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吉林省2009年初中歷史與社會中考模擬題(一)吉林省東豐縣教師進修學校 谷淑榮時間 50分鐘 滿分6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下列大洲中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是 ( ) A.亞洲 B.北美洲 C.非洲 D.南美洲 2.中國的大江大河大多由西向東流,這主要是因為我國( ) A.降水東多西少 B.地形復雜多樣 C.地勢西高東低 D.季風氣候顯著 3.茫茫沙海中散布著星星點點的綠洲。沙山與雪峰并立,綠野與荒嶺毗鄰。這種景觀主要出現在( ) A.低山丘陵地區 B.臨海濕潤地區 C.內陸干旱地區 D.水鄉平原地區 4.公元2世紀左右,中國絲織品通過絲綢之路運到歐洲大秦。大秦就是( ) A.雅典共和國 B.羅馬帝國 C.羅馬共和國 D.阿拉伯帝國 5.14~16世紀的歐洲,提倡從人出發而不是從神出發的思想解放運動是( ) A.德國宗教改革 B.文藝復興運動 C.思想啟蒙運動 D.自然科學革命 6.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記載了中國近代重大革命斗爭事件。其中與辛亥革命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 A.虎門銷煙 B.武昌起義 C.南昌起義 D.渡江戰役 7.下圖歷史情景發生在( ) 解放軍占領南京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渡江戰役 D.臺兒莊戰役 8.下圖被稱作“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它表明了( )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確立 B.中美兩國相互敵對20年的結束 C.中美兩國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 D.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 9.在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關系中,關鍵性的因素是( ) A.發展 B.環境 C.資源 D.人口 10.北京2008年奧運會口號,把“綠色奧運”放在首位,這充分反映了( ) A.人文主義的思想 B.自然環境決定論的思想 C.科學發展的觀念 D.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價值觀 二、歸納列舉題(共15分,11題、12題、13題各4分、14題3分) 11.根據下列提示寫出相對應的內容。 (1)我國地勢的特點── (2)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 (3)我國人口分布的分界線── (4)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 12.請根據下列提示寫出相對應的人物。 (1)文藝復興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2)拉開了歐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3)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的旗手── (4)發現了美洲新大陸的航海家── 13.請你寫出與下列歷史人物相對應的重要歷史事件。 (1)鄭成功── (2)林則徐── (3)關天培── (4)洪秀全── 14.根據下列提示寫出相對應的內容。 (1)我國目前解決人口問題的基本國策是── (2)我國解決自然資源問題的重要措施是── (3)我國在保護環境方面采取的措施(或做的工作是)── 三、材料分析題(共20分,15題7分、16題7分、17題6分) 15.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也是我國開發整治的重點河流之一。讀“黃河示意圖”,回答問題。(每空1分) (1)填出圖中數碼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 支流: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水電站、水利樞紐:③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 ; 具有“塞上江南美稱”的是⑤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 (2)黃河下游斷流,開封附近成為“懸河”,你認為治理黃河下游的根本是什么?(1分) 16.閱讀下列圖文,回答問題。 (1)依據圖文材料,分別寫出相對應的事件及影響。(6分) (2)結合上述圖文信息,談一點你的感悟。(1分) 1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自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進入社會主義,中國的巨大進步是舉世公認的。但是,同發達國家相比,總體上仍有較大差距。放眼世界,中國的發展,既面對著大好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1)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的標志事件是什么?(2分) (2)中國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哪些差距?(2分) (3)目前我國的發展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2分) 四、綜合探究題(共15分,18題7分、19題8分) 18.中國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國。我國古代時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廣泛開展,不僅使中華文明更加輝煌,而且促進了世界文化的發展。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請舉出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史實。(至少兩例)(2分) (2)明朝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哪里,(1分)有什么歷史意義?(2分) (3)我國古代對外交往對今天構建和諧世界有何借鑒?(2分) 19.2008年是周恩來總理誕辰110周年,重溫革命歷史,緬懷總理偉業。請你根據下列圖片反映的史實進行整理成文。(8分) 要求:(1)寫出圖片所反映內容中,總理進行的重大活動及其產生的影響或作用。并談談你緬懷總理后的感受。(2)語言流暢,表述成文,字數100字左右。吉林省2009年初中歷史與社會中考模擬題(一)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B 2.C 3.C 4.B 5.B 6.B 7.C 8.B 9.D 10.D 二、歸納列舉題(共15分,11題、13題、14題各4分、12題3分) 11.(1)西高東低 (2)東多西少 (3)黑河──騰沖一線 (4) 秦嶺──淮河一線 12.(1)達·芬奇 (2)馬丁·路德(3)伏爾泰 (4)哥倫布 13.(1)收復臺灣 (2)虎門銷煙 (3)虎門戰役 (4)金田起義(或太平天國運動) 14.(1)實行計劃生育 (2)“開源”與“與節流” (3)生態環境建設和環境污染治理 三、材料分析題(共20分,15題7分、16題7分、17題6分) 15.(1)①渭水 ②汾水 ③龍羊峽 ④小浪底 ⑤河套平原 ⑥寧夏平原 (2)加強中游黃土高原地區的水土保持。 16.(1)圖一: 斯大林格勒戰役,成為整個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圖二: 三大國首腦召開雅爾塔會議。(或三大國首腦簽訂雅爾塔協定)對戰后世界格局的形成產生了深刻影響。 圖三:德國簽署投降書,以德國為首的法西斯發動的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是注定要失敗的。(2)正義最終戰勝邪惡。(或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以德國的失敗而告終。其他表述符合題意也可) 17.(1)基本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 (2)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和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還比較低,科學技術水平、民族文化素質還不夠高;社會主義具體制度還不完善等。 (3)機遇:在和平與發展的進步潮流中能爭取較長時間的和平環境;世界范圍內科技革命的突飛猛進。挑戰: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競爭日益激烈;我國經濟和科技同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 四、綜合探究題(共15分,18題7分、19題8分) 18.(1)玄奘西行取經、鑒真東渡傳播佛教等。(2)非洲東海岸,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助于中國人對世界的了解。(3)借鑒:交流與合作;友好往來;互惠互利;相互學習等。(答出兩點即可,其他符合題意也可。) 19.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人領導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1955年萬隆會議上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和合作;1972年周恩來與尼克松總統舉行會談,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文中包含其中三副圖片的內容即可6分)感受:周恩來總理把畢生精力都獻給了人民,人民會永遠懷念您。(或總理我們永遠和您在一起。其他表述符合題意也可)(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