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十二新中國外交一.周恩來總理的貢獻1.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周恩來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蔣介石任校長)。2.周恩來名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3.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與賀龍、葉挺、朱德等領導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8月1日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今年是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4.1935年1月,參加遵義會議,同博古等人的左傾錯誤路線進行了堅決斗爭,保證了遵義會議的成功召開。5.1936年12月,周恩來代表黨中央參加了西安談判,使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的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6.1945年8月,周恩來陪同毛澤東到重慶同國民黨進行重慶談判。7.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周恩來當選為政務院總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理。8.1953年,周恩來接見印度代表團時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并同印度總理、緬甸總理一起倡導,使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準則。9.1955年,周恩來參加萬隆會議(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10.1971年,周恩來同毛澤東機智地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團的反革命政變,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后,周恩來在毛澤東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同鄧小平一起整頓恢復被文化大革命破壞的各項工作,扭轉了經濟的下滑。周恩來總理為中國革命、新中國的建立、新中國的建設、新中國的外交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們應該學習他遠大的理想、堅定的信念,為了中華民族的振興,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胸懷寬廣,團結協作的精神,嚴于律己,平易近人的人格,熱愛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無畏精神。二.外交成就:新中國奉行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⑴50年代①新中國成立的第一年里,我國就同17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國家是蘇聯。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A.1953年底周恩來提出,1954年中印緬三國共同倡導;B.內容: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C.作用: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③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了日內瓦會議。④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1955年,亞非獨立國家的首腦聚集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舉行了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⑵70年代①我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進一步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加強了中國對國際事務的作用和影響。②中美建交:A.背景: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B.過程:a.1971年基辛格秘密訪華;b.1971年“乒乓外交”(小球轉動大球);c.1972年尼克松訪華,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d.1979中美正式建交,承認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美兩國二十多年的對抗結束,兩國關系開始正?;?br/>③1972年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建交。⑶新世紀我國外交工作出現的新特點:主動開展全方位的多邊外交①2001年中國上海承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APEC):A.背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迅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我國外交事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成就,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B.主題:新世紀、新挑戰:參與、合作,促進共同繁榮。C.成果:通過了《上海共識》。D.上海APEC會議是中國迄今為止舉行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多邊外交活動。E.亞太經合組織,簡稱APEC。它是亞洲太平洋地區最重要的政府間經濟合作組織,成立于1989年。我國于1991年加入該組織。②2001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③1997年香港回歸,1999年澳門回歸。⑷新中國成立近60年來,我國外交事業不斷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①新中國成為主權獨立的國家;?②我國綜合國力,國際威望不斷提高;?③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貫徹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④針對國際形勢的變化,采取積極靈活的外交政策。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