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 考 歷 史 模 擬 卷(二)命題:孝南區車站中學九年級歷史組 2006、4、21班級__ 姓名___單項選擇題(2分Ⅹ10=2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對“康乾盛世”的表述①康熙、乾隆在位期間社會經濟呈現繁榮景象②從康熙開始經過雍正、乾隆兩帝,清社會經濟從恢復發展到繁榮A、①②全對 B、①不對②對 C、①對②不對 D、①②全不對2、一日本企業在征得清政府同意后,在杭州開設了一家工廠。你認為此事最有可能發生在A、鴉片戰爭后 B、洋務運動后 C、第二次鴉片戰爭后 D、甲午中日戰爭后①更喜岷山千里雪 ②四渡赤水出奇兵 ③大渡橋橫鐵索寒 ④烏蒙磅礴走泥丸3、以上是紅軍長征經歷地方的有關圖片,請據圖片及提示選出先后順序A、④②①③ B、 ③①④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4、20世紀50年代,我國一家報紙曾經撰文指出:“我國農業發展速度已經進入了一個漸進到躍進的階段”,“只要我們需要,要生產多少就可以生產多少糧食來。”這說明A、生產關系的變革,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B、農業生產發展,使我們解決了人民溫飽問題C、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是農業發展的關鍵D、經濟工作沒有遵循客觀規律,沒有立足國情5、費俊農、聶海勝等實現了中國人遨游太空的夢想。這是中國:①綜合國力提高的表現②迎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表現 ③趕超世界科技先進水平的表現 ④面對當今世界的機遇和挑戰采取的行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6、下列孝感籍歷史文化名人連接中,錯誤的一項是A、宋祁——考古學家 B、程正揆——山水畫家C、熊賜履——道學家 D、宋庠——語言文字學家7、在菲律賓的一個島嶼上立有一座紀念碑,記述了當地人曾與麥哲倫的船隊發生沖突的情形。下列事件與此相關的是A、歐洲探險家發現美洲新大陸B、歐洲船隊開辟繞過非洲到達印度的航路中經過菲律賓的一個島嶼C、歐洲人進行人類歷史上首次環球航行 D.歐洲航海家發現好望角8、開始于18世紀60年代的英國工業革命極大提高了生產力,但同時也吹響了種種不和諧之音,包括①城市化速度在加快 ②環境污染日益嚴重③資源能源日趨緊張 ④社會矛盾不斷加劇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9、“我不知道你們的國家是否會從慕尼黑做出的決定中得到好處,但肯定無疑的是,我們不會是最后一個受害者。在我們之后他人也將遭遇同樣的命運。”根據這段話的內容判斷,“我”應該是A.德國人 B.捷克斯洛伐克人 C.波蘭人 D.埃塞俄比亞人10、當今人類面臨的嚴重問題有①國際恐怖活動猖獗②核武器擴散③海洋污染④物種滅絕⑤毒品蔓延Α、②③④⑤ Β、①②③④ С、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⑤二、材料解析題(11題8分,12題8分,共16分。)11、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宣布:不管美帝國主義采取任何阻撓行動,臺灣屬于中國的事實,永遠不能改變,這不僅是歷史的事實,且已為《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及日本投降后的現狀所肯定。”———引自周恩來外長斥責美國武裝侵略中國臺灣的聲明材料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已在香港莊嚴升起。此時此刻,世界各國人民都把目光投向香港。根據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兩國政府如期舉行了香港交接儀式,宣布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這是中華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與正義事業的勝利。”——引自江澤民的中英兩國政府舉行的香港交接班儀式的講話(1997年7月1日)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的內容判斷,這項聲明應是在哪一年發布的?“美國武裝侵略中國”具體指什么事件?(2分)(2)《開羅宣言》中有關臺港問題有什么規定?當時是哪幾國發布的?(2分)(3)為什么說香港回歸“是中華民族的盛事”?(2分)(4)根據兩個事件發生的歷史背景及其產生 的結果,你有哪些感想?(2分)12、閱讀材料材料一:1995年,德國政府建立了一座戰爭紀念館,這座紀念館名為“恐怖之地”,座落在柏林市中心的凱特 尼德基希納大街,這里長年展出納粹德國黨衛軍和秘密警察蓋世太保的犯罪歷史。材料二:日本政府也在1995年建立了紀念館。紀念館座落在靖國神社旁邊,神社里供奉著包括東條英機在內的許多戰犯遺骸。紀念館里最主要的展品是日軍官兵用過的靴子和衣服,至于展示日軍罪行的展品則一件也沒有。材料三:在我們中國,也有一座關于“二戰”的紀念館,那就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里面整整齊齊排放著抗戰時期的新聞圖片、各種物證等,大部分是控訴因日本帝國主義殘害而犧牲的中國人民的情況。(1)三個國家所建的紀念館都是為了紀念同一場戰爭,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1分)(2)三個國家建紀念館的目的有何不同?(3分)(3)目前影響中日關系的主要問題有哪些?(2分)(4)你想對日本當局發出怎樣的勸告?(2分)綜合題(13題6分,14題8分,共14分。)13、李華同學穿越“時空隧道”,來到1919年5月的北京城,他見到如下一些情景:由于中國在“一戰”中戰敗,日本趁機奪取了德國在中國山東的一切特權,廣大愛國學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動,他們高呼“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口號,結果遭到北洋政府的鎮壓。請指出李華同學的見聞中有哪些錯誤?并說明理由。14、李明同學在復習世界近代史(14—18世紀)單元的時候,編寫了這樣一個提綱:跨入近代社會的門檻①人們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及作用②大規模的探險活動及作用③新興的資產階級高舉“自由、平等和人權”的旗幟,掀起了反對封建專制、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看完提綱后,請你回答下列問題(1)“人們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指的是什么事件?其作用又是什么?(2分)(2)“大規模的探險活動”指的是什么事件?其作用又是什么?(2分)(3)請你舉出這一時期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專制、爭取民族獨立斗爭的事例。(3分)并簡要說明其中一事例各自的作用。(1分)附:孝感市孝南區車站中學中考歷史模擬卷(2)參考答案一、BDDDC ACABC二、材料解析題:11題:(1)1950年,美帝國主義派海軍第七艦隊到中國臺灣海峽,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 (2)“使日本竊取于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中、美、英三國。(3)因為香港的回歸,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國恥,開創了香港和祖國內地共同發展的新紀元;標志著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上邁出了重要一步。(4)只有國力強大,國家才不會受欺負,民族才能自主于世界民族之林。12題:(1)第二次世界大戰;(2)德國:展示罪行,警戒后人;日本:悼念戰爭期間死亡的靈魂,為軍國主義辯護;中國:前事不忘,后事之師;(3)歷史教科書問題;參拜靖國神社問題;臺灣問題等;(4)言之成理即可。如:中日關系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等。13題: 有三處錯誤。(1)中國在“一戰”中是戰勝國,不是戰敗國。(2)1919年,中國共產黨還沒有成立,不能領導學生運動。(3)“停止內戰,一直對外”是抗日救亡運動的口號,不是五四運動的口號。14題:(1)文藝復興運動;叩響了近代社會思想解放的大門。(2)新航路地開辟;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個地區相互隔絕和鼓勵發展的局面。伴隨著血與火的殖民擴張,使資本主義的觸角開始伸向世界各地。(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