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08年全國部分地區中考關于抗震救災專題試題集錦一、負責任的政府材料一:汶川地震發生后僅1個多小時,胡錦濤總書記作出的重要指示就傳遍全國:“盡快搶救傷員,保證災區人民生命安全。”溫家寶總理在第一時間趕赴災區,日夜奮戰在抗震救災指揮第一線。溫總理坐鎮四川災區,始終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盡百倍的努力”救人,救人,救人。這是貫穿在整個抗震救災斗爭過程中的最強音。1、材料一說明什么?參考答案:黨和國家以人為本(黨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高度重視抗震救災工作,把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2、黨和國家為什么要這么做?參考答案:①國家性質決定的,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②這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堅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③這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有利于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調動人民的生產積極性,密切黨群關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④這是對生命的尊重。人的生命是獨特而寶貴的,生命健康權是公民最首要的權利。二、抗震救災,眾志成城材料二:抗震救災的這些日子里,這些身影我們難以忘記——人民子弟兵第一時間全方位出動,殫精竭慮不休不眠;白衣天使們恪盡職守,搶救傷員;廣大鄉親自發投入救援;自發無償獻血的人排成長龍……解放軍戰士、武警官兵、公安干警、醫護人員、電力通訊工人和志愿者等各行各業的人們戰斗在抗災第一線,發揮了突擊隊的作用。哪兒有險情,哪兒就有他們的身影。材料三:危難時刻舍身將學生護佑在身下的教師;痛失自己孩子而堅守崗位的女民警、9位至親遇難仍堅守一線的女書記;懷抱孩子尸體看守槍械的男民警、將全部“財產”捐獻災區的乞丐……這些事跡廣為傳播,在億萬人中形成了強烈的心靈震撼和情感共鳴。3、材料二、三給你了哪些啟示?(可從道理或啟示兩個角度思考)參考答案:道理①材料中的這些人恪盡職守,用生民捍衛著職業的職責,體現了強列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熱情,在平凡崗位上創造了生命價值。(提示愛我們的人民,愛那些需要幫助的群眾,愛并全力幫助那些正在受難的人們,就是發自內心的愛國主義。)②我們生活在社會中,每個人都因不同的社會身份而負有不同的責任。只有人人都認識到自己扮演的角色,盡到自己的責任,才能共同建設和諧社會。③“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扶危濟困是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災難面前眾志成城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是戰勝災難的巨大精神力量。④相互的關愛,是戰勝困難的有效力量,愛心,可以幫助人們克服消極情緒,增強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心和勇氣;愛心,可以幫助人們克服困難,戰勝生活中的不幸。⑤愛國守法、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這是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的要求。⑥他們懂得尊重和關愛生命,當他人的生命遭遇危險時主動伸出援助之手。啟示①我們要增強責任意識,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②懂得尊重生命、關愛和幫助他人,富有正義感。③親近社會、熱愛社會、熱心公益事業,服務人民,服務社會,從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奉獻自己的愛心。④在承擔責任中健康成長。4、做一個負責人的公民,中學生應承擔起哪些責任?參考答案:作為中學生,我們有認真學習,完成義務教育,健康成長的責任,有尊重老師的責任;作為子女有孝敬父母的責任;作為公民有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的責任;有熱愛祖國,振興中華的責任,有關愛他人、服務社會的責任……(適當補充如保護環境、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等)。三、地震中的孩子最堅強鏡頭回放:雙腳被卡住,下半身沾滿鮮血,被困幼兒園的廢墟中生命危在旦夕5歲的小女孩,當救援隊因工具簡陋,救援速度很慢,大家都在著急時,卻唱起《兩只老虎》這首童謠來。獲救后,小女孩說:“我唱歌就不會覺得痛。” 廢墟下的同學們用不同的方式相互鼓舞,用歌聲、用打著手電看書的方式驅散恐懼,等待救援;他們主動把優先營救的機會讓給他人;為了生存,他們喝下了平時書寫用的墨水;廢墟下她們初三男生馬建手刨4小時救出了同學,而自己的雙手血肉模糊。5、感動與思考:這些堅強的孩子們帶給我們深深的震撼和感動,他們的身上有哪些良好的行為和品質值得我們學習?(或給了我們哪些啟示?)參考答案:①珍愛生命,決不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 ②善待他人的生命,當他人的生命遭遇危險時主動伸出援助之手;③危難時刻懂得自救自護;④用歌聲、用打著手電看書的方式驅散恐懼,說明他們善于調節情緒;⑤廢墟下他們不放棄求生的希望,是一種樂觀的、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6、真情援助:這些堅強的孩子們雖然保住了性命,但是,他們可能永遠都要坐在輪椅上、可能喪失了親人和朋友、可能失去了住所,而可預見的未來也與過去他們所熟悉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大相徑庭。對他們來說,現實是殘酷的。作為同齡人,你能不能給他們提幾點積極的建議?(注意角度,寫出要點即可)。參考答案:①要珍愛生命,好好生活,努力學習,從日常的點點滴滴做起,實現人生的意義,體會生命的價值,做一個有益于國家、有益于社會的人。②樹立自信自立的生活態度,努力做到自理、自立,做自強的好少年;③學會調節和控制情緒,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勇敢面對人生中的挫折與挑戰;其他如要親近社會,相信黨和政府會盡最大努力幫助、照顧他們,幫助他們走出人生困境;要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等。7、請用你的真誠和愛心寫一條手機短信來激勵他們(寫寫試試,語文也可能考,答案略)。參考答案:① “別哭,別哭,你們幸存活下來,就好好活下去!” ② 讓我們在危難中眾志成城,在困難中守望相助!③ 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們就要努力的活下去。四:材料四:《國旗法》十四條規定:“發生特別重大傷亡的不幸事件或者嚴重自然災害造成重大傷亡時,可以下半旗志哀。”國務院決定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全國重要場所下半旗,并在19日14:28分舉國默哀3分鐘。8、你怎樣認識國務院的這一決定?(不做重點,只做思維拓展)①國務院決定下半旗志哀,符合法律的規定,屬依法行政。②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和對生命的尊重,彰顯了責任政府的形象;③國旗象征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降旗致哀告慰遇難者的亡靈,又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增強民族凝聚力,增強民族自信心,有利于我們眾志成城,戰勝災難;④這是一個順應民意的舉措,也是社會進步的一種標志。對抗震救災階段性成果的思考:思維拓展:在這次抗震救災的斗爭中,既發揚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體現了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而且我們擴大開放,接受外援。改革開放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增強了我國抗御各種自然災害的能力。這是全黨、全國人民堅持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的結果,也是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保證。(參考三模試題)五、 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后,一個個震撼人心的搶險救災畫面感動著全國人民。這其中,有一張令許多人心靈受到沖擊的照片:5月13日早晨,在北川災區一片四周仍在冒煙的廢墟上,一個左臂受傷的幼童躺在一塊小木板做的臨時擔架上,用他稚嫩的右手向八位抬著他的解放軍戰士敬禮……這個只有3歲的孩子名叫朗錚,是北川縣曲山幼兒園的小朋友。小朗錚的敬禮告訴我們什么?請結合所學《思想品德》的有關知識談談你的感悟。參考答案:(1)它充分體現了災區廣大人民群眾對人民子弟兵的深情厚誼。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2)它是災區千萬個堅強不屈少年兒童的縮影。堅強意志是成功的保證。(3)它是對少年兒童開展社會責任感教育的一個典型事例。表達了災區少年兒童重生的喜悅和對全國人民大力支持的感恩之情。(4)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在與災難的不屈抗爭中再一次迸發。小郎錚的敬禮之所以震撼人心,也正是這種精神的真實寫照。六、汶川大地震時刻牽動著所有中國人的心,為此,搜狐網正在制作主題網頁——“加油中國”。請你一起參與。【感人一刻】2008年5月15日,在廢墟中被困近70小時的樂劉會對救援人員說:“被困時,我沒有掉過一滴眼淚。我就等著你們來救我,我相信你們會來救我。我聽到外面有人在說話,我就不停地喊救命……沒有聲音,我就不喊了。我要節省力氣。我堅持著……”【加油中國】2008年5月19日,舉國同悲,山河共泣。3分鐘默哀后,天安門廣場上的數萬名群眾久久不愿離去,所有人共同呼喊著“汶川挺住”“中國加油”……【愛的祈福】“天災無情人有情”,在這一刻,讓我們一起獻上最誠摯的祝福。1.請說說樂劉會有哪些精神品質值得你學習?2.“中國加油”迸發出什么樣的民族精神?它將產生怎樣的作用?(4分)3.用你認為最能表達心聲的方式為災區人民祈福。(友情提示:可以是一句話、一幅畫、一首小詩等)參考答案:1.建議從珍愛生命、調節情緒、應對挫折的具體方法、堅強意志品質等任選兩個角度作答。2.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2分)它將鼓舞我們民族迎難而上,團結互助,戰勝強敵與困難。(或者促使中華民族在艱難困苦面前知難而進,百折不撓并最終在挫折中奮起等。)(2分3.建議緊扣“為災區人民祈福”主題作答,要求體現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表達對災區人民美好祝愿的情感。(如:①多的不想說,我只想對那些已經世去以及幸存下來的同胞們說一句: 愿主保佑你們②不要放棄任何希望。 一切都會過去的。加油!③把一切 不美好的事 統統忘記.. 相信 明天會更好..四川同胞們 加油.....)六.抗震連線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