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節兩棲類的生殖和發育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能夠描述兩棲類動物的生殖與發育過程。2.?舉例說出兩棲類動物在發育過程中形態、結構的變化。能力目標1.?通過學生討論、交流、匯報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通過調查問卷讓學生了解青蛙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關愛、保護它。2.?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和動物和諧相處,保持生態平衡。教學重點1.?舉例說出兩棲類動物在發育過程中形態、結構的變化。2.?描述兩棲類動物的生殖與發育過程。教學難點描述蛙的生殖與發育過程。教學方法討論、觀察、描述、歸納等。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蛙的生殖與發育過程、兩棲類動物的圖片等。教學課時:一課時教學過程情景引入:展示多媒體畫面:各種各樣的兩棲動物。引語:大家觀察到了什么?它們是那一類動物?生:各種各樣的青蛙。它們是兩棲動物師:現在地球上現存的兩棲動物約有多少種呢?生:約有2500種。師:由水生過渡到陸生的脊椎動物,最常見的兩棲動物是什么動物?生:蛙是常見的兩棲動物,大多生活在水邊的潮濕地帶。師:蛙對人類有益還是有害呢?為什么?生:有益,因為消滅有害的昆蟲。蛙類具有驚人的捕食昆蟲的能力。按平均吃蟲50只計算,每666.7m2稻田如有1000只澤蛙,每天就可以消滅害蟲5,0000只。而蟾蜍每天比青蛙吃的害蟲量要高出2-3倍,更是不可忽視的有益的兩棲動物。師:說的太棒了。你是在哪兒了解到這些知識的?生:在網上。師:展示多媒體: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這個故事大家聽過嗎?生:聽過。師:小蝌蚪是誰的孩子?你了解它們的一生嗎?今天就讓我們討論蛙的生殖和發育的過程。請大家帶著以下問題:1.??????蛙在什么季節怎樣進行生殖呢?為什么要進行抱對行為?2.??????蛙的受精作用是在體外還是在體內呢?3.??????蛙的發育過程是怎樣的呢?4.??????.蛙的發育屬于什么樣的發育?為什么?經歷了哪幾個時期?5.??????蛙的幼體和成體有什么區別呢?6.??????為什么觀察過的蛙要全部放回大自然?認真閱讀P19的文字和認真觀察P20圖14—12蛙的生殖和發育過程。教師巡回。生1:春季氣候轉暖,雄蛙鳴叫,雌雄蛙抱對(即雄蛙趴在雌蛙的身體上,并用前肢緊緊地抱著雌蛙,這種現象叫做抱對。)雌蛙把卵細胞排在水中,雄蛙也緊接著把精子排在卵細胞上,精子和卵細胞在水中相遇,完成受精作用。雌雄蛙抱對有利于精液直接排在卵上,提高卵的受精率。生2:精子和卵細胞水中相遇,完成受精作用。屬于體外受精。生3:受精卵發育為胚胎,胚胎發育為幼體—蝌蚪。蝌蚪用鰓呼吸;用尾游泳。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像魚。經過40多天蝌蚪先長出后肢,再長出前肢,尾和內鰓萎縮消失肺逐漸形成,蝌蚪發育成幼蛙,幼蛙離水登陸,逐漸發育為成蛙。用皮膚、肺呼吸,四肢在陸上跳躍。生4:蛙的發育屬于變態發育。蝌蚪和成蛙在形態、結構以及生活習性等方面有明顯的不同所以稱為變態發育。經歷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個時期。生5:幼體:蝌蚪用鰓呼吸;用尾游泳。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像魚。成體:成蛙用皮膚、肺呼吸,四肢在陸上跳躍、爬行,還可以在水中游泳。生6:因為蛙消滅有害的昆蟲。蛙類具有驚人的捕食昆蟲的能力。按平均吃蟲50只計算,每666.7m2稻田如有1000只澤蛙,每天就可以消滅害蟲5,0000只。而蟾蜍每天比青蛙吃的害蟲量要高出2-3倍,更是不可忽視的有益的兩棲動物。所以蛙要全部放回大自然。我們要保護蛙。愛護蛙。蛙是人類的朋友。師:請同學們觀看多媒體課件:蛙的生殖和發育過程。提出問題。生1:為什么把蛙叫做兩棲動物?生2:3:略生4:幼體在水中生活,成體在陸地上生活。師:總結的非常好。掌聲鼓勵!評價:問卷調查?:1.你吃過青蛙嗎?2.你知道蛙是對有益的動物嗎?3.你知道一只青蛙每天可以吃掉多少只害蟲嗎?4.你知道你所管理的市場上面有人出售青蛙嗎?你知道這些青蛙是野生的還是家養的?5.你每天能銷售多少只青蛙?6.你以后還吃野生的青蛙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