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六校聯考九年級社會政治測試卷(總分10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考試形式為開卷 )一、選擇題(本題有22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4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正確,請選出最符合題意的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封建時代生產力進步最重要的標志是( )A、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 B、畜牧業和農業的顯著發展C、商業和城市的繁榮 D、冶鐵技術的發展和鐵制農具的廣泛使用2、下列選項中屬于生產關系內容的有( )①“神舟六號”發射成功;②阿波羅11號首次登月;③封建地租;④壟斷的出現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拉開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序幕的歷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運動C、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D、義和團運動4、下列由中國共產黨領導并取得勝利的是( )A、辛亥革命 B、舊民主主義革命 C、五四運動 D、社會主義革命5、區別我國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標志是( )A、革命的人數 B、革命的任務C、革命的對象 D、無產階級領導權問題6、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 )A、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 B、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C、堅持改革開放 D、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7、下列選項中正確的一項是( )A、改革開放是我國的立國之本B、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C、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D、辛亥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8、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對此,你認為正確的評價是( )A、這是對生產資料所有制的重大變革 B、與當時我國生產力發展狀況不相適應C、促進了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 D、只在少數地方實施,不能大范圍推行9、我國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原因是( )A、改革開放還不夠徹底 B、還沒有建立市場經濟C、社會主義具體制度還不完善 D、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10、2005年1月25日,國家統計局宣布,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136515億元,比上年增長9.5%,這說明( )A、我國已跨入了發達國家行列 B、我國的基本矛盾已經解決C、我國城鄉差別已經完全消除 D、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11、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標志是( )A、新政協會議的召開 B、新中國的成立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三大改造的完成1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大大推動了我國經濟的發展,這表明( )A、發展是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 B、只有社會主義才有市場經濟C、我們要采用市場手段而不能用計劃手段 D、改革是發展的動力13、“要想富,少生孩子多讀書”,這句話體現了我國哪項基本國策( )A、保護資源 B、計劃生育C、保護環境 D、改革開放14、今天亞非拉發展中國家落后的歷史根源是( )A、生產力不發達 B、沒有從本國國情出發C、長期被列強掠奪 D、社會制度落后15、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農村改革中被譽為“中國農民偉大創造”的是( )①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②人民公社;③公司制;④鄉鎮企業。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16、黨的基本路線中提到的三大目標,其中文化建設的目標是( )A、富強 B、民主 C、文明 D、科學17、下列選項中有利于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奮斗目標的是( )①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②中國加入WTO;③依法打擊“法輪功”等邪教組織;④中俄建立戰略協作伙伴關系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18、黨和國家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基本依據( )A、我國國情 B、改革開放 C、國際形勢 D、鄧小平理論19、朱熹曾寫道:“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而今,卻有人說道:“半畝方塘成垃圾,黑煙灰塵共徘徊。問渠哪得濁如許?為有源頭污水來。”今昔對比,有人如此感嘆說明了( )①環境問題的嚴重性;②環境問題已引起人們的關注;③經濟發展,環境污染在所難免;④環境問題已成為我國現階段的中心工作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20、2001年7月13日,原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宣布:2008年夏季奧運會在北京舉行。北京之所以能成功獲得奧運會的主辦權,最主要原因在于( )A、中國是個大國,北京是中國的首都B、北京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C、中國是世界上最發達國家之一D、我國經濟發展,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年份 總人口 65歲以上 文盲率1990年 11.34億 0.63億 15.9%2000年 12.95億 0.88億 6.72%21、右邊圖表反映了我國( )①人口老齡化加劇 ②人口素質有所提高③人口分布不平衡 ④人口形勢依然嚴峻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22、2000年8月19日,我國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正式成立,“三江源”地區素有“中華水塔”之稱。這一自然保護區的設立表明( )①長江、雅魯藏布江、瀾滄江的源頭生態環境非常脆弱②我國水資源的地區分布不均衡狀況有待于改變③在開發西部地區的同時,自然環境的保護不容忽視④我國生態破壞的狀況會得到進一步改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選擇題(本題有6大題,共56分。)23、(本題13分)材料一:擇題(本題有6小題,共56分)圖 一 圖 二圖一 圖二材料二:20世紀50—70年代末,在物資十分缺乏的情況下,國家對大到鋼鐵、煤炭、糧食,小到雞蛋、肥皂等生活必需品按計劃生產和銷售,像城鎮居民每人每月可領到250克油票,居民憑票到副食店買到250克油……。到了80年代,老百姓騎的是自行車,看的是14寸黑白電視機……,如今,我們看到卻是另一番景象……。結合上述圖片和文字材料,請同學們回答下列問題:(1)圖一是深圳市一幅宣傳圖畫,圖中這位人物是誰?請用一句話概括他的豐功偉績?(3分)(2)圖二反映的是什么地方的繁榮景象?它與圖一在發展上有何共同之處,請歸納出兩條?(5分)(3)有感于生活用品的變化,例如防暑降溫方面:從樹葉——紙扇、竹扇——電風扇——空調……。再請同學們舉一例。(3分)如:(4)從上述變化中,請你談談對此的感受和看法。(2分)24、(本題8分)材料1: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回歸后的香港按照《基本法》精神實施運作,如今香港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呈現一派蓬勃發展的景象。材料2: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應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錦濤邀請,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到大陸參觀訪問。連戰一行訪問大陸表達了和平統一祖國的愿望,與臺灣當局搞“臺獨”的言行形成鮮明對比。北京向連戰贈送了三大禮:一對象征和平團結友愛的大熊貓;優惠臺灣水果登大陸;開放大陸居民去臺旅游。有媒體評論說這是“緬懷之旅”,也有的說國共兩黨將實現國共第三次合作。閱讀上述兩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你能說說香港順利回歸的原因有哪些?(2分)(2)在臺灣問題上,我們必須堅持怎樣的基本方針?(2分)(3)“兩岸統一,造福兩岸人民”,請你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4分)25、(本題9分)材料一:十年文化大革命給我國經濟造成損失約5000億元,經濟發展幾乎停滯不前。材料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實行了改革開放政策,經濟增長迅速,綜合國力一躍為世界第六。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請你從改革、發展、穩定三者關系的角度分析兩則材料各說明了什么?(4分)(2)材料一與材料二的工作重心有何變化?為什么要這么轉變?(4分)(3)判斷工作重心轉移正確與否的根本標準是什么?(1分)26、(本題6分)材料一:2005年1月6日零時,中國第13億個小公民誕生于北京婦產醫院。至此,中國人口已達13億,約占世界總人口的21%。據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部門人士介紹,經過30多年的艱苦努力,我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過快增長,世界60億人口日和中國13億人口日也因此各推遲了4年,為世界人口的穩定和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但我國人口仍將以每年800萬至1000萬的速度遞增,由于人口增長的慣性,人口形勢不容樂觀。材料二:注: 表示增長率 表示總人口閱讀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兩則材料,說說我國人口方面還存在哪些問題?(2分)(2)針對材料一、二提供的內容,說明我國計劃生育工作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2分)(3)為解決兩則材料所反映的問題,你認為應該怎么辦?(2分)27、(本題10分)隨著新課程的逐步推行,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也隨之變化。現在有人提出“探究性學習”的理論,要求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參與學習過程,以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體驗知識,并養成研究的科學精神、態度和方法。對此,我們可以參照九年級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思想政治》三年級第二課第一節“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中的第一框題“艱辛的探索”為例(詳見書本第38頁至第41頁),請同學們按下列設計的幾個問題進行自主學習。(1)對于這一框題內容,你在學習過程中應注意哪些方法,試結合教材內容舉一例加以說明?(4分)(2)通過對這一框題的學習,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2分)(3)你在學習中還覺得有哪些值得探討的問題,對此,你該怎么辦?(4分)28、(本題10分)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新解請仔細觀察、領會圖中內容與內涵,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反映了怎樣的景象?(2分)(2)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景象?(4分)(3)怎樣達到你心目中那種“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象?(4分)路橋區六校聯考九年級社會政治答案一、選擇題1、D 2、D 3、B 4、D 5、D 6、D 7、C 8、C 9、D10、D 11、D 12、D 13、B 14、C 15、D 16、C 17、A18、A 19、A 20、D 21、A 22、D二、非選擇題23、(1)鄧小平(1分) 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設計師 (2分)(2)上海浦東(1分) ①都位于沿海地區,地理位置優越 ②國家對這兩個地方都給予了優惠的經濟政策 ③兩地經濟發展迅速,變化大。(每小點2分,只要答出符合題意的兩小點,即給4分)(3)可從交通方式、通信手段等方面作答,如步行——騎馬——馬車——小轎車……(3分)(4)改革開放政策的正確性,或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或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等,只要符合題意,即可給2分。24、(1)綜合國力增強,“一國兩制”政策推動等(2分)(2)和平統一,一國兩制(2分)(3)統一符合時代發展潮流,順應經濟發展形勢;統一促進合作,優勢互補,實現共贏等,符合題意即可(4分)25、(1)材料一說明了穩定是發展的前提(2分) 材料二說明了改革是發展的動力(2分)(2)從“階級斗爭為綱”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2分)我國的主要矛盾或我國的國情(2分)(3)“三個有利于”標準(1分)26、(1)人口眾多;基數大,凈增多(2分)(2)通過計劃生育政策實施,有效地控制了人口過快增長,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2分)(3)繼續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數量。通過提高人口素質,達到控制人口總量。(2分)27、(1)從明確中心、抓住重點、學會聯系、勤于思考和學以致用等方面回答均可,回答時要注意方法與內容的結合,例如理解“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時,要懂得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對這一結論要勤于思考等。(4分)(2)從知識內容、思想教育、學習方法等方面回答均可,例如通過學習,懂得了辛亥革命的重大歷史意義等。(2分)(3)第一問,學生可從知識點、學習思路等方面回答,只要符合題意均可。(2分)第二問,學生可從自身努力、學會合作等方面回答,只要符合題意均可。(2分)28、(1)植被破壞、土地沙化、江河污染等資源環境問題(2分)(2)由于濫砍濫伐,亂排亂放等不良的資源和環境意識與行為造成的(4分)(3)提高資源和環境保護意識,落實資源和環境保護措施,實行可持續發展,或答具體的資源、環境保護行為。(4分)說明:答案僅供參考,符合題意酌情給分。姓名_____________ 班級 考場_________ 考號___________九年級社會政治卷第1頁,共6頁九年級社會政治卷第2頁,共6頁九年級社會政治卷第3頁,共6頁九年級社會政治卷第4頁,共6頁我國1991年以來人口變動情況姓名_____________ 班級 考場_________ 考號___________1991年1994年1997年1999年12.98‰11.21‰10.06‰8.77‰11.58億11.98億12.36億12.59億九年級社會政治卷第5頁,共6頁九年級社會政治卷第6頁,共6頁九年級社會政治卷第6頁,共6頁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