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思想品德 歷史與社會綜合試卷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命制2010.1.26說明:本試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為選擇題,第Ⅱ卷為非選擇題。全卷滿分80分,考試用時90分鐘。第Ⅰ卷(選擇題 共6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卷指定位置。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在答題卷上將對應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在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監考人員將本試卷和答題卷一并收回。一、單項選擇題:在下列各題的三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請選出來,將其字母標號寫在答題卷相應位置上。(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長江大學“10·24”英雄群體,用生命的壯舉發出了青春的宣言,用實際行動展現了“90后”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勇擔社會責任的精神風貌……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①責任產生于社會關系之中的相互承諾②不計較代價與回報的奉獻精神,是社會責任感的集中體現③在社會生活中,不同的社會身份負有相同的責任④有正義感、為人正直是做人應該具有的優良品德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2.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是A.把我國建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國家B.自力更生,艱苦創業C.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3.黨中央、國務院確定將我國現行憲法實施日12月4日作為全國法制宣傳日。依法治國的核心是A.樹立憲法的最高權威B.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C.依憲治國4.溫總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堅持把深化改革開放作為促進科學發展的根本動力”。這是因為改革開放A.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政治保證B.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C.是我國的立國之本,是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5.2009年5月,在武漢舉辦的第六屆“湖北·武漢臺灣周”以“兩岸攜手應對金融危機,共同促進鄂臺經貿合作”為主題,探討共同應對金融危機的策略和措施。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是A.遵循“一國兩制”的方針B.實現祖國完全統一C.堅持一個中國原則6.1959年,西藏雪域高原上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民主改革:徹底解放農奴和奴隸,廢除封建農奴主的土地所有制和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逐步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A.處理我國民族關系的原則B.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C.維護民族團結的基本要求7.下邊漫畫啟示我們A.國家的根本任務是解決人口問題B.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徑是控制人口的增長C.要毫不動搖地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8.吳邦國委員長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中指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必須進一步認識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政體的本質區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A.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B.我國的權力機關C.我國的根本制度9.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驚艷世界、中國成為法蘭克福書展主賓國、全球88個國家和地區建有280余所孔子學院……世界正日益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魅力。下列說法正確的事①中華傳統文化對人類的進步和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②中華傳統文化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響③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大力發展先進文化,建設和諧文化④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須堅持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10.取消農業稅,11個以“三農”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財政補貼“家電下鄉”、“農機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這一系列舉措A.說明“三農”問題是我國當前一切工作的中心B.體現了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C.有利于農村與城市實現同步富裕11.回首近年來,從中央高層的一次次重要講話,道一系列綱領性文件,以及一項項重大戰略決策及行動,“公平”一詞頻繁地貫穿其中。下列關于“公平”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有了公平,社會才能為人的發展提供平等的權利和機會B.公平使人們的各種期望都能得到滿足C.公平使黨和國家的生命線,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政治保證12.近年來,武漢市先后制定了《武漢市湖泊保護條例》、《武漢市城市節約用水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為“兩型社會”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以下觀點正確的是①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②依法治國的前提是有法可依③法治國的關鍵是違法必究④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13.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由A.我國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國情決定的B.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決定的C.我國的基本國策和發展戰略決定的14.面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我國政府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以此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對于消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只要有需要,就一定要消費B.學會合理消費,提倡“綠色消費”,注重精神消費C.消費,要向廣告看齊,向流行看齊15.錢學森是中國航天科技事業的先驅和杰出代表,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兩院院士鄭哲敏說:“錢學森身上最光輝的,是愛國主義精神,是為國奉獻的精神。”愛國主義A.是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核心B.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核心C.是中華民族偉大民族精神的核心16.美國獨立后的200多年里,有很多著名總統。如果有“冷戰總統”的稱呼,送給下列哪一位最合適A.羅斯福B.杜魯門C.奧巴馬17.下圖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20世紀80年代末影響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這個因素是A.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B.各國對現代化的追求C.美蘇之間的軍備競賽18.亞非拉的崛起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世界政治領域最有意義的變化之一。下列選項中,能夠充分體現亞非拉崛起的事件有①亞非會議召開②七十七國集團成立③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④歐洲聯盟成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19.暑假期間,李明幫助爺爺整理書稿,李明看到爺爺的回憶錄中有這樣一段話:“父親帶回一個全家興奮不已的消息,我們從地主家分得了四畝水田。一些農具和兩間房屋……”。李明爺爺記錄的事件應該是A.新中國成立B.土地改革C.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0.某校組織學生參觀“中華人民共和國60周年成就展”,在其中一個展廳,同學們看到了新中國第一輛汽車、第一架飛機、青藏公路、武漢長江大橋等圖片資料。同學們所參觀的展廳名稱最有可能是A.“新中國鞏固政權的斗爭”B.“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堅實起步”C.“改革開放新時期現代建設的重大成就”21.過去,中國人取名愛聯系重大的歷史事件,如“建軍”、“解放”、“國慶”、“援朝”、“文革”等等。小明的父親叫“張文革”,他大概出生于A.1950-1953年B.1953-1957年C.1966-1976年22.有人說,深圳是一夜崛起的城市。為深圳“一夜崛起”創造了政治環境的重大事件是A.文化大革命結束B.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C.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3.新中國的成立,使中國成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國際關系和諧發展的重要力量。下列事件中,奠定了新中國外交事業的基礎,突出顯示了中國人民熱愛和平、致力于建設和諧世界的是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B.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C.中國提出不與任何大國結盟的新戰略24.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實現兩岸統一是全體炎黃子孫的共同愿望。改革開放以來,有利于國家統一的因素不斷增強,這些因素包括①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構想②香港、澳門順利回歸于繁榮發展③海峽兩岸實現“三通”④祖國大陸綜合實力不斷增強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25.某位同學探究“二戰結束以來美蘇關系的演變”時,所擬標題與這一主題不相符合的是A.《美蘇戰時同盟記》B.《美蘇冷戰始末》C.《蘇聯解體與北約東擴報告》26.在歷史長河中,重大的歷史事件往往對當時及后世會產生巨大的影響。下列對于歷史事件與影響的連線正確的是A.雅爾塔會議——冷戰開始B.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經濟全球化C.三大改造完成——中國進入社會主義27.當前,世界資源日益緊張,環境日益惡化,可持續發展逐步成為人們的共識。下列說法中,不符合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是A.“先污染,后治理”B.“斧斤以時入森林,柴木不可勝用也”C.“要想富,少生孩子多修路”28.2009年9月,聯合國環境與氣候首腦會議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面對全球氣候變暖,減少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排放逐步成為各國人民的共識。歷史上,溫室氣體大量排放、“三廢”污染嚴重開始于A.16世紀新航路開辟B.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C.19世紀工業革命29.尊重人權是現代社會的重要價值觀。談及人權,美國常以“導師”自詡,其歷史依據是A.美國人第一次提出“天賦人權”的口號B.美國人第一次將“天賦人權”寫進國家根本大法C.在美國誕生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人權宣言”30.20世紀,中國人權狀況得到巨大改善。下列三件事是中國人權事業的三個重要里程碑,關于它們各自意義的說法正確的是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進入人權根本改善的歷史時期③改革開放——中國人民擁有廣泛、公平和真實的人權A.①B.②③C.①②③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20分)注意事項:用黑色墨水的簽字筆或鋼筆直接答在答題卷上該題對應答題區域內,答在試卷上無效。二.非選擇題(4小題,共20分)30.讀表探究,回答問題。(5分)某中學九年級(1)班開展了“我國空間技術的發展”探究學習活動。下表展示了部分學習材料和結論,請你一起參與探究過程。(1)根據材料提示,填充表格A、B兩處空缺的內容。(2分)(2)材料一中,“這次衛星發射成功”指的是什么歷史活動?(1分)(3)仔細閱讀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航天技術得到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1分)(4)從資源利用的角度看,人造衛星與航天飛船的成功發射(1分)A.導致了自然資源嚴重短缺B.加劇了自然資源爭奪危機C.有利于擴展資源利用空間32.在新中國60年的歷史中,中美關系發生了巨大變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5分) 材料一:20世紀50-70年代的中美關系 材料二:進入21世紀,雙方關系進一步發展。2005年9月,美國負責亞洲事務的副國務院卿佐利克提出了“利益攸關方”(stakeholder)的概念,主張應該以務實態度對待中國。佐利克說:“美國和中國是國際體系中兩個重要的利益攸關的參與者。”2008年,由美國學者率先提出的“G2”概念,立刻引起了美國國內乃至全球的關注,G2是指由中、美兩國組成一個集團(Group)來代替舊有的G8,即八國集團,以攜手合作解決世界經濟問題。(1)閱讀材料一,填充表格中A、B兩處空缺的內容。(2分)(2)依據以上材料,概括中美關系的發展歷程。(2分)(3)回顧中美關系60年的發展歷程,你得到了什么認識?(1分)33.[祖國輝煌六十年](4分)60年歲月如歌,共和國的光輝歷程宛如一幅氣勢磅礴的壯麗畫卷。新中國成立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快速發展,我們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成就,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大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1)新中國成立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在舉世矚目的“北京時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國慶盛典上,以“輝煌成就”為主題的游行方陣:“改革開放”、“農業發展”、“民生政治”、“科技發展”、“文化繁榮”、“眾志成城”、“和諧家園”……從不同角度全面展現了60年來我國各領域建設取得的豐碩成果。(2)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個方陣,為其撰寫簡要解說詞。(3分)(要求:結合所學知識,文字簡潔流暢)34.[聚焦低碳經濟](6分) 材料一:隨著經濟規模的不斷增長,傳統能源使用帶來的環境及全球氣候變暖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發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低碳經濟已經成為各國政府共同推進的經濟發展新模式。2009年12月18日,溫總理代表中國政府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領導人會議上鄭重承諾:到2020年,單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減少40%至45%。(1)簡述中國政府近年來大力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的原因。(2分) 材料二:目前世界各國已展開低碳技術研發的競爭,搶占新一輪技術革命的領導權。發展低碳經濟的關鍵是技術創新,“中國要根據自身的發展需求,堅持自主創新,走中國模式的低碳經濟之路。”國內眾多專家齊聲呼吁。(2)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為什么必須走自主創新之路》(2分) 材料三:根據省委、省政府部署,我省將把武漢城市建設成低碳經濟試驗示范區,以引領全省發展低碳經濟。(3)為了提倡低碳化生活方式,把家鄉武漢率先建設成低碳經濟先鋒城市,我們可以從哪些小事做起?(2分)2009~2010學年度武漢市部分學校九年級調研測試思想品德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細則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命制2010.1.26一、單項選擇(每小題2分,共30分)1.A;2.C;3.C;4.B;5.C;6.B;7.C;8.A;9.A;10.B;11.A;12.B;13.A;14.B;15.C;16.B;17.C;17.A;19.B;20.B;21.C;22.B;23.A;24.C;25.A;26.C;27.A;28.C;29.C;30C二、非選擇題(共10分)31.32.33.3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