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09年汕頭龍湖區中考模擬考試卷歷 史說明:1. 全卷考試時間60分鐘,滿分80分。2. 答題前考生必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寫、涂在答題卡指定位置上。3. 選擇題使用答題卡答題,考生必須用規定的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小題所選的選項涂黑。4. 綜合題可用黑色或藍色字跡的鋼筆、圓珠筆、簽字筆,按各題要求答在答卷上,不能用鉛筆或紅筆。一、選擇題(本大題有28小題,每小題2分,共56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請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所選的選項涂黑。)1、西周時期,周王對墓葬用品的規定嚴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確規定為“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質問題是A、西周社會呈現等級森嚴的特征 B、西周社會的腐敗現象嚴重C、西周手工業中冶銅業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2、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說“在中國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上,有過三次大革命,他們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政治結構和社會結構。第一次發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發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第一次“革命”主要是指A、王位世襲制確立 B、分封制確立 C、宗法制度形成 D、中央集權制度確立3、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號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其原因可以從以下孝文帝改革內容中的哪一條找到A、遷都洛陽 B、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的風氣C、學說漢話 D、將鮮卑姓氏改為漢族姓氏4、“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唐代詩人對隋朝開通大運河的評價A、符合史實,認識到大運河溝通南北的作用B、不符合史實,夸大了運河對經濟發展的作用C、符合史實,認為開鑿原因是隋煬帝專為觀賞瓊花D、不符合史實,因為隋朝大運河未達到“千里”5、當今服裝的潮流是:舒適、個性、時尚。從舒適度來說,純棉是人們的最愛。那么我國的棉織業是在哪個地方興起的?A、泉州 B、杭州 C、蘇州 D、海南島6、下列清朝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措施中,搭配正確的是A、順治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B、康熙帝——賜予“班禪額爾德尼”稱號C、雍正帝——賜予“達賴喇嘛”封號 D、乾隆帝——組織雅克薩之戰抗擊沙俄7、下列關于中日《馬關條約》的表述,正確的是A、條約沒有規定開放新的通商口岸 B、巨額戰爭賠款使得日本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C、條約的簽訂有利于列強對華資本輸出 D、條約中關于割地的內容全部得到了落實8、2009年2月25日,法國巴黎大皇宮舉辦一場拍賣會,下列文物分別以1400萬歐元被拍走。新聞發布會上,競拍者蔡銘超先生表示不會付款,原因是拍賣行不能提供文物合法來源的證明。拍賣行難于啟齒的原因就是文物并非合法。那么文物是何時從何處流失的A、八國聯軍侵華、圓明園B、第二次鴉片戰爭、圓明園C、鴉片戰爭、圓明園D、甲午中日戰爭、圓明園9、洋務運動雖然是一場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但在客觀上卻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這種推動表現在: ①政治制度 ②文化教育 ③工業建設 ④軍事建設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0、一戰期間,陳獨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為對象的刊物,發刊辭有這樣兩句話“篤古不變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進之族,方興未已。”作者“求變”主要針對A、思想觀念 B、軍事技術 C、經濟組織 D、教育制度11、康有為稱嚴復為“中國西學第一”,主要是因為他A、編譯《四洲志》,系統介紹西方歷史地理 B、發起“公車上書”,鼓吹變法C、譯著《天演論》,系統介紹西學 D、創辦《新青年》,倡導民主與科學12、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下列中國教育發展歷程中的幾件大事,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①創辦京師大學堂 ②開始創辦新式學堂 ③恢復高考 ④廢除科舉制 ⑤頒布義務教育法A、①②③④⑤ B、①⑤③②④ C、②①④③⑤ D、①②⑤④③13、下列表述符合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基本精神的是:A、努力發展農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竭力發展石油工業,加快工業的全球化C、積極發展與國民密切相關的輕工業 D、優先發展重工業,奠定工業化的初步基礎14、2007年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周年,黨中央和國務院發去賀電說:“內蒙古自治區的成立,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民族實際相結合的一個偉大創舉……。”這里的“偉大創舉”是指A、率先由當地民族當家作主 B、率先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C、率先贏得了民族獨立 D、率先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15、古希臘城邦公民大會與中國封建朝廷在決策方式上的根本區別是A、公開性 B、民主性 C、效率高 D、辯論環節16、在四川抗震救災的現場上,到處活躍著帶有“紅十字”標記的醫護人員。“紅十字”成為舍己救人的象征,始于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據此,你認為“紅十字”標記起源于下列哪一宗教?A、基督教 B、道教 C、佛教 D、伊斯蘭教17、左宗棠率軍挺進南疆時,得到當地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擁護。各族群眾紛紛拿起武器,痛擊阿古柏侵略軍,此事最能說明A、維吾爾族人民是非分明 B、阿古柏不得人心C、南疆早已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中華民族已經融合成不可分割的整體18、“20世紀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巨變”是A、洋務運動 B、百日維新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19、19世紀初,蒸汽機在交通運輸業中的運用,給人們的社會生活帶來的重大意義是A、提高了工人生產的積極性 B、促進工人運動的興起C、迅速擴大了人類活動和交往范圍 D、促進了現代工廠的建立20、與下圖中②對應的歷史時期,社會生產力與工業生產發展迅速,其主要原因是A、蒸汽機的應用 B、電力的廣泛應用C、電子技術的應用 D、網絡技術的應用21、關于新經濟政策影響的評價,錯誤的是A、大大提高了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 B、有利于恢復蘇俄的國民經濟C、鞏固了蘇維埃政權的基礎 D、標志著蘇聯的成立22、1922年,在哪次會議上簽訂的,實質上使中國回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局面的條約是A、巴黎和會、《四國條約》 B、華盛頓會議、《四國條約》C、華盛頓會議、《九國公約》 D、巴黎和會、《凡爾賽和約》23、為緩解目前的金融危機,美國奧巴馬政府推出了高達819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危機當前,信心比黃金更寶貴。為重振信心,奧巴馬政府效仿誰的做法更可行A、克林頓的導彈防御計劃 B、羅斯福新政 C、杜魯門主義 D、布什政府的伊拉克戰爭24、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新經濟的主要特征是A、高速度,低通脹 B、改善人民生活、緩和社會矛盾C、信息化和全球化 D、高速度、低失業率25、被譽為“經濟聯合國”的國際組織標志是A、WTO B、OPEC C、APEC D、NATO26、秦朝推行的措施中,與潮汕地區歷史發展有關的是A、北擊匈奴 B、修筑長城 C、焚書坑儒 D、南撫夷越27、近代汕頭航運業發達。1933年,汕頭港吞吐量在全國港口的位次是第幾位,僅次于A、第三位;上海、北京 B、第三位;上海、廣州C、第三位;廣州、泉州 D、第三位;廣州、大連28、七七事變爆發后,潮汕地區進入抗日戰爭階段。揭開潮汕人民抗戰序幕的是A、饒平抗戰 B、汕頭抗戰 C、澄海抗戰 D、南澳抗戰二、綜合題(本題共2小題,第29題12分,第30題12分,共24分。請把答案寫在答卷對應的位置上。)29、30年來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飛速發展、各項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30年。材料一:華西村辦起了年產30萬噸線材廠、30萬噸軋鋼廠、毛紡廠等20多個大中型企業,1993年年產值超過11億元。材料二:浙江省慈溪市蔬菜開發有限公司創造性地探索并完善了“公司+科技+農戶”的經營管理模式,……較好的解決了分散的農戶小生產與大市場的對接問題。材料三:據農業部調查,今年2000萬返鄉農民中,大約有136萬人選擇了回鄉創業。在今年兩會上,農民工創業是熱門話題之一。《政府工作報告》有12處涉及農民工問題,創業將成為農民工最流行的生活方式。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這些成就的獲得最先得益于哪次會議的召開?(1分)這次會議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方面作出了哪些決定?(2分)列舉這次會議對汕頭發展直接影響的一個史實。(1分)(2)這次會議后,我國農村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2分)這個措施的成功說明其符合什么原理?(1分)(3)根據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我國農村改革走出了怎樣的發展之路?(2分)(4)綜合上述材料,你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什么建議?(3分)30、觀看下列圖片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 1919年6月,參加巴黎和會的協約國與德國簽訂了《凡爾賽和約》,和約規定:……德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和約無視中國人民的合法權益,規定德國在山東的全部權益由日本繼承。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別與什么歷史事件有關?(2分)材料二反映的歷史事件對世界政治格局產生了什么影響?(2分)(2)材料三反映了巴黎和會的什么實質?(1分)(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說明上述圖片反映的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4分)(4)結合材料,說說你對科技成果利用的看法。(3分)2009年中考模擬考試卷歷史答題卷題號 一 二 總分29 30得分二、綜合題(本題共2小題,第29題12分,第30題12分,共24分。)29、答:30、答:2009年中考模擬考試卷歷史試卷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共28小題,每小題2分,共56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 A D B A D B C B A A C C D D題號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答案 B A D C C B D C B C A D B D二、綜合題(本題共2小題,第29題12分,第30題12分,共24分。)29、答案要點:(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2分)1981年11月以后,汕頭經濟特區建立和發展起來。(1分)(2)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分)原理: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1分)(3)發展鄉鎮企業,發展現代農業。(2分)(4)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從國情出發,關注三農;面向市場,合理調整產業結構;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有效性;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加強農業科技創新;重視經營管理模式創新;參與經濟全球化。(每點1分,最高不超過3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30、答案要點:(1)材料一:第二次工業革命;(1分)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戰。(1分)影響:戰后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2分)(2)實質:帝國主義分贓(瓜分殖民地)的會議。(1分)(3)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了資本主義國家生產力的發展。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后,戰勝的協約國召開了瓜分世界的分贓會議——巴黎和會,簽訂了《凡爾賽和約》,對德國進行處置。(4分)(4)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應該利用科技成果造福人類;避免科技成果給人類帶來災難;應合理、合法利用科技成果等。(每點1分,最高不超過3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中考模擬考試歷史試卷——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