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0年臺州市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模擬試卷社會 思品命題 三門廣潤書院2010.5試 卷 I (選擇題 共40分)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各題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選出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北京時間2010年2月27日, ▲ (國家)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發生里氏8.8級特大地震,震中位于該國首都圣地亞哥西南。A.汶川 B.海地 C.智利 D.日本2.下列對于上題中的國家的描述(結合右圖),正確的是①位于南美洲 ②屬于發達國家③位于太平洋的東側 ④地處西半球和北半球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3.了解和正確選擇使用地圖,可以方便我們的生活。有關下列四幅地圖的敘述,錯誤的是A.家住云南的小明想去北京旅游,可從乙圖上查找乘車路線B.小明想知道世界甲型流感的疫情情況,可通過閱讀甲圖了解C.小明來到北京后,購買了丁圖以便了解旅游景點的分布情況D.若四幅圖的圖幅面積相同,則比例尺大小應是甲>乙>丁>丙2010中央一號文件再次鎖定“三農”,這是新世紀以來的連續第7個關注“三農”的中央一號文件。據此回答4-5題。4.下列符合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主題的是①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②積極發展現代農業③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④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5.中央一號文件連續關注“三農”問題,體現了①我國是單純的農業國②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③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體現④有利于城鄉協調發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下列關于五四運動的敘述,正確的是①中國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 ②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③學生的愛國運動遭到了清政府的鎮壓 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學生愛國運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7.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后取得了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大戰役的勝利。對此,有人說:“三大戰役的勝利是人民戰爭的偉大勝利”。對這句話的理解正確的是①三大戰役的勝利是在人民戰爭路線指引下取得的②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就沒有三大戰役的勝利③三大戰役的勝利標志著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④三大戰役的勝利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8.下列是我們偉大祖國60年風雨歷程中的大事,按先后排序正確的科技成就是①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②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③神州“七號”成功發射 ④嫦娥一號成功發射 ⑤第一顆核彈爆炸成功A.⑤④③②① B.①②③⑤④ C.②⑤①④③ D.②①⑤③④9.我國航天工作者在科技創新路上不斷豐富和發展了中華民族精神,形成了①“鐵人”精神 ②“兩彈一星”精神 ③載人航天精神 ④“大慶”精神A.①③ B.③④ C. ②③ D.①②10.2009年11月6日晨,安徽省財政廳選派干部鳳陽縣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村委會主任沈浩同志因積勞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線,年僅45歲。沈浩同志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沈浩同志的事跡反映了A.人的生命因智慧而閃爍光彩 B.青春是美好而短暫的,要學會珍惜C.生命屬于每個人只有一次,要珍惜、愛護、尊重他人的生命D.熱愛生活,從點滴做起,在奉獻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11.“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告訴我們A、每個人都是發展變化的,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B、每個人都存在著優勢和不足,要全面的認識自己C、要多看到缺點,少看到優點D、要嚴格要求自己,只能看到自己的缺點2010年1月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安部、文化部等七部門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在全國開展整治互聯網低俗之風專項行動。據此回答12—13題。12.上述做法體現出對青少年的哪一保護A.家庭保護 B.學校保護 C.社會保護 D.司法保護13.網絡存在低俗之風,這要求我們要加強哪些方面的建設①思想道德建設 ②法制建設 ③生態文明建設 ④民主政治建設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010年3月5日—3月14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收入分配不合理,貧富差距大等民生問題備受關注。據此回答14—15題。14.我國的分配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C.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D.按需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15.全國兩會關注收入分配問題,體現出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是A.共同富裕 B.一國兩制C.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 D.集體主義16.在兩會期間,全國人大新聞中心等開設“網絡訪談室”、“網友問總理”等欄目,征求廣大網民的意見。這—做法①有利于網民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 ②有利于促進國家機關提高決策水平和辦事效率③有利于切實保障公民的監督權 ④有利于政府機關傾聽了解民眾心聲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7.2009年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10周年,澳門的回歸說明了①中國人民洗雪了多年來的國恥 ②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③實現了祖國的完全統一 ④中國綜合國力的強大,國際地位的提高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但是當今世界和平發展的步履依然躑躅。據此回答第19-20題。18.2008年以來印度孟買、索馬里摩加迪沙等地不斷發生恐怖襲擊事件,造成上千人死傷。由此說明A.當今世界還存在南北問題 B.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有新的表現C.當今世界總體不太平 D.當今世界還存在和平問題19.下列有關發展問題的敘述正確的有①發展問題的歷史根源是帝國主義對亞非拉廣大地區的殖民侵略②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③冷戰結束后,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南北差距已經開始縮小,但仍存在嚴重問題④發展問題突出表現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關系問題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20.英國《衛報》說,過去的2009年是中國的牛年,金融危機的全球大考中,只有中國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案,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2008年的20%猛增到2009年的50%.上述材料說明了①中國已成為世界唯一的經濟引擎 ②中國經濟主導著世界的發展③中國是推動世界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重要力量④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是一個和平、合作、負責任的大國A、②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③2010年臺州市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模擬試卷社會 思品答題卷試 卷 Ⅱ(綜合題 共60分)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二、綜合題(本題有5小題,共60分)21.(13分)【中美外交 世界關注】在隆重紀念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之際,迎來了中美建立三十周年,小明收集了以下信息.1919(A)(辛亥革命) 1949(B)— 1956(三大改造完成) 1978(C) →圖一 中國發展之路1775-1783( D ) 南北戰爭 工業革命 1933(E) →圖二 美國發展之路⑴從圖一中可以看出,20世紀的中國經歷了三次歷史性巨變,請依據圖示,將下列內容補充完整(3分)第一次:辛亥革命,結束了(A) 制度。第二次:1949(B)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第三次:(C) ,進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的新時期。⑵從圖二中可以看出,一系列重大事件對美國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結合圖二上所提示的重大歷史事件,分析美國經濟發展和復蘇的原因。(6分)⑷在今天,中美兩國面臨著許多相同的挑戰,比如環境問題、金融危機等,請結合經濟全球化的正面影響,談談加強中美合作的重要性。(4分)22.(11分)【贊美高尚 批判丑惡】材料一:2010年4月14日玉樹地震中,本已及時逃離的孤兒院義工“阿福”冒險折返廢墟,英勇地救出了三名孤兒和一名教師,卻在6.3級的余震中被殘余的樓房壓倒而遇難。這位把死在公益道路上視作上天恩賜的熱心人,用無私大愛譜寫了“生命之歌”中一段可歌可泣的尾聲。材料二: 2010年3月中年男子鄭民生在福建南平實驗小學校門口連續砍傷、砍死13名學生。雖然犯罪嫌疑人已被批捕,學校也恢復了正常教學,但血淋淋的事件再次敲響校園安全的警鐘。⑴結合材料一,說說“阿福”身上哪些優秀品質值得我們贊美?(2分)⑵生命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請結合上述材料,談談我們應如何珍愛和尊重生命?(6分)⑶校園安全再次敲響警鐘,面對兇惡的歹徒,我們青少年應怎樣守護生命?(3分)23.(10分)【品世博、迎世合】在今年的5月1日,家住紹興的小強一家去上海參觀了世博會,拍了幾張相片,給同學欣賞。圖一 圖二圖一:中國“主題館”的屋面鋪設了3萬平方米的太陽能板,發電量可達250萬度,每年減少CO2量約2500噸。圖二:“瑞士館”是一個用幕帷覆蓋的開放空間,這種幕帷是用大豆纖維制成的,在展出結束后可被天然降解,不污染環境。(1)小強想更多的了解上海歷史,請你告訴他發生在近現代史的上海重大歷史事件兩例。(2分)⑵看了幾張相片后,想必你對上海世博會“主題”有了更深的理解,請寫下你心目中的美好城市形象(2分)⑶ 結合圖注,談談世博展館設計對如何提升紹興“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提供了哪些借鑒意義(4分)⑷7月紹興將迎來“世界合唱會”,到時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齊集紹興.作為紹興人,你將如何當好東道主?(2分)24.(12分)【讓科技引領經濟和生活】材料:2009年1月7日,工信部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分別發放3G牌照,中國電信正式進入3G時代,3G走進百姓生活。〈〈相關鏈接〉〉①在中國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和西部大開發戰略之際,中國電信瞄準這里巨大的市場對電信業所呈現的商機,采用新的信息通信技術是引領這些地區的工業和基礎設施。 ②中國電信運營商在做好國內市場的同時,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已經走上國際市場,能與知名的跨國公司一爭高下 ③3G牌照的發放,標志著我國技術人員自主創新的接口技術正式走入市場,有效地避開了手機產業外國公司長期持有的專利,提升了電信產業的競爭力。⑴3G走進百姓生活說明了什么?(3分)⑵CCTV新聞聯播每日播出的《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專題中,中國電信成為無可爭辯的典范。請結合相關鏈接,說說中國電信的做法,為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了哪些借鑒意義。(6分)⑶為了讓我國的自主創新,走得更高更遠,我們青少年應該怎么做?(3分)25:(14分)【民族團結 共同繁榮】材料一: 新疆自治區成立60周年來,在全國人民的的支持下,在自治區內各民族的同心協力下,2008年新疆生產總值達到4203億元,比1952年增長了86.4倍,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水平從1952年的122元上升到2007年的4890元.材料二: 2009年7月5日,新疆烏魯木齊市發生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事件。截至7月15日17日,死亡人數增至197人,有331間店鋪、627輛汽車被砸被燒。這起事件有著復雜的政治背景,是以熱比婭為首的“三股勢力”有預謀有組織的嚴重暴力犯罪事件。受7.5事件影響,新疆僅旅游業損失就超過200億元。材料三: 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十周年之際,國家又有重大舉措,新疆國家級區域發展振興規劃有望出臺。新的區域規劃將著眼于開發新疆的優勢資源,包括石油化工、煤炭、有色金屬以及特色農業產業。⑴親愛的同學,閱讀完材料一、二后,你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我們青少年應自覺履行什么義務(3分)⑵ 新疆7.5事件的實質是什么 熱比婭的陰謀是不會得逞的!請結合新疆的史實加以證明。(5分)⑶ 結合我國的民族政策和材料三國家的重大舉措,談談“新疆人民的生活將更加美好,更有尊嚴”的必然性。(6分)2010年臺州市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模擬試卷社會 思品答案1-5CCDDB 6-10 ADCCD 11-15 BCACA 16-20 CADAB21:⑴A: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 B:新中國的成立C: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實行改革開放⑵:美國通過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建立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或共和制),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2分)美國通過兩次工業革命,科技突飛猛進,經濟發展勢頭超過英國。(2分)1933.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走出了惡夢般的經濟危機,實現了經濟復蘇。(2分)(3)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趨勢。(1分)加強中美合作,有利于世界范圍內資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中美及其它各國的經濟技術合作,有利于共同應對金融危機等挑戰,有利于世界經濟和人類的發展。(3分)22:⑴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熱心公益,無私奉獻(任寫一句得1分)。珍重生命,關愛生命;奮不顧身、舍己救人的英雄氣概⑵ 學習“阿福”的高尚行為,我們要珍愛生命,關愛生命,當他人的生命遭遇困境時,及時伸出援助之手。(每點2分)我們要珍愛生命,讓有限的生命煥發出光彩,不斷延伸生命的價值。批判鄭民生的丑惡行為,我們要關愛生靈,關愛他人的生命與健康,遠離暴力,做一個既遵守法律又樂于助人的人。⑶既要勇敢,又要機智;(必寫) 設法穩住歹徒;大聲呼救;及時撥打110等23:⑴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2001年APEC會議在上海成功舉辦等。(每例1分,符合題意即可給分)⑵例:環境優美、生態良好,人與自然和諧⑶①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②依靠科技創新,開發和利用新材料,新能源,發展低碳經濟。⑷對待外賓,既要熱情,又要大方;(或不卑不亢)要有文明禮貌(言之有理即可)24.⑴說明了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益滲透到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說明了我國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能力在不斷提高。⑵借鑒:①樹立科學發展觀,立足國情。②掌握市場信息,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③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積極參與國際競爭。④依靠科技,自主創新,增強產品競爭力。(3、4為必答點)⑶略。25.⑴道理:民族團結是福,民族分裂是禍。 或民族團結是社會穩定的基礎,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自覺履行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的義務。⑵實質:破壞中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或想把新疆分裂出去)史實1:公元前60年(略)證明了新疆自古以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史實2:清政府(略)中國的領土和主權不容侵犯,我國政府依法打擊破壞民族團結,制造分裂民族分裂的行為。⑶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把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作為處理少數民族關系的原則。形成了民族平等、團結、互助的新型民族關系,保證了新疆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新疆區域振興規劃出臺,有利于因地制宜,發揮新疆比較優勢,(提升自我發展能力),增強經濟競爭力,協調區域經濟發展,(縮小區域差距,實現共同富裕),不斷提高新疆人民的生活水平。PAGE九社政(三門)-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