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說出細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2.知道培養細菌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包括配制培養基、滅菌、接種、培養等過程。3.說出細菌和真菌分布的特點。(二)能力目標嘗試采用細菌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探究細菌和真菌的分布。(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積極參加探究方案的制定,在與小組成員共同完成實驗的過程中,及時互相交流經驗,學會與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動。二、教學重點1.說出細菌和真菌的菌落的不同。2.嘗試采用細菌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探究細菌和真菌的分布。三、教學難點嘗試采用細菌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探究細菌和真菌的分布。四、教學準備教師:培養菌落實物、培養基(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并高溫滅菌)、發霉的橘子、牛肉浸膏、蛋白胨、氯化鈉、瓊脂實物、無菌棉簽,制作課件。五、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在之前的對生態系統知識的學習中,學生已經了解了細菌和真菌。細菌和真菌作為分解者,在整個生物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生活中哪些環境中的細菌、真菌比較多?哪些環境中比較少?哪些環境中沒有細菌和真菌?同學們會認為,臟的地方(比如廁所)、溫暖潮濕的地方、抹布等細菌和真菌比較多。太空中、干燥的地方、消毒水里細菌和真菌比較少,而實際上這種認識不是完全正確的。教師請同學們比較一下馬桶與手機的細菌和真菌的數量,同學們可能都認為當然是馬桶微生物數量多。教師展示馬桶與手機相比的數據。1.由英國《which?》雜志開展的研究共抽樣檢測了30個手機。調查表明:現在英國人使用的6300萬支手機中有1470萬支手機存在健康隱患。2.一支普通手機上所攜帶的有害細菌量是男廁所一個沖廁手柄所攜帶細菌量的18倍,手機成為更大的衛生隱患。在我們生活的周圍環境中細菌和真菌無處不在,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如何分布呢?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些微小生物。【設計意圖】從學生了解的細菌和真菌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入手,再通過馬桶和手機比較,發現認知沖突,激發學習興趣。(二)菌落的觀察通過資料我們知道手機上的細菌數量可能要比馬桶的還要多,這個結論是否正確呢?我們可否通過實驗來驗證一下。如果做實驗,我們會遇到什么問題?學生會對此提出很多的疑問如“細菌太小,看不見”“數量太多,沒辦法計數”“如何取細菌?”等。教師展示電子掃描電鏡下依次放大7萬倍后的釘子表面的細菌,讓同學們認識到,細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無處不在,而它們數量之多、個頭之小的確成為我們實驗中遇到的大難題。如何能讓我們用教室現有的條件就可以進行探究呢?我們什么時候能看到它們呢?同學們可能會想到發霉、腐敗食物上的黃點或霉點。教師展示培養基上培養的大腸桿菌的圖片,這些培養基上呈乳白色的不同大小的圓點就是大腸桿菌。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細菌和真菌會不斷地進行分裂生殖,細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成為菌落。1mm3大小的菌落中,就可含有數十億乃至數百億個的個體。每兩個同學一組,教師給每組準備一個已經接種并培養好的培養皿,請同學們進行觀察并完成以下任務。1.參照教材,比較細菌和真菌的菌落有何區別并完成表格。細菌菌落真菌菌落2.判斷提供的實物中哪些是細菌菌落?哪些是真菌菌落?通過教材的閱讀和真實菌落的比較,同學們基本上能夠區分出細菌和真菌的菌落,明確可以通過菌落大小、表面形態、顏色等綜合分析菌落的類型。明確菌落是由單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形成的集合體。【設計意圖】以探究驗證手機上的細菌是否要比馬桶上的多為切入點,讓同學們認識到要想了解細菌和真菌,首先要了解如何觀察它們。再通過教材中文字資料和實際菌落的比較,讓同學對于細菌和真菌的菌落有一個直觀準確的認識。(三)細菌和真菌的培養一般方法細菌和真菌通過不斷的生長和繁殖,從單個細菌或真菌長成菌落。教師展示發霉的桔子實物,而霉菌能夠生長,就是因為橘子為其生長提供了所需的條件。而在實驗室中,則用細菌和真菌的培養基為其生活提供營養物質。教師介紹培養基的配制原料,即牛肉浸膏、蛋白胨、氯化鈉、瓊脂等,這種培養基為微生物的生活提供營養物質,并且瓊脂是一種極不易被微生物分解的物質,能夠保持培養基的形態,易于觀察。請同學們進一步思考,僅有培養基為細菌和真菌提供營養,就可以培養出細菌和真菌了嗎?學生認識到除了微生物生活所需的營養條件外,適宜的溫度和環境等其他條件的適宜也是必須的。因此我們一般要將細菌和真菌的培養基放在恒溫培養箱中進行培養。教師請一個同學為大家示范,如何將手機上的細菌放到培養基上。針對學生的操作,給出接種的概念:將我們要培養的目的微生物轉移到培養基上的過程,我們稱為接種。請同學們分析,這樣可以保證培養基上長出的菌落全都來自于手機嗎?學生們分析后指出打開培養皿蓋子后空氣會進入,人呼出的氣體和手等都會把手機以外的細菌帶到培養基上。因此避免其他環境的微生物進入影響實驗結果,真正的細菌和真菌培養方法最重要的環節是滅菌和無菌操作。教師為學生講解高溫滅菌的過程,使同學們認識到培養細菌和真菌的所有用具在接種細菌和真菌之前都要保證是無菌的。而接種過程中要保證無菌,就必須在超凈工作臺中酒精燈的無菌范圍內進行操作。最后引導學生歸納完成實驗操作的要點,即細菌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四)探究周圍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的分布在學習了培養細菌和真菌的培養一般方法后,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參照教材設計實驗方案,探究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首先小組依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探究環境,設計探究方案。接下來請幾個小組簡單說一下他們的實驗方案。通過分析糾正實驗的不足,教師要強調在探究過程中要注意選擇的環境要有代表性,設置對照,并且每個培養基接種暴露的時間要一致,盡量避免其他環境微生物的污染。為學生提供滅菌的培養基,學生課下進行接種后統一放到實驗室培養箱中或實驗室進行培養,隨時來觀察,并根據培養結果,分析所探究環境的細菌和真菌的分布(培養后的菌落可以為觀察細菌和真菌提供觀察材料)。【設計意圖】學生們學習了培養細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后,請同學們依據自己的需要選擇環境探究周圍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當接種后,學生會觀察到菌落生長的過程,也會直觀地認識到細菌和真菌是廣泛分布在我們周圍的每一個角落的。六、板書設計第一節 細菌和真菌的分布1.細菌和真菌菌落的比較大小形態顏色細菌菌落小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一般為白色真菌菌落大常呈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紅、褐、綠、黑、黃等2.培養細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配制培養基→高溫滅菌→接種→恒溫培養→觀察菌落(群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