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收放得宜》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書法》五年級下冊第11課。教學目標:1、經歷觀察、欣賞、比較、分析等過程,學習、掌握歐體楷書收放得宜這一基本結構規律;掌握例字中的筆畫和結構兩方面收放得宜的結構規律。2、經歷觀察、欣賞、討論等過程了解唐代書法家李邕。3、體驗書法美感,學習李邕關心、幫助孤苦之人的優良品質,做品學兼優的好少年,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貢獻。教學重點:學習、掌握歐體楷書收放得宜這一基本結構規律;掌握例字中的筆畫和結構兩方面收放得宜的結構規律。教學難點:學習掌握歐體楷書收放變化的分寸,例字“隨”的書寫要點。教學準備:筆、墨、紙、硯,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導入1、檢查學生書法用品準備情況,穩定學生的情緒,規范學生的坐姿。2、談話引出并出示課題。二、導學1、引導學習掌握歐體楷書收放得宜的基本結構規律⑴引導學生自學“主題講解”內容。學生帶著問題自學后,請學生嘗試說說“收放得宜”是什么意思。師適時點撥、補充。⑵多媒體呈現三個例字,引導學生觀察、欣賞。然后請學生說說“收”在何處?“放”在何處?找出例字中“放”的筆畫,說說這些“放”的筆畫有哪些共同特征。師適時點撥、補充。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掌握:“波”字的主筆是末筆捺畫,一波三折,向右下方神展開。“冠”字的主筆是豎彎鉤,為歐體特殊的豎彎鉤的寫法,筆畫較長,顯得舒展挺拔。“隨”字的主筆是末筆平捺,也是一波三折的波磔體勢,出鋒方向為向右平出。放的筆畫都要長一些。⑶引導學生觀察、分析、體會三個例字收放的分寸。2、引導學生學習掌握三個例字的書寫要點⑴多媒體依次呈現“波”、“冠”、“隨”三個例字,引導學生觀察、欣賞。⑵引導學生理解“看看想想”內容。學生提問,師生討論。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掌握:“波”字左窄右寬,左側的三點水為歐體楷書獨特的寫法,第一點偏右,第二點和第三點在一條垂直線上;右側部件有三個撇向筆畫,都應往箭頭所指方向行筆,目的是使中宮收緊,而突顯向右下方行筆的捺畫,整個字右側部件撇收捺放,略呈傾斜體勢。“冠”字上窄下寬,上部禿寶蓋的短豎和鉤畫往里傾斜,形成一個收的體勢。下部的“元”和“寸”也都收縮于禿寶蓋下方,整個字中宮極為緊湊,主要是為了將“元”字的豎彎鉤這個主筆寫得舒展有力。整體呈上收下放的體勢。“隨”字中部的走之兒需要合理地將點和橫折折撇兩個筆畫適當收縮安插在左右兩個部件之間,并且保持各個筆畫之間的空間分布勻稱,注意筆畫和部件之間的穿插騰挪,同時將右上部“有”的橫畫以及走之兒的平捺寫得舒展些,使整個字呈左收右放的體勢。⑶教師示范臨寫三個例字,邊寫邊強調注意之處。⑷學生練習臨寫三個例字,師巡視,個別指導,規范坐姿和執筆法。三、展評1、展示部分不同層次的學生書法作業。2、請學生嘗試講評,師適時點撥、補充。四、拓展⑴引導學生自學課本第28頁“書法園地”內容。⑵請學生嘗試說說我們主要學習李邕的什么品質。師適時點撥、補充。⑶請學生談談想法與感受。重點引導學生關愛貧困戶,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貢獻。五、小結請學生嘗試小結本節課內容,師適時點撥、補充。板書設計:第11課收放得宜波冠隨李邕:德才兼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