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0章人體的能量供應第2節《人體細胞獲得氧氣的過程》教學設計(第1課時)一、教材分析該內容是七年級下冊第10章第2節“人體細胞獲得氧氣的過程”關于呼吸的一個內容,這個內容有著承上啟下的一個作用。本章節主要問題有兩個:一是呼吸系統的組成;一是呼吸的全過程。而后者又包括“呼吸運動與肺通氣”“肺的換氣”“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和“組織里的氣體交換”四個知識點。在前兩章分別學習了關于消化和血液循環的內容,血液循環中我們學習到,毛細血管與組織細胞的物質交換,既需要通過消化吸收的營養物質,也需要通過呼吸作用將營養物質氧化釋放能量,這就將每一章節聯系起來,使得學生更容易的去構建一個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的總結歸納所學知識的能力。本章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形成的重要概念是:呼吸系統包括呼吸道和肺,其功能是從大氣中攝取代謝所需要的氧氣,排出代謝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二、學情分析七年級的學生,對人體的器官結構、系統有一定的認識。但是對各系統中組成的器官所對應的功能以及結構特點還比較陌生,再將所學的知識能夠串聯起來就使得難度增加,所以,在講解這節的內容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將前面所學的消化系統、循環系統的知識與本次的呼吸系統聯系起來,從而使得學生的學習能力、分析能力和總結能力能夠得到進一步提高,但是這個串聯知識環節有一定的難度,對學生有較高的要求,就需要老師多方位考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也需要老師細心的引導。三、教學特色本節課通過兩個嘗試活動(①屏住呼吸能堅持多久,②吞咽和呼吸能同時進行嗎)、一組討論題(呼吸道對吸入氣體的清潔、溫暖、濕潤作用)以及多媒體課件的輔助展示,使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教師只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四、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 (1)描述呼吸系統的組成; (2)了解呼吸道各部分及其對吸入空氣的處理作用; (3)理解肺部適于氣體交換的形態結構特點。2.能力目標: 通過嘗試和觀察,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討論和交流,培養合作學習及語言表達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呼吸道對吸入氣體的處理作用,倡導學生講究個人呼吸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培養學生關心他人健康,關注環境質量的情感。五、教學重難點1.重點:(1)概述呼吸系統的組成;(2)解釋呼吸系統結構與功能的關系;2.難點:(1)舉例說明呼吸系統結構與功能的適應;(2)認識氣體交換的過程和原理。六、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七、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創設情景、引入新課師:俗話說,“魚兒離不開水,花兒離不開陽光。”那么人類要生存,離不開什么呢?師:據測定,一個人不進食不飲水最多能活7天,不進食但飲水能活10天。那么不呼吸呢?師:現在我們來嘗試一下。大家先深吸一口氣再屏住呼吸,試試能堅持多久。 師:再堅持一下,使勁堅持。師:大家能得出什么結論? 生:食物、水、空氣等。 生:七嘴八舌。 生:吸氣屏息,很快就堅持不住了。 生:在接近一分鐘的時候,絕大部分同學都堅持不住了,迫不及待地松了一口氣。生:人離不開呼吸,人無時無刻不在呼吸。通過一些生活常識和所學的知識來提問,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得學生能夠更快的進入學習狀態。復習及新課教學 師:上一節課我們了解了呼吸作用的意義。誰來說說? 師:說得非常好。同學們認為呼吸是通過人體的哪一個系統來完成的呢? 師:請同學們接著思考。我們剛才深吸了一口氣,那么外界氣體都經過哪些器官才到達我們體內呢?師:還有別的觀點嗎?請看大屏幕(投影展示呼吸系統的組成),并完成相關的題目。呼吸系統 1.呼吸道:由_、_、_、_、組成;2.師:(總結)通過剛才同學之間的交流,我們知道: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兩部分組成,其中呼吸道又是由鼻、咽、喉、氣管、支氣管等部分組成的。教師板書: 一、呼吸系統:呼吸道,肺(一)呼吸道:鼻,咽,喉,氣管,支氣管 師:呼吸道和肺在呼吸過程中分別起怎樣的作用呢?師:下面我們再來做個嘗試。首先呼吸,接著吞咽,然后再試一試兩個動作能否同時進行?師:有的同學在吃飯時喜歡大聲說笑,爸爸媽媽對此是什么態度?易發生什么狀況?你有過這方面的經歷嗎? 師:為什么會這樣呢?請看大屏幕(展示呼吸和吞咽時會厭軟骨的位置變化)。師生交流:咽是食物和空氣進入體內的共同通道。呼吸時,會厭軟骨像抬起的蓋子,使空氣暢通無阻;吞咽時,又像蓋子一樣蓋住喉口,以免食物進入氣管。所以我們在吃飯時不能大聲談笑。否則,會厭軟骨來不及蓋下,食物進入氣管,就會引起劇烈的咳嗽。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兩部分組成,其中呼吸道又是由鼻、咽、喉、氣管、支氣管等部分組成的。并且各個器官都有著相應的功能,總的來說,呼吸道有清潔、濕潤、溫暖空氣的作用。我們在第一節通過檢測人體呼出氣體成分的變化實驗知道人體呼出的氣體氧氣比空氣含量低,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氣高,就說明有氣體的變化。那么,空氣中的氧氣進入我們人體后怎么樣來變化的呢師:我們先來認識肺,請看大屏幕。(展示氣管、肺和肺泡)師生交流:位置――肺位于胸腔內,左右各一個。結構――由細支氣管的樹狀分支和肺泡組成。肺部適于進行氣體交換的特點――肺泡數量多,總面積大;肺泡外面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肺泡壁和毛細血管的壁都很薄,僅由單層細胞組成。(教師板書:肺的位置、結構和功能、特點)生:呼吸作用吸入氧氣,可將細胞內的有機物分解,釋放出其中的能量,為生命活動提供動力。生:呼吸系統生甲:鼻、喉、氣管。 生乙:還有咽、支氣管和肺。生:(觀察、思考、完成思考題。)生:呼吸道是外界氣體進入肺內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是完成氣體交換的重要場所。生:觀察,思考肺的位置、結構和肺部適于進行氣體交換的特點。 生:嘗試吞咽和呼吸。(結論是兩個動作不能同時進行)生:爸爸媽媽不讓大聲談笑,我有過類似的經歷,結果嗆著了,引起劇烈地咳嗽。 生:觀察、思考。通過一個簡單的知識回顧,使得學生將前面所學知識與本次新的內容進行聯系。讓學生自己去感受自身呼吸運動時身體一系列的變化。激發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激發學習的興趣。通過生活中的實例來加深學生的印象以及思考。將所學知識活學活用,聯系生活。通過上節做的驗證人體呼出的氣體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發生變化的實驗,可以引出肺部及組織細胞處的氣體交換過程等重要內容。本課小結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兩部分組成,其中呼吸道又是由鼻、咽、喉、氣管、支氣管等部分組成的。呼吸道有清潔、濕潤、溫暖空氣的作用。肺是完成氣體交換的重要場所。肺的結構、利于氣體交換的特點。學生思考承上啟下,為下節課的內容做鋪墊。鞏固練習PPT展示練習題學生思考回答。了解學生在課堂上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鞏固新知。八、板書設計第10章人體的能量供應第2節人體細胞獲得氧氣的過程一、呼吸系統(一)呼吸道(二)肺1.肺的位置2.肺的結構和功能3.肺的特點九、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1.通過兩個嘗試,一是屏息能堅持多久,讓學生親身體驗了呼吸的重要性,同時也闡明了呼吸道的組成;一是吞咽和呼吸能同時進行嗎,激發了同學們探究的欲望,再配以多媒體展示會厭軟骨,難點迎刃而解。 2.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部分,通過思考題的設置,使學生在了解呼吸道各部分作用的同時,一步一步將學生引導到講究呼吸衛生這條既定軌道上來,成功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3.課堂上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氣氛熱烈、融洽,學生思維活躍。在交流思考題討論結果時,不時爆發出一個又一個艷麗的思想火花。不足之處: 1.肺的結構沒有給學生提供實物。如果能讓學生觀察哺乳動物的新鮮肺,將有助于加深對肺結構的理解。 2.本課時學習和需要掌握的知識并不多,但由于設置了思考題分組討論交流,加上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較強,思維活躍,所以時間上還是比較緊張,教師應較好地把握住討論的深度和廣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