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態系統的組成和類型》課型新授課課時1課題7-2-1生態系統教學目標1.理解生態系統的概念。2.掌握生態系統的各組成成分及其相互作用。3.了解各種類型生態系統的特點。教學重點理解生態系統的概念。教學難點掌握生態系統的各組成成分及其相互作用。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項目準備】搜集資料,制作PPT;安排制作生態瓶。【指導調控】1.引導學生思考生物不能離開環境而獨立存在,生物與環境會形成統一的整體。2.指導學生舉例說出身邊的生態系統。3.指導學生舉例說出地球上的生態系統有哪些類型。4.引導學生思考在生態系統中的生物與環境存在什么關系。【拓展提升】指導學生結合生態瓶,說明生態瓶作為一個生態系統,其生物與環境存在什么關系。【歸納總結】生態系統有兩個組成部分。即非生物因素和(?http:?/??/?zhidao.baidu.com?/?search?word=%E9%9D%9E%E7%94%9F%E7%89%A9%E7%8E%AF%E5%A2%83&fr=qb_search_exp&ie=utf8"\t"_blank?)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http:?/??/?zhidao.baidu.com?/?search?word=%E5%88%86%E8%A7%A3%E8%80%85&fr=qb_search_exp&ie=utf8"\t"_blank?)。因為生物因素中的“三者”作用,所以生態系統中物質可以循環往復。【小組合作】按要求制作生態瓶,并自學課本認識生態系統中各組成成分及其相互作用。【自主完成】明確生態系統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交流展示】舉例說出具體生態系統實例,鞏固生態系統概念。生態系統可大可小。一個池塘、一塊草地、一條河流、一片森林、一洼稻田都可以看成一個生態系統。【小組合作】參照課本P96圖片和正文,認識常見的生態系統的類型和特點。【交流展示】森林生態系統:氣候濕潤,生物種類繁多。在改善生態環境、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有“綠色水庫”之稱。草原生態系統:氣候干旱,草本植物為主、動物善挖洞或快速奔跑。是畜牧業生產基地,能調節氣候、防風固沙。海洋生態系統:物種繁多、結構穩定,多孢子植物。濕地生態系統:自然資源豐富,稱為“地球之腎”、“物種貯存庫”、“氣候調節器”。農田生態系統:人起關鍵作用,主要是農作物,動植物種類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人為控制的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人起支配作用,依賴其他的生態系統得以正常運轉。【小組合作】參照課本P95正文,認識組成生態瓶為代表的生態系統中各成分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交流展示】1.介紹生態瓶各部分所起的作用,并歸納其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2.非生物因素包括:氣候因子,如光、溫度、濕度、風、雨雪等;無機物質和無生命的有機物質。生產者主要指綠色植物,也包括藍綠藻和一些光合細菌,是能利用簡單的無機物質制造食物的自養生物。在生態系統中起主導作用。消費者主要指異養生物,主要指以其他生物為食的各種動物,包括植食動物、肉食動物、雜食動物和寄生動物等。分解者主要是細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動物和蚯蚓、白蟻、禿鷲等大型腐食性動物。它們分解動植物的殘體、糞便和各種復雜的有機化合物,吸收某些分解產物,最終能將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而這些無機物參與物質循環后可被自養生物重新利用。作業布置完成課本《當堂練》及項目書《評價激勵》板書設計7-2-1生態系統的組成和類型1.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2.生態系統的組成非生物因素生產者生物因素消費者分解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