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0中考專題復習:專題八 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0中考專題復習:專題八 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資源簡介

專題八
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戰爭是政治集團之間、民族(部落)之間、國家之間的矛盾最高的斗爭表現形式,是解決糾紛的一種最高、最暴力的手段。人類出現以來,就一直沒有停止過戰爭。
一.戰爭
(一)第一次世界大戰
1.時間:1914-1918年;
2.根本原因: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
3.兩大軍事侵略集團:三國同盟(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三國協約(英國法國俄國);
4.導火線:1914.6薩拉熱窩事件——
“一粒火星”
5.巴爾干半島成為火藥桶;
6.1914.7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
7.最殘酷的戰役:1916年,凡爾登戰役(絞肉機);
8.結束:1917年美國、中國參加協約國一方作戰;1918年德國投降,歷時四年多的一戰以同盟國的失敗告終。
9.性質:帝國主義侵略戰爭;
10.影響:①規模空前,戰場由最初歐洲擴大到非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先后30多個
國家卷入戰爭。
②性質為“帝國主義戰爭”,
給各國人民帶來深重苦難。③一戰后出現了
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客觀上促進了科學技
術的發展,促進了世界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
1.1937年“七七事變”后,中國開始全民族抗戰,開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東方戰場。
2.第二次世界大戰(1937—1945)
⑴原因:①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根本原因)
②德、意、日法西斯上臺,步步侵略。
③西方大國采取綏靖政策。
⑵開始:1939年
9月1日,德國突襲波蘭,英、法被迫宣戰。(二戰全面爆發)
⑶擴大:①西線:德國先后滅掉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法國,對英國實施轟炸。
②東線:1941年6月,進攻蘇聯。
莫斯科保衛戰
的勝利,粉碎了德國不可戰勝的神話。
⑷最大規模: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美、英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
⑸轉折:
①組織:1942年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
,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正式形成。意義:各國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相互支援,協同作戰,逐漸扭轉了戰爭形勢。
②戰役:
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1944年6月,美英盟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德國陷
入東西兩個戰場的夾擊之中。
③重要會議:
A.雅爾塔會議:
目的:協調盟國行動,取得戰爭的最后勝利。
時間:1945年2月
參加者:美、英、蘇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
內容:決定徹底消滅德國法西斯主義,戰后德國由美、英、蘇等國實行分區占領;決定戰后成立聯合國;蘇聯承諾在歐洲戰事結束后3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
意義:①協調了盟國的行動,加速了德日法西斯的滅亡。對戰后成立聯合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②雅爾塔會議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帶有大國強權政治的色彩。
B.開羅會議: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國首腦在開羅會晤,發表
《開羅宣言》
,明確規定,日本所竊據的中國領土,例如中國東北、臺灣和澎湖列島等,必須歸還中國。
C.波茨坦會議:
時間:1945年7月
參加國:美英蘇三國首腦
內容:重申了雅爾塔會議關于處理德國的精神,并以中美英發表敦促日本投降的
《波茨坦公告》
,公告重申《開羅宣言》的條件必須實施。
⑹結束:①歐洲: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國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歐洲結束標志)
②亞洲: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二戰結束標志)
⑺影響:
①給人類社會和世界文明帶來了巨大災難。
②徹底結束了列強通過爭奪殖民地瓜分世界的歷史,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
③對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⑻性質: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
⑼戰場:亞洲(中國為東方主戰場)、歐洲西線、北非、蘇德及太平洋等主戰場。
⑽勝因:①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正義戰爭。
②各國人民對法西斯的堅決斗爭。
③召開多次國際會議,協調行動。
④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聯合。(根本原因)
⑾啟示:①珍惜和平,遠離戰爭。
②加強國際合作。(最大啟示)
⑿如何避免戰爭:
①努力提高自身綜合國力,積極反對霸權主義,反對世界戰爭,維護世界和平;
②各國人民要加強友好合作,團結互助,遏止霸權主義、新殖民主義、軍國主義,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
③對今天反恐、反霸的啟示:我們須堅決反對恐怖主義、霸權主義,絕不能姑息養奸;各國人民需加強友好合作,團結互助,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⒀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德國人、日本人、中國人對待歷史、對待侵略戰爭的態度及影響。
①德國態度:正視歷史和現在,以史為鑒,承擔戰爭責任。影響:化解了民族仇恨和國家矛盾,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經濟發展。
②日本政府(右翼勢力)的態度:否認侵略、美化侵略、
推卸戰爭責任。日本人民:正視歷史,要和平不要戰爭。日本政府(右翼勢力)的影響:嚴重傷害了中國和亞洲人民的
感情,是對正義、和平的嚴重挑釁,威脅了世界和平,阻礙了世界發展。
?
③中國人的態度:紀念歷史、牢記歷史、警惕軍國主義復活;目的:以史為鑒,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共創友好和
平未來
?
⒁針對日本政府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我們的應對策略:牢記歷史,警惕軍國主義復活;我們須面向未來,以史為鑒;
增強綜合國力,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
※兩次世界大戰比較表
一戰
二戰
時間
1914.7—1918.11
1939.9—1945.9(中國抗日戰爭1931.9—1945.9)
根本原因
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具體原因
兩大軍事集團瘋狂擴軍備戰。導火線:1914.6,薩拉熱窩事件。
德、意、日法西斯上臺,步步侵略。西方大國采取綏靖政策。
軍事集團
三國同盟(德奧意)意大利開始后見風使舵三國協約(英、法、俄)
法西斯軸心國集團(德、意、日)國際反法西斯同盟
開始標志
1914年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
1939年9月德國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
戰場
歐洲戰場(主戰場)、亞洲、非洲、太平洋
亞洲(中國為東方主戰場)、歐洲西線、北非、蘇德及太平洋等主戰場
主要戰役
1916年?
凡爾登戰役(首次使用飛機、最殘酷、絞肉機、轉折戰役)
(1)初期:1940
不列顛之戰(2)擴大:1941蘇德戰爭爆發(莫斯科保衛戰)進一步擴大:太平洋戰爭爆發(1941.12.7日本偷襲珍珠港)(3)轉折: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戰役(二戰轉折點)。(4)第二戰場的開辟:1944.6.6法國諾曼底登陸
結束標志
1918.11德宣布投降
1945.9.2日本政府正式簽署投降書
性質
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
正義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
重要會議
戰后1919巴黎和會1921—1922華盛頓會議
1943.11開羅會議1945.2雅爾塔會議
1945.7波茨坦會議
戰后國際格局
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形成了以美蘇為首的對峙的兩極格局
國際機構
1920.1國聯
1945.10聯合國
中國參戰結果
戰勝國之一,但在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遭宰割(爆發1919五四愛國運動)
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在二戰中參加了開羅會議,并通過了有利于中國的決議。
意義
①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②大大削弱了歐洲的力量,從根本上動搖了歐洲的優勢地位。③美國參戰和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是這兩個大國開始崛起的重要標志。④大戰還削弱了帝國主義的殖民力量,進一步促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覺醒。
①給人類社會和世界文明帶來了巨大災難。②徹底結束了列強通過爭奪殖民地瓜分世界的歷史,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③對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如何避免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
①努力提高自身綜合實力,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反對世界戰爭,維護世界和平。②各國人民之間只有加強友好合作,團結互助,才能有力地遏制霸權主義、新殖民主義,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促進世界經濟的共同發展,促進人類的共同發展,這樣才能最終避免戰爭。
★兩次世界大戰的異同點:
⑴相同點:
第一,根本原因相同:都是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加劇的結果。
第二,戰爭的結果都給世界帶來巨大的人力、物力上的損失;都打擊了帝國主義勢力,推動了社會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都在客觀上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
第三,戰后都形成了以戰勝國意志為主導的新的國際秩序,建立了具有普遍性的國際組織(國聯和聯合國)。
⑵不同點:
第一,大戰爆發的目的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交戰雙方的目的主要是瓜分殖民地,爭奪市場和原料產地,雙方進行的是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掠奪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法西斯國家不僅要打敗對方,而且要在世界范圍內建立法西斯制度;與之相反,自由資本主義國家和世界人民,進行的是以打敗法西斯,爭取人類安全、社會進步為目的的反法西斯的正義戰爭。
第二,大戰爆發的形式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很快進入全面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經過了一系列局部戰爭后才爆發全面戰爭。
第三,大戰的責任和性質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戰是由戰爭雙方共同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德、日、意三個法西斯國家挑起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是帝國主義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性質是反法西斯的正義戰爭。
二.和平
㈠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和平(1919—1939)
1.巴黎和會(1919年1月—6月)
?
(1)操縱國(三巨頭):法國(克里孟梭)、英國(勞合?
喬治)、美國(威爾遜);
?
(2)戰勝國與德國簽訂《凡爾賽和約》的內容:
領土(法國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政治(德國承認并尊重“奧地利”獨立)、軍事(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不許擁有空軍,陸軍人數不得超
過10萬,萊茵河東岸50千米內不得設防)、賠款和殖民地(德國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
?
(3)巴黎和會的性質:分贓會議;最能體現性質的內容:殖民地問題——德國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
法、日等國瓜分;
?(4)損害中國主權的內容:德國在“中國山東”全部權益由“日本”繼承。
?
(5)中國外交失敗的說明道理及啟示:①道理:“弱國無外交”,帝國主義列強的外交
政策是實力政策,半殖民地中國在外交上沒
有獨立權。②啟示:“落后就要挨打”,我們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增強綜合國力,
提升國際地位,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共建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
?
(6)中國近代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的導火線: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外交的失敗。
2.凡爾賽體系
?
(1)含義:1919—1920年,協約國分別同“奧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亞”簽訂的和約與《凡爾賽和約》一起構成。
?
(2)確立的國際秩序:帝國主義在“西方”即“歐洲、西亞、非洲”統治新秩序
?
(3)確立的和平秩序或和平制度無法長久的原因:《凡爾賽和約》不僅沒有消除帝國主義國家間的矛盾,而且還加深
了戰敗國與戰勝國之間的矛盾,依靠《凡爾賽和約》建立的一戰后帝國主義世界和平秩序是極不穩固的,是戰勝國妥協分贓的產物。
?
(4)列寧與福的講話及準確性的原因: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二戰爆發,距離《凡爾賽和約》簽訂的1919年正好20
年。
3.
國際聯盟——“一戰”后建立的國際性政治組織
?
(1)時間:1920年1月
?
(2)宗旨(目的):維護和平,制裁侵略
?
(3)實質:帝國主義維護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秩序的工具(維護凡爾賽體系的工具)
?
(4)操縱的國家:美國沒有參加,實權被
“英、法”控制
?
(5)總部地點:日內瓦
4.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實質:戰后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體系。
5.影響:確立了戰后資本主義世界新秩序,維護戰后相對穩定,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的恢復與發展。激起了新矛盾,埋下了新世界大戰的禍根。激起德國的復仇情緒,美日沖突埋下了太平洋戰爭的禍根。
㈡雅爾塔體制下的冷戰與和平
1.雅爾塔體系
⑴概念:雅爾塔體系是二戰后期,美、蘇、英等國為了各自的利益,通過雅爾塔會議、波茨坦會議等為戰后設計的新的世界秩序。
※雅爾塔會議:①時間:1945年2月;②參與國及其首腦:美(羅斯福)、英(丘吉爾)、蘇(斯大林)③內容:打敗德國后對德實行軍事占領,徹底消滅德國法西斯主義;決定成立“聯合國”;蘇聯承諾在德國投降后3個月內參加
對日作戰;④損害中國主權的內容:蘇聯提出中國承認外蒙古獨立、蘇聯租用中國旅順為軍事基地等,美國背著中國政府同意蘇聯。
⑵實質:按美蘇意志劃分勢力范圍。
2.冷戰
⑴冷戰含義:指二戰后的40多年間,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對峙與競爭狀態。
⑵原因:①戰后美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居世界第一位,妄圖稱霸世界。
②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力量的壯大,阻礙了美國稱霸世界。
③美蘇軍事力量相對均衡,誰也不敢貿然發動戰爭。
④戰后世界要求和平,反對用戰爭方式解決爭端。
⑶冷戰的主要表現:
①政治上:1947年3月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美蘇戰時同盟關系破裂,冷戰的開始。
實質是遏制共產主義,干涉別國內政,加緊控制其他國家(稱霸世界)。
②經濟上:1947年,馬歇爾提出“歐洲復興計劃”,即馬歇爾計劃。馬歇爾計劃是杜魯門主義的一次大規模的運用,也是美國實施冷戰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驟。
設問:漫畫反映了什么事件?美帝國主義的“援助”真正目的和實質是什么?你怎樣看待這一事件?
A.漫畫諷刺了馬歇爾計劃。
B.目的是以援助西歐復興經濟為名,達到控制西歐、遏制蘇聯、稱霸世界的目的。
C.實質:經濟援助,政治控制,稱霸世界。
D.看法:美國加強了對西歐各國的控制;幫助西歐各國度過了困難;防止了歐洲革命爆發,鞏固了西歐資本主義統治秩序。
③軍事上:成立北約(以美國為首)。
⑷歐洲冷戰對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1948年9月,德國的分裂:成立東德(蘇占區)和西德(美英法占領區),歐洲冷戰對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⑸兩極格局的形成
1955年,成立華約(以蘇聯為首),二戰后的新的世界格局——兩極格局正式形成,把美蘇冷戰推向高潮。
⑹美蘇爭霸
①20世紀60年代,發生了古巴導彈危機和美國侵略越南的戰爭。
②70年代,蘇聯入侵阿富汗。
③80年代,美國制訂“星球大戰計劃”,雙方的軍備競賽不斷升級。
④1991年底,蘇聯解體,美蘇爭霸結束。
⑺兩極格局、冷戰、美蘇爭霸結束的標志
1991年底,蘇聯解體。
⑻冷戰的意義
①使世界分為兩大陣營,形成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導致世界長期不得安寧。
②以美蘇為首的兩大軍事集團勢均力敵,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
⑼冷戰的教訓
冷戰只能加劇大國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對抗既不利于雙方利益,也不利于世界和平。
⑽冷戰中的熱戰:
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
3.聯合國與國際安全:
⑴原因:1945.2雅爾塔會議決定戰后成立聯合國
⑵成立時間:1945.10
⑶總部:紐約
⑷主要機構:
①聯合國大會。
②聯合國安全理事會
(簡稱安理會),擔負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主要責任,由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美國5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常任理事國擁有否決權。
③聯合國秘書處。
⑸職能:根據安理會或聯大的決議,聯合國可以向沖突地區派出軍事人員,以恢復或維持和平(宗旨)。
⑹意義:聯合國對減少地區沖突發揮了積極作用,使許多國家和地區避免了一些可能發生的戰爭,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⑺地位:聯合國是人類構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響最大的國際組織。
㈢冷戰后政治格局的變化(大國綜合國力的消長;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大國外交政策的變化)
1.霸權主義與地區沖突
⑴世界格局的特點
冷戰的結束使世界形勢發展的總趨勢走向緩和,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但仍然存在著很多矛盾。
⑵威脅世界和平的因素
①地區沖突、民族矛盾、宗教紛爭。
②霸權主義、強權政治。
③恐怖主義。
⑶霸權主義及地區沖突的表現
①美國為維護世界霸主地位,不斷加強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軍事干預,嚴重干擾著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如:1999年對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的轟炸;2003年伊拉克戰爭等。
②地區沖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紛爭不斷,恐怖活動抬頭,威脅著世界安全。如:“9·11”事件等。
2.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⑴表現
①蘇聯解體后,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企圖建立一個以美國為主導的“單極世界”。
②歐盟、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等一些具備較強綜合實力的國家或國家聯盟也在國際和
地區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推動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
⑵決定因素:經濟實力。
⑶影響: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利于世界
的和平與發展。
⑷注意:當今世界格局尚未定型,暫時形成了“一超多強”
的局面,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發展
“一超多強”的含義:“一超”指美國。“多強”是指日本、歐盟、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家和國家聯盟。
※不同時期的形勢與國際關系圖解
※20世紀以來三次政治格局的演變
國際格局
形成時期
特點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一戰以后
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
美蘇兩極冷戰對峙的格局
二戰后期
美蘇之間冷戰
多極化趨勢
冷戰后
和平與發展是主流,但是呈現緩和與繁榮、和平與動蕩并存
3.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努力
⑴不結盟運動
①發起:20世紀50年代開始,一些新獨立的民族國家為了維護國家獨立,擺脫美國和蘇聯的控制,實行和平、不結盟的對外政策,發起了不結盟運動。
②成立:1961年,不結盟運動正式成立。
③意義:不結盟運動的興起,標志著廣大發展中國家已經成為國際政治舞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著兩極格局。
⑵決定因素與中國的努力:
①決定因素:冷戰結束后,隨著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成為大多數國家的要求。各國致力于發展經濟,力爭增強經濟實力,在新的格局中占據有利地位。
②中國的努力:
A.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主張在國際關系中弘揚平等互信
、包容互鑒
、合作共贏的精神,共同維護國際公平正義。
B.中國始終不渝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絕不干涉別國內政。
C.中國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近代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的導火線: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外交的失敗。
★中國外交失敗的說明道理及啟示:①道理:“弱國無外交”,帝國主義列強的外交政策是實力政策,半殖民地中國在外交上沒有獨立權。②啟示:“落后就要挨打”,我們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升國際地位,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共建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
★兩個有損中國利益的條約:《凡爾賽和約》、《九國公約》。
《凡爾賽和約》《九國公約》表面上尊重中國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實際上肯定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地位,打破了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中國是此會議的最大受害國。
★“一超多強”的含義:一超(美國);多強(歐盟、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等)
★歸納世界格局的變化
一戰后世界政治格局: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二戰后世界政治格局:二戰后冷戰政策開始,形成兩極格局;
1991年蘇聯解體標志兩極格局結束,暫時形成一超多強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
㈣烽火連綿的局部戰爭
1.朝鮮戰爭
⑴朝鮮戰爭爆發的背景
①二戰結束時,美蘇分區受降,以北緯38度線為界形成南北兩個占領區。
②冷戰思想的影響,美國插手朝鮮內戰。
※朝鮮戰爭是在東西方兩大陣營對立下發生的,是全面冷戰中的“熱戰”。
⑵朝鮮戰爭爆發:1950.6-1953.7
①戰爭性質的變化:由內戰演變為國際性局部戰爭,是全面冷戰中的“熱戰”。
⑶美國干涉朝鮮內戰的原因:
①視社會主義陣營為稱霸全球的最大障礙,加緊對社會主義陣營的包圍和封鎖。
②維護和擴大在東亞的利益。
⑷中國出兵原因:
①國家利益:維護國家安全,鞏固政權;
②意識形態:當時“冷戰”全面開始,中國朝鮮同屬社會主義陣營。
⑸結果:1953年,在板門店簽訂停戰協定。
⑹朝鮮戰爭的影響
①對中國:保障了我國的安全;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中美關系長期敵對;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愛國激情和國際主義精神;使我國建立了一支現代化國防軍;人員,經濟損失慘重。
②對朝鮮:加劇了朝鮮半島的分裂局面。
③對美國:人員,經濟損失慘重;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被打破;中美關系長期敵對;打擊了美國的擴張勢力。
④對日本:有利于經濟的恢復;美國開始對日采取扶植政策;日本軍國主義抬頭。
2.1999年美國對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的轟炸。
3.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等。
㈤當今的和平與發展
1.經濟全球化:
⑴背景:①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②各國把發展經濟作為首要任務,生產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根本原因)
③國家之間經濟聯系日益緊密。
⑵特點:世界經濟迅速發展,聯系日益密切,逐漸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⑶表現:①國際投資和貿易迅速增長;
②跨國公司影響加大,生產活動的全球化趨勢加快;
③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這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一個重要表現。
⑷影響:①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
②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各國經濟相互依存、互相競爭。發展中國家由于
科技水平低和經濟實力相對較弱,在國際競爭中常常處于不利境地。
2.世界貿易組織:
⑴成立時間:1995.1.1,中國于2001年加入WTO。
⑵宗旨:以非歧視性
、開放、公平為原則,促進全球貿易和經濟發展,保證就業、收入與需求的增長,提高人類生活水平。
⑶職能:制定和規范多邊貿易協定、組織貿易談判、解決貿易爭端等。
⑷作用:①促進了全球經濟和貿易的發展,已經成為最有影響力的國際組織之一。
②它與聯合國一起成為支撐和協調世界經濟和政治的兩大支柱。
③推動著世界和平與發展。
3.面對經濟全球化趨勢,中國應該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1)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2)制定防范風險的有效政策
(3)引進世界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經濟的迅速發展;
中國順應的表現:2001年上海APEC會議,中國加入WTO。
中國經濟在世界全球化過程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4.經濟全球化的歷史進程
(1)新航路的開辟,開始把世界聯結成一個整體
(2)殖民擴張,世界聯系加強
(3)第一次工業革命,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4)第二次工業革命,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5)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加速深化
5.阻礙世界經濟健康發展的因素: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
6.促進世界經濟健康發展的因素:中國為世界經濟注入強大的正能量如一帶一路建設
※歸納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國際組織
政治:1920年國聯、1945.10聯合國
經濟:區域性——1967年歐共體、1993年歐盟、APEC,
全球性——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WTO)
軍事:三國同盟與三國協約、軸心國集團與反法西斯聯盟、北約與華約
※四個重要國際組織
名稱
創立時間
參與國
主張/宗旨
特點
意義/影響
國際聯盟
1920年
美國倡導但沒有參加,英法主導
制裁侵略,維護和平
第一個政治性的世界組織
英法等帝國主義國家維護一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秩序的工具,二戰全面爆發后打破并解散
歐洲聯盟
1993年
德、法、英、意等歐洲國家
歐洲政治經濟一體化
世界上最大經濟體
加速了歐洲的發展,提高了歐洲國家的國際地位,標志著歐洲走向一體化、區域化、集團化,促進了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聯合國
1945年
五大常任理事國與全球大部分國家和地區
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友好合作
影響最大的國際組織
在國際和平與安全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至今仍發揮重要作用
世界貿易組織
1995年
全球大部分國家和地區
通過市場開放、公平貿易等原則,推動世界的貿易的自由化
最有影響力的國際組織之一
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一個重要表現
為什么要用冷戰的方式
為什么要戰
1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兰察布市| 阿坝县| 都昌县| 阳春市| 微山县| 永德县| 阜城县| 那坡县| 安泽县| 罗甸县| 安多县| 苍溪县| 黄骅市| 沙坪坝区| 乳山市| 山东| 肇东市| 长治市| 大丰市| 潮州市| 瑞丽市| 灵武市| 阳曲县| 栾城县| 南开区| 华池县| 榆中县| 当雄县| 禹州市| 长海县| 元氏县| 宣汉县| 阜城县| 博爱县| 莆田市| 独山县| 班玛县| 哈巴河县| 喀喇沁旗| 宜阳县| 长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