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保護生態環境課標要求: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意識。教學目標:1、列舉環境污染的分類及危害;(知識)2、分析垃圾(固體廢棄物)分類回收再加工,產生二次污染的實例,樹立減少排放的觀念。(情感、態度、價值觀)3、參加“創建不產生垃圾校園”的活動,養成物盡其能、減少排放的環保習慣。(技能)學情分析:馬上進入初三的孩子,對社會事務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和參與意識,他們開始關心時事,能積極地參與身邊的群體活動。如果指導得當,非常具有創造力。石家莊的霧霾讓所有學生體會到了環境破壞的嚴重后果,也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學生通過現代傳媒了解了一些治理措施。最近幾個月,體驗到了環保帶來的清新空氣和藍天綠水。因此,引導學生養成保護環境的好習慣,可以被理解和接受。教學重點:樹立減少排放的觀念教學難點:養成物盡其能、減少排放的環保習慣教學過程:主要環節教與學的內容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的教學活動一、出示目標(1min)1、列舉環境污染的分類及危害;2、樹立減少排放的觀念;3、養成物盡其能、減少排放的環保習慣。默讀觀察二、導入(1min)新聞引入聽講介紹新聞,引起學生對環境保護的關注,導入新課三、展示問題(5min)生態環境問題的概念、分類和危害觀察圖片,閱讀課本,辨別思考出示資料,引導學生認識環保問題的嚴重性和危害性四、綜合整治,效果顯著(10min)(觀察圖片、溫故法律知識,感受政府的決心、群眾的熱情,分享自己參加過的環保活動,樹立環保意識和信心出示圖片,引導思考,樹立正確輿論導向五、聚焦固體廢棄物(5min)城、郊對比,廈門垃圾處理方法展示,引導學生關注回收再造引起的二次污染觀察分析,聚焦固體廢棄物,意識到嚴重危害性展示沖擊力強的圖片,引發學生共鳴,導入下一議題六、小組討論、分工合作,尋找從源頭解決問題的方法(15min)討論減少污染的方法小組討論、展示、確定可行方案參與討論、把控方向撰寫倡議書、繪制海報分工合作,撰寫倡議書、繪制海報觀察、指導、協調統一方案七、課后踐行開展“建設不產生垃圾校園”活動興趣小組監督實施,全體學生參與輔助興趣小組工作、協調各方關系教學反思:本節課知識點容易理解,拓展內容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現實生活,接觸最新信息;借用政治老師PPT溫習法律知識,有利于架構學生的知識體系,學科交叉更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和興趣的提升;課后的活動既能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也更加強了他們的合作意識;從看到國家領導人的身影,到參加校園建設,能培養學生對集體事務的參與意識;“創建不產生垃圾校園活動”最直接的培養了學生環保理念和環保習慣,既提升了學生的個人素養,又提升了學校的整體品質。最后,希望借此機會,把我們的倡議傳遞給新華區的所有校園,傳遍我們石家莊市、乃至全國的所有校園,讓我們的校園不產生垃圾,不管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知識拓展學習能力參與意識合作意識合作能力習慣養成目標達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