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08年蘇州市初中畢業暨升學考試試卷歷 史注意事項:1.本試卷包含選擇題部分(其中第l題~第20題為單項選擇題;第21題~第28題為判斷題);非選擇題部分(其中第27題~第29題為填空題;第30題~第32題為材料解析題與問答題)。兩部分共6頁。滿分50分.考試時間為50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點名稱、考場號、座位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填寫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并認真核對務形碼上的準考號、姓名是否與本人相符合;3.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涂在答題卡相對應的位置上。答非選擇題頒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書寫.并在答題卡上指定的位置答題,不在答題區域內的答案一律無效;不得用其它筆答題。4.學生答題必須答在答題卡上,答在試卷上和草稿紙上無效。一、單頂選擇題: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1.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農業出現后,遠古人類開始建造房屋,過起定居的生活。右圖欄桿式房屋是下列哪一個遠古人類的房屋樣式 A.元謀人 B.北京人C.河姆渡人 D.半坡人2.西漢時,儒家學說被確立為專制王朝的正統思想,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清朝滅亡,達兩千多年,請問:我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3.元代初年,向海南黎族人民學習先進的棉紡技術、后成為杰出女紡織能手的是A.蔡文姬 B.李清照 C.文明太后馮氏 D.黃道婆4.明朝初期,人數最多,實力最強的兩大地域性商人集團是A.晉商和徽商 B.徽商和浙商 C.蘇商與魯商 D.魯商和晉商5.我國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開始實施。歷史上,國際聯盟把虎門銷煙開始的6月3日定為“國際禁煙日”。1987年聯合國又把虎門銷煙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它們的確定都是為了紀念被譽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A.關天培 B.林則徐 C.左宗棠 D.鄧世昌6.“圓明園,我為你哭泣!”同學們學習了“火燒圓明園”這段歷史后,內心充滿了悲憤和痛惜。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一伙殖民強盜攻陷北京.搶劫、燒毀了這座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右圖就是他們罪行的鐵證。這伙殖民強盜是A.英國軍隊B.法國軍隊C.英法聯軍D.八國聯軍7.讀圖:與右圖有關的歷史事件是A.戊戌變法B.清末新政C.辛亥革命D.新文化運動8.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和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轉折點的一次會議是A.中共“一大” B.遵義會議 C.中共“七大” D.十一屆三中全會9.“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毛澤東這首著名七律所反映的是歷史上哪次戰役 A.遼沈戰陽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10.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是A.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C.第一部憲法的頒布 D.一五計劃的完成11.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為紀念這一關系中國命運與前途抉擇的大事,首套“改革開放:30周年紀念金章”隆重發行(右圖)。我國改革開放始于A.十一屆三中全會 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12.讀右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519—1522年,進行了首次環球航行的船隊是A.迪亞士船隊 B.達·伽馬船隊C.哥倫布船隊 D.麥哲倫船隊13.小強同學正在通過因特網下裁攻打巴士底獄、雅各賓派專政、《拿破侖法典》、滑鐵盧戰役等資料,因此我們可以判斷小強同學正在學習翻探究A.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B.俄國農奴制改革C.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D.德意志的統一14.2008年初我國南方遭遇了低溫雨雪天氣,鐵路運輸被迫中斷,給交通運輸帶來不便。歷史上,鐵路改變了陸路交通的面貌,給人們帶來極大方便開始于A.英國——工業革命 B.美國——第二次工業革命C.日本——明治維新 D.中國——洋務運動l5.英國廣播公司(BBC)千年最偉大的思想家評選揭曉(1999.9)馬克思最后躍居排名的榜首,主要是因為他與恩格斯創立馬克思主義。那么,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是A.英國“光榮革命” B.法國巴黎公社C.《共產黨宜占》發表 D.俄國十月革命16.1963年8月28日,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領袖馬丁·路德·金在演講中說到:“一百年前,一位偉大的美國人簽署了《解放宣言》,我們現在就站在他的紀念堂前。”“一位偉大的美國人”是指A.華盛頓 B.林肯 C.威爾遜 D.羅斯福17.讀右圖(20世紀30年代興建的美國田納西水利工程).它與羅斯福新政所采取的下列哪一項措施關系最為密切A.穩定金融 B.振興工業C.調整農業 D.以工代賑18.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際反法西斯聯盟正式成立的標志是A.蘇聯衛國戰爭開始 B.太平洋戰爭爆發C.《聯合國家宣言》發表 D.斯大林格勒戰役勝利19.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初期,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發動“冷戰”的美國總統是A.羅斯福 B.杜魯門 C.肯尼迪 D.尼克松20.2005年,蘇州某學校網站上開展紀念相對論創立100周年活動,請你為該網頁挑選一張插圖二、判斷題:在答題卡相應的方框內填涂,正確的填溶A,錯誤的填涂B(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1分,共6分)。21.秦統一后,廢除了分封制,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郡縣制。22.唐太宗貞觀年間,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完善規章制度,開創了唐朝的繁榮時代,史稱“開元盛世”。23.孫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成為中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24.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5.18世紀中葉,法國殖民地遍及東西兩半球。號稱“日不落帝國”。26.1917年11月(俄歷十月),列寧領導的武裝起義取得了勝利,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三、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7.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 ▲ 》和北宋《 ▲ 》主持編著的《資治通鑒》,并稱為我國古代史學成就的“雙壁”。28.1945年,中國共產黨七大確立 ▲ 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l997年,中國共產黨十五大把 ▲ 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29.1776年7月,北美大陸會議頒布了《 ▲ 》,宣告美利堅合眾國獨立。1789年8月,法國制憲會議通過了《 ▲ 》,明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四、材料解析題、問答題:結合材料以及所學知識,根據設問,回答問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30.眾觀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民族團結、民族友好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主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然而,2008年的今天.我們卻看到“藏獨”份子蓄意制造民族分裂,破壞奧運圣火傳遞的丑陋舉動,引起了包括藏族同胞在內的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憤慨。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材料二“外甥是先皇帝舅宿親,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為一家。天下百娃,普皆安樂。”——尺帶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書(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與哪個民族的友好關系 (1分)請列舉唐朝與這個民族密切交往的兩個事制。(2分)(2)哪一朝代中央政府開始對這一民族地區進行了有效的管轄 (1分)(3)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對該地區實行了什么政策 (1分)(4)以上這些史實說明什么問題 (1分)31.讀下圖,結合鴉片戰爭以來中國近現代史的相關史實回答下列問題:(1)近代史上我國從獨立的封建國家開始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與哪一次侵略戰爭直接相關?(1分)(2)哪一次戰爭的勝利是中國百年來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1分)(3)近代史上哪兩個資本主義國家分別割占過我國的香港島和臺灣島 (2分)(4)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鄧小平提出了什么的偉大構想 (1分)根據這一偉大構想,1999年12月20日我國政府對哪個地區恢復行使主權 (1分)32.從生活中尋找“歷史”是我們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按照下列提示.感受“生活中的工業文明”。步驟一:走進歷史,感受歷史發展的巨大變化(1)什么理論為第一次工業革命奠定了科學的理論基礎 (1分)(2)第一、第二兩次工業革命把人類分別帶入了什么新的時代 (2分)步驟二:回歸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工業文明”(3)“科技改善生活”。我們今天還有哪些生活用品利用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技術成果 (至少寫出兩個)(2分)(4)請你說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明是什么(1分)步驟三:學會反思.感悟社會生活的真諦……2008年蘇州市初中畢業暨升學考試歷史試題答案及評分建議一、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20分)1.C 2.A 3.D 4.A 5.B 6.C 7.D 8.B 9.D 10.B11.A 12.D 13.C 14.A 15.C 16.B 17.D 18.C 19.B 20.D二、判斷題(每小題1分,共6分)21.A 22.B 23.A 24.B 25.B 26.A三、填空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7.《史記》 司馬光28. 毛澤東思想 鄧小平理論29.《獨立宣言》 《人權宣言》(《人權和公民權宣言》)四、材料解析、問答題(每小題6分,共18分)30.(1)吐蕃。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金城公主嫁給尺帶珠丹(或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尺帶珠丹上書“和同為一家”)。(2)元朝。(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4)這些史實說明,自古以來漢藏關系密切、友好,也說明了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31.(1)鴉片戰爭。(2)抗日戰爭(或中日戰爭、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戰爭)。(3)英國 日本。 (答案錯位不給分)(4)一國兩制 澳門。32.(1)牛頓力學(或力學三大定律及萬有引力定律)。(2)蒸汽時代 電氣時代。(答案錯住不給分)(3)電燈、電話、電報、汽車、飛機等。(4)電子計算機(電腦)。PAGE歷史試卷 第 3 頁( 共6頁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