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06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社會思品評估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3小題,每小題2分,共46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下列觀點錯誤的是( )A、責任可以來自于對他人的承諾 B、責任可以來自上級的任命C、責任可以來自法律的規定 D、責任對我們初中生來說沒有任何意義2、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標志是(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B、1953年抗美援朝勝利C、1954年《中華人民共國和憲法》頒布D、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3、2006年1月11日新華網報道,我國對外貿易繼2004年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后,2005年達到14221.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2%。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A、進一步優化了進口商品結構 B、進一步優化了出口商品結構C、顯示了對外開放的巨大成就 D、表明我國已基本實現了現代化4、在“一國兩制”的構想中,不可動搖的原則是( )A、堅持社會主義制度 B、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C、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D、堅持區別對待的原則5、2006年1月6日,胡錦濤同志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會議上指出,要把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作為黨風政風建設的重點,嚴肅查處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這一要求說明中國共產黨( )A、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B、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D、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6、2002年,在政府有關部門的主持下,我國首次國 家級聽證會—鐵路價格聽證會拉開了帷幕,它的舉行標志著“聽證制度”正大踏步走入我國的法治實踐中。這樣做有利于( )A、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完善民主決策制度C、完善人民民主專政 D、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7、依法治國的核心是( )A、提高全體公民的道德素質 B、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C、樹立誠實信用的社會風尚 D、依憲治國8、實行人權的根本途徑是( )A、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B、世界和平和社會穩定C、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D、三個文明的和諧發展9、民主制度中最大權威是( )A、人民 B、人民代表大會 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法律10、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孝順父母 B、集體主義C、“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D、愛國主義11、“冷戰”結束以后,許多矛盾凸現出來,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也有了新的表現。下列行為體現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有( )A、2001年9月恐怖分子劫機撞擊美國紐約世貿大廈和華盛頓五角大樓B、2003年美國出兵攻打伊拉克C、《聯合國打擊跨國組織犯罪公約》開始生效D、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舉行反恐軍事演習12、南北問題的實質是( )A、和平問題 B、發展問題 C、區域問題 D、人口問題13、江蘇省華西村是兩個文明雙豐收的典型,他們富了以后,又無償提供資金、技術、管理,在寧夏銀川再造了一個華西村,幫助6000多人脫貧奔小康。這一事例說明①讓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②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與實現共同富裕是不矛盾的 ③先富起來的地區可以帶動后富的地區,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④先富起來的地區必須全力支援后富的地區,使他們達到同等富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4、中國目前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下列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而應堅持的做法是( )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②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③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④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最終實現私有制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15、圖1、圖2分別反映了我國人口發展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是( )A、人口增長不快,但人口總數很多 B、人口數量很多,但人口素質高C、人口數量不多,但人口增長很快 D、人口增長很快,但人口素質不高16、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要求我們( )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②經濟建設為中心和“兩個基本點”相結合③深化改革、促進發展、保持穩定④堅持以滿足人民物質文化需要為中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7、我國人民幣的票面上除了印有漢字外,還印有蒙古、維吾爾、藏、壯等少數民族的文字。這是因為( )①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②我國只有五個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③我國堅持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原則④我國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的正當權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8、下面是北方某地區的發展示意圖:過度放牧→地表裸露→沙塵暴→重大損失,從中告訴我們( )①人類不合理利用改造環境,會引起生態平衡失調②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③經濟建設要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否則會付出慘重代價④我們必須把保護環境資源,環境作為一切工作的中心來抓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19、下面圖表給我們的啟示是( )①經濟發展與教育事業的發展是互相支持、互相促進的②應該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上③教育是經濟發展的基礎④只有經濟發展了,教育投入才有保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20、“最近二十年是中國歷史上人權狀況最好的時期”,這是因為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我國( )①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都得到了維護②人民生活實現了從貧困到溫飽和從溫飽到小康的兩大跨越③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了巨大發展④社會保障機制已十分健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1、在一次縣人大代表選舉中,小王發現有些人有選票,有些則沒有。請幫他判斷一下下列哪些人是沒有選票的( )①信佛教的李大媽 ②公務員王叔叔③被判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的趙某④17歲的高中學生大明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2、2005年3月,教育部下發關于做好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 )①是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舉措②能夠豐富業余生活,有利于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③影響了正常教學秩序,不利于學生成長④會增加學生負擔,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3、發展先進文化的根本任務是( )①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②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③培養一代又一代的“四有”公民④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二、非選擇題(共54分)1、材料:《天下浙商》電視節目受到民眾的廣泛關注,浙商能夠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誠信”二字。近幾年,浙江省政府一再提出打造“誠信浙江”的口號,花大力氣在全省范圍內鑄造“誠信”,杭州市也在中小學生當中開展以“誠信”為主題的征文活動。無獨有偶,“蘇丹紅1號”事件發生后,廣為人知的肯德基全國連鎖店立即進行了嚴格自查,把凡是可能涉及“蘇丹紅1號”的產品撤出貨架,并在各大媒體上向全國人民公開道歉。閱讀材料,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談談你對“誠信”的理解。(2分)(2)“誠信”屬于哪一文明建設的內容?聯系這一文明的作用,你是怎樣理解“浙江省政府一再提出打造誠信浙江”?(4分)(3)作為中學生,我們應如何鑄造自己的誠信?(2分)2、材料一:我國人口約占世界人口的22%,而耕地只約點世界耕地的7%,近幾年每年凈減少耕地面積在20萬公頃至30萬公頃左右。在全國500個城市中,有300多個大城市缺水,其中40多個城市嚴重缺水,廢鋼鐵、廢金屬回收利用率只有30%,大大低于經濟發達國家60%~80%的水平。材料二:由于我國政府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控制人口和實行計劃生育,使世界60億人口和中國13億人口日的到來各推遲了4年,為世界人口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也為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了良好的人口環境。閱讀材料,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從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我國目前面臨著哪些資源危機問題?(2分)(2)針對材料一中反映的資源危機問題,請你從公民和國家兩個角度提出解決這一問題的建議,并通過適當途徑行使建議權。建議一(公民角角)(2分)建議二(國家角度)(2分)行使建議權的適當途徑是 。(2分)(3)從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的意義是什么?(可引用原材料文字)(2分)3、讀右圖,回答問題:(1)該圖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2分)(2)這一歷史事件有何意義?(2分)(3)請你再舉出與之相關變革的二個事例(1952年后)。(2分)4、A市坐落在東海之濱,1978年以來,短短二十幾年面貌煥然一新。邁入21世紀后,為早日實現我國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使經濟更加發達,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A市制定了政府工作計劃:第一, 。 第二,推進政務公開,健全聽證制度。……第五,堅持城鄉統籌,鼓勵以工補農。……閱讀材料,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A市二十幾年面貌煥然一新主要得益于國家哪一大政方針?(2分)(2)A市政府工作計劃中的第二、第五項工作分別主要著眼于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哪一目標?(4分)(3)為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你認為A市政府工作計劃中的第一項即首要工作應是什么?請簡要說明理由。(4分)5、材料:2006年1月9日,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胡錦濤主席向獲得2005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葉篤正、吳孟超頒獎,并發表了《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努力奮斗》的重要講話。請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走自主創新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實施什么戰略?(2分)(2)國家為什么十分重視科學技術?(4分)(3)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你準備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做怎樣的努力?(4分)6、材料一: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在北京閉幕,全會提出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材料二:2006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和批準“十一五規劃”;聽取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材料三:“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部分主要指標類別 指標 2005年 2010年 年均增長(%) 屬性經濟增長 國內生產總值(萬億元) 18.2 26.1 7.5 預期性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元) 13985 19270 6.6 預期性資源環境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 [20] 約束性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 [10] 約束性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制定十一五規劃的依據是什么?(2分)(2)材料反映了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3)中共中央提出的“十一五”規劃的建議必須經過全國人大批準才能生效,說明了什么?(2分)(4)材料三中的指標,體現了我國的發展戰略和基本國策分別是 ; 。(4分)社會思政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3小題,每小題2分,共46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D D C C B B D C D D B B題號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答案 D B D A C A B A B A B1、(1)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更要誠實守信;誠信是人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2分)(2)屬于精神文明建設(2分)精神文明建設是為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促進浙江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2分)(3)如,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誠實守信,信守承諾,言出必行,等等(2分)2、(1)耕地、水、礦產資源(資源利用率低)(2分)(2)建議一:樹立資源節約意識,養成節約資源的習慣。如節約用水,分類處理垃圾以利于回收利用。(符合題意,酌情給分)(2分)建議二:發展科學技術,更好做到“開源”與“節流”。加強立法工作,依靠法制保護和科學利用資源。(2分)途徑:通過人大代表(或直接向人大常委會)反映;向有關部門反映;向媒體反映。(寫出一種即可)(2分)(3)為世界人口穩定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也為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了良好的人口環境。(2分)3、(1)土地改革(2分)(2)農民真正獲得了解放,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徹底消滅了。(2分)(3分)對農業社會主義改造;農村改革,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分)4、(1)改革開放(或黨的基本路線)(2分)(2)第二項主要著眼地民主更加健全;第五項著于社會更加和諧(4分)(3)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4分)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解決主要矛盾),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等。(答出二點即可)(2分)5、(1)科教興國戰略(或人才強國戰略)(2分)(2)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能力已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發展科技、教育是實現經濟振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根本大計等。(4分)(3)①勇敢承擔起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社會責任;②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③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④在學習和生活中努力探索,敢于質疑,并動手動腦制作小發明等。(符合題意,酌情給分)(4分)6、(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2分)(2)人民代表大會制(2分)(3)全國人大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最高決定權(2分)(4)保護環境 (2分) 可持續發展戰略(2分)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