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全面依法治國預防違法犯罪一、熱點聚焦:★國家憲法日2019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在浙江發布《中國法院的互聯網司法》白皮書,并舉行“憲法e路行”主題公眾開放日活動。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少平介紹,《中國法院的互聯網司法》是中國法院發布的首部互聯網司法白皮書,也是世界范圍內首部介紹互聯網時代司法創新發展的白皮書。★《民法典(草案)》首次亮相2019年12月24日電,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上,由民法典各分編草案與2017年制定的總則“合體”而成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首次亮相。★嚴厲打擊侵權假冒2020年1月25日電,近日從海關總署獲悉表示,以打擊侵權假冒為主題的海關“龍騰行動2019”專項行動戰果豐碩,共扣留侵權嫌疑貨物4.5萬批,涉及貨物1745萬件,價值1.07億元。★《關于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2020年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制定了《關于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2020年3月1日出版的第5期《求是》雜志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2、考點鏈接(一)了解依法治國的本質,理解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意義,自覺守法,維護社會秩序?!纠斫狻靠荚囍改希?6~771、依法治國的含義: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管理國家,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1、依法治國的核心:依憲治國;主體:人民群眾。3、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4、我國為什么要選擇法治道路?(法治的重要性?為什么要實行法治?為什么要建設法治中國?為什么要實行依法治國?為什么要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①是人類社會進入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②法治能夠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讓人們建立起基本、穩定、持續的生活預期,保障人們在社會各個領域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使人們安全、有尊嚴地生活。(法治是人們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③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發展市場經濟、實現強國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方式。④走法治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法治助推中國夢的實現,是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公平、民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5、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6、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國家應該從哪些方面做起?★★★①努力使每一項立法都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②使每一部法律法規都得到嚴格執行。③使每一個司法案件都能體現公平正義。④使每位公民都成為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⑤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7、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中,青少年應該怎樣做?★★★①思想上:樹立法律意識,增強法治觀念。②學習上:學法、懂法、用法、護法,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③行動上:依法維護社會秩序和自身合法權益,依法規范自身行為。④積極參與法治宣傳,同一切破壞法治的行為作斗爭。8、依法行政(1)地位: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的基本準則(2)核心:規范政府的行政權。(3)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權力、管理公共事務時必須由憲法和法律授權,并且依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正確行使權力。9、建設法治政府對我們有什么要求?(1)政府:①全面推進政務公開,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②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權力的濫用,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提高政府的公信力。③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自覺接受法律監督、監察監督和人民監督。(2)公民:積極參與,獻計獻策,主動監督,促進政府依法行政。10、厲行法治,我們應該怎么做?★★(1)國家: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樣,帶動全體公民共同守法。(3)社會:加強法治宣傳,弘揚法治精神,共同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在全社會鮮明地樹立起“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法治文化導向。(4)公民: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弘揚法治精神,強化規則意識,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11、如何發揮法律和道德的共同作用,推進國家和社會治理?①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②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③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④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二)了解違法與犯罪的區別,知道不良行為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學會運用法律同犯罪行為作斗爭。【運用】1、違法行為是指出于過錯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危害社會的行為。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別:違法行為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2、一般違法行為:(1)行政違法行為,如謊報險情、毆打他人。(2)民事違法行為,如不依法履行合同義務。3、犯罪:是指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①嚴重社會危害性(最本質的特征)。②刑事違法性。③應受刑罰處罰性。4、我國刑罰的種類:(1)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五種。(2)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四種。(對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者附加適用驅逐出境)5、一般違法與犯罪的區別與聯系。★★★共同點:兩者都是違法行為,都具有社會危害性,都應承擔法律責任。不同點:①對社會危害程度不同,前者對社會危害不大,情節較輕,而后者危害大,情節嚴重。②違反的法律不同,前者違反的是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法規,而后者觸犯刑法。③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不同,前者應承擔民事責任或受行政制裁,后者應受刑罰處罰。聯系: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之間有著密切聯系,二者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有一般違法行為的人,若不及時改正,任其發展下去,就可能導致犯罪?!铩铩?br/>6、法不可違的原因: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無論是一般違法還是犯罪,都要承擔法律責任;遵章守法是社會和諧的保證7、怎樣避免一般違法行為的發生?(怎樣做到遵章守法?)①我們要認識一般違法行為的危害,自覺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②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分清是非,嚴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規定。③在社會交往中,既要維護自己的權益,又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健康和諧發展。8、請你就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提出合理化建議?!铩?br/>(1)國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力度,打擊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加強治安管理,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2)學校: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3)家庭:家長要以健康的思想和良好的品行教育影響未成年子女。9、未成年人應如何加強自我防范,預防犯罪?(未成年人由不良行為發展為違法犯罪案例的啟示)★★★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②不良行為不加以改正,很容易發展為違法犯罪行為。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③生活在法治社會,要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④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10、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應怎樣依法求助?(尋求法律教助,依法維護合法權益的途徑和方式)①在遇到法律問題或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及時導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②可以通過法律服務機構來維護合法權益。如法律服務所、律師事務所、公證處、法律極助中心等。③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尋求國家的法律教濟。我們可以依法到公安機關、人民法院或人民檢察院中的任何一個機關控告、舉報,必要時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11、未成年人怎樣做到“見義智為”?(青少年怎樣做到有勇有謀,應對違法犯罪?)★★同違法犯罪作斗爭,是包括青少年在內的全體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1)當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我們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維護正當權益。(1)做法:我們要善于斗爭,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會的力量,采取機智靈活的方式,同違法犯罪作斗爭。12、同違法犯罪作斗爭的常見方法?!铩铩?br/>①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或爭取其他成人的幫助;②與違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③記住違法犯罪分子的體貌特征。④了解違法犯罪分子的去向。⑤保護好作案現場。13、在法治社會里,青少年應怎樣尊法守法?★★①我們要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觀念。②做到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③努力成為一名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