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有性生殖”的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節是八年級下冊第一章《生物的繁衍》的第一節第一部分。生物的生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生物通過生殖維持種族的延續。在生物生殖的基礎上,生物得以發展。生物生殖的知識是學習遺傳和變異的基礎。因此,本節課在本章乃至在整個初中生物教學中,都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本節主要內容是以桃花為例來讓學生們了解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主要介紹了有性生殖的概念和被子植物的繁殖過程。學情分析:學生對桃花的結構、傳粉、受精、結果、人工輔助授粉等較為熟悉,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但掌握的不夠系統,沒有上升到理論層面。學生雖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能力,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設計實驗的能力有限,歸納、總結能力等也有待提高。教學目標:知識性目標1.描述花的基本結構。2.描述被子植物的受精過程。3.說明花與果實的關系。4.理解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與人類的關系。技能性目標通過觀察、交流、討論、科學探究等活動,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及獲取知識的能力。情感性目標1.通過學生不同類型的花的結構、傳粉方式,樹立生物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2.通過學習被子植物的受精過程以及果實和種子的形成,使學生體會果實的來之不易,并認識到事物使發展變化的。3.形成愛護生物、關愛生命的情感。教學重點:1.花雄蕊和雌蕊的結構。2.受精過程以及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教學難點:1.子房的結構。2.受精過程以及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教學方法:觀察、討論、歸納、實驗法。設計思路:本節課主要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實驗來觀察花的結構、觀看視頻了解果實的形成的過程,以學生分工自主學習、匯報展示并舉的主要學習形式,來達到使學生對抽象的植物有性生殖過程和果實以及種子的形成這方面的知識,能形成一個直觀認識,并且能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農業生產中的目的。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i.導入新課???ii.講授新課?一、花的結構??出示桃花模型二、傳粉1.傳粉的概念??2.傳粉的方式??三、受精的過程???四、果實的形成過程???五、有性生殖的概念及特點??????六、人工輔助授粉及疏花疏果在農業生產上的作用iii課堂總結iv.能力提升??v.布置作業?吃玉米時,有的玉米穗頂端沒有粒(突尖),有的玉米穗缺粒。那些因素影響了玉米果實的形成?果實是怎樣形成的??師述:花是被子植物所特有的生殖器官,是形成雌雄生殖細胞和進行有性生殖的場所。??教師播放介紹各種花的視頻。多媒體展示P4頁的探究竟觀察實驗學生分小組完成,參照課本圖6-1-2認識桃花的各部分結構,重點觀察子房、胚珠及花藥中的花粉等結構。教師巡視,引導、幫助,重點發現同學中的創新點,給予鼓勵,并提供指導性意見。?完成教材第8頁的第3題師述:傳粉的概念。?觀察教材圖6-1-3傳粉方式圖,嘗試總結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的概念。思考:異花傳粉的植物按傳播媒介不同分為哪兩種?播放視頻:桃花的受精過程?學生觀看后,結合圖6-1-4及課本內容嘗試總結桃花的受精過程。?出示課本圖片:桃的果實發育過程。?了解受精完成后花的各部分發生了哪些變化。思考:為什么有的果實里有一粒種子,而有的果實里有許多粒種子??師述:有性生殖的概念及特點。指導學生舉出生活中植物有性生殖的例子。?解釋玉米缺粒的原因?結合圖6-1-6,了解玉米葫蘆花的人工授粉的方式。師述:養料的供給情況也影響果實的形成。采取哪些措施可以保證優質果品和持續豐產呢?傾聽學生自我總結,并根據學生發言作出相應的評價。??課本7-8頁的“當堂練”習題。?布置課后和下節課的課前任務。學生思考、討論、交流。???得出結論:果實的形成與花有關。??學生觀看,了解花的結構。?學生讀題,明確實驗目的和要求。?小組合作進行觀察桃花結構的實驗。對照所觀察的桃花進行結構辨認。描述桃花的基本結構。學生補充完整?學生傾聽理解學生觀察、討論、交流。?學生回顧,蟲媒花和風媒花。??學生認真觀看。學生討論、交流。描述植物的受精過程。?學生認真觀看,及時做好筆記。?描述果實的形成過程。歸納:子房發育成果實。胚珠發育成種子。子房壁發育成果皮。學生思考回答。?學生傾聽理解。?學生舉例:蘋果、李子、杏、小麥、水稻、菊花等等?學生回答:沒有傳上粉,進而沒有受精、結實。學生觀察,描述人工授粉方式。學生討論、交流、歸納:剪枝整形、疏花疏果。學生發言自我總結。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指導。明確課后和下節課的課前任務。?創設問題情境,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培養自學能力。?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實驗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鞏固所學知識,加深記憶。?????觀看視頻,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匯報展示,也可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能力。?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理解和靈活運用。?知識升華,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培養自學能力。進一步鞏固知識。?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知識,并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板書設計:第一節有性生殖一、花的結構二、傳粉的概念及傳粉方式1、傳粉的概念2、傳粉的方式三、受精的過程四、果實的形成過程五、有性生殖的概念和特點六、人工輔助授粉及疏花疏果在農業生產上的作用教學反思:本節課較好地貫徹了新課程理念,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前培訓保證了各組成員能在小組內互幫互促,較好地完成實驗要求,通過合作小組的評價,有力地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合作小組的學習效率,但是學生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設計實驗的能力有限,歸納、總結能力等也有待提高這就要求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要加以訓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