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08~2009學年度第二學期九年級歷史科模擬考試卷(全卷共80分,考試時間60分鐘)親愛的同學,這份試卷將再次記錄你的自信、沉著、智慧和收獲,我們一直投給你信任的目光。請認真審題,看清要求,仔細答題,祝你成功!一、選擇題(56%)1現代奧運會的開幕式往往是一個國家展示本國的舞臺。2004年雅典奧運會開幕式上,在體育場的中央出現了一個藍色的人工海洋,這樣設計的主要原因是A希臘人民喜歡海洋 B藍色象征著和平C古希臘文化以海洋為中心 D希臘是個臨海的國家2下列關于雅典民主政治所體現的平等和公正等民主原則,敘述錯誤的是A適用于雅典全體居民 B 僅適用于雅典的全體成年男性公民C眾多的婦女和外邦人無權享受這種民主D在盛行專制的古代社會開創了民主政治的典范3伊斯蘭教教歷元年與下列哪個事件相關A穆罕默德兵臨麥加城下 B穆罕默德病逝C穆罕默德帶領信徒出走麥地那 D穆罕默德出家隱修4下列關于佛教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產生于公元前6世紀 ②宣揚“眾生平等”③公元5世紀被定為國教 ④西漢末年傳到中國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5下列關于基督教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產生的原因是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災難深重 ②創始人是耶穌 ③基督教的經典是《古蘭經》④公元4世紀末羅馬皇帝定基督教為國教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6下列關于世界三大宗教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都產生于亞洲 B依次產生的時間間隔大致相同C都宣揚“忍耐順從” 的思想 D客觀上都有利于本地的統一7“一戰”期間,某戰地記者每天向自己的通訊社發回戰場消息,他不可能使用的傳播方式是A無線電話 B無線電報 C有線電報 D有線電話8下列人物能夠坐汽船旅游的是 ①史蒂芬孫 ②華盛頓 ③馬克思 ④拿破侖 ⑤克倫威爾A.①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④9下列各種現象中,在19世紀60年代的歐洲能夠看到的是A電話用于商務往來 B火車在鐵路上行駛C汽車在公路上奔跑 D高壓電線跨越山川10下列各項,按使用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水力—電力—蒸汽 B火車—汽車—飛機C石油—原子能—煤炭 D電燈—電腦—電話11學習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歷史后,小明整理出以下知識點,你認為正確的是戰爭爆發前在歐洲形成了兩大軍事對抗集團薩拉熱窩事件是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③ 戰爭爆發后,意大利參加了協約國集團作戰④ 大戰中最慘烈的戰役是凡爾登戰役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2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戰爭,主要依據是A交戰雙方都是帝國主義國家 B英、德矛盾是主要矛盾C各帝國主義矛盾斗爭引起 D主要交戰國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13下列歷史事件發生在1917年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B意大利參加協約國作戰C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D美國參加對德作戰,增強了協約國的力量,加速了戰爭的結束14斯大林模式的嚴重弊端留給我們許多啟示,其中說法不正確的是A工、農的比例要協調發展 B提高經濟效益,降低資源的消耗C切實保護農民的利益 D社會主義經濟只能是計劃經濟15在1922年的蘇俄不可能出現的是A喀秋莎到市場上賣土豆 B資本家可以租用部分機器C農民家中沒有剩余的糧食 D安娜到商場購買日常生活用品16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主要力量和資金用于發展A重工業 B農業 C交通運輸業 D輕工業17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帝國主義列強通過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簽訂了一系列條約。下列使中國“回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的條約是A《凡爾賽和約》 B《九國公約》 C《四國條約》 D《凡爾登條約》18《凡爾賽和約》的內容中最能反映巴黎和會是一次分贓性質的會議的是①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移交日本 ②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法國③德國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 ④德國取消義務兵役制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9《凡爾賽和約》簽訂后,法國元帥福煦預言:“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這是因為A帝國主義國家與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矛盾仍然存在B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制度的矛盾不可調和,終將激化C德國因拒絕賠款引發“魯爾危機”D 和約沒有消除大國之間的矛盾,卻種下了新的仇恨20下列有關“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影響的表述,最準確的是A確立了一戰后帝國主義統治世界的新秩序B確立了一戰后帝國主義統治歐洲的新秩序C確立了一戰后帝國主義統治亞洲的新秩序D確立了一戰后帝國主義統治非洲的新秩序21對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相同點的歸納,不正確的是A帝國主義的分贓會議 B均由少數大國操縱C都侵犯了中國的主權 D消除了各大國之間的矛盾22羅斯福新政在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重大作用是A摧毀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B使資本主義進入電氣時代C根除了經濟危機 D為資本主義國家干預經濟提供了先例23實行羅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A消除經濟危機 B對農業、金融等進行改革C維護資本主義制度 D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24美國20世紀90年代新經濟的主要特征是A信息化和電氣化 B智能化和信息化C信息化和全球化 D電氣化和全球化25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的主要推動力是A汽車產業 B信息工業 C軍事產業 D宇航產業26“二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過程,正確的是A繁榮—危機—持續穩定發展 B危機—繁榮—持續穩定發展C繁榮—持續穩定發展—危機 D危機—持續穩定發展—繁榮27導致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根本原因是A兩極格局的瓦解 B高新科技的發展C世界各國聯系的加強 D國際競爭的激烈28當今世界經濟發展,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離不開中國。下列事件表明中國主動順應世界經濟全球化潮流的是A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B中美建交C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D中日邦交正常化2008~2009學年度第二學期九年級歷史科模擬考試卷一、單項選擇題:(56%)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題號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答案二、綜合題(24%)29、閱讀下列材料,結合你所學的知識,回答問題。(15%)材料一 圖 (A) 圖 (B) 圖 (C)材料二 煤的大規模開采和使用,在提供動力以推動工廠的開辦和蒸汽機的運轉,并在方便人們生活的同時,又釋放出大量的煙塵、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其他有害物質。18世紀倫敦上空出現煙霧現象,造成植物枯死。晾曬的衣服變黑,即使白天也需要人工照明,甚至還造成許多居民患病或死亡。材料三 從2000年開始,我國能源形勢再度緊張,盡管目前國內能源生產和原油進口分別創造了全年增長14.35%和11.69%的新高,但仍然不能適應我國能源使用的高需求,能源供給的壓力變得更大。從長遠來看,到2020年,我國石油進口量預計將達到2.5億噸,對外依存度超過55%。為了維持2020年全國煤炭和電力的需求,在今后的16—17年,我國需要建設一個相當于美國規模的煤炭工業和兩個相當于日本規模的電力工業。材料四 當今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包括生產、流通和消費等領域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相互滲透,整個世界已經變成一個小小的“地球村”。無數產品實行全球化生產,旅客可以乘飛機在24小時之內到達世界上任何一個大城市,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在瞬間把信息發往世界各地,大額資金可以通過國際結算,在幾秒鐘之內劃撥到指定的銀行專用帳戶上。材料五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生存發展。”請回答:(1) 材料一中圖(A)的人物是 ,他的突出成就把人類帶入 時代。(1%)(2) 材料一中圖(B)和圖(C)分別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就 這些交通工具分別采 用什么動力裝置 這些動力裝置推動了哪些能源工業的發展 (3%)(3)材料二表明英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什么問題 你認為怎樣做才能減少工業化帶來的負面影響?請你提出一點建議。(2%)、(4)材料三表明我國在經濟建設中出現了什么問題 針對這一問題,請你提出一個解決方案。(2%)(5)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當今世界經濟發展呈現出什么趨勢 我國在這一趨勢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是什么 (5%)(6)根據材料四和材料五,請你就如何建設和諧社會提出兩點建議。(2%)30、閱讀下列材料,結合你所學的知識,回答問題。(9%)材料一社會主義是什么樣子,蘇聯搞了很多年,也并沒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寧的思路比較好,……但是后來蘇聯的模式僵化了。 ——鄧小平材料二羅斯福在1933年3月4日的就職演說中說:“嘆交換手段難逃貿易長流冰封;看工業企業盡成枯枝殘葉;農場主的產品找不到市場;千萬個家庭的多年積蓄毀于一旦。……更嚴重的是,大批的失業公民面臨嚴峻的生存問題,而艱苦勞動卻所得甚微的也不在少數。”請回答:(1)材料一“列寧的思路”指的是什么政策?這一政策的主要內容是什么?(2%)(2)鄧小平在“列寧的思路”的啟發下,在中國實行了什么政策?(1%)(3)材料二反映了美國當時遇到什么情況?羅斯福上臺后,針對“工業企業盡成枯枝殘葉”,采取了什么措施?(2%)(4)通過對上述材料的分析,并聯系所學知識,說說蘇俄和美國實施上述政策,在結果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5)從蘇俄和美國的改革中,你能得到什么啟示?(2%)2008~2009學年度第二學期九年級歷史科模擬考試卷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56%)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 C A C C B D A C B B D D D D題號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答案 C A B C D A D D C C B A B A二綜合題29、(1)瓦特、蒸汽(1%)(2)圖(B)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就,采用蒸汽機作動力,推動了煤炭工業的發展。(1.5%)圖(C)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采用內燃機作動力,推動了石油工業的發展。(1.5%)(3)出現環境污染問題。(1%)建議:在發展工業的同時,注意保護環境,要解決好工廠廢氣、廢水的排放問題。大力宣傳環保知識。我們要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形成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從具體點滴小事做起,如平時使用環保產品,進行垃圾分類處理等,才能減少工業化帶來的負面影響。(備注:答出其中一點即可,1%)(4)出現能源形勢緊張的問題。(1%)方案:增加石油等能源的生產和進口。開發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大力發展節能技術,如:發明節能電器等。增強節能意識,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節約能源。(備注:答出其中一點即可,1%)(5)經濟全球化趨勢。(1%)機遇:引進國外的投資和技術,學習管理經驗,參與國際競爭,促進經濟的高速發展。(2%)挑戰:由于中國的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相對較弱,在國際競爭中可能處于不利地位;(如:發達國家一些技術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業可能轉移到中國來;國際經濟風險可能對中國經濟的發展產生影響。)一些西方國家可能會以“人權”等政治問題要挾中國,牽制中國對外經濟交流與發展。(2%)(6)①堅持節能優先、效率為本;②立足國內,開拓國外;③堅持以人為本、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促進人類、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④堅持技術創新、體制創新;⑤保護環境、保障安全;不斷改革創新等。(言之有理即可,答出兩點2%)30、(1)新經濟政策(1%)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1%)(2)改革開放(1%)(3)經濟危機(1%)調整工業,頒布《國家工業復興法》(1%)(4)都促進了國家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或:克服了經濟困境。)(1%)都鞏固了政權。(或:緩和了社會矛盾)(1%)(5)啟示:①只有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的改革,才能推動社會的發展。②一個國家要堅持改革的思想,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③改革要根據本國國情進行,要符合國情的需要。(言之有理即可,答出兩點2%)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