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深圳市2006年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歷史與社會試卷說明:1、全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共10頁,第一卷為選擇題,第二卷為非選擇題。考試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2、答題前,請將姓名、考生號、科目代號、試室號和座位號填涂在答題卡上;將考場、試室號、座位號、考生號和姓名號寫在第二密封線內。不得在答題卡和試卷上做任何標記。3、第一試卷選擇題(1—25),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凡答案寫在第一試卷上不給分;第二卷非選擇題(26—29)答案必須寫在第一試卷題目指定的位置上。4、考試結束,請將本試卷和答題 一并交回。第一卷一.選擇題(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只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請選出正確的選項并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將該題相對應的答案標號涂黑。下列做法體現了社區管理功能的是A、彩田社區開展計劃生育政策宣傳 B、蔚藍海岸社區保安夜間巡邏C、百仕達社區新開一家大型超市 D、桃源居社區開展乒乓球比賽近日,《深圳特區報》報道了梅林露天“集市”藏污納垢的消息后,有關部門迅速組織力量對該“集市”進行了清理整治。報道這一消息的大眾傳媒是A、報紙 B、廣播 C、互聯網 D、電視初二學生小華家庭經濟困難,爸爸、媽媽讓她輟學回家務農。其父母主要侵犯了小華A、人格尊嚴權 B、被監護權 C、受教育權 D、生命健康權1980年,我國建立了四個經濟特區,屬于廣東省的除了深圳、汕頭外, 還有一個是A、廈門 B、廣州 C、湛江 D、珠海2005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叢飛資助了170多名貧困學生,他的事跡所體現的中華傳統美德是A、自強不息 B、愛好和平 C、扶貧助弱 D、勤勞勇敢圖1中A代表的大洲和B代表的大洋是A、非洲和大西洋 B、南美洲和印度洋C、亞洲和印度洋 D、歐洲和大西洋黑河——騰沖一線是我國A、亞熱帶和溫帶分界線 B、東部和西部地區分界線C、重要人口地理分界線 D、地勢第一和第二級階梯分界線世界上唯一獨占一個大陸的國家是A、英國 B、澳大利亞 C、俄羅斯 D、印度自去年以來,我國汽油價格幾次上漲,影響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我國進口的石油主要來自A、西亞海灣地區 B、墨西哥灣地區C、地中海地區 D、加勒比海地區北京時間2006年6月9日晚,舉世矚目的第十八屆世界杯足球賽開幕了。其主辦國德國屬于A、聯合國創始國 B、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C、歐洲聯盟成員國 D、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成員國長期以來,許多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紛紛回到祖國大陸尋根問祖。被尊稱為華夏族人文始祖的是A、炎帝和黃帝 B、元謀人 C、北京人 D、堯、舜、禹戰國時期,使秦國強盛起來的變法是A、管仲改革 B、孝文帝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商鞅變法清朝初期,一陣清風將一位文人的書頁吹亂,他即興吟詩:“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結果遭到迫害。這表明清初實行A、焚書坑儒 B、文字獄 C、八股取士 D、廠衛制度“吾國四千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役割臺灣,償二百兆始”。梁啟超所述“甲午戰役割臺灣”的條約是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小英正在看五四運動題材的電視劇,她聽到青年學生高呼的口號是A、結束國民黨一黨專政 B、反對華北自治C、停止內戰,聯共抗日 D、廢除不平等條約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從廣東出發的北伐戰爭取得重大成果是A、推翻了滿清帝制 B、取得了抗日戰爭勝利C、動搖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D、贏得了民族獨立解放戰爭時期,作戰區域集中在東北地區的戰役是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左傾錯誤的主要表現不包括A、“大躍進”運動 B、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C、土地改革 D、文化大革命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和確立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的會議是①中共一大 ②遵義會議 ③十一屆三中全會 ④中共十三大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今年暑假,小剛和小林準備去考察世界文化遺址——尼羅河附近的金字塔建筑群,他們應選擇的旅游線路是A、深圳——非洲 B、深圳——歐洲C、深圳——美洲 D、深圳——西亞文藝復興運動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它的思想核心是A、社會主義 B、人文主義 C、三民主義 D、民主主義1500前后,歐洲航海家探索出了通往亞洲和美洲的新航路。新航路開辟對人類文明進程的影響有A、開始了城市化的進程B、歐洲普遍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C、人類社會由農耕文明進入了工業文明D、各族各地的文明逐步聯系起來,開始走向一個整體圖2機器使用的燃料是A、煤炭 B、汽油 C、柴油 D、電力1929年世界性經濟危機爆發后,實行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政,使經濟得到迅速恢復的國家是A、德國 B、法國 C、意大利 D、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冷戰”正式開始的標志是A、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B、杜魯門主義的發表C、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建立 D、華沙條約組織建立深圳市2006年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歷史與社會試卷第二卷題號 二26 27 28 29得二、綜合運用題(四大題,共50分)得分 閱卷人2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共8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世代相傳,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材料一:孔子曰:“仁者愛人”、“民無信不立”。材料二:“我國唐朝注重吸收外來文化,形成了兼收并蓄、全面輝煌的文化特點,為世界文化傳承作出了巨大貢獻。材料三:近代以來,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中國軍民英勇抵抗,奮戰不息。在鴉片戰爭、甲午戰爭、抗日戰爭等反侵略戰爭中涌現了一批批為國捐軀的民族英雄,鑄造了鏗鏘的民族魂。問題一:材料一集中體現了春秋時期哪一派的思想?(1分)答:問題二:結合材料二,唐朝高僧玄奘到哪一文明古國求取佛教真經?(1分)答:問題三: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兩黨團結合作,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領導全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請列出抗日軍隊的名稱。(3分)答:問題四: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歸納我國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1分)答:問題五: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們應該怎樣傳承傳統文化和弘揚民族精神?(2分)答:得分 閱卷人27.閱讀材料和圖表,回答問題(共13分)制度的創新和完善有利于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和民族的團結;實施依法治國方略,已成為我們建設現代政治文明的主旋律。材料一:材料二:1640—1688年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新政權。工業革命后,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和北洋軍閥政府依然實行專制統治。材料三:問題一:結合材料一,指出西周、秦朝、隋朝分別實行了什么新的政治制度?(3分)答:問題二:材料二中英國的“新政權”是通過哪一法律文獻確立下來的?“新政權”屬于資產階級的哪一政體?(3分)答:問題三:概括指出19世紀末20世紀初,先進的中國人為反對專制統治,仿效西方民主制度先后進行了哪三次重要的探索實踐?(3分)答:問題四:結合材料三中的圖6,說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圖7中的人們在行使什么權利?(2分)答:問題五: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和基本標志。我國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分)答:得分 閱卷人28.閱讀材料和圖表,回答問題(共15分)古代中國的經濟重心經歷了一個自中原地區往東、往南的發展演變過程。改革開放以來,東南沿海區域經濟迅速崛起。當前,國家正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這將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材料一:黃河流域是中華農耕文明的搖籃和古代中國的經濟重心之一。白居易的《憶昔》描述唐朝經濟狀況說:“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稟俱具豐實。”材料二:材料三:“一碗水,半碗泥”。這是黃河中游水質的真實寫照。材料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經濟取得了較快發展,形成了珠江三角洲等工業基地。材料五:青藏鐵路將于2006年7月試運行,預計到2010年進出青藏地區75%的貨運量將由該鐵路承擔。問題一: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哪一盛世景象?比較唐朝之前的西漢和與之后的南宋兩個朝代,我國對外貿易主要物品有什么變化?(3分)答:問題二:我國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線是什么?黃河中下游地區人們以小麥、雜糧為主食,長江中下游地區人們以什么為主食呢?(2分)答:問題三:山西和山東的“山”是指圖8中的什么山脈?山西省的簡稱是什么?(2分)答:問題四:結合材料二、三,說出治理黃河中游地區水土流失最關鍵的措施。(2分)答:問題五:依據材料四,分析:與1985年相比,2000年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產業結構發生了什么變化?影響該地區工業發展的哪些因素在增強?(4分)答:問題六:結合材料五,談談青藏鐵路的開通對促進該區域經濟發展的意義。(2分)答:得分 閱卷人29.閱讀材料和圖表,回答問題(共14分)科技的發展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必將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材料一: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是指指南針、火藥……,這是我國古代文明的重要標志。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從19世紀60年代起,清朝統治階級的有識之士掀起了一場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實踐活動,開始了中國近現代的歷程。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在國防科技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兩彈元勛”鄧稼先說:“無論是原子彈,還是氫彈,都是中國人自己研制的。”問題一: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最能推動文化教育事業發展的兩項發明是什么?(2分)答:問題二:材料二中A、B分別指哪兩個國家?它們分別通過什么方式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4分)答:問題三:閱讀分析材料二、三,指出A、B兩國在發展科技基本途徑上有什么差異?發展科技對兩國的國力產生了什么影響?(4分)答:問題四:材料四中的“實踐活動”是指清朝統治階級的有識之士掀起了什么運動?“兩彈一星”中的“一星”是指哪一重大航天科技成果?(2分)答:問題五:根據材料三、四,結合深圳實際,請你對深圳科技興市戰略提出建議。(2分)答:深圳市2006年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歷史與社會試題答案及評分意見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題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 B A C D C B C B A C A D B題目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 C D C A C D A B D A D B二、綜合運用題(50分)26. (共8分)問題一:儒家(1分)問題二:天竺(印度)(1分)問題三:國民革命軍、八路軍、新四軍(答出其它抗日軍隊也可同等給分。3分)問題四:愛國主義(1分)問題五:吸取傳統文化精華,推陳出新;為中華民族崛起發奮讀書(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給分。2分)27.(共13分)問題一:西周:分封制;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隋朝:三省六部制 (3分)問題二:《權利法案》(2分)君主立憲制。(1分)問題三: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3分)問題四: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選舉權(或民主權利、政治權利 2分)問題五: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2分)28.(共15分)問題一:開元盛世(1分)西漢以絲綢(紡織品)為主,南宋除絲綢(紡織品)外,還有陶瓷(瓷器)、茶葉等物品。(2分)問題二:秦嶺——淮河一線,大米(米飯)(2分)問題三:太行山,晉(2分)問題四:植樹種草(答到退耕還林,退牧還草也可同等給分)(2分)問題五:輕紡工業比重在下降,高新技術產業比重明顯上升。(2分)科技水平、勞動者素質(人才)因素對工業的影響在增強。(2分)問題六:加快青藏地區經濟發展;促進東西部地區涼與合作(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29.(共15分)問題一:造紙術,印刷術(2分)問題二:A:日本,明治維新(或資產階級改良)(2分)B:美國,獨立戰爭(或資產階級革命)(2分)問題三:差異:日本向外學習和引進科技;美國自主創新科技(2分)影響:日本迅速成為工業國,亞洲強國;美國工業趕超英法,成為工業強國。(2分)問題四:洋務運動;人造地球衛星(或“東方紅一號”)(2分)問題五:在引進科學技術的同時,更要注重科技的自主創新(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密封線內不要答題考場試室號座位號考生號姓名密封線內不要答題密封線內不要答題歷史與社會 第 11 頁 共10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