮......雖然有對人的價值的發現,但它的靈魂不是對個人理性的高揚,而是將個人價值的實現與國家和民族的獨立解放緊密結合在一起。”這一特點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不夠充分B.中國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深重C.三民主義思想存在嚴重缺陷D.中國經濟文化壓抑抹殺人性30.如圖為胡烈在1933年10月所創作的漫畫《選舉運動》(被掃帚掃出的人身上標有“官僚”“貪污”字樣)。該漫畫反映出當時A.土地革命取得顯著成效B.國民黨殘余勢力強大C.蘇區政權建設重視民意D.急需要建立統一戰線31.1956年,陳云在中共八大發言中提出,在工商業經營方面,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是工商業的主體,但是附有一定數量的個體經營;這種個體經營是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的補充。這一發言體現出當時A.注重對經濟體制的探索B.資本主義經濟已經消失C.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D.社會主義改造尚不徹底32.羅馬法規定:“任何官員對羅馬人加以死刑、鞭笞、罰款等處罰時,該公民有權上訴,要求人民裁判。在上訴期間,人民投票表決之前,官員不得對之施加懲處。”這種規定( )A.阻礙了司法實踐順利開展B.體現出羅馬法的嚴酷C.有利于防范官員擅權害民D.使公民范圍逐漸擴大33.下邊是19世紀中后期美國在鐵路網逐漸建成背景下鐵路運輸成本的變化表。然而,在此情況下,農場主卻對鐵路和鐵路公司不滿。這反映出( )A.鐵路運輸危機農業生產安全B.交通現代化降低了農業生產利潤C.鐵路投資導致農業成本上升D.農場主未適應工業化推動的大市場34.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認為,革命的爆發不是在西方,而是在前殖民地,即現在所稱的第三世界。這樣,歷史就把馬克思的結論顛倒了過來。為什么會這樣呢?一個原因是,諸殖民地即第三世界并沒有實現工業化。材料所述觀點說明“馬克思的結論顛倒了過來”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發達國家福利制度與民主政治的發展B.西方列強對殖民地半殖民地工業化的阻礙C.馬克思主義傳播推動了民族解放運動發展D.工業革命的進行逐漸導致世界格局的分化35.1975年歐共體與46個非加太(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地區)國家簽訂《洛美協定》,消除以往雙方的不平等色彩;1988年歐共體與經互會相互承認并建立了正式關系;2003年77個非加太集團成員國與歐盟15國簽訂《科托努協定》取代《洛美協定》。這系列活動表明西歐A.在國際合作中彰顯自主意識B.拉攏發展中國家以擴大影響C.戰略爭奪重點轉向第三世界D.放棄冷戰思維維護世界和平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2、非選擇題:本卷共3題,共52分。(其中41-42為必答題,45-47為選答題)41.(25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乾隆年間“(人口)較之康熙年間計增十余倍。承平日久,生齒日繁,蓋藏自不能如前充裕”。僅江蘇鎮江木瀆鎮“燒鍋(造酒)者已二千余家,合計日耗米萬石”。為此,就隆帝“令地方官嚴行查禁,勿使靡費米糧”。官員規諫乾隆禁酒之事取民之生計而禁錮之”。“實不可以輕舉”,乾隆認為“自有酌量”,不愿也不需交群臣商議。江蘇、河南、山東等省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盡毀曲酒工具、民間自用一概禁絕等作法,引起民怨。乾隆對于要求放寬禁令者,一概不準,也不贊成過激行為,官員左右為難。整個乾隆時代“通邑大都車載燒酒販賣者正不可以數計”,禁酒政策效果微弱。——吳慧《中國商業通史》材料二1829年,英國禁酒運動開始。中產階級希望通過禁酒將他們推崇的“自律”“自助”等價值觀灌輸給工人階級,他們宣揚工作是成功的關鍵,飲酒滋生懶惰等惡習。中產階級建立柴酒廳,開放俱樂都,方便工人社交。工人階級中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這些價值觀。1832年——1853年,運動進入絕對禁酒階段。工人階級開始建立自己的禁酒組織,接過禁酒運動的領導權。這些組織宣揚“自力更生是一種崇高的品德”,很多工人在宣傳的影響下開始努力攀爬英國社會的階梯。這一時期,作為“全民酒”的啤酒人均消費量急劇減少。酗酒被英國人普遍視為不可接受的惡習,直至今天仍是社會的主流觀念。——摘編自許志強《19世紀英國禁酒運動與工人文化轉向》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乾隆推出禁酒政策的歷史背景,并概括其“效果微弱”的原因。(12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與乾隆時期的禁酒相比,概括英國1828—1833年禁酒運動的特點,并分析英國禁酒運動的意義。(13分)42.(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國成立以來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發行的郵票(節選)紀念周年枚數和內容20周年4枚:毛主席在著作、八路軍東渡黃河、人民戰爭勝利、光榮參軍40周年2枚:盧溝橋中國軍隊奮起抗日、八路軍和民兵戰斗在長城內外50周年8枚:七七戰火、臺兒莊大捷、百團大戰、敵后游擊戰、芒友會師(中國遠征軍、中國駐印軍與盟軍的會師)華僑捐獻、臺灣光復、偉大勝利60周年4枚:全民抗戰、中流砥柱、諾受底登陸、攻克柏林70周年13枚:“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東北烈士紀念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冋胞紀念館、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延安革命紀念館、八路軍總部舊址紀念館、百團大戰紀念館、平型關大捷紀念館、冉莊地道戰紀念館、新四軍紀念館,滇西抗戰紀念館比較兩個周年的紀念郵票,指出其中一處的不同,并提出觀點,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持論有據,表述清晰)45.(15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五代十國是唐代后期藩鎮割據局面的繼續和發展,黃河流域戰亂頻繁,關卡林立,役稅橫加,人民流離失所,生產凋敝。反亂思治、渴望統一成為人民的迫切愿望,周世宗柴榮出身微賤,深知民間疾苦。繼位后以盛世先賢為榜樣,要做一個有作為的皇帝,對國家經濟進行整頓和改革。首先鼓勵開墾荒田,把中原無主荒田分配給逃亡人戶耕種,優待從遼朝返回的逃戶;減輕租稅,取消兩稅以外的苛捐雜稅和一些徭役;興修水利,疏通河道,恢復以開封為中心的水路交通網;抑制寺院經濟,使后周控制的勞動力和土地大量增加。周世宗在位雖不到六年,但他的改革產生了重要影響。“趙宋之世”的開創者并不是趙匡胤,而是后周世宗柴榮。——摘編自劉鐵男、趙輝《周世宗柴榮的經濟改革策略考證》等(1)根據材料,指出周世宗經濟改革的背景。(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周世宗經濟改革的影響。(9分)46.(15分)【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科索沃是南聯盟所轄塞爾維亞共和國的一個省,由于歷史原因,科索沃的塞族,阿族長期不和。科索沃的民族矛盾被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所利用,阿族在西方國家策動下進行非法全民公決,宣布獨立。科索沃塞族與阿族的軍事沖突加劇,美國等而方媒體炮制“科索沃有10萬多人下落不明”等假新聞,大肆報道科索沃難民。美國的立場是,“科索沃問題是一個國際問題,不能只把它看成是南聯盟的內政”,必要時,北約可以“動用武力解決危機”。1999年3月24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以“保護人權”之名,對南聯盟發動了空襲行動,即科索沃戰爭。戰爭不僅給南聯盟造成巨大的損失,也對世紀之交的國際形勢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中國學者指出,科索沃戰爭表面上看來是北約東擴遇到了南聯盟擋路,實際上更是美國轟炸歐元的一場金融戰爭,即在歐洲制造緊張局勢,阻止歐洲全融資本的回流,使歐元貶值。——摘編自芮立平《科索沃戰爭影響初析》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美國制造科索沃危機的步驟。(7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美國發動科索沃戰爭的目的。(8分)47.(15分)【中外歷史人物評說】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伍連德(1879---1960),祖籍廣東臺山,1896年起留學學歐洲,1903年學成回馬來西亞檳城。1908年,伍連德滿懷報國之情毅然放棄已有的事業,應邀回國,任職于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在此,他改變教學方式,引進歐洲最新教材和世界醫學最新成就,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僅兩年時間就培育了一批學術精湛且視野廣闊的學生。1910年,東北地區突然爆發鼠疫。伍連德奉命前往防治。通過解剖尸體,否定之前外國專家結論,并根據疫情傳播蔓延的方式、路線提出了9條建議。經清政府批準,伍連德在山海關設立檢疫所,并聯絡各海港同時實行檢疫。在地方士紳的支持和朝廷允準下,集體火化尸體。經過數月奮戰,東北鼠疫在1911年4月底得到了全面控制。在當年召開的萬國鼠疫研究會議上,伍連德介紹了中國防治鼠疫的做法。在伍連德的推動下,清政府在哈爾濱設立東三省防疫事務處,并在哈爾濱、安東等八處設立防疫醫院及檢疫所。1914年1月,他向國民政府提交《擬改組全國醫學教育意見書》,系統提出了改革醫學教育的計劃。后來內務部頒發了解剖條例。20世紀20年代初,伍連德提出中國人“自己辦檢疫”,并派遣醫務人員分赴丹東和滿洲里等地主持陸地檢疫工作。--摘編自張礪《“國無雙士”伍連德》(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伍連德的活動事跡。(9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伍連德的事跡體現出的品質。(6分)歷史試題第3頁(共6頁)歷史試題第4頁(共6頁)歷史試題第5頁(共6頁)歷史試題第6頁(共6頁)2020年全國高考歷史全真模擬卷第08卷文綜歷史卷·答題卡第Ⅰ卷(請用2B鉛筆填涂)準考證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貼條形碼區此欄考生禁填缺考標記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并認真檢查監考員所粘貼的條形碼。2.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填空題和解答題必須用0.5mm黑色簽字筆答題,不得用鉛筆或圓珠筆答題;字體工整、筆跡清晰。3.請按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5.正確填涂注意事項24[A][B][C][D]25[A][B][C][D]26[A][B][C][D]27[A][B][C][D]28[A][B][C][D]29[A][B][C][D]30[A][B][C][D]31[A][B][C][D]32[A][B][C][D]33[A][B][C][D]34[A][B][C][D]35[A][B][C][D]第Ⅱ卷(請在各試題的答題區內作答)41.(2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1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我選做第()題(1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歷史第1頁(共3頁)歷史第2頁(共3頁)歷史第3頁(共3頁)絕密★啟用前2020年全國高考歷史全真模擬卷第08卷文綜歷史卷(考試時間:60分鐘試卷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選擇題共48分)1、選擇題:本題共12個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24.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時候,不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還更進一步把本族來源與黃帝族系聯系起來,都自認是黃帝族的后裔。這主要反映出當時A.黃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認B.宗族觀念逐漸強化C.民族認同意識正在形成D.世襲制度不斷延續【答案】C【解析】夏、商、周三族都自認是黃帝族的后裔,這說明三族都認同黃帝族,這主要反映出當時民族認同意識正在形成,故C正確;材料信息涉及三族,不是各族,故A錯誤;祭祀本族的先王、先公,體現了宗族觀念逐漸強化,但這不是材料的主旨信息,故B錯誤;材料信息沒有涉及世襲制度,故D錯誤。25.下邊是西漢官鹽、官鐵、官服、官工的分布圖。該圖反映出西漢時期( )A.中央對南方控制力度較弱B.北工南農經濟格局形成C.國家統治倚重于北方經濟D.民間手工業的迅速衰落【答案】C【解析】依據圖示信息可知,西漢時期官鹽、官鐵、官服、官工等官營手工業主要分布于北方,這說明國家統治倚重于北方經濟,因此C選項正確;材料并未體現中央對南方的控制情況,A選項錯誤;西漢時期江南地區尚未得到開發,B選項錯誤;材料并未涉及民間手工業的發展情況,D選項錯誤。故選C。26.據宋代《文房四譜·紙譜》記載:“蜀中多以麻為紙,有玉屑、屑骨之號。江浙間多以嫩竹為紙。北土以桑皮為紙。剡溪以藤為紙。……浙人以麥莖稻稈為之者脆薄焉,以麥藁、油藤為之者尤佳。”這反映出A.宋代造紙技術日臻完善B.格物觀推動造紙業發展C.各地紙張頗具地域特色D.造紙業在當時地位凸顯【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可知,材料意在說明蜀中、江浙、北方等地因制紙原料的不同而使紙張呈現不同稱號與特色,故C項符合題意。A項,材料未涉及造紙工藝的相關信息,故排除。B項,造紙原料因各地風土而別,材料并未體現格物觀對造紙業發展的影響,故排除。D項,材料無法說明造紙業在當時地位突出,排除。27.明末清初思想家顏元猛烈抨擊當時道學家們窮理居敬、靜坐冥想的現象,指出,“朱門一派,口里道是即物窮理,心里見得,日間做得,卻只是讀、講、論,……半日靜坐,半日讀書,那曾去格物”,人應具有“實才實德”,格物要實地去做,不能離物而“窮理”。據此分析,顏元A.強調致良知的重要性B.認為格物致知無法窮理C.是對傳統儒學的否定D.主張做學問應經世致用【答案】D【解析】材料中顏元主張“格物要實地去做,不能離物而‘窮理’”,這反映了做學問應該服務于社會現實的經世致用思想,故D項正確;“致良知”是王守仁的觀點,排除A項;材料中涉及的是窮理的方法和途徑,并未認為格物致知無法窮理,排除B項;這一觀點是對傳統儒學的發展而不是否定,故C項錯誤。28.1852年英國駐廣州代辦米切爾驚異地說:“經過和這么一個大國開放貿易10年之久,并且雙方都已廢除了一切獨立制度,而擁有如此龐大人口的中國,其消費我們的制造品竟不及荷蘭一半……這好象是一個奇怪的結局。”出現這一結局的根源是A.自然經濟對外國商品的抵制B.英國商品傾銷僅限于五口及東南沿海地區C.清政府繼續實行閉關政策D.鴉片輸入驟增削弱了國人購買外國商品的能力【答案】A【解析】本題考察自然經濟的根本特征。A選項正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自然經濟特征是自給自足,因此中國人基本不需要購買外國商品,所以才造成如此奇怪結局;B選項錯誤,英國商品可以通過五口及東南沿海地區進入內地,并且通商口岸及東南沿海地區的中國人對于外國商品的消費同樣很少;C選項錯誤,依據材料“雙方都已廢除了一切獨立制度”及史實可知清政府閉關狀態已被打破,并未限制外國商品銷售;D選項錯誤,中國人購買力低并非根本原因,不是買不起,而是沒有需要。29.張豈之在《中國歷史十五講》中說到:“辛亥革命時期的人文思潮......雖然有對人的價值的發現,但它的靈魂不是對個人理性的高揚,而是將個人價值的實現與國家和民族的獨立解放緊密結合在一起。”這一特點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不夠充分B.中國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深重C.三民主義思想存在嚴重缺陷D.中國經濟文化壓抑抹殺人性【答案】B【解析】題目強調的是中國辛亥革命時期人文主義思潮的特點。近代民族危機嚴重,中國啟蒙思想的主要特點是把個人價值與民族獨立解放相結合,故答案為B。AC項不是辛亥革命時期個人解放和國家獨立結合在一起的原因;D項與民族獨立運動也無直接關系。30.如圖為胡烈在1933年10月所創作的漫畫《選舉運動》(被掃帚掃出的人身上標有“官僚”“貪污”字樣)。該漫畫反映出當時A.土地革命取得顯著成效B.國民黨殘余勢力強大C.蘇區政權建設重視民意D.急需要建立統一戰線【答案】C【解析】漫畫反映“蘇維埃政府”要革除選舉中的“貪污”行為和“官僚”做派,說明蘇區政權建設重視民意,故C符合題意;土地革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農民消滅封建和半封建性的土地占有制度的革命,故A不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國民黨殘余勢力,故B不符合題意;1933年處于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國內階級矛盾為主要矛盾,當時國共關系破裂,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31.1956年,陳云在中共八大發言中提出,在工商業經營方面,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是工商業的主體,但是附有一定數量的個體經營;這種個體經營是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的補充。這一發言體現出當時A.注重對經濟體制的探索B.資本主義經濟已經消失C.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D.社會主義改造尚不徹底【答案】A【解析】根據“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是工商業的主體,但是附有一定數量的個體經營;這種個體經營是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的補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發言體現了注重對經濟體制的探索,故A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尚未完成,故BD說法錯誤;材料未涉及“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的相關信息,排除C。32.羅馬法規定:“任何官員對羅馬人加以死刑、鞭笞、罰款等處罰時,該公民有權上訴,要求人民裁判。在上訴期間,人民投票表決之前,官員不得對之施加懲處。”這種規定( )A.阻礙了司法實踐順利開展B.體現出羅馬法的嚴酷C.有利于防范官員擅權害民D.使公民范圍逐漸擴大【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信息可知,這體現的是羅馬法對官員權力的限制,有利于防范官員擅權害民,因此C選項正確;該限制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公民的利益,并未阻礙司法實踐的開展,A選項錯誤;材料并未強調羅馬法的殘酷,B選項錯誤;該規定與公民范圍的變化無關,D選項錯誤。故選C。33.下邊是19世紀中后期美國在鐵路網逐漸建成背景下鐵路運輸成本的變化表。然而,在此情況下,農場主卻對鐵路和鐵路公司不滿。這反映出( )A.鐵路運輸危機農業生產安全B.交通現代化降低了農業生產利潤C.鐵路投資導致農業成本上升D.農場主未適應工業化推動的大市場【答案】D【解析】依據材料信息可知,鐵路是工業化的產物,它使產地與市場聯系更加緊密,運輸成本降低,但是農場主卻對鐵路和鐵路公司不滿,說明農場主能適應工業化推動的大市場,因此D選項正確;農業生產安全、生產利潤和成本的變化材料均未體現,且這些關系并不成立,排除。故選D。34.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認為,革命的爆發不是在西方,而是在前殖民地,即現在所稱的第三世界。這樣,歷史就把馬克思的結論顛倒了過來。為什么會這樣呢?一個原因是,諸殖民地即第三世界并沒有實現工業化。材料所述觀點說明“馬克思的結論顛倒了過來”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發達國家福利制度與民主政治的發展B.西方列強對殖民地半殖民地工業化的阻礙C.馬克思主義傳播推動了民族解放運動發展D.工業革命的進行逐漸導致世界格局的分化【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歷史把馬克思的結論顛倒過來的原因是諸殖民地即第三世界并沒有實現工業化,根據所學可知,近代以來西方殖民者對第三世界的入侵導致第三世界的工業化遭到嚴重的阻礙,故B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顛倒馬克思結論的原因在于殖民地,故A項錯誤;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工業革命的進行是宣傳馬克思理論的途徑和產生馬克思主義的原因,故CD項錯誤。35.1975年歐共體與46個非加太(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地區)國家簽訂《洛美協定》,消除以往雙方的不平等色彩;1988年歐共體與經互會相互承認并建立了正式關系;2003年77個非加太集團成員國與歐盟15國簽訂《科托努協定》取代《洛美協定》。這系列活動表明西歐A.在國際合作中彰顯自主意識B.拉攏發展中國家以擴大影響C.戰略爭奪重點轉向第三世界D.放棄冷戰思維維護世界和平【答案】A【解析】據題意可知,歐共體與世界多個國家和經濟組織簽訂經濟協議,消除了雙方間的不平等思想和建立正式關系,由此體現了歐共體的自主意識,故選A;歐共體是與其他國家和組織建立平等關系,不是為了擴大影響,排除B;CD與題意主旨不符,且無法體現,排除。故選A。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2、非選擇題:本卷共3題,共52分。(其中41-42為必答題,45-47為選答題)41.(25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乾隆年間“(人口)較之康熙年間計增十余倍。承平日久,生齒日繁,蓋藏自不能如前充裕”。僅江蘇鎮江木瀆鎮“燒鍋(造酒)者已二千余家,合計日耗米萬石”。為此,就隆帝“令地方官嚴行查禁,勿使靡費米糧”。官員規諫乾隆禁酒之事取民之生計而禁錮之”。“實不可以輕舉”,乾隆認為“自有酌量”,不愿也不需交群臣商議。江蘇、河南、山東等省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盡毀曲酒工具、民間自用一概禁絕等作法,引起民怨。乾隆對于要求放寬禁令者,一概不準,也不贊成過激行為,官員左右為難。整個乾隆時代“通邑大都車載燒酒販賣者正不可以數計”,禁酒政策效果微弱。——吳慧《中國商業通史》材料二1829年,英國禁酒運動開始。中產階級希望通過禁酒將他們推崇的“自律”“自助”等價值觀灌輸給工人階級,他們宣揚工作是成功的關鍵,飲酒滋生懶惰等惡習。中產階級建立柴酒廳,開放俱樂都,方便工人社交。工人階級中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這些價值觀。1832年——1853年,運動進入絕對禁酒階段。工人階級開始建立自己的禁酒組織,接過禁酒運動的領導權。這些組織宣揚“自力更生是一種崇高的品德”,很多工人在宣傳的影響下開始努力攀爬英國社會的階梯。這一時期,作為“全民酒”的啤酒人均消費量急劇減少。酗酒被英國人普遍視為不可接受的惡習,直至今天仍是社會的主流觀念。——摘編自許志強《19世紀英國禁酒運動與工人文化轉向》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乾隆推出禁酒政策的歷史背景,并概括其“效果微弱”的原因。(12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與乾隆時期的禁酒相比,概括英國1828—1833年禁酒運動的特點,并分析英國禁酒運動的意義。(13分)【答案】(1)歷史背景:社會穩定,人口膨脹,糧食不足;家庭手工業發展,商品經濟繁榮;君主專制強化。原因:政策實施過激;違背了商品經濟發展的規律;禁酒政策存在漏洞;乾隆的專制作風。(2)特點:民間主導;社會參與面廣;注重道德規勸(強調思想啟蒙),比較溫和;禁酒對象從被動到自發參與;獲得較大成績。影響:禁酒運動推動了社會對酗酒現象的重視,改良社會風氣;有利于提高人的自律性,穩定英國社會;保持工業革命的高效開展;有利于改善工人的生活和社會地位。【解析】(1)歷史背景:根據材料“承平日久,生齒日繁,蓋藏自不能如前充裕”可知,乾隆時期社會穩定,人口膨脹,糧食不足;根據材料“燒鍋(造酒)者已二千余家,合計日耗米萬石”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乾隆時期家庭手工業發展,商品經濟繁榮;從政治角度看,清前期君主專制強化。原因:根據材料“江蘇、河南、山東等省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盡毀曲酒工具、民間自用一概禁絕等作法,引起民怨”可知,政策實施過激;根據材料“官員規諫乾隆禁酒之事取民之生計而禁錮之”可知,政策違背了商品經濟發展的規律;根據材料“乾隆對于要求放寬禁令者,一概不準,也不贊成過激行為,官員左右為難”可知,禁酒政策存在漏洞;根據材料“乾隆認為‘自有酌量’,不愿也不需交群臣商議”可知,乾隆的專制作風影響了政策效果。(2)特點:根據材料“1832年——1853年,運動進入絕對禁酒階段。工人階級開始建立自己的禁酒組織,接過禁酒運動的領導權”可知,英國禁酒運動由民間主導;根據材料中禁酒運動設計的群體來看,社會參與面廣;根據材料“中產階級希望通過禁酒將他們推崇的‘自律’‘自助’等價值觀灌輸給工人階級”可知,英國禁酒運動注重道德規勸(強調思想啟蒙),比較溫和;從工人階級在禁酒運動中的表現來看,英國的禁酒對象從被動到自發參與;根據材料“酗酒被英國人普遍視為不可接受的惡習,直至今天仍是社會的主流觀念”可知,英國禁酒運動獲得較大成績。影響:根據材料“酗酒被英國人普遍視為不可接受的惡習,直至今天仍是社會的主流觀念”可知,禁酒運動推動了社會對酗酒現象的重視,改良社會風氣;根據材料“中產階級希望通過禁酒將他們推崇的‘自律’‘自助’等價值觀灌輸給工人階級”可知,運動有利于提高人的自律性,穩定英國社會;從禁酒運動的時間來看,禁酒運動正值工業革命時期,這一運動有助于保持工業革命的高效開展;根據材料“很多工人在宣傳的影響下開始努力攀爬英國社會的階梯”可知,運動有利于改善工人的生活和社會地位。42.(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國成立以來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發行的郵票(節選)紀念周年枚數和內容20周年4枚:毛主席在著作、八路軍東渡黃河、人民戰爭勝利、光榮參軍40周年2枚:盧溝橋中國軍隊奮起抗日、八路軍和民兵戰斗在長城內外50周年8枚:七七戰火、臺兒莊大捷、百團大戰、敵后游擊戰、芒友會師(中國遠征軍、中國駐印軍與盟軍的會師)華僑捐獻、臺灣光復、偉大勝利60周年4枚:全民抗戰、中流砥柱、諾受底登陸、攻克柏林70周年13枚:“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東北烈士紀念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冋胞紀念館、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延安革命紀念館、八路軍總部舊址紀念館、百團大戰紀念館、平型關大捷紀念館、冉莊地道戰紀念館、新四軍紀念館,滇西抗戰紀念館比較兩個周年的紀念郵票,指出其中一處的不同,并提出觀點,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持論有據,表述清晰)【答案】【示例】示例一不同:70周年與50周年相比,突出九一八事變,觀點:中國抗日戰爭始于九一八事變,長達十四年,論述: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派出了優秀黨員深入東北,開始了抗擊日本侵略的斗爭1931年到1945年,中國人民進行了長達14年的抗戰。“十四年抗戰”的提法有利于人們全面了解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全過程,侵略東北,是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重要環節。日本從侵略東北到全面侵華,再到發動太平洋戰爭,日本的對外侵略是逐步推進的,日本是發動法西斯侵略戰爭的策源地。“十四年抗戰”的提法有助于人們理解日本侵華本質和危害。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日本率先在中國挑起九一八事變,點燃了世界法西斯侵略戰爭的第一把戰火,面對日本侵略,中國人民奮起反抗,打響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槍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十四年抗戰”的提法有助于人們認識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和意義。結論:從九一八事變開始的“十四年抗戰”的提法反映的是中國抗日戰爭的全過程,更全面、更完整地反映歷史。示例二不同:50周年與40周年相比,增加芒友會師,觀點: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論述: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國開始了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斗爭。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中國進入全民族抗戰時期。平型關大捷是華北戰場上中國軍隊主動殲敵的第一場勝仗,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淞滬會戰粉碎了日軍“三個月亡華”的狂妄企圖;臺兒莊大捷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勝利;武漢會戰后抗戰進入相持階段;百團大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士氣。1942年1月,中國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聯盟,中國遠征軍赴緬參戰,1943年,參加開羅會議,簽訂《開羅宣言》.與美、蘇協調對日作戰。中國的抗日戰爭與美英在太平洋戰場的對日作戰密切地配合,牽制了大量日本軍隊,有力支援了世界其他戰場的反法西斯戰爭。結論:在國共合作基礎上,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輛牲,中國戰場殲滅日軍大部分兵力,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巨大貢獻。示例三不同:70周年與60周年相比,突出抗戰紀念館。觀點:抗戰紀念館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論述:通過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人們可以了解到東北三省淪陷、日本在東北實行奴化教育、東北人民在中共的領導下率先吹響抗戰號角的歷史;通過淞滬會戰紀念館,人們可了解淞滬會戰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的英勇事跡;通過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人們可以了解日本侵略者的殘暴行為,勿忘國恥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通過平型關大捷和臺兒莊戰役紀念館,人們可以了解國共兩黨同心殺敵的勇氣決心和戰勝日本的希望;通過延安革命紀念館和八路軍總部舊址紀念館人們可以了解中共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團結全國人民抗戰的歷史;通過滇西抗戰紀念館,人們可以了解中國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相互配合、相互支援的歷史,可以了解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的東方主戰場的歷史論述部分應圍繞觀點至少從3個以上角度或事例論述每個角度或事例,結論:70周年郵票上的抗日戰爭紀念館反映了抗日戰爭全貌,人們可以以史為鑒,吸取歷史經驗教訓,激發愛國主義情感【解析】示例一不同:據材料“《紀念抗日戰爭50周年》8枚:七七戰火、臺兒莊大捷、百團大戰、敵后游擊戰、芒友會師(中國遠征軍、中國駐印軍與盟軍的會師)華僑捐獻、臺灣光復、偉大勝利”和“《紀念抗日戰爭70周年》13枚:“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東北烈士紀念館、……新四軍紀念館,滇西抗戰紀念館”可知,70周年與50周年相比,突出九一八事變。觀點:據所學可知,中國抗日戰爭始于九一八事變,長達十四年。論述:據所學可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派出了優秀黨員深入東北,開始了抗擊日本侵略的斗爭;1931年到1945年,中國人民進行了長達14年的抗戰,“十四年抗戰”的提法有利于人們全面了解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全過程;十四年抗戰”的提法有助于人們理解日本侵華本質和危害;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日本率先在中國挑起九一八事變,點燃了世界法西斯侵略戰爭的第一把戰火,面對日本侵略,中國人民奮起反抗,打響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槍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十四年抗戰”的提法有助于人們認識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和意義等方面論述。45.(15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五代十國是唐代后期藩鎮割據局面的繼續和發展,黃河流域戰亂頻繁,關卡林立,役稅橫加,人民流離失所,生產凋敝。反亂思治、渴望統一成為人民的迫切愿望,周世宗柴榮出身微賤,深知民間疾苦。繼位后以盛世先賢為榜樣,要做一個有作為的皇帝,對國家經濟進行整頓和改革。首先鼓勵開墾荒田,把中原無主荒田分配給逃亡人戶耕種,優待從遼朝返回的逃戶;減輕租稅,取消兩稅以外的苛捐雜稅和一些徭役;興修水利,疏通河道,恢復以開封為中心的水路交通網;抑制寺院經濟,使后周控制的勞動力和土地大量增加。周世宗在位雖不到六年,但他的改革產生了重要影響。“趙宋之世”的開創者并不是趙匡胤,而是后周世宗柴榮。——摘編自劉鐵男、趙輝《周世宗柴榮的經濟改革策略考證》等(1)根據材料,指出周世宗經濟改革的背景。(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周世宗經濟改革的影響。(9分)【答案】(1)戰亂頻繁,賦役繁重,民生凋敝;反亂思治、渴望統一成為民心所向;周世宗深知民間疾苦,立志要有所作為。(2)減輕了農民賦役負擔,促進了中原地區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緩和了階級矛盾,穩定了統治秩序;增強了后周的經濟實力;為后來北宋的局部統一奠定了基礎。【解析】(1)依據材料中“黃河流域戰亂頻繁,關卡林立,役稅橫加,人民流離失所,生產凋敝。”、“反亂思治、渴望統一成為人民的迫切愿望”、“周世宗柴榮出身微賤,深知民間疾苦。繼位后以盛世先賢為榜樣,要做一個有作為的皇帝,對國家經濟進行整頓和改革。”等信息從社會背景、人民要求、周世宗的個人因素等方面指出周世宗經濟改革的背景。(2)依據材料中“首先鼓勵開墾荒田……減輕租稅,取消兩稅以外的苛捐雜稅和一些徭役;興修水利,疏通河道……抑制寺院經濟,使后周控制的勞動力和土地大量增加。”、“‘趙宋之世’的開創者并不是趙匡胤,而是后周世宗柴榮。”等信息結合所學從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穩定了統治、增強了后周的經濟實力、為后來北宋的局部統一奠定了基礎等方面說明周世宗經濟改革的影響。46.(15分)【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科索沃是南聯盟所轄塞爾維亞共和國的一個省,由于歷史原因,科索沃的塞族,阿族長期不和。科索沃的民族矛盾被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所利用,阿族在西方國家策動下進行非法全民公決,宣布獨立。科索沃塞族與阿族的軍事沖突加劇,美國等而方媒體炮制“科索沃有10萬多人下落不明”等假新聞,大肆報道科索沃難民。美國的立場是,“科索沃問題是一個國際問題,不能只把它看成是南聯盟的內政”,必要時,北約可以“動用武力解決危機”。1999年3月24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以“保護人權”之名,對南聯盟發動了空襲行動,即科索沃戰爭。戰爭不僅給南聯盟造成巨大的損失,也對世紀之交的國際形勢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中國學者指出,科索沃戰爭表面上看來是北約東擴遇到了南聯盟擋路,實際上更是美國轟炸歐元的一場金融戰爭,即在歐洲制造緊張局勢,阻止歐洲全融資本的回流,使歐元貶值。——摘編自芮立平《科索沃戰爭影響初析》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美國制造科索沃危機的步驟。(7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美國發動科索沃戰爭的目的。(8分)【答案】(1)步驟:充分利用科索沃的民族矛盾;誤導輿論,損害南聯盟形象,為插手科索沃制造依據;把一國內政問題國際化;以“保護人權”之名,發動科索沃戰爭。(2)目的:實現北約東擴計劃;打擊南聯盟這一擋路虎;打壓俄羅斯在東歐的原有勢力圈;在歐洲制造緊張局勢,打擊歐盟、歐元對美國的威脅;維護美國的霸權地位【解析】(1)綜合材料內容可知,美國制造科索沃危機的步驟主要是利用科索沃內部的民族矛盾,誤導輿論,把一國內政國際化,以“保護人權”的名義發動戰爭。(2)根據“科索沃戰爭表面上看來是北約東擴遇到了南聯盟擋路,實際上更是美國轟炸歐元的一場金融戰爭,即在歐洲制造緊張局勢,阻止歐洲全融資本的回流,使歐元貶值”等內容可知美國發動科索沃戰爭的目的是打擊阻礙北約東擴的南聯盟,打擊歐盟、歐元對美國的威脅,維護美國的霸權地位。47.(15分)【中外歷史人物評說】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伍連德(1879---1960),祖籍廣東臺山,1896年起留學學歐洲,1903年學成回馬來西亞檳城。1908年,伍連德滿懷報國之情毅然放棄已有的事業,應邀回國,任職于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在此,他改變教學方式,引進歐洲最新教材和世界醫學最新成就,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僅兩年時間就培育了一批學術精湛且視野廣闊的學生。1910年,東北地區突然爆發鼠疫。伍連德奉命前往防治。通過解剖尸體,否定之前外國專家結論,并根據疫情傳播蔓延的方式、路線提出了9條建議。經清政府批準,伍連德在山海關設立檢疫所,并聯絡各海港同時實行檢疫。在地方士紳的支持和朝廷允準下,集體火化尸體。經過數月奮戰,東北鼠疫在1911年4月底得到了全面控制。在當年召開的萬國鼠疫研究會議上,伍連德介紹了中國防治鼠疫的做法。在伍連德的推動下,清政府在哈爾濱設立東三省防疫事務處,并在哈爾濱、安東等八處設立防疫醫院及檢疫所。1914年1月,他向國民政府提交《擬改組全國醫學教育意見書》,系統提出了改革醫學教育的計劃。后來內務部頒發了解剖條例。20世紀20年代初,伍連德提出中國人“自己辦檢疫”,并派遣醫務人員分赴丹東和滿洲里等地主持陸地檢疫工作。--摘編自張礪《“國無雙士”伍連德》(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伍連德的活動事跡。(9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伍連德的事跡體現出的品質。(6分)【答案】(1)活動:防治東北鼠疫;創建了眾多近代醫院和醫學院;培養大批醫學人才;建立近代防疫體系;推動中國收回檢疫主權;促進了中外醫學交流。(2)品質:熱愛祖國,敢于擔當;重視實踐,不畏權威;科學施策,突破舊俗;發揮所長,維護主權。【解析】(1)事跡:依據材料中“東北地區突然爆發鼠疫。伍連德奉命前往防治”、“僅兩年時間就培育了一批學術精湛且視野廣闊的學生”、“在當年召開的萬國鼠疫研究會議上,伍連德介紹了中國防治鼠疫的做法”、“在伍連德的推動下……并在哈爾濱、安東等八處設立防疫醫院及檢疫所……系統提出了改革醫學教育的計劃。后來內務部頒發了解剖條例……伍連德提出中國人‘自己辦檢疫’,并派遣醫務人員分赴丹東和滿洲里等地主持陸地檢疫工作”等信息結合所學可概括得出伍連德的活動事跡。(2)品質:依據材料中“伍連德滿懷報國之情毅然放棄已有的事業,應邀回國”、“通過解剖尸體,否定之前外國專家結論”、“在地方士紳的支持和朝廷允準下,集體火化尸體”、“伍連德提出中國人‘自己辦檢疫’,并派遣醫務人員分赴丹東和滿洲里等地主持陸地檢疫工作”等信息可從熱愛祖國,敢于擔當、重視實踐,不畏權威、科學施策,突破舊俗、發揮所長,維護主權等方面說明其品質。歷史試題第11頁(共12頁)歷史試題第12頁(共12頁)歷史試題第9頁(共12頁)歷史試題第10頁(共12頁)2020年全國卷高考歷史全真模擬08全真模擬卷參考答案與評分標準1.選擇題(每題4分,共48分)題號24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CCCDABCACDBA24.【答案】C【解析】夏、商、周三族都自認是黃帝族的后裔,這說明三族都認同黃帝族,這主要反映出當時民族認同意識正在形成,故C正確;材料信息涉及三族,不是各族,故A錯誤;祭祀本族的先王、先公,體現了宗族觀念逐漸強化,但這不是材料的主旨信息,故B錯誤;材料信息沒有涉及世襲制度,故D錯誤。25.【答案】C【解析】依據圖示信息可知,西漢時期官鹽、官鐵、官服、官工等官營手工業主要分布于北方,這說明國家統治倚重于北方經濟,因此C選項正確;材料并未體現中央對南方的控制情況,A選項錯誤;西漢時期江南地區尚未得到開發,B選項錯誤;材料并未涉及民間手工業的發展情況,D選項錯誤。故選C。26.【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可知,材料意在說明蜀中、江浙、北方等地因制紙原料的不同而使紙張呈現不同稱號與特色,故C項符合題意。A項,材料未涉及造紙工藝的相關信息,故排除。B項,造紙原料因各地風土而別,材料并未體現格物觀對造紙業發展的影響,故排除。D項,材料無法說明造紙業在當時地位突出,排除。27.【答案】D【解析】材料中顏元主張“格物要實地去做,不能離物而‘窮理’”,這反映了做學問應該服務于社會現實的經世致用思想,故D項正確;“致良知”是王守仁的觀點,排除A項;材料中涉及的是窮理的方法和途徑,并未認為格物致知無法窮理,排除B項;這一觀點是對傳統儒學的發展而不是否定,故C項錯誤。28.【答案】A【解析】本題考察自然經濟的根本特征。A選項正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自然經濟特征是自給自足,因此中國人基本不需要購買外國商品,所以才造成如此奇怪結局;B選項錯誤,英國商品可以通過五口及東南沿海地區進入內地,并且通商口岸及東南沿海地區的中國人對于外國商品的消費同樣很少;C選項錯誤,依據材料“雙方都已廢除了一切獨立制度”及史實可知清政府閉關狀態已被打破,并未限制外國商品銷售;D選項錯誤,中國人購買力低并非根本原因,不是買不起,而是沒有需要。29.【答案】B【解析】題目強調的是中國辛亥革命時期人文主義思潮的特點。近代民族危機嚴重,中國啟蒙思想的主要特點是把個人價值與民族獨立解放相結合,故答案為B。AC項不是辛亥革命時期個人解放和國家獨立結合在一起的原因;D項與民族獨立運動也無直接關系。30.【答案】C【解析】漫畫反映“蘇維埃政府”要革除選舉中的“貪污”行為和“官僚”做派,說明蘇區政權建設重視民意,故C符合題意;土地革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農民消滅封建和半封建性的土地占有制度的革命,故A不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國民黨殘余勢力,故B不符合題意;1933年處于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國內階級矛盾為主要矛盾,當時國共關系破裂,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31.【答案】A【解析】根據“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是工商業的主體,但是附有一定數量的個體經營;這種個體經營是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的補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發言體現了注重對經濟體制的探索,故A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尚未完成,故BD說法錯誤;材料未涉及“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的相關信息,排除C。32.【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信息可知,這體現的是羅馬法對官員權力的限制,有利于防范官員擅權害民,因此C選項正確;該限制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公民的利益,并未阻礙司法實踐的開展,A選項錯誤;材料并未強調羅馬法的殘酷,B選項錯誤;該規定與公民范圍的變化無關,D選項錯誤。故選C。33.【答案】D【解析】依據材料信息可知,鐵路是工業化的產物,它使產地與市場聯系更加緊密,運輸成本降低,但是農場主卻對鐵路和鐵路公司不滿,說明農場主能適應工業化推動的大市場,因此D選項正確;農業生產安全、生產利潤和成本的變化材料均未體現,且這些關系并不成立,排除。故選D。34.【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歷史把馬克思的結論顛倒過來的原因是諸殖民地即第三世界并沒有實現工業化,根據所學可知,近代以來西方殖民者對第三世界的入侵導致第三世界的工業化遭到嚴重的阻礙,故B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顛倒馬克思結論的原因在于殖民地,故A項錯誤;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工業革命的進行是宣傳馬克思理論的途徑和產生馬克思主義的原因,故CD項錯誤。35.【答案】A【解析】據題意可知,歐共體與世界多個國家和經濟組織簽訂經濟協議,消除了雙方間的不平等思想和建立正式關系,由此體現了歐共體的自主意識,故選A;歐共體是與其他國家和組織建立平等關系,不是為了擴大影響,排除B;CD與題意主旨不符,且無法體現,排除。故選A。41.【答案】(1)歷史背景:社會穩定,人口膨脹,糧食不足;家庭手工業發展,商品經濟繁榮;君主專制強化。原因:政策實施過激;違背了商品經濟發展的規律;禁酒政策存在漏洞;乾隆的專制作風。(2)特點:民間主導;社會參與面廣;注重道德規勸(強調思想啟蒙),比較溫和;禁酒對象從被動到自發參與;獲得較大成績。影響:禁酒運動推動了社會對酗酒現象的重視,改良社會風氣;有利于提高人的自律性,穩定英國社會;保持工業革命的高效開展;有利于改善工人的生活和社會地位。【解析】(1)歷史背景:根據材料“承平日久,生齒日繁,蓋藏自不能如前充裕”可知,乾隆時期社會穩定,人口膨脹,糧食不足;根據材料“燒鍋(造酒)者已二千余家,合計日耗米萬石”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乾隆時期家庭手工業發展,商品經濟繁榮;從政治角度看,清前期君主專制強化。原因:根據材料“江蘇、河南、山東等省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盡毀曲酒工具、民間自用一概禁絕等作法,引起民怨”可知,政策實施過激;根據材料“官員規諫乾隆禁酒之事取民之生計而禁錮之”可知,政策違背了商品經濟發展的規律;根據材料“乾隆對于要求放寬禁令者,一概不準,也不贊成過激行為,官員左右為難”可知,禁酒政策存在漏洞;根據材料“乾隆認為‘自有酌量’,不愿也不需交群臣商議”可知,乾隆的專制作風影響了政策效果。(2)特點:根據材料“1832年——1853年,運動進入絕對禁酒階段。工人階級開始建立自己的禁酒組織,接過禁酒運動的領導權”可知,英國禁酒運動由民間主導;根據材料中禁酒運動設計的群體來看,社會參與面廣;根據材料“中產階級希望通過禁酒將他們推崇的‘自律’‘自助’等價值觀灌輸給工人階級”可知,英國禁酒運動注重道德規勸(強調思想啟蒙),比較溫和;從工人階級在禁酒運動中的表現來看,英國的禁酒對象從被動到自發參與;根據材料“酗酒被英國人普遍視為不可接受的惡習,直至今天仍是社會的主流觀念”可知,英國禁酒運動獲得較大成績。影響:根據材料“酗酒被英國人普遍視為不可接受的惡習,直至今天仍是社會的主流觀念”可知,禁酒運動推動了社會對酗酒現象的重視,改良社會風氣;根據材料“中產階級希望通過禁酒將他們推崇的‘自律’‘自助’等價值觀灌輸給工人階級”可知,運動有利于提高人的自律性,穩定英國社會;從禁酒運動的時間來看,禁酒運動正值工業革命時期,這一運動有助于保持工業革命的高效開展;根據材料“很多工人在宣傳的影響下開始努力攀爬英國社會的階梯”可知,運動有利于改善工人的生活和社會地位。42.【答案】【示例】示例一不同:70周年與50周年相比,突出九一八事變,觀點:中國抗日戰爭始于九一八事變,長達十四年,論述: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派出了優秀黨員深入東北,開始了抗擊日本侵略的斗爭1931年到1945年,中國人民進行了長達14年的抗戰。“十四年抗戰”的提法有利于人們全面了解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全過程,侵略東北,是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重要環節。日本從侵略東北到全面侵華,再到發動太平洋戰爭,日本的對外侵略是逐步推進的,日本是發動法西斯侵略戰爭的策源地。“十四年抗戰”的提法有助于人們理解日本侵華本質和危害。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日本率先在中國挑起九一八事變,點燃了世界法西斯侵略戰爭的第一把戰火,面對日本侵略,中國人民奮起反抗,打響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槍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十四年抗戰”的提法有助于人們認識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和意義。結論:從九一八事變開始的“十四年抗戰”的提法反映的是中國抗日戰爭的全過程,更全面、更完整地反映歷史。示例二不同:50周年與40周年相比,增加芒友會師,觀點: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論述: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國開始了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斗爭。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中國進入全民族抗戰時期。平型關大捷是華北戰場上中國軍隊主動殲敵的第一場勝仗,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淞滬會戰粉碎了日軍“三個月亡華”的狂妄企圖;臺兒莊大捷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勝利;武漢會戰后抗戰進入相持階段;百團大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士氣。1942年1月,中國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聯盟,中國遠征軍赴緬參戰,1943年,參加開羅會議,簽訂《開羅宣言》.與美、蘇協調對日作戰。中國的抗日戰爭與美英在太平洋戰場的對日作戰密切地配合,牽制了大量日本軍隊,有力支援了世界其他戰場的反法西斯戰爭。結論:在國共合作基礎上,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輛牲,中國戰場殲滅日軍大部分兵力,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巨大貢獻。示例三不同:70周年與60周年相比,突出抗戰紀念館。觀點:抗戰紀念館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論述:通過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人們可以了解到東北三省淪陷、日本在東北實行奴化教育、東北人民在中共的領導下率先吹響抗戰號角的歷史;通過淞滬會戰紀念館,人們可了解淞滬會戰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的英勇事跡;通過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人們可以了解日本侵略者的殘暴行為,勿忘國恥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通過平型關大捷和臺兒莊戰役紀念館,人們可以了解國共兩黨同心殺敵的勇氣決心和戰勝日本的希望;通過延安革命紀念館和八路軍總部舊址紀念館人們可以了解中共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團結全國人民抗戰的歷史;通過滇西抗戰紀念館,人們可以了解中國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相互配合、相互支援的歷史,可以了解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的東方主戰場的歷史論述部分應圍繞觀點至少從3個以上角度或事例論述每個角度或事例,結論:70周年郵票上的抗日戰爭紀念館反映了抗日戰爭全貌,人們可以以史為鑒,吸取歷史經驗教訓,激發愛國主義情感【解析】示例一不同:據材料“《紀念抗日戰爭50周年》8枚:七七戰火、臺兒莊大捷、百團大戰、敵后游擊戰、芒友會師(中國遠征軍、中國駐印軍與盟軍的會師)華僑捐獻、臺灣光復、偉大勝利”和“《紀念抗日戰爭70周年》13枚:“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東北烈士紀念館、……新四軍紀念館,滇西抗戰紀念館”可知,70周年與50周年相比,突出九一八事變。觀點:據所學可知,中國抗日戰爭始于九一八事變,長達十四年。論述:據所學可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派出了優秀黨員深入東北,開始了抗擊日本侵略的斗爭;1931年到1945年,中國人民進行了長達14年的抗戰,“十四年抗戰”的提法有利于人們全面了解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全過程;十四年抗戰”的提法有助于人們理解日本侵華本質和危害;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日本率先在中國挑起九一八事變,點燃了世界法西斯侵略戰爭的第一把戰火,面對日本侵略,中國人民奮起反抗,打響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槍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十四年抗戰”的提法有助于人們認識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和意義等方面論述。45.【答案】(1)戰亂頻繁,賦役繁重,民生凋敝;反亂思治、渴望統一成為民心所向;周世宗深知民間疾苦,立志要有所作為。(2)減輕了農民賦役負擔,促進了中原地區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緩和了階級矛盾,穩定了統治秩序;增強了后周的經濟實力;為后來北宋的局部統一奠定了基礎。【解析】(1)依據材料中“黃河流域戰亂頻繁,關卡林立,役稅橫加,人民流離失所,生產凋敝。”、“反亂思治、渴望統一成為人民的迫切愿望”、“周世宗柴榮出身微賤,深知民間疾苦。繼位后以盛世先賢為榜樣,要做一個有作為的皇帝,對國家經濟進行整頓和改革。”等信息從社會背景、人民要求、周世宗的個人因素等方面指出周世宗經濟改革的背景。(2)依據材料中“首先鼓勵開墾荒田……減輕租稅,取消兩稅以外的苛捐雜稅和一些徭役;興修水利,疏通河道……抑制寺院經濟,使后周控制的勞動力和土地大量增加。”、“‘趙宋之世’的開創者并不是趙匡胤,而是后周世宗柴榮。”等信息結合所學從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穩定了統治、增強了后周的經濟實力、為后來北宋的局部統一奠定了基礎等方面說明周世宗經濟改革的影響。46.【答案】(1)步驟:充分利用科索沃的民族矛盾;誤導輿論,損害南聯盟形象,為插手科索沃制造依據;把一國內政問題國際化;以“保護人權”之名,發動科索沃戰爭。(2)目的:實現北約東擴計劃;打擊南聯盟這一擋路虎;打壓俄羅斯在東歐的原有勢力圈;在歐洲制造緊張局勢,打擊歐盟、歐元對美國的威脅;維護美國的霸權地位【解析】(1)綜合材料內容可知,美國制造科索沃危機的步驟主要是利用科索沃內部的民族矛盾,誤導輿論,把一國內政國際化,以“保護人權”的名義發動戰爭。(2)根據“科索沃戰爭表面上看來是北約東擴遇到了南聯盟擋路,實際上更是美國轟炸歐元的一場金融戰爭,即在歐洲制造緊張局勢,阻止歐洲全融資本的回流,使歐元貶值”等內容可知美國發動科索沃戰爭的目的是打擊阻礙北約東擴的南聯盟,打擊歐盟、歐元對美國的威脅,維護美國的霸權地位。47.【答案】(1)活動:防治東北鼠疫;創建了眾多近代醫院和醫學院;培養大批醫學人才;建立近代防疫體系;推動中國收回檢疫主權;促進了中外醫學交流。(2)品質:熱愛祖國,敢于擔當;重視實踐,不畏權威;科學施策,突破舊俗;發揮所長,維護主權。【解析】(1)事跡:依據材料中“東北地區突然爆發鼠疫。伍連德奉命前往防治”、“僅兩年時間就培育了一批學術精湛且視野廣闊的學生”、“在當年召開的萬國鼠疫研究會議上,伍連德介紹了中國防治鼠疫的做法”、“在伍連德的推動下……并在哈爾濱、安東等八處設立防疫醫院及檢疫所……系統提出了改革醫學教育的計劃。后來內務部頒發了解剖條例……伍連德提出中國人‘自己辦檢疫’,并派遣醫務人員分赴丹東和滿洲里等地主持陸地檢疫工作”等信息結合所學可概括得出伍連德的活動事跡。(2)品質:依據材料中“伍連德滿懷報國之情毅然放棄已有的事業,應邀回國”、“通過解剖尸體,否定之前外國專家結論”、“在地方士紳的支持和朝廷允準下,集體火化尸體”、“伍連德提出中國人‘自己辦檢疫’,并派遣醫務人員分赴丹東和滿洲里等地主持陸地檢疫工作”等信息可從熱愛祖國,敢于擔當、重視實踐,不畏權威、科學施策,突破舊俗、發揮所長,維護主權等方面說明其品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參考答案與評分標準.doc 第08卷 2020年全國高考歷史全真模擬卷(答題卡) .doc 第08卷 2020年全國高考歷史全真模擬卷(考試版).doc 第08卷 2020年全國高考歷史全真模擬卷(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