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3章生物的進化第3節生物進化的原因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了解人工選擇的過程和條件。2、了解英國曼徹斯特地區的兩種樺尺蛾的數量隨環境的變化而改變的事例3、概述自然選擇學說,形成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能力目標:1、通過觀察原雞的進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處理資料的能力。2、通過觀察有關樺尺蛾數量變化情況的資料分析,培養學生的信息分析和綜合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通過環境的變化可以導致生物進化的事實,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環保教育2、介紹達爾文鍥而不舍、歷盡艱辛創立生物進化論的事跡,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塑造學生獻身科學事業的美好心靈。教學重難點:1、重點:了解人工選擇的過程和條件,了解英國曼徹斯特地區的兩種樺尺蛾的數量隨環境的變化而改變的事列。概述自然選擇學說。2、難點:概述自然選擇學說,形成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方法:先學后教教學過程:[復習舊課,導入新課]教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對于生物進化的大致過程我們有了簡單的了解,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復習上節的有關內容。注:教師打開投影片投影片:1.請簡單描述動物進化的大致過程。2.請簡單描述植物進化的大致過程。3.根據動植物進化的大致過程,試總結生物進化的一般規律。(學生回答)注:對學生的回答未完整的,教師可讓其他同學完善、補充。最后對全體回答問題的同學給予鼓勵性、贊賞性的評價。[講授新課]教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生物進化的過程中,不斷有新物種的產生和老物種的滅絕。這是為什么呢?推動生物不斷進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對于這些問題,人們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解釋。從18世紀后期開始有很多人探討此問題。首次提出系統進化學說的是19世紀初的拉馬克,他提出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的法則。半個世紀后,即1859年,科學的生物進化論誕生了,主要代表是達爾文提出自然選擇的學說,關于他及他的學說我們下節課學習。最終發展成現代的科學形態是在孟德爾的遺傳學創立之后。今天,我們學習生物進化的原因。明確目標出示投影片:教學目標,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掌握的主要內容。 1.人工選擇:出示圖片,學生觀察家雞進化的過程。學生自學書上相關內容,了解人工選擇的內容。討論P3012總結出人工選擇概念:人工選擇是根據人們的需要和愛好,對生物發生的變異進行不斷選擇,從而形成生物新品種的過程。 在不同的飼養或栽培條件下,原始祖先產生了許多變異,人們根據各自的愛好對不同的變異個體進行選擇。經過若干年的選擇使所選擇的性狀積累加強,最后選育出不同的品種。 人工選擇是根據人類的需求和愛好,經過不斷的選擇形成生物新品種。 2.自然選擇:出示圖片和統計表實例:曼徹斯特的樺尺蛾 18世紀的英國曼徹斯特地區,山清水秀,綠樹成蔭,那里的森林及農田生活著一種樺尺蠖(huò),其成蟲是一種飛蛾,其名為椒花蛾。它們夜間活動,白天休止,通常棲息在有地衣覆蓋的樹干和石塊上。到1848年,有關椒花蛾的報道都是淺色的。直到1850年在英國工業中心曼徹斯特才第一次報道有黑色型突變。隨著英國工業化的日益擴大,煙塵和廢氣開始污染工業城市和近郊,使地衣不能生長而樹皮裸露,椒花蛾棲息的背景由淺色地衣變為深色樹干,于是黑色椒花蛾逐漸增加,在曼徹斯特達到90%以上,而在未受污染的農業區主要仍是淺色型??茖W家們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們先把數量相等的淺色的樺尺蠖和深色的樺尺蠖同時放到樹干上,然后用望遠鏡觀察到樹干上所發生的情況。一群愛吃樺尺蠖的鳥兒飛過之后,他們發現,淺色樺尺蠖所剩無幾,而大部分深色樺尺蠖卻逃過了這場災難。 學生通過觀察和分析討論并回答下列問題(白板展示問題)討論題:1.黑色樺尺蠖的出現對于后代的生存有何意義?2.黑色樺尺蠖的數量由少數逐漸變為多數,而淺色樺尺蠖數量的減少,主要是受什么的影響?3.請你試著解釋樺尺蠖體色變化的原因?你從中受到哪些啟發?學生1:黑色樺尺蠖的出現屬于自然變異的結果,在環境改變的情況下這種突變對其后代的生存是有利的。學生2:黑色樺尺蠖數量逐漸增加,由少數變為常見類型,主要受環境的影響,一方面工廠排出的煙煤殺死了地衣,使樹皮變黑;另一方面樺尺蠖的天敵決定樺尺蠖的不同顏色的數量。學生3:樺尺蠖體色變化是由于體內的遺傳物質發生變異,而且變異的性狀傳給了后代;并且是在外界環境變化及天敵的影響下,變異個體逐漸增加的結果。我認為:工廠排放出的煤煙是導致樺尺蠖顏色改變的關鍵,說到底是環境污染迫使生物性狀發生改變。所以,在工業高度發達的今天,更應注重環境保護,減少工業“三廢”對環境的污染。注:教師對作答的同學給予鼓勵性、贊賞性的評價,可傾聽多數同學的回答,直到較滿意的答復。教師:通過對樺尺蠖體色變化的分析,我們知道了“遺傳和變異”是樺尺蠖體色變化的基礎,而環境的改變是它體色變化的外在動力。如果要使英國曼徹斯特地區的淺色的樺尺蠖又重新恢復為常見類型,你認為該怎樣做?學生:我們應關掉曼徹斯特周圍的工廠,保持樺尺蠖生活區域內清潔的空氣,保持天敵的數目不變。這樣淺色樺尺蠖便成為常見類型。教師:由樺尺蠖體色變化的分析,我們可推想生物圈中不同種類生物的進化原因,是否與這一事例相類似呢?學生:是。 教師:在人們對樺尺蛾的觀察中也證明了這一點。(閱讀課本58頁)樺尺蛾從淺色品種變成深色品種,也是一種進化。這種進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學生:樺尺蛾的顏色改變是環境污染造成的。 教師:樺尺蛾的顏色改變是環境污染直接引發的嗎?由于煤煙,一只淺色的樺尺蛾會被熏黑,變成深色的樺尺蛾嗎? 學生:不是,樺尺蛾本來就有深色和淺色兩種。 教師:我們把同一種生物,有不同顏色(性狀)的現象叫做什么?學生:變異。教師:不同顏色的樺尺蛾在天敵面前,存活的機會是不同的。我們把樺尺蛾和天敵的斗爭叫做生存斗爭;而天敵對樺尺蛾的選擇就是一種自然選擇。 教師:你能總結出自然選擇學說的要點嗎? 學生:必須有生存斗爭;必須能繁殖;要有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不利變異才能別淘汰…… 教師:同學們總結的非常全面。那么,自然選擇和我們通常講“用進廢退”的學說有什么不同嗎? 學生:自然選擇學說認為生物存在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但“用進廢退”認為生物原來都是一樣的。小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競爭,適應環境的生存下來,不適應環境的被淘汰,這就是自然選擇。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所以目前在地球上生活的各種生物大多是適應環境的。自然界的環境有各種類型,不同類型的環境對生物的差異進行選擇,形成了適應不同環境的生物,同時,也產生了生物的多樣性。教師播放視頻:加拉帕戈斯群島,使學生加深對自然選擇的理解。 教師:那些生存斗爭的勝者是不是一定是“強者”呢? 學生:海島上常有大風,所以翅膀殘缺的不會飛,反而不會被風吹走,是有利變異。教師:可見,自然界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生物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不斷進化。教師:生物進化的歷程是否已經完成?如果還在進行,我們為什么不易發現生物的進化?自然選擇的進程十分緩慢。生物界的豐富多彩是經過許多億年的選擇形成的。[鞏固練習]1.某些蛾類的幼蟲的體表長有毒毛,但色彩鮮艷、有斑紋,像這些有毒刺或惡臭的動物所具有的鮮艷色彩和斑紋,叫做A.保護色B.擬態 C.警戒色2.導致樺尺蠖體色變化的動力原因是A.環境的改變B.體色的變異C.體色的遺傳作業:P383板書設計:第3節生物進化的原因 1.人工選擇:人工選擇概念:人工選擇是根據人們的需要和愛好,對生物發生的變異進行不斷選擇,從而形成生物新品種的過程。2.自然選擇: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競爭,適應環境的生存下來,不適應環境的被淘汰,這就是自然選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