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課口字底教學目標:1、掌握口字底的書寫方法2、掌握口字底的書寫規律3、進一步訓練學生的正確坐姿和握筆姿勢4、激發學生寫好毛筆字的信心和對寫毛筆字的興趣教學重點:掌握帶有口字底的字的書寫規律、并寫好例字教學難點:口字底的書寫方法一、故事引入1、《懷素芭蕉葉練字》的故事唐代書法家懷素十分勤奮刻苦,因為買不起紙張,他就在一塊荒地上,種植許多的芭蕉樹。芭蕉樹長大后,他就摘下老的芭蕉樹葉,鋪在桌上,臨帖揮毫。由于他沒日沒夜地練字,老芭蕉葉很快被用完了,小的新鮮的葉子又舍不得摘下,怎么辦呢?于是他就干脆帶著筆墨,站在芭蕉樹前,在新鮮的樹葉上練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不間斷。由于他的堅持不懈,最終成為了一名了不起的書法家。2、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做任何事情,只有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才能成功)出示:言必信,行必果(課件出示)誰能說說這句話的意思?(要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這節課我們就來習寫:“言必信”三個字學習口字底的寫法請同學們把書翻到14頁:板書:口字底欣賞歷代書法家筆下的“口”字(課件出示)這些書法家筆下的口字,無論是靈動自如的、還是渾厚質樸的、無論是飄逸灑脫的、還是剛勁有力的,都給我們帶來美的感受,這就是中華書法的獨特魅力出示“聽、唐”兩個字,比較口字底與口字旁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口”做偏旁時,應寫得瘦長一些。做字底時,應寫得扁寬一些老師范寫口字底(課件)提示學生拿筆姿勢:指實、掌虛、管直坐姿:頭正、身直、臂開、足安學生練寫兩個點評:指出好的地方及不足之處學生再練寫一個口字學寫“言、必、信”三個字請一位同學介紹平時是怎樣寫好毛筆字的板書:讀帖:結構筆畫多練2、學寫“言”字從結構、筆畫兩方面觀察“言”字在寫法上的特點3、師范寫(課件)4、生單鉤一個、臨寫一個5、出示個別學生的作業,集體品評6、學生再臨寫一個7、“必、信”兩個字的教學方法同“言”的教學方法集字練習:言必信提示:1、“必”字較扁,因此字的底部應該比“言”、和“信”略高一些2、“言”與“信”中的“言”部在筆畫形態及整體姿態上是有區別的3、學生書寫4、作品展示五、師總結板書設計:第七課口字底聽、唐讀帖:結構筆畫多練教后反思: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進一步訓練學生的正確坐姿和握筆姿勢,激發了學生寫好毛筆字的信心和對寫毛筆字的興趣。但學生在行筆的過程中,部分學生還不知用中鋒行筆,還有一小部分學生時沒有沒有做到提、按、挑,還需多加練習和指導。本節課,我精心制作了直觀的課件進行直觀教學,圖文聲像并茂,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情緒、注意力,激發學生寫好毛筆字的信心和對寫毛筆字的興趣,使學生掌握口字底的書寫方法和書寫規律,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出現“言必信,行必果”這句話時,我通過通過課件用隸書字體展現出來,使學生直觀上感受隸書的靈動,厚重。接下來我用課件展現了歷代書法家筆下的“口”字,形成了聲、像、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教學系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然后,我把我要寫的范字用微課的形式展現出來,避免了現場書寫不能動靜較好融合的缺憾,從而使書寫的范字更加正確、規范、美觀。最后,在學生的書寫作品時,多媒體播放了古箏彈奏的舒緩、柔美的樂曲,給學生帶來美的感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