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章第二節探究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以酸雨為例,說明人類的破壞性活動造成的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危害。2.設計并完成酸雨對生物的影響的探究實驗。3.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創新實踐、發散思維、合作交流等多種能力。4.提高環保意識,增強關心愛護生物圈的情感。教學重點、難點1.設計并完成酸雨或廢電池對生物的影響的探究實驗。2.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增強環保意識,加深關心愛護生物圈的情感。課前準備1.學生準備。(1)搜集人類活動造成的環境污染對生物影響的圖片、資料,有關酸雨的成因、危害的圖片、資料,有關廢電池的危害的圖片資料。(2)預習探究實驗,小組成員合作,初步擬定本組探究方案。2.教師準備。(1)搜集由人類活動造成的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的圖片、資料,有關酸雨的知識、成因、危害的圖片、資料,有關廢電池的資料。(2)設計并制作課件(圖片、資料、酸雨形成、廢電池造成危害、探究提示、問題設置等)。(3)為探究實驗提供的材料用具模擬酸雨,清水,培養皿,標簽,噴壺,浸泡過的小麥、大豆、菜豆等種子)。教學方法探究解決式教學法。[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激發探究興趣多媒體展示《傾聽地球母親的心聲》一方面使學生認識到人類改變地球面貌已經成為毋庸置疑的事實,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愿望,盡快進入學習狀態,另一方面為本節課的探究主題創造意境。二、觀察、思考、質疑(1)多媒體顯示四幅畫面(濃煙滾滾、江水混濁、噴灑農藥、被腐蝕的佛像),學生觀察、辨析,達成共識:環境污染有多種類型(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它們已經對生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傷害。(2)利用被腐蝕的佛像提出擬人化問題“傷害我的元兇是誰”,創設了質疑情境,激發了學生探究酸雨對生物影響的濃厚興趣。(3)通過對我國于電池的產量、消費量、回收率的資料分析及專家測試結果——“一節紐扣電池能污染60萬升水,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價值”的了解,激發了學生探究廢電池對生物影響的濃厚興趣。三、確定探究主題、制定探究方案各小組成員根據本組的探究興趣,確定探究主題,并從教師提供的多種供選用的材料用具中,自主選擇本組所需的材料用具,同時對本小組感興趣的探究主題初步制定探究計劃,通過教師的探究提示,各組將探究計劃補充和完善。探究提示內容如下:1.你選用的材料用具有哪些?2.是否需要設計對照實驗?如果需要,你將怎樣設計?對照組和實驗組在材料和條件(如環境、管理、觀察記錄等)上有什么要求?3.本實驗是否需要數量統計?如果需要,嘗試設計一種你認為簡單明了的統計格式,以便記錄觀察實驗的結果。4.只做一組對照實驗,實驗結果可靠嗎?你認為怎樣做,實驗結果才可靠,為什么?四、分析結果、表達交流、總結評價各小組組長代表全組同學在全班匯報交流探究報告,包括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分析結果、得出結論。如果實驗結果不支持假設,分析導致該結果的原因。其他同學可對各組的探究報告提出質疑,提問或發表自己的觀點,使每個學生都擁有平等的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在每組發言之后,教師及時對該組的探究情況予以客觀評價,既要賞識鼓勵,又要指出存在的問題。各組發言完畢,教師進行總結評價:肯定學生的科學探究、分析解決問題、自評互評、合作交流等能力的提高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總結實驗中出現的在以后的探究實驗中應引起足夠重視的問題,如設置對照實驗、設置重復組等,指出探究道路的坎坷,鼓勵學生在漫長的科學探究的道路上知難而進,培養自己堅韌不拔的科學探究精神。五、環境保護,從現在做起1、提示學生慎重處理實驗中用過的材料用具,環保從日常的身邊小事做起。2、通過交流這節課的學習,你以后要這樣做,加強了學生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生物圈的緊迫感、使命感、社會責任感,同時也將人文精神融入了科學探究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