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單元第五章病毒說課稿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八年級生物上冊第五單元第五章《病毒》。本次說課包括五個程序: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和說板書。我將重點闡述本節課的導入過程以及教學過程中重難點的處理。一、說教材1、教材分析《病毒》選自人教版生物學八年級生物上冊第五單元第五章。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知道在生物圈中有單細胞生物和多細胞生物,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恫《尽愤@節課,旨在讓學生識別病毒,明白病毒結構簡單、沒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活、且能繁殖后代等,它具有生命特征,因而是生物。教材中關于病毒發現史的介紹,闡明了技術手段對科學研究的促進作用,體現了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同時,應注意病毒在生物圈的分布十分廣泛,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動植物和人類的關系十分密切。本節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在教材中占據重要的地位。2、教學目標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新課改的精神,我確定目標如下:【知識目標】識別病毒,說出病毒的結構組成及與人類的關系。【能力目標】(1)通過對多種病毒的了解來認識病毒的結構和生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2)收集并整理從書籍、報刊雜志及網上查詢到的有關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信息,運用資料,了解病毒與人類的關系。【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關注病毒與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關系,特別是與人類的關系。(2)認同利用病毒可以為人類造福。(3)培養學生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增強對病毒預防和治療的意識。3、教學重點和難點(1)病毒的結構和生活。(2)認同病毒對人類有害也有利。二、說教法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把學生當做“海綿”一樣,盡可能多的吸收課堂上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新的教育理念則傾向于讓學生把學習看作是自己的事,在課堂上自主的學習知識。我采用了我校的“先學后導、當堂達標”的教學模式,改變了過去單純的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變為師生互動式教學,課堂上創設民主、平等、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加強教師與學生的合作、學生與學生的合作。因此本節課以自主學習、交流討論為主,在充分準備圖片和各種有關資料的情況下,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把多媒體信息如文字、圖像、聲音等有機集成并顯示在屏幕上,強化教學的直觀性,幫助學生理解記憶,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課堂效率。三、說學法學情分析:我們的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生性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表現自己,于是我抓住這一特點,在課堂上不斷創造機會和條件,讓學生參與進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自己去解決問題,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學會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另外,學生不論是在學校還是家里,都有便利的上網條件,我讓學生有效利用互聯網資源共享這一優點,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從互聯網中獲取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和經驗,讓學生學會獨立獲取知識的方法。學法:教是手段,學是中心,會學才是目的。在課堂中,學生主要圍繞以下幾個環節進行學習:自主探究(這一環節中,學生要做到五個明確:一是明確自學內容;二是明確自學方法;三是明確自學時間和應達到什么樣的要求;四是明確自學展示任務;五是明確小組和個人展示的考核機制。)競比展示(這一環節中,教師導演,學生主演。是學生對自學成效的交流展示過程,也是賽場上的競技過程,這可以充分暴露學生在自學中存在的問題。此環節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答疑解惑(這一環節中,充分展示教師化繁為簡、化難為易、點撥疑難的教學藝術,也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的過程。學生針對環節二中的疑難問題,小組討論解決,教師只是適時點撥。)鞏固達標(這一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知識進行總結,并通過習題檢測來了解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運用和掌握情況。這是一場戰役結束后的總結反思升華的活動。)四、說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播放網絡歌曲《小雞唱禽流感》,提出問題:這首歌給同學們帶來什么樣的感受?究竟是誰引發了這場災難?學生情緒高漲,暢所欲言,引出禽流感病毒。教師繼續發問:除了禽流感病毒,同學們還知道哪些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呢?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經驗或者預習課本的情況,說出“非典、流感、肝炎、艾滋病、小兒麻痹癥、狂犬病……”等等。又問:那我們常說的計算機病毒算不算我們要學習的病毒啊?這樣問的目的是想讓學生對病毒先有個大概了解:計算機病毒是人類編輯的計算機程序,而生物病毒則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種微小的生命體。通過這樣的導入,學生急于了解什么是病毒。于是迫不及待的進行新課的學習。(設計意圖:本節課的知識抽象、枯燥,用一首網絡歌曲導入,旨在一上課就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產生興趣,從而積極地投入到接下來的學習中。)(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用多媒體屏幕展示學生自主探究的內容:1、描述伊萬諾夫斯基研究煙草花葉病的實驗過程,實驗后他得出了什么結論。2、病毒的大小用什么來表示,借助什么儀器來觀察。3、根據寄生細胞的不同,病毒可分為哪三類。4、病毒的結構與由細胞構成的生物體的結構有什么不同。5、病毒是怎樣生活的?為什么說病毒是生物?6、病毒與人類有什么關系?只有明確了學習任務之后,學生才能有目的的投入到自主學習中。學習時間15分鐘,學生采取先自學再小組探究交流的學習方法,在此期間我在學生中間巡回,以便回答個別小組個別學生提出的問題。(三)競比展示、答疑解惑1、關于《病毒的發現史》的教學,先讓學生描述伊萬諾夫斯基研究煙草花葉病的實驗過程,然后我在屏幕上展示出實驗過程的簡單步驟,學生對此可以一目了然。從實驗過程中,學生可以發現:病毒比細菌還要小,只有借助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楚。然后展示一些病毒的圖片,讓學生了解病毒形狀的多種多樣。到此,學生僅僅知道了病毒很小這一特點,為繼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我提出一個問題,假設你是科學家,你還想研究病毒的哪些方面呢?這些方面都有什么特點?學生爭搶著要回答,因為相關知識他們已不陌生,已通過剛才的自主學習有所了解。個別學習程度有點差的學生,我個別對待,會讓他們展示一些簡單的問題,以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比如,病毒的種類,課本中寫得清楚,只要看了書,就能回答出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接下來的難點“病毒的結構和生活”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2、關于《病毒的結構和生活》的教學,病毒的結構比較抽象,就用形象化的課件來展示。首先屏幕展示細胞的結構,讓病毒與細胞的結構進行比較,學生明白病毒的結構特點:沒有細胞結構。(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由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進行引導,使學生有層次的深入進去,從而發現新知。)問:同學們,如果你是病毒,會選擇什么樣的方式生存下去呢?學生回答:寄生。推測是否正確,讓我們在動畫里尋找答案。然后播放噬菌體在大腸桿菌內的模擬動畫過程,學生情緒高漲,觀看非常認真,并開動腦筋仔細思考。(設計意圖:創設“病毒是怎樣生活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置身于這樣的情境中,好像身臨其境的去感受病毒的生活、繁殖,更好的掌握知識。)通過動畫,學生直觀的看到病毒的生活:只寄生在其它生物的活細胞里,靠自己的遺傳信息,利用細胞內的物質,在細胞內繁殖。3、關于《病毒與人類的關系》的教學,學生展示自己在課本中學到的知識,清楚地知道病毒給人類帶來的危害,以及人類怎樣利用病毒來造福,明確對事物要一分為二的看待。根據具體的例子:口蹄疫、禽流感等,讓學生注意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飲食習慣。從而強調,注意食品安全、衛生,并針對我校的實際情況,對學生加以引導,不要買三無食品,不要在流動攤點上吃飯,不要在不潔的小飯店里用餐等等。同時展示我校的整潔的衛生的餐廳,以及安靜的文明的用餐環境。(設計意圖:提高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杜絕傳染病。同時增強學生的愛校意識,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鞏固達標、感悟收獲屏幕展示,學生通過基礎達標和進一步練習來對所學知識進行檢測,這是我們“先學后導、當堂達標”教學模式的最后一環節,也是緊張的、愉快的學習之后的總結反思升華活動。(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生命活動:只有寄生在活細胞里時,才具有生命活動;若離開活細胞,會變成。結構:沒有細胞結構組成:外殼和內部的.病毒植物病毒.病毒:又稱噬菌體有益有害類型:與人類的關系)五、說板書(設計意圖:板書以知識構建圖的形式展示出來,可使知識點更加清晰,層次更加分明,重難點更加突出,從而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系統更加完整。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堂的最后重新審視本節課的收獲,并提出質疑。)結束語: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準備、課堂設計、實施教學的過程,挖掘了學生的潛在能力,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充分的體會到學習的艱辛,以及收獲的快樂,而我對生物課教學更有了新的、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也體會到了轉變教學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