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05年中考模擬試題(二)歷史試題(2005.4.30)題號 一 二 三 四 總分得分考生注意:(1)本試卷共四大題,滿分70分。歷史與政治考試時間共120分鐘。(2)考生可攜帶教材和其它資料進入考場。考試時,考生應獨立思考和答題,不得相互討論和借閱資料。(3)答案中,凡涉及中國史人名、地名和專用名詞,出現錯別字的,該得分點均不得分。選擇題(每題2分,共24分,每小題四個選項,只有一項符合題意,把下列各題選擇的序號填在相應的題號下答案里)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1. 很多同學平常愛吃米飯,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國有著源遠流長的種植史。請你結合所學的歷史知識判斷,下列哪個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嘗香噴噴的米飯A.北京周口店 B.陜西半坡村C.山東大汶口 D.浙江河姆渡2.著名學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筆,曾經給人們留下了一段優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長城的數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經完成了一個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規模從表面上看遠不如長城宏大,卻注定要穩穩當當地造福千年。長城的社會功用早已廢弛,而它至今還在為無數已從輸送汨汨清流。”請你判斷,余秋雨筆下的“它”指的是A.都江堰 B.鄭國渠C.靈渠 D.大運河3. 在今天陜西省韓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環繞的“漢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為之題詩:“龍門有靈秀,鐘毓人中龍。學殖空前富,文章曠代雄。憐才膺斧鉞,吐氣作霓虹。功業追尼父,千秋太史公。”這位太史公的杰作是A.《史記》 B.《漢書》C.《后漢書》 D.《資治通鑒》4. 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一詞中所說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屬于A.契丹族 B.蒙古族 C.女真族 D.黨項族5. “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譽海內外幾百年的中華老字號,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產技術,曾在“中國17世紀科技(工藝)百科全書”中被詳細介紹。該書是A.《齊民要術》 B.《本草綱目》C.《天工開物》 D.《徐霞客游記》6. 1856年初,一個英國商人不可能做到的是( )A.到廣州經商 B.在上海租地建別墅C.在福州持刀傷中國人,中國的法官對他無可奈何 D.從上海出發,坐輪船去南京銷售英國商品7. “四十年前會上逢,南湖泛舟語從容。濟南名士知多少,君與恩銘不老松。”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寫的懷念戰友的一首詩。詩中“四十年前會上逢”指的是哪一次會議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C.遵義會議 D.八七會議8. 毛澤東曾稱贊傅作義是“民族的功臣”,“為和平解決各地戰事問題和減輕人民的戰爭痛苦樹立了榜樣”。上述評價和哪次戰役有關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9. 假如你生活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你不可能享受到的生活是A.坐飛機旅行 B.乘汽車上班C.用電腦上網 D.在電燈下讀書10. 下列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是①羅斯福新政;②杜魯門主義出臺;③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④華沙條約組織成立。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C.③④①② D.①④③②11. 在20世紀30年代,面對法西斯國家的侵略和進攻,西方大國采取了犧牲弱小、縱容侵略、姑息養奸的“綏靖政策”。在體現這一政策的事件中,除了日本侵占中國東北一事外,還有①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 ②西班牙內戰 ③《慕尼黑協定》的簽訂 ④德軍侵占丹麥、挪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2. 關于“知識經濟”的表述,正確的有①它由美國總統克林頓在1996年的一份報告中首次提出 ②它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經濟 ③它的發達程度高低,在當前的綜合國力的競爭中,重要性一般 ④美國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被公認為是知識經濟的代表人物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列舉題(第13、15小題各4分,第14、16小題各3分,共14分)13.安慶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初三(1)班舉辦省情知識競賽,請你填空:(1)中國第一個軍事工業是----- ,由---- 創辦;(2)1904年創辦于安慶的一份著名的報紙是---- ,由---- 創辦。14.南京被譽為“六朝古都”。請你列出與南京有關的重要史實。1912年-------1927年-------1937年-------15.列舉中外歷史上具有資產階級思想啟蒙或思想解放作用的重大運動。16.列舉二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經歷的三個階段。材料解析題(第17題10分,第18題10分,共20分)17.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我們成功解決了香港問題和澳門問題,正在為早日解決臺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而繼續奮斗。 ——摘自江澤民在中國共產黨“十六大”上所作的報告材料二 消息2005年4月29日,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錦濤與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會談的新聞公報:----五十六年來,兩岸在不同的道路上,發展出不同的社會制度與生活方式。十多年前,雙方本著善意,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開啟協商、對話與民間交流,讓兩岸關系充滿和平的希望與合作的生機。但近年來,兩岸互信基礎迭遭破壞,兩岸關系形勢持續惡化。目前兩岸關系正處在歷史發展的關鍵點上,兩岸不應陷入對抗的惡性循環,而應步入合作的良性循環,共同謀求兩岸關系和平穩定發展的機會,互信互助,再造和平雙贏的新局面,為中華民族實現光明燦爛的愿景。請回答:⑴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分別是哪一年?(1分)⑵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前分別處于哪個國家統治之下?(1分)⑶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為了“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提了什么樣的偉大構想?(1分)⑷“二戰后,臺灣回歸中國”,這次回歸是擺脫了哪個國家的殖民統治?這個國家是在哪一次戰爭后依據什么不平等條約割占臺灣的?(2分)臺灣在明末清初曾經處在哪個國家的殖民統治之下?結束了這個國家的殖民統治、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是誰?(2分)(5)你認為連戰此行有何意義?應如何抓住這一契機促進祖國的和平統一?(3分)18.材料一 (下圖所示)1984年,位于印度博帕爾的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的一家大型化工廠發生嚴重的毒氣泄漏事件,造成當地居民2500多人死亡。博帕爾慘案中的死難者材料二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國之間的各種聯系也日益緊密,人們關心的共同問題越來越多。例如合理利用能源、資源,保護環境……等問題,已被提上議事日程。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國家的專家學者從不同的領域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并認為這一思想的確立是幫助人類社會從工業化弊端中擺脫出來,走向新文明的一個有效途徑。——以上材料均選自人教版教材《世界歷史》第一冊材料三:印度洋的海嘯過后,社會學家指出人類社會需要共同努力,建立全球共享的災害預警防范系統。環保專家指出人類要善待地球,珍愛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經濟學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要轉變社會發展方式,使人口、資源、環境的發展相適應。愛好和平的人士指出如果人類把制造武器、投入戰爭的巨額經費,用之于救助困難、消除貧窮、共同發展的事業,我們的世界必將更加美好。當人們看到美國這次參與救災的航母群,由衷地希望它們永遠不再成為戰爭的平臺。回答:⑴材料一反映了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一種什么現象?(1分)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有何影響?(2分)⑵材料二中提到“工業化弊端”,請舉出你身邊體現工業化弊端的兩個典型事例。(2分)⑶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可持續發展”思想產生的背景是什么?(1分)(4)結合有關史實,談談當前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還有哪些?(3分)(5)你認為印度洋海嘯給人類的發展還帶來了哪些新的教訓或啟示?(2分)分析與探究(本題12分)19. 黃安年教授指出:“20世紀有兩位偉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羅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現代資本主義國家;一位是鄧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現代社會主義國家。”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說說他們各有哪些貢獻。然后選取其中一位進行簡單的評價。參考答案一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D B A A C C B D B C A C二(略)三17 .⑴1997年,1999年。(1分)⑵英國、葡萄牙。(1分)⑶一國兩制(或“一個國家,兩種制度”)(1分)。⑷日本;甲午中日戰爭;中日《馬關條約》。(2分)⑸荷蘭,鄭成功。(1分)18.(4)自然災難、恐怖主義、地區沖突、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全球環境的惡化、資源的匱乏、戰爭、疾病等等。(不必面面俱到,只要答出三點即可得3分。)(5)答案多元,采意給分,不必面面俱到。例如:把這次海嘯災難救災活動體現出的團結協作精神發揚光大,世界各國共同致力于和諧發展,徹底消除戰爭與敵視,建設全球共享的繁榮家園,應當成為人類社會的崇高追求等。(2分)四“貢獻”參考答案:羅斯福實行了“新政”,整頓銀行,調整工業、農業,興建公共工程。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一國兩制,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評分說明:一等(5—6分)能分別說出兩點貢獻,語言流暢,條理清晰。二等(4分及以下)能分別說出一點貢獻,語言表達不夠流暢。“評價”參考答案:能選取其中一位,具體介紹他的主要成就,并能發表自己的看法。評分標準:一等:(5—6分)對所選擇的歷史人物的成就介紹準確,語言流暢,并能對這位歷史人物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有自己的思想。二等:(4分及以下)對所選擇的歷史人物的成就介紹準確,但沒有對所選的歷史人物進行客觀的評價,三言兩語泛泛而談,表述不夠完整,語言欠通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