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鳥的生殖和發育教學目標:1、描述鳥的生殖特點和發育過程(重點)2、通過對雞卵的觀察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教學重點:描述鳥的生殖特點和發育過程點。教學難點:觀察雞卵的結構,說出鳥卵適于陸上發育的結構特點教師準備:自制《鳥的生殖和發育》的教學課件,提供實驗器材:解剖針、鑷子、剪刀、培養皿、放大鏡。學生準備:新鮮雞蛋、課前收集有關鳥的知識及圖片。一、教學過程:激趣導入:1、播放音詩畫《錢塘湖春行》孤山寺北古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鳥的生殖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大多數鳥是在春季繁殖后代的。那么,鳥類的生殖到底經過了哪幾個過程呢?一枚小小的鳥卵又是如何發育成小鳥的?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將要得到答案。二、新授:板書課題:4.2.3鳥的生殖和發育首先來看一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投影展示:學習目標)欣賞歌曲:《小燕子》思考:小燕子每年春天來我們這里都做了哪些事情?通過《小燕子》歌曲的欣賞,喚醒學生的注意,激發興趣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入課堂,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通過視頻資料,你能說出這些鳥都在做什么嗎?那么,鳥類的生殖到底要經過幾個過程呢?展示圖片:鳥類生殖的六個過程師生共同總結:鳥的生殖過程:(板書)筑巢→求偶→交配(體內受精)→產卵→孵卵→育雛教師適時提出問題,說出鳥的繁殖行為,學生思考后解決。設疑:是不是所有鳥的生殖過程都要經歷這些階段呢?師生共同總結:鳥類生殖必經的三個過程:求偶、交配和產卵講:鳥的生殖和蛙一樣都是有性生殖。但是兩棲動物的受精方式是:體外受精,而鳥的受精方式是體內受精。設疑:那么請大家想一想:鳥和兩棲動物的受精方式哪一種更好呢?(體內受精)講:鳥類的體內受精對受精卵有一種很好的保護作用。而且生殖發育完全脫離了水的限制,因而鳥類比兩棲動物要高等。觀看視頻:鳥的生殖過程交流討論:鳥的生殖過程有哪些?結合圖片說出鳥的生殖過程是怎樣的?思考:1、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中提到“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說的是鳥的哪種生殖行為?(筑巢)2、“勸君莫打三春鳥,兒在巢中盼母歸”(育雛)討論交流:根據錄像內容,說出鳥類生殖必經的幾個階段。復習回顧:蛙的受精方式(體外受精)圖片比較:鳥和蛙的受精方式討論:鳥和兩棲動物的生殖方式哪種更好。通過觀看鳥的生殖視頻,既讓讓學生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神奇,又能直觀的觀察到鳥類的生殖過程,達到一舉雙得的效果。結合古詩,說出鳥的幾種繁殖行為,增強學生的文學修養,效果較好。適時復習舊知識,和新知識作比較,上下銜接,逐層遞進。通過比較,讓學生形成“鳥比兩棲動物高等,生殖發育擺脫了水的限制”的意識,(形成結論)過渡:精卵在雌鳥體內結合成受精卵,然后,雌鳥產下具有堅硬外殼的大型卵。那么,鳥卵有哪些部分組成?它們是如何發育成小鳥的呢?我們今天就以雞卵為例,來探究卵的結構,并推測其功能。(提供實驗器材,布置任務,引導學生實驗探究)實驗過程:教師巡回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并進行二次備課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已經知道了鳥卵的結構,請大家動動手,把雞卵各部分的結構畫出來,并標上名稱,看誰畫的又快又好。設疑:雞卵各部分有何作用呢?(布置任務,小組合作,共同探討)出示思考題,學生回答:1、雞蛋的哪一部分能孵化出小雞?2、哪一部分為胚胎發育提供營養物質?3、哪一部分為胚胎發育提供空氣?4、根據系帶的位置想一想系帶有什么功能?精講:卵黃為胚胎發育提供主要的營養物質,而卵白一方面起到保護作用,另一方面為胚胎發育提供水分和部分的營養物質。雞卵的主要部分是胚盤,因為它是胚胎發育的部位。過渡:不同雞蛋的胚盤大小、顏色是不同的,是不是所有的雞蛋都能孵出小雞呢?(不是。)講:必須是受精卵才能發育成小雞。那你們能否根據胚盤來判斷卵是否受精呢?(不能)(出示圖片:受精卵和未受精卵)講:胚盤顏色的深淺可以作為判斷卵是否受精的一個依據。受精卵的胚盤色濃而略大。設疑:有人說:一個鳥卵就是一個卵細胞,你認為這種說法對嗎?在鳥卵中真正的卵細胞應包括哪些結構呢?講:胚盤中含有遺傳物質,將來能發育成胚胎。相當于細胞中的細胞核。卵黃相當于細胞質,而卵黃膜則相當于細胞膜。我們共同來通過連線說出鳥卵的結構與功能:三、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鳥類的生殖發育過程包括:筑巢、求偶、交配、產卵、孵卵、育雛。我們重點學習了卵的結構,由于鳥類產大型的硬殼卵,內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充分保證了卵的發育,而且大多由親鳥孵化所以提高了對陸地生活的適應性。下面讓我們能過一段動畫再一次熟悉卵的結構和功能。四、作業:P教材21頁第4、5題。五、板書設計:胚盤中含有遺傳物質,將來能發育成胚胎。相當于細胞中的細胞核。卵黃相當于細胞質,而卵黃膜則相當于細胞膜。鳥類的生殖發育過程包括:筑巢、求偶、交配、產卵、孵卵、育雛。課后反思:生物學科的教學是培養學生生物學素養的重要場所,是讓學生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實驗技能的課堂。所以在課堂上我設計了讓學生觀察鳥卵(雞蛋)結構的內容,非常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教學效果顯著,學生有興趣學習。教師要及時要求學生用生物學知識科學地描述鳥卵(雞蛋)結構并認識其功能,理解結構并是與其功能相適應的,加強科學知識的教學與運用,是生物課的一個主要內容。通過多媒體的演示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有利于學生進行思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創新精神等。將事物演變的復雜過程真實的呈現給學習者,達到了將抽象的東西形象化的效果。 我認為學生要掌握的知識量不是很多,但要從這些知識中去領悟去思考鳥與人的關系,并深化這種關系在學生中的影響,傳達人的愛心,保護鳥類保護環境,使我們的學生成為優秀的那一類人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