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5 酸和堿之間發生的反應 第1課時(課件25頁+教案+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5 酸和堿之間發生的反應 第1課時(課件25頁+教案+學案)

資源簡介

21世紀教育網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1.5
酸和堿之間發生的反應
第1課時
教案
課題
1.5
酸和堿之間發生的反應
第1課時

1
學科
科學
年級
九年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酸和堿反應能生成鹽和水
2.會分析酸和堿反應的過程
3.理解酸和堿反應的實質
方法與過程目標:
1.通過探究,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與之前學習內容的整合,提高學生綜合歸納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驗化學充滿探究性,培養學生勇于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
2.感受到實驗是化學探究中經常使用地科學方法
【教學重點】
酸堿之間的中和反應
【教學難點】
中和反應的探究過程
【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實驗法;探究法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新知導入】
我們已經知道了酸、堿哪些化學性質?
【酸:使指示劑變色
酸+金屬→鹽+氫氣
酸+金屬氧化物→鹽+水
酸+鹽→新鹽+新酸
堿:使指示劑變色
堿+非金屬氧化物→鹽+水
堿+鹽→新堿+新鹽
酸+堿→鹽+水】
本節我們重點來學習酸與堿的反應。
復習思考
引入新課
【合作探究】
一、酸堿反應
視頻:氫氧化鈉與鹽酸的反應
1.酸堿反應實驗
向盛有氫氧化鈉的燒杯中滴入幾滴酚酞試液,溶液變紅,向變紅的溶液中滴加稀鹽酸(或稀硫酸),邊滴邊振蕩,溶液顏色變淺直至消失
此實驗說明了什么?
【溶液由堿性變為中性或酸性,氫氧化鈉和酸發生了反應】
用滴管吸取反應后的溶液滴在蒸發皿中,在酒精燈上烘干,蒸發皿上留下了什么?
【白色的晶體】
猜想晶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猜想晶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NaCl和Na2SO4】
①實驗過程中溶液中溶質的變化
①NaOH→②NaOH+NaCl→③NaCl→④NaCl+HCl
【①未滴加稀鹽酸
②未滴加稀鹽酸
③恰好完全反應
④稀鹽酸過量】
②實驗過程中pH的變化
pH
>7
pH=7
pH<7
【氫氧化鈉過量、恰好完全反應、稀鹽酸過量】
此實驗加入的無色酚酞試液,你還有其他方案嗎?
【將實驗中的無色酚酞試液改為紫色石蕊試液,溶液由藍色變為紫色,再轉變為紅色。】
說明
(1)有些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時從外觀上看不出有什么變化,加入指示劑后可以知道確實反應,這是為什么?
【由于酸堿指示劑在酸性、堿性、中性溶液中可顯示不同的顏色,因此加入指示劑可以借助指示劑顏色的變化判斷中和反應的終點】
注意
有些化學反應會有明顯的實驗現象,需要借助其他試劑來判斷反應是否發生。
如果使用石蕊溶液,溶液由紫色變為藍色,顏色變化不明顯。
思考與討論
用什么辦法能夠知道在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過程中,酸和堿沒有剩余,恰好完全反應?
【應先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酚酞試液,然后滴加稀鹽酸,溶液恰好由紅色變為無色時,可判斷為恰好反應完全。】
(2)實驗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原因是什么?
【可以使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充分接觸,反應迅速、完全】
(3)實驗時用膠頭滴管慢慢滴入,原因是什么?
【便于控制加入酸的量,同時也為了清楚地看出指示劑顏色的變化】
2.酸堿反應原理
寫出活動所涉及的化學方程式
【HCl+NaOH=NaCl+H2O
H2SO4+2NaOH=Na2SO4+2H2O】
學過的酸與堿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Fe(OH)3+3HCl=FeCl3+3H2O
Cu(OH)2+H2SO4=CuSO4+2H2O】
此類反應稱為中和反應,給中和反下個定義吧
【酸跟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3.酸堿反應的實質
讀圖,用你自己的話,概括一下酸與堿之間反應的實質。
【酸中的H+和堿中的OH-結合生成水,即H++OH-=H2O】
拓展
酸堿反應屬于放熱反應,通過測量滴加鹽酸前后溫度的變化可以判斷氫氧化鈉與鹽酸發生了反應。溶液的溫度升高,說明酸堿發生了反應,放出了熱量。而且氫氧化鈉和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時放出的熱量最多、溫度最高。
實驗室中有兩瓶沒有標簽的無色溶液,已知其中一瓶是鹽酸溶液,另一瓶是氫氧化鈉溶液,你能用哪些方法將二者區分開?
【(1)各取兩種溶液少量于試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的是鹽酸,變藍色的是氫氧化鈉溶液】
【(2)各取兩種溶液少量于試管中,滴入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的是氫氧化鈉溶液,無現象的是鹽酸】
【(3)各取兩種溶液少量于試管中,加入少量的大理石,有氣泡冒出的是鹽酸,無現象的是氫氧化鈉溶液】
【(4)通過加熱蒸發辦法,觀察有無晶體剩余,有晶體剩余的是氫氧化鈉溶液】
完全中和
25克氫氧化鈉溶液,用去質量分數為20%的稀硫酸24.5克,求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解:24.5克稀硫酸中含溶質的質量為24.5克×20%=49克。
設49克H2SO4完全反應消耗NaOH的質量為x。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98
x
4.9克
x=4克
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4克/25克×100%=16%
答: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6%】
你認為判斷一個反應是不是中和反應的關鍵是什么?舉例說明。
【反應物必須是酸與堿,生成物必須是鹽和水
如:Cu(OH)2+H2SO4=CuSO4+2H2O】
有鹽和水生成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嗎?
【否
CO2+Ca(OH)2=CaCO3↓+H2O
Fe2O3+6HCl=2FeCl3+3H2O】
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鹽酸與氫氧化鉀:
鹽酸與氫氧化鋇:
硫酸與氫氧化鈉:
硫酸與氫氧化鋇:
鹽酸與氫氧化銅:
硫酸與氫氧化鐵:
硫酸與氫氧化鎂:
【HCl+KOH=KCl+H2O
2HCl+Ba(OH)2=BaCl2+2H2O
H2SO4+2NaOH=Na2SO4+2H2O
H2SO4+Ba(OH)2=BaSO4↓+2H2O
2HCl+Cu(OH)2=CuCl2+2H2O
3H2SO4+2Fe(OH)3=2Fe(SO4)3+3H2O
H2SO4+Mg(OH)2=MgSO4+2H2O】
2014年9月10日11時10分左右一輛從孝感運送鹽酸到武漢的槽罐車,在漢十高速黃陂橫店境內失控側翻,罐車側翻后鹽酸泄漏到路面騰起白煙。消防車迅速趕到現場先用熟石灰Ca(OH)2進行處理,又耗水10噸稀釋處理。
寫出涉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HCl+Ca(OH)2=CaCl2+2H2O】
某校化學小組在利用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探究酸堿反應時,利用數字化傳感器測得燒杯中溶液pH的變化圖像,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圖中c點所示溶液呈堿性
B.圖中a點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Na2SO4和H2SO4
C.該實驗是將氫氧化鈉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燒杯中
D.由a點到b點的pH變化過程證明酸和堿發生了反應
氫氧化鈉與硫酸的反應無明顯現象,某化學興趣小組為證明氫氧化鈉與硫酸發生了化學反應,進行了如下的實驗探究。
【實驗探究】小倩在試管中加入2
mL稀氫氧化鈉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振蕩,溶液變為紅色。然后向該試管中倒入稀硫酸,觀察到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證明氫氧化鈉與硫酸發生了反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H2SO4=Na2SO4+2H2O。
【改進實驗】小娜使用與小倩相同的試劑,通過改進上述實驗中某一步的操作方法,不但證明氫氧化鈉與硫酸發生了反應,還能驗證二者恰好完全反應。小娜改進的實驗操作中關鍵點是將稀硫酸倒入氫氧化鈉溶液中改為逐滴加入稀硫酸至紅色恰好完全消失。
【反思評價】小霞提出也可以使用紫色石蕊溶液代替無色酚酞溶液進行上述實驗。你認為酚酞溶液(填“酚酞溶液”或“石蕊溶液”)更適合用于驗證二者恰好完全反應,你的理由是顏色的改變明顯,便于觀察實驗。
參與實驗,了解酸與堿的反應
進行實驗分析
了解指示劑的作用
分析酸堿反應原理
分析酸堿反應實質
設計實驗
學以致用
學以致用,解決問題
指導實驗
引導實驗分析
通過實驗介紹指示劑的作用
引導分析酸堿反應原理
引導分析酸堿反應實質
思維發散設計實驗
指導解決實際問題
指導解決實際問題
【課堂練習】
1.等質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pH=7,則( B )
A.所用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
B.混合溶液中鈉離子與氯離子個數相等
C.混合前后水分子總數不變
D.混合前后陽離子總數不變
2.下列反應中屬于中和反應的是( B )
A.HCl+AgNO3=AgCl↓+HNO3
B.3KOH+H3PO4=K3PO4+3H2O
C.CuO+H2=Cu+H2O
D.NH4Cl+NaOH=NaCl+NH3↑+H2O
3.下列操作導致原溶液pH降低的是( C )
A.
向稀硫酸里滴加稀氫氧化鈉溶液
B.向水中加入少許氫氧化鈉溶液
C.向稀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
D.向稀鹽酸中滴加氯化鈉溶液
4.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鹽酸后,下列實驗能證明兩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C )
A.滴入適量FeCl3溶液,溶液變黃,但無沉淀生成
B.滴入幾滴酚酞試液,酚酞試液不變色
C.測得反應后溶液中Na+與Cl-的個數比為1:1
D.滴入適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觀察到有白色沉淀
習題訓練
知識應用與理解
【課堂總結】
本節我們學習的主要內容是:
知識小結
總結概括
【教學板書】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5張PPT)
酸和堿之間發生的反應
第1課時
浙教版
初中
新知導入
使指示劑變色
酸+金屬→鹽+氫氣
酸+金屬氧化物→鹽+水
酸+鹽→新鹽+新酸


我們已經知道了酸、堿哪些化學性質?
使指示劑變色
堿+非金屬氧化物→鹽+水
堿+鹽→新堿+新鹽
鹽+水
合作探究
一、酸堿反應
氫氧化鈉與鹽酸的反應
合作探究
1.酸堿反應實驗
向盛有氫氧化鈉的燒杯中滴入幾滴酚酞試液,溶液變紅,向變紅的溶液中滴加稀鹽酸(或稀硫酸),邊滴邊振蕩,溶液顏色變淺直至消失
稀鹽酸
稀硫酸
氫氧化鈉
此實驗說明了什么?
溶液由堿性變為中性或酸性,氫氧化鈉和酸發生了反應
合作探究
白色的晶體
用滴管吸取反應后的溶液滴在蒸發皿中,在酒精燈上烘干,蒸發皿上留下了什么?
活動
NaCl和Na2SO4
猜想晶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合作探究
①實驗過程中溶液中溶質的變化
NaOH

NaOH+NaCl

NaCl

NaCl+HCl
未滴加稀鹽酸
氫氧化鈉過量
恰好完全反應
稀鹽酸過量
②實驗過程中pH的變化
pH
>7
pH=7
pH<7
氫氧化鈉過量
恰好完全反應
稀鹽酸過量
合作探究
此實驗加入的無色酚酞試液,你還有其他方案嗎?
氫氧化鈉
紫色石蕊試液
顯藍色
稀鹽酸
顯紫色
顯紅色
顯無色
合作探究
(1)有些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時從外觀上看不出有什么變化,加入指示劑后可以知道確實反應,這是為什么?
由于酸堿指示劑在酸性、堿性、中性溶液中可顯示不同的顏色,因此加入指示劑可以借助指示劑顏色的變化判斷中和反應的終點
如果使用石蕊溶液,溶液由紫色變為藍色,顏色變化不明顯
說明
注意
有些化學反應會有明顯的實驗現象,需要借助其他試劑來判斷反應是否發生。
合作探究
應先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酚酞試液,然后滴加稀鹽酸,溶液恰好由紅色變為無色時,可判斷為恰好反應完全。
思考與討論
用什么辦法能夠知道在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過程中,酸和堿沒有剩余,恰好完全反應?
合作探究
可以使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充分接觸,反應迅速、完全
(2)實驗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原因是什么?
(3)實驗時用膠頭滴管慢慢滴入,原因是什么?
便于控制加入酸的量,同時也為了清楚地看出指示劑顏色的變化
NaOH溶液
稀鹽酸
合作探究
酸跟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2.酸堿反應原理
此類反應稱為中和反應,給中和反下個定義吧
寫出活動所涉及的化學方程式
HCl+NaOH=NaCl+H2O
H2SO4+2NaOH=Na2SO4+2H2O
Fe(OH)3+3HCl=FeCl3+3H2O
Cu(OH)2+H2SO4=CuSO4+2H2O
學過的酸與堿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合作探究
酸中的H+和堿中的OH-結合生成水,即H++OH-=H2O
讀圖,用你自己的話,概括一下酸與堿之間反應的實質。
3.酸堿反應的實質
硫酸
H2SO4
磷酸
H3PO4
氫氧
化鐵
Fe(OH)3
結合成中性的水H2O
H
+
OH-
硝酸
HNO3
鹽酸
HCl
氫氧
化鈉
NaOH
氫氧
化鈣
Ca(OH)2
氫氧
化銅
Cu(OH)2
拓展
酸堿反應屬于放熱反應,通過測量滴加鹽酸前后溫度的變化可以判斷氫氧化鈉與鹽酸發生了反應。溶液的溫度升高,說明酸堿發生了反應,放出了熱量。而且氫氧化鈉和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時放出的熱量最多、溫度最高。
課堂練習
實驗室中有兩瓶沒有標簽的無色溶液,已知其中一瓶是鹽酸溶液,另一瓶是氫氧化鈉溶液,你能用哪些方法將二者區分開?
(1)各取兩種溶液少量于試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的是鹽酸,變藍色的是氫氧化鈉溶液
(4)通過加熱蒸發辦法,觀察有無晶體剩余,有晶體剩余的是氫氧化鈉溶液
(3)各取兩種溶液少量于試管中,加入少量的大理石,有氣泡冒出的是鹽酸,無現象的是氫氧化鈉溶液
(2)各取兩種溶液少量于試管中,滴入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的是氫氧化鈉溶液,無現象的是鹽酸
課堂練習
完全中和
25克氫氧化鈉溶液,用去質量分數為20%的稀硫酸24.5克,求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解:24.5克稀硫酸中含溶質的質量為24.5克×20%=49克。
設49克H2SO4完全反應消耗NaOH的質量為x。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98
x
4.9克
x=4克
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4克/25克×100%=16%
答: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6%
x
4.9克
80
98
=
課堂練習
反應物必須是酸與堿,生成物必須是鹽和水
如:Cu(OH)2+H2SO4=CuSO4+2H2O
有鹽和水生成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嗎?

CO2+Ca(OH)2=CaCO3↓+H2O
Fe2O3+6HCl=2FeCl3+3H2O
你認為判斷一個反應是不是中和反應的關鍵是什么?舉例說明。
課堂練習
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鹽酸與氫氧化鉀:
鹽酸與氫氧化鋇:
硫酸與氫氧化鈉:
硫酸與氫氧化鋇:
鹽酸與氫氧化銅:
硫酸與氫氧化鐵:
硫酸與氫氧化鎂:
HCl+KOH=KCl+H2O
2HCl+Ba(OH)2=BaCl2+2H2O
H2SO4+2NaOH=Na2SO4+2H2O
H2SO4+Ba(OH)2=BaSO4↓+2H2O
2HCl+Cu(OH)2=CuCl2+2H2O
3H2SO4+2Fe(OH)3=2Fe(SO4)3+3H2O
H2SO4+Mg(OH)2=MgSO4+2H2O
課堂練習
2014年9月10日11時10分左右一輛從孝感運送鹽酸到武漢的槽罐車,在漢十高速黃陂橫店境內失控側翻,罐車側翻后鹽酸泄漏到路面騰起白煙。消防車迅速趕到現場先用熟石灰Ca(OH)2進行處理,又耗水10噸稀釋處理。
寫出涉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HCl+Ca(OH)2=CaCl2+2H2O
課堂練習
某校化學小組在利用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探究酸堿反應時,利用數字化傳感器測得燒杯中溶液pH的變化圖像,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中c點所示溶液呈堿性
B.圖中a點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Na2SO4和H2SO4
C.該實驗是將氫氧化鈉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燒杯中
D.由a點到b點的pH變化過程證明酸和堿發生了反應
D
課堂練習
氫氧化鈉與硫酸的反應無明顯現象,某化學興趣小組為證明氫氧化鈉與硫酸發生了化學反應,進行了如下的實驗探究。
【實驗探究】小倩在試管中加入2
mL稀氫氧化鈉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振蕩,溶液變為紅色。然后向該試管中倒入稀硫酸,觀察到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證明氫氧化鈉與硫酸發生了反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進實驗】小娜使用與小倩相同的試劑,通過改進上述實驗中某一步的操作方法,不但證明氫氧化鈉與硫酸發生了反應,還能驗證二者恰好完全反應。小娜改進的實驗操作中關鍵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評價】小霞提出也可以使用紫色石蕊溶液代替無色酚酞溶液進行上述實驗。你認為___________(填“酚酞溶液”或“石蕊溶液”)更適合用于驗證二者恰好完全反應,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OH+H2SO4=Na2SO4+2H2O
將稀硫酸倒入氫氧化鈉溶液中改為逐滴加入稀硫酸至紅色恰好完全消失
酚酞溶液
顏色的改變明顯,便于觀察實驗
課堂練習
1.等質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pH=7,則(  )
A.所用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
B.混合溶液中鈉離子與氯離子個數相等
C.混合前后水分子總數不變
D.混合前后陽離子總數不變
B
2.下列反應中屬于中和反應的是(  )
A.HCl+AgNO3=AgCl↓+HNO3
B.3KOH+H3PO4=K3PO4+3H2O
C.CuO+H2=Cu+H2O
D.NH4Cl+NaOH=NaCl+NH3↑+H2O
B
課堂練習
4.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鹽酸后,下列實驗能證明兩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
A.滴入適量FeCl3溶液,溶液變黃,但無沉淀生成
B.滴入幾滴酚酞試液,酚酞試液不變色
C.測得反應后溶液中Na+與Cl-的個數比為1:1
D.滴入適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觀察到有白色沉淀
C
3.下列操作導致原溶液pH降低的是(  )
A.
向稀硫酸里滴加稀氫氧化鈉溶液
B.向水中加入少許氫氧化鈉溶液
C.向稀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
D.向稀鹽酸中滴加氯化鈉溶液
C
課堂總結
教學板書
內容
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
實質
酸電離出的H+和堿電離出的OH-結合生成H2O
酸堿反應
(中和反應)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21世紀教育網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1.5
酸和堿之間發生的反應
第1課時
學案
課題
1.5
酸和堿之間發生的反應
第1課時

1
學科
科學
年級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1.知道酸和堿反應能生成鹽和水2.會分析酸和堿反應的過程3.理解酸和堿反應的實質方法與過程目標:1.通過探究,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通過與之前學習內容的整合,提高學生綜合歸納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體驗化學充滿探究性,培養學生勇于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2.感受到實驗是化學探究中經常使用地科學方法
【教學重點】
酸堿之間的中和反應
【教學難點】
中和反應的探究過程
【導學方法】
實驗探究,考點精講,講練結合,課后鞏固
【課前預習】
1.堿和酸反應生成鹽和水(中和反應)NaOH+HCl=_______________2NaOH+H2SO4=________________2.酸和堿反應的實質酸溶液電離出來的______離子與堿溶液電離出來的_________離子結合生成中性的水。
學習探究
【新知導入】
我們已經知道了酸、堿哪些化學性質?
【合作探究】
一、酸堿反應1.通過氫氧化鈉與鹽酸的反應說明了什么?烘干后得到了什么?2.分析實驗過程中溶液中溶質的變化?分析實驗過程中PH的變化?3.分析有無其它方案來驗證酸和堿的反應?4.指示劑在實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5.酸堿的反應原理如何?反應實質如何?6.實驗室中有兩瓶沒有標簽的無色溶液,已知其中一瓶是鹽酸溶液,另一瓶是氫氧化鈉溶液,你能用哪些方法將二者區分開?7.完全中和
25克氫氧化鈉溶液,用去質量分數為20%的稀硫酸24.5克,求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8.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鹽酸與氫氧化鉀:鹽酸與氫氧化鋇:硫酸與氫氧化鈉:硫酸與氫氧化鋇:鹽酸與氫氧化銅:硫酸與氫氧化鐵:硫酸與氫氧化鎂:9.練一練:(1)等質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pH=7,則(
)A.所用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B.混合溶液中鈉離子與氯離子個數相等C.混合前后水分子總數不變D.混合前后陽離子總數不變(2)下列反應中屬于中和反應的是(
)A.HCl+AgNO3=AgCl↓+HNO3
B.3KOH+H3PO4=K3PO4+3H2OC.CuO+H2Cu+H2O
D.NH4Cl+NaOH=NaCl+NH3↑+H2O(3)下列操作導致原溶液pH降低的是(
)A.向稀硫酸里滴加稀氫氧化鈉溶液
B.向水中加入少許氫氧化鈉溶液C.向稀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
D.向稀鹽酸中滴加氯化鈉溶液(4)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鹽酸后,下列實驗能證明兩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A.滴入適量FeCl3溶液,溶液變黃,但無沉淀生成B.滴入幾滴酚酞試液,酚酞試液不變色C.測得反應后溶液中Na+與Cl-的個數比為1:1D.滴入適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觀察到有白色沉淀
【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課堂練習】
1.下表是某指示劑在一定pH范圍內所顯示的顏色:顏色紅橙綠藍紫pH范圍1~34~56~78~1011~14向滴有少量該指示劑的稀硫酸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出現的顏色變化可能是(
)A.由紅變紫
B.由藍變綠
C.由綠變橙
D.由藍變紫2.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常伴隨著一些現象,下列需要借助酸堿指示劑才能觀察到化學反應發生的是(
)3.在NaOH溶液中加入鹽酸,至恰好完全反應,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認識錯誤的是(
)A.反應結束時溶液的pH=7B.反應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C.該反應的實質是H+和OH-結合生成水D.反應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價均無變化4.小明同學往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研究中和反應時,忘記了滴加酸堿指示劑。為了確認滴加的鹽酸是否已經過量,從燒杯中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用某種試劑進行檢驗。下表是小明同學設計的實驗方案,其中正確的是(
)實驗方案使用的試劑現象及結論A酚酞試液如果溶液不變色,表示鹽酸已經過量B硫酸銅如果沒有沉淀,表示鹽酸已經過量C硝酸銀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產生,表示鹽酸已經過量D氧化鐵粉末如果溶液變黃,表示鹽酸已經過量5.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加鹽酸,溶液紅色褪去變為無色,此時溶液pH可能是(
)A.5
B.9
C.12
D.136.如圖是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時的pH變化曲線,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圖像中的橫坐標是加入稀鹽酸的質量B.B點溶液中的陰離子有兩種C.不用指示劑只根據實驗現象就能判斷該反應是否結束D.檢驗A點溶液的溶質成分,可向待測溶液中滴加適量的AgN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7.燒杯中盛有含石蕊的氫氧化鈉溶液,逐滴加入稀鹽酸至過量,燒杯中溶液顏色變化的順序是(
)A.紫→紅→藍
B.藍→紫→紅
C.藍→紅→紫
D.紫→藍→紅8.氯氣(Cl2)能與水發生如下反應:Cl2+H2O=HCl+HClO,其中HClO是一種酸。將Cl2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反應的生成物有(
)A.NaCl、H2O
B.NaClO、H2O
C.NaCl、NaClO
D.NaCl、NaClO、H2O9.向某溶液中滴入無色酚酞溶液后不顯色,向該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則(
)A.一定顯紅色
B.可能仍為紫色,也可能顯紅色C.可能先藍色
D.一定顯無色10.已知A、B分別是鹽酸和氫氧化鈉中的一種,某同學在實驗室用兩種溶液進行實驗,其結果繪出如圖所示的反應曲線,該曲線表示向A中加入B時,溶液的pH變化情況。請寫出從該曲線圖中得出的信息:(1)A是____________,B
是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對中和反應進行探究。實驗1驗證酸與堿能發生中和反應。進行如圖1所示實驗。(1)實驗中,能證明酸與堿發生中和反應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2證明酸與堿反應有水生成。查閱資料:變色硅膠吸水后由藍色變紅色;無水醋酸常溫下為無色液體;無水醋酸和氫氧化鈉固體混合后生成醋酸鈉和水。實驗探究:(2)如圖2所示,分別往4支試管中裝入對應的試劑,迅速塞緊橡膠塞。實驗過程中,A、B和C試管中均無明顯現象。(3)迅速塞緊橡膠塞的目的是避免空氣中的_________對實驗造成干擾。(4)設置A、B、C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能證明酸與堿反應有水生成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12.實驗小組同學向盛有2
mL稀硫酸的試管中加入2
mL氫氧化鈉溶液,未觀察到明顯現象。【提出問題】兩者是否發生了化學反應?【實驗探究】將盛有上述實驗混合液的試管標為①,如圖甲。小華:測得實驗所用稀硫酸的pH<7,試管①中溶液pH>7。于是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敏:取兩支試管,編號為②和③,分別加入稀硫酸和試管①中溶液各2
mL,逐滴滴加Na2CO3溶液至過量,實驗過程與現象如圖乙,由此他得出了與小華一樣的實驗結論。【反思評價】小軍認為小敏在實驗設計中存在不夠嚴密的地方,請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討論】試管③中的溶液中有哪些溶質?同學們分析了兩位同學的實驗過程,一致認為沒有H2SO4,其理由是____________。在此基礎上,同學們提出了兩種推理:
推理1:含有Na2SO4、Na2CO3和NaOH。推理2:含有Na2SO4、Na2CO3。正確的是推理________(填“1”或“2”)。
參考答案
課前預習:
1.【答案】NaCl+H2O
Na2SO4+2H2O
2.【答案】氫
氫氧根
合作探究: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C
課堂練習:
1.【答案】A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A
6.【答案】B
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B
10.【答案】(1)NaOH溶液
鹽酸
(2)pH=7時,NaOH和鹽酸恰好完全反應
(3)隨著鹽酸的加入量增大,pH逐漸減小
11.【答案】(1)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
NaOH+HCl===NaCl+H2O
(3)水蒸氣(4)證明中和反應中若沒有水生成,硅膠不變色(或對比實驗等合理答案)
(5)試管D中硅膠由藍色變為紅色,試管A、B、C中硅膠不變色
12.【答案】【實驗探究】兩者發生了反應
【反思評價】應取用試管①的全部溶液與2
mL稀硫酸作對比實驗
【交流討論】試管③中滴入碳酸鈉溶液無氣泡產生(或試管①溶液pH大于7);1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阳县| 牡丹江市| 遂溪县| 凭祥市| 武城县| 馆陶县| 邛崃市| 张家港市| 北海市| 秦皇岛市| 开远市| 江孜县| 勐海县| 五指山市| 桂东县| 泰安市| 平潭县| 拜城县| 黔西县| 泰和县| 中方县| 乌鲁木齐县| 乐山市| 都兰县| 邯郸县| 彩票| 五常市| 株洲县| 邵东县| 平舆县| 龙游县| 香港| 祁阳县| 丹棱县| 松滋市| 台南县| 项城市| 萨迦县| 阿瓦提县| 抚顺县| 海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