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選擇題(本題部分有22小題,每小題2分,共44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B A D B C B C B A A B題號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答案 D D C D B C A A C C D二、非選擇題(本部分有7大題,共56分)23、答:(1)我們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分)(2)最根本的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是由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決定的。(3分)24、(1)①材料一: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材料二:領土爭端,民族矛盾,宗教紛爭;材料三:核威脅的陰影還籠罩著人類;②其中最主要的根源在材料一中顯示出來。(4分)(2)①關系:和平是發展的必要前提;沒有和平,難以實現發展。②現實途徑:各國間通過對話與合作,增進相互了解和信任,謀求以和平方式解決相互間的分歧與爭端。(4分)(3)建立一個和平、穩定、公平、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2分)25、(7分)(1)因為有外國干涉勢力和分裂主義的存在。如果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只會使這兩種勢力更加囂張,不利于和平統一。(2分)(2)是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1分)(3)全國人大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具有最高立法權。(2分)(4)政治職能和防御外敵的侵犯和顛覆職能(2分)26.(10分)(1)A.論據:某地有將近20%的河段因污染失去了作為飲用水源的功能。B.論點:資源問題與人口問題有關。(4分)(2)歸納整理。 (1分)(3)①合理調配水資源,如南水北調等;②依靠科技,提高水處理能力;③加強公德教育,增強節水意識。(4分)27、(8分).(1)性質: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組織,中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1分)。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1分)(2代表先進生產力:引資辦廠(或產業化經營);代表先進文化:開展理論、科技、文化和法律“四進家”;代表人民利益:農民人均收入提高到5600元(3分)28、參考答案:(1)A廠采用的是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B廠采用的是集約型的經濟增長方式;B廠的方式(集約型的方式)更可取,因為這是一種經濟效率高,國際競爭力強,通貨膨脹率低,環境污染少的增長方式(其他言之有理答案也可給分)(4分)(2)科教興國戰略的思想(2分)(3)認識誤區: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經濟的增長,這是一種不可持續的發展思想。建議:貫徹科教興國戰略、采取集約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必須從兩個方面講,言之有理均可)(4分)29、(1))作用:生產力是整個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最后的決定力量(或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著最后的決定作用)(2分)(2)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人口的發展應與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環境保護相協調。(4分)(3)可持續發展戰略。(1分)對策:實行計劃生育,保護和科學利用資源,保護和改善環境。(3分)靈溪一中瀆浦校區2005學年第二學期初三社政試卷(參考答案)班級: 姓名: 學號: 考場號:PAGE共 1 頁溫馨提示:請認真審題,細心答題,相信你一定會有出色的表現!一、選擇題(本題部分有22小題,每小題2分,共44分)1、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良好開端的會議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2、鄧小平領導的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實踐有兩個起點,它們是( )①鄉鎮企業的崛起; ②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改革;③設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 ④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從中國實際出發,目前中國最大的實際是A、社會主義建設成果輝煌 B、面臨嚴峻的資源環境形勢C、人口基數大,增長快 D、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4、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標志著新時期黨的基本路線的思想開始形成,主要表現在提出了A.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 B.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C.肯定了關于真理標準的討論 D.糾正國民經濟中重大比例失調的的問題5、要實現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奮斗目標,最根本的是要A、堅持對外開放 B、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C、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D、千方百計擴大就業6、四項基本原則的核心是A、堅持社會主義道路 B、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C、堅持人民民主專政D、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7、我國當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就最終目的而言,都是為了A、保持社會穩定 B、加快我國的改革開放C、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8、解決“三農”問題,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縮小城鄉差別,國家主要履行的職能是( )①政治職能 ②經濟職能 ③文化職能 ④社會公共服務職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下列能反映“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這一觀點的是( )①實行效益工資增強了企業的活力 ②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促進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③改進生產技術使新產品供不應求 ④農民通過上夜校提高了生產技能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0、在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修改、公布、實施分別由以下國家機關執行( )A、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國家主席、國務院B、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國家主席、最高人民法院C、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國家主席、最高人民檢察院D、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務院11、2005年3月舉行的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一府兩院”的報告。這表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是 ( )A、互相監督、分工合作 B、領導與被領導、監督與被監督C、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 D、立法機關與執法、司法機關的關系1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從經濟、文化、政治方面更加完整地概括了黨的( )A、覺悟性 B、革命性 C、反抗性 D、先進性13、最近,國家環保總局就北京圓明園公園湖底防滲工程的環境影響問題召開聽證會,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與會代表在聽證會上積極建言獻策。這體現了( )①人民代表大會制在完善 ②國家的經濟職能③人們的民主意識在增強 ④政治文明的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右圖說明 ( )A.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B.我國實行計劃生育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C.實行計劃生育對于控制人口的過快增長有重要作用D.實行計劃生育有利于經濟發展15、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崛起的重大戰略決策( )①符合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 ②體現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③是由我國國家性質決定的 ④違背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16、“十五”計劃描繪了一幅宏偉的藍圖: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有些已基本實現:上海市民已燒上新疆的氣,廣州的企業用上四川的電。這給我們啟示是①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②先基本實現現代化;③貫徹落實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各項政策;④倡導和發揚艱苦奮斗精神。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7、“一國兩制”是解決臺灣問題的最佳方式,一國兩制下掌握我國最高權力的是( )A、中共中央 B、人民 C、全國人大 D、中央人民政府和特別行政區政府18.已故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拉法特生前說過:“我帶著橄欖枝和自由戰士的槍來到這里,請不要讓橄欖枝從我手中落下”。這句話的含義是________。A.和平是當今世界的主題 B.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C.當前國際經濟舊秩序依然存在 D.當前國際格局無法確定19、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2004年8月1日中國首部地方性濕地保護條例《黑龍江省濕地保護條例》開始正式實施,這是為了防治( )A、生態平衡失調 B、環境污染 C、大氣污染 D、熱污染20、“多黨合作制好比是一支交響樂,譜曲的是共產黨,并且是吸收了交響樂隊中各位樂師的意見才把樂章譜好的”這句話形象的說明了( )①各民主黨派在一切問題上都聽從共產黨的安排;②各民主黨派和共產黨有合作的政治基礎;③多黨合作必須以共產黨的領導為前提;④各民主黨派和共產黨共同領導國家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1、“科技,以人為本”這一句話蘊涵著( )A、勞動對象是生產力中最重要因素的觀點 B、生產方式是生產力中最重要因素的觀點C、勞動者是生產力中最重要因素的觀點 D、生產工具是生產力中最重要的因素的觀點22.下列關于中國城市化敘述正確的是( )A.中國的城市化水平已達到了現代化程度B.為加速城市化進程,應大力提倡農民工進城C.從中國國情出發,大力發展大城市,適當控制中小城市D.城市化建設應與經濟發展速度相適應二、非選擇題(本部分有7大題,共56分)23、材料一: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經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們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達到了小康水平。材料二: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是一個綜合性的指標,包括了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各個方面。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回答:(5分)我國現代達到的小康水平是怎么樣的 (2分)(2)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最根本的是什么 為什么 (3分)24、材料一:伊拉克大選日期臨近的歲末,伊拉克國內安全形勢卻沒有好轉。為掃平大選障礙,美軍對費盧杰大打出手,在長達數周的軍事行動中,有2000多人喪生,1600多人被捕。費盧杰戰事剛剛沉寂,薩邁拉、摩蘇爾、巴格達等地相繼發生襲擊、爆炸等流血沖突。材料二:巴以沖突不斷,這嚴重地影響了中東地區并沖擊世界經濟,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材料三:當今亞洲存在著兩大尖銳的核問題:東亞的朝鮮核問題和中東的伊朗核問題。這兩國都有核計劃,試圖掌握核技術,利用核能,甚至開發核武器,以便確保其國家安全。(1)以上三則材料分別告訴我們當今世界并不太平的原因是什么 其中最主要的根源在哪一則材料中顯示出來 (4分)(2)材料二告訴我們和平與發展有著怎樣的關系 解決巴以沖突的現實途徑是什么 (4分)(3)綜合三則材料,你認為擺在國際社會面前最緊迫也是最根本的任務是什么 (2分)25、材料一: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材料二:《反分裂國家法(草案)》總體主張以和平方式實現國家統一,但也有必要采取非和平方式制止分裂國家的行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材料三:3月8日政協聽取和審議《反分裂國家法》的草案后,將草案提請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1)根據材料二回答:《反分裂國家法》為什么強調也有必要采取非和平方式?(2分) (2)根據材料三回答:政協的性質是什么?(1分) (3)《反分裂國家法》的草案為什么要提交全國人大審議?(2分)(4)假如國家不得已“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反對分裂國家,體現了我國哪些國家職能?(2分)26初三(1)班社會實踐小組結合社會課學習,開展了有關水資源問題的調查,并獲得了以下資料:目前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日益顯現。盡管我國水資源總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由于處理技術水平低,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只有50%;淡水資源80%集中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某地有將近20%的河段由于污染失去了作為飲用水源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公用水龍頭不關,導致用水浪費的現象時有所見。可見資源問題和其他問題緊密相聯。請完成下列各題:(9分)(1)結合材料,寫出相應的論據或論點:(4分)A.論據: 論點:資源問題與環境問題有關。B.論據:我國水資源總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論點: 。(2)你認為完成上一題的篇答屬于社會調查的哪一步驟 (1分)(3)從下列資料所反映的問題中,任選兩個,各提一條解決問題的對策:(4分)調查資料所反映的問題 解決問題的對策淡水資源80%集中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 ①由于處理技術水平低,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只有50% ②公用水龍頭不關,導致用水浪費的現象時有所見 ③27 “九五”期間至“十五”初,某鄉黨委組織了幾十名黨員干部深入農戶,幫助農民致富,他們引資辦廠,聘請專家指導農民栽培蔬菜、花卉、果樹,開展產業化經營,還堅持開展理論、科技、文化、法律“四進家”活動,使全鄉產生了100多個“科技示范戶”,農民人均收入由原來的3200元提高到5600元,社會風氣也明顯好轉。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回答:(1)材料中所體現的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分別是什么?(2分)(2)請從材料中摘引該鄉黨員干部落實“三個代表”思想進行實踐的具體內容。(3分)28、材料一:某市有一家化肥A廠,為了提高企業效益,貸款、征地、招工,規模不斷擴大。污水、煙霧不處理就直接排入大自然。企業效益上去了,環境卻遭殃。材料二:某市又有一家化肥B廠,該廠為提高企業效益,狠抓產品質量,節約能源,利用先進技術改進機器設備,還請專家在廠內辦起各種培訓班以提高職工素質。現在,該廠成了當地最大的納稅大戶。根據材料一、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A、B兩廠發展經濟的方式有何不同?你認為哪種方式更可取?為什么?(4分)(2)B廠利用先進技術改進機器設備以及興辦各種培訓以提高職工素質來發展經濟的做法體現了什么戰略思想?(2分)(3)A廠在發展經濟中存在著什么樣的認識誤區?請參考B廠的經驗,為A廠今后的發展提供兩條有益的建議。(4分)29、20世紀以來,地球上發生了三種影響深遠的變化:一是社會生產力的極大提高,經濟增長了幾十倍,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大大推進了人類文明的進程;二是人口的爆炸增長,20世紀世界人口翻了兩番,達到了60億;三是由于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與消耗和污染物質的大量排放,導致全球性的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在這種形勢下,人類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社會經濟行為,探索新的發展戰略。閱讀上述材料后回答:(1)材料中的變化一表明了生產力在人類社會發展中有何作用?(2分)(2)變化二、三反映了當今時代存在著哪些問題?變化二與變化三揭示了兩者之間應保持一種怎樣的關系?(4分)(3)材料提出的新的發展戰略是什么?為此我們應采取哪些主要對策?(4分)靈溪一中瀆浦校區2005學年第二學期初三社政試卷2006-2-6PAGE第 2 頁 共 2 頁一、選擇題(本題部分有22小題,每小題2分,共44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題號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答案二、非選擇題(本部分有7大題,共56分)23(1) (2分)((2)(3分)24、(1)(3分)(2)(4分)(3 )(2分)25、(1)(2分) (2)(1分) (3)(2分)(4)(2分)26 (10分)(1)結合材料,寫出相應的論據或論點:(4分)A.論據: B.論點: 。(2) (2分)(3)從下列資料所反映的問題中,任選兩個,各提一條解決問題的對策:(4分)調查資料所反映的問題 解決問題的對策淡水資源80%集中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 ①由于處理技術水平低,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只有50% ②公用水龍頭不關,導致用水浪費的現象時有所見 ③27(5分)(1)(2分)(2)(3分)28、(1)(4分)(2)(2分)(3)(4分)29、(1)(2分)(2)(4分)(3)(4分)靈溪一中瀆浦校區2005學年第二學期初三社政試卷(答 卷)座位號:班級: 姓名: 學號: 考場號:PAGE共 1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06年初三《社會&思政》第一次模擬試卷.doc 2006年初三社會第一次模擬試卷參考答案部分.doc (答卷)2006初三《社會&思政》.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