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0年浙江省各地市中考歷史試題匯編▲歷史上不同地區文化交流一.了解張騫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概況1、(2010年義烏卷)【材料一】《漢書西域傳》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千五百七十,口四萬四千一百。”專家指出:作為南北兩條絲綢之路的交匯點,樓蘭城當時充分吸納了來自東西各方交通和商業資源潛力,加之鄰近孔雀河,河道密布而水量充盈,樓蘭城曾經在絲綢之路上輝煌一時。 ——2001年1月17日《南方都市報》【材料二】樓蘭曾有積粟百萬,威服外國的壯舉,曾有挾制絲路,左右西域的輝煌。然而人類活動的加劇以及水系的變化和戰爭的破壞,使原本脆弱的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最終導致樓蘭地區由綠洲變成了荒漠。 ——2001年1月18日《華聲報》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8分)(1)途經樓蘭王國商路的東方起點是哪一城市?(1分)往西方販運的貨物主要有什么?(1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樓蘭王國消失的原因。(3分)(3)要避免樓蘭的悲劇重演,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我們應該遵循哪些原則?(3分)(1)長安(1分) 絲綢、陶瓷、鐵器、漆器等(寫出其中的一點即給1分)(2)人類活動的加劇,水系的變化,戰爭的破壞(每點1分,共3分)(3)公平性原則。持續性原則。共同性原則(每點1分,共3分)二.比較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的概況及作用▲歷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發明三.知道中國古代重要的科技成就和重要發明1、(2010年紹興卷)(15分)一切始于世博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世博會是科技成果的收藏者和展示者。請你為下列科技成果與最早展示它的世博會連線。(3分)①蒸汽機 A.1851年倫敦世博會②飛機 B.1873年維也納世博會③電動機 C.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會(2)世博會是文明演進的承載者和推動者。世博會直面人類社會發展的矛盾與困境,它不斷變化的主題傳遞著人類文明發展的新理念。下表中世博會的不同主題共同反映出哪一發展理念?為什么這一理念備受世人關注?(8分)近30年來部分世博會主題一覽表年份 舉辦地 主題1982年 美國諾克斯維爾 能源——世界的原動力1984年 美國新奧爾良 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1985年 日本筑波 居住與環境——人類居家科技1990年 日本大阪 人類與自然1999年 中國云南 人與自然——邁向21世紀2005年 日本愛知縣 超越自然——大自然的智慧再發現2010年 中國上海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3)播種希望,開啟未來是上海世博會承擔的使命。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相關鏈接中的城市生活案例是如何向世人展示城市能讓生活風美好的。(4分)【相關鏈接】丹麥歐登塞賽倡導將騎自行車作為一種娛樂修閑的方式,推行騎自行車取代汽車的公共計劃;西班牙馬德里致力“公共廉租屋的創新實驗”,為窮人建造好房子,讓每一個人都感到城市的舒適和宜居;日本展館面對老齡化社會,展示了能承擔看護、醫療和家政援助具有高難度控制技術的伙伴機器人;德國展館展示了只有參觀者齊聲鼓掌或呼喊才能在空中輕易搖擺的重達1.5噸的金屬球……25.(15分)(1)①——A;②——C;③——B。(2)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可持續發展理念)。自然資源是人類安身立命的基本條件,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20世紀60年代以來出現的一系列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已嚴重制約人類的生活、生存和發展,使人們認識到必須尋求一條人口、資源與環境相互協調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維護好人類生存和發展必需的資源和環境基礎。(3)倡導低碳生活方式;崇尚公平和正義;發揮科技對生活的作用;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合作。四.知道近代工業革命中有代表性的成就1、(2010年溫州卷)世博會的主題既體現了全球的共同興趣,也涉及市民的日常生活以及他們最關注的領域。材料一:1933年美國芝加哥世博會第一次提出世博會主題——“一個世紀的進步”。科學的巨大力量貫穿著人類歷史的進程。這個世紀的進步就是科學技術應用的結果。科技改變生活,科技改變世界。(1)請我列舉一項工業革命期間給人們生活帶來巨變的科技成就。(2分)2、(2010年臺州卷)甬臺溫鐵路通車,實現了臺州人民的百年夙愿。火車最早的發明者是▲ 。A.瓦特 B.哈格里夫斯 C.史蒂芬孫 D.福特3、(2010年臺州卷)★走進上海世博 感受燦爛文明★(9分)2010年5月1日,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上海世博會揭開帷幕。瀟瀟是一位九年級學生,他們一家開始了世博之旅。【探尋上海】在世博園門口,他們聆聽導游介紹上海的自然、人文和歷史知識,加深了對上海的了解。(1)讀右圖寫出上海所處地理分區D的名稱。四大區域差異的關鍵因素是什么?(2分)(2)上海見證了中國近代史。《 ▲ 》的簽訂使上海成為最早被迫開放的城市;1921年7月,發生在這里的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是 ▲ 。 (2分)【參與世博】他們隨導游來到中國展館,看到許多琳瑯滿目的展品,其中不乏古代中國的科技典范。(3)請你寫出以下兩項科技典范入選的理由。(2分)古代科技典范 入選理由指南針 ① ▲印刷術 ② ▲【感悟世博】他們一天的參觀中,發現一些從來沒見過的產品,如:海寶機器人、3D人工智能、TD-LTE通信、氫能源汽車、門票射頻識別系統……(4)這些新產品的出現依靠什么力量?這種力量對我國現代化建設有何作用?(3分)(1)南方地區;氣候因素(氣溫與降水)。(2分)(2)南京條約;中共一大的召開(中國共產黨成立)。(2分)(3)①推動世界航海業的發展;②促進了人類文化的交流與發展。(2分)(4)科學技術(1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能力,已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智力支持(發展科技有利于實現經濟振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答對其中兩點給2分)▲歷史上重要事件與人物五.知道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及其主張1、(2010年溫州卷)學了“百家爭鳴”知識后,同學們在一起討論本班任課老師的管理風格。下列說法正確的有①語文趙老師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諳儒家真諦②數學錢老師深入了解學生,知己知彼,頗有道家風范③科學孫老師講究順其自然,無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④ 社會李老師嚴格執行班規,照章辦事,深受法家影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10年義烏卷)在美國西點軍校,一個2000多年前的中國人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軍事思想受到了學員的追捧。這個人是A.孫臏 B.孔子 C.韓非子 D.孫武六.說明秦始皇、漢武帝和唐太宗的主要活動及影響1、(2010年義烏卷)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9分)義烏位于浙江中部,目前實有人口180多萬,以漢族為主,有回、苗、壯等23個少數民族。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置烏傷縣,屬會稽郡。唐武德四年于烏傷置稠州,六年分設烏孝、華川兩縣,七年(624年)廢稠州,合兩縣稱義烏縣。1988年5月撤縣設市。(1)在秦王政設烏傷縣前,義烏實行的是什么行政管理制度?(1分)(2)唐武德七年(624年)設“義烏縣”,三年后的義烏人迎來了一個歷史上著名的封建“治世”,這一“治世”的名稱是什么?(1分)它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2分)(3)義烏撤縣設市時中國最鮮明的時代特點是什么?(2分)(4)開放的義烏吸引了大量少數民族群眾,作為義烏人,在日常交往中應如何維護民族團結?(2分)(1)分封制(1分) 圓形方孔線(1分)(2)貞觀之治(1分)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與發展,民族關系融洽,社會安定,國力增強。(從不同角度寫出兩點即給2分,共2分)(3)改革開放(2分)(只寫改革或對外開放給1分)(4)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語言文字(寫出兩點即給2分,共2分。答出其它符合題意的要點,也可酌情給分)2、(2010年衢州卷)“地方推行郡縣制,小篆成為規范字,焚書坑儒搞專制。”這一順口溜反映的是 ▲ 實行的統治措施。A.秦始皇 B.漢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3、(2010年麗水卷)“從地方推行郡縣制,小篆成為規范字,焚書坑儒搞專制。”這一順口溜反映的是_____實行的統治措施。A.秦始皇 B.漢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4、(2010年湖州卷)在漢代,人們把玉門關、陽關以西,包括今天新疆以及更遠的地區稱為西域。下列屬于中國古代政府加強對今天新疆地區管理的舉措有①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府” ②漢武帝平準噶爾貴族叛亂③清政府在該地區實施改土歸流 ④清朝平定天山南路的回部貴族叛亂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5、(2010年杭州卷)我國著名史學家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一書中講到:“漢宰相是采用領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則采用委員制。”這里的委員制是指A.三分九卿制 B.科舉制C.三省六部制 D.內閣制6、(2010年臺州卷)“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教訓,勵精圖治,在位期間出現了清明的統治時期,史稱“ ▲ ”。A.貞觀之治 B.開元盛世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興七.比較英國和法國革命、美國獨立戰爭的概況1、(2010年紹興卷)在民主國家里,法律便是國王;在專制國家里,國王就是法律。下列國家中最早開始從“國王就是法律”向“法律便是國王”轉變的是( )A.英國 B.法國 C.美國 D.中國2、(2010年湖州卷)“在那個距今二百多年前的時代里,殖民地聯合起來挑戰宗主國是破天荒的大事,……與大英帝國的戰爭一直艱苦地打了八年,最終贏得了獨立。”——摘自《大國崛起》解說詞。這段話反映的重大歷史事件是A.中國北伐戰爭 B.美國獨立戰爭C.法國大革命 D.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八.了解兩次世界大戰的性質和主要史實1、(2010年紹興卷)統計圖表能幫助我們分析歷史。從下表中我們可以分析得出的結論有第一、二次世界大戰情況比較表①戰爭是人類的浩劫 ②兩次戰爭引起了世界的劇烈震蕩③兩次戰爭都是正義與邪惡的較量 ④和平事關各國人民的福祉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2010年杭州卷)(共14分)201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5周年,世界各國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紀念活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法西斯侵略與反法西斯侵略的戰爭,是正義占用邪惡的戰爭。材料一:法西斯的暴行(圖十,奧斯威辛集中營的被關押者;圖十一,毫無人性的日本法西斯分子)⑴根據材料一,說明法西斯的“邪惡”表現。(2分)⑵1942年是“正義戰勝邪惡”的關鍵一年,請舉出這一年影響戰爭走向的兩件大事。(2分)材料二:中國作為亞洲反法西斯戰爭的主戰場,抗擊了70%的日本侵略軍,最終以3500多萬兒女捐軀為代價,戰勝了日本法西斯。⑶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簡述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作用。(4分)⑷1945年2月,英、美、蘇三國領導人舉行會議,討論有關戰后重大問題,請說出這次會議的名稱。(1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后,世界形成了東西方對峙的格局,簡述其形成的原因及標志。(5分)⑴德國法西斯對猶太人實行種族滅絕政策。日本法西斯對中國人民實行血腥屠殺。(寫出一點得1分)⑵1942年初,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聯盟。1942年開始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并最終勝利,成為整個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轉折點。(2分,言之成理,既可得分)⑶根本原因: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結果。(2分,如答全民族的抗戰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勝利均得2分,答美國在日本投放原子彈和蘇聯參戰均不給分)作用: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2分)⑷雅爾塔會議。(1分)原因:戰后美國成為世界頭號強國,為實行稱霸全球的戰略,放棄了戰時與蘇聯的結盟,轉而反蘇、反共;(2分)戰后蘇聯的國際威望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批人民民主國家誕生,形成了社會主義陣營。(2分)標志:“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華沙條約組織”兩大軍事集團成立。九.了解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理解羅斯福新政的特點及作用1、(2010年義烏卷)1929年爆發的經濟危機席卷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下列沒有被波及的國家是A.日本 B.蘇聯 C.美國 D.德國2、(2010年衢州卷)羅斯福新政實施期間,為解決嚴重的失業問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提供工作機會代替賑濟 B.規定最低工資標準C.規定最高工時標準 D.允許工人與雇主集體談判3、(2010年湖州卷)下列屬于羅斯福新政內容的有①在金融領域進行一系列改革 ②國家承建公共工程③取消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標準 ④建立社會保障制度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4、(2010年臺州卷)美國歷史上的羅斯福新政讓美國逐步擺脫經濟危機,新政的特點是 ▲ 。美國奧巴馬政府以史為鑒,出臺了一系列復蘇經濟的刺激計劃以擺脫金融危機。A.政府干預經濟 B.規定工人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C.采取以工代賑 D.建立社會保障制度▲歷史上的政權更替十.了解中國古代主要朝代的興替1、(2010年衢州卷)下面能大致反映北宋與少數民族政權并立的示意圖是A B C D2、(2010年湖州卷)下列有關中國古代主要朝代興替呈現正確的是①夏→商 ②秦→漢 ③元→宋 ④隋→唐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3、(2010年杭州卷)2010年1月1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在北京舉辦年度考古學論壇,“河南安陽曹操高陵”被列為2009年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之一,引起了社會各個層面的普遍關注。下列關于曹操事跡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挾天子以令諸侯”,取得政治優勢B.與劉備、孫權聯軍在赤壁展開激戰C.完成北方的統一D.廢掉漢獻帝,建立魏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十一.說明清朝的建立及其對國家統一的貢獻1、(2010年義烏卷)下列屬于清政府采取的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措施是A.在西南率先改土歸派 B.在北方修筑長城C.設筑藏大臣 D.派鄭和下西洋2、(2010年衢州麗水卷)清朝政府為鞏固和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采取的措施有①實行三省六部制②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推行改土歸流③設立駐藏大臣④平定準噶爾部、回部貴族叛亂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近代中國逐漸落伍十二.了解鴉片戰爭前歐美和中國的政治經濟概況1、(2010年杭州卷)16世紀前后,歐洲誕生了新的社會階層,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變化。以下事例能作為上述觀點佐證的有①新興資產階級大力宣傳人文精神②“知識就是力量”觀點的提出,大大深化了人們對自然的認識③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被譽為“科學革命的開端”④16世紀被稱為“科學的世紀”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2、(2010年金華卷)(10分)[被世界漠視的時區]1601年,明朝萬歷年間,一臺龐大的機械鐘表出現在京城街頭。但在一個習慣用暮鼓晨鐘計時的王朝,那是一個與世界無關的“北京時間”。中國遠離著世界,世界卻在近代化進程中突變。(1)發端于歐洲的世界近代史,都是以西方國家的近代化節點作為時間標志。請列舉這些作為西方國家的近代化節點的歷史史實,至少二例。(4分)(2)遠離世界的中央帝國,偶有近代化的聲響擾亂清夢,卻依然在沉睡中渾然不覺。請列舉一個中國近代擾亂清夢、追求近代化的史實。(2分)[受人注目的北京時間]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倫敦金融峰會新聞中心的時間顯示墻上,只懸掛著3個時鐘:“華盛頓時間”、“倫敦時間”和“北京時間”。(3)短短60年,新中國將一個幾百年來被世界漠視的時區,標注為舉世矚目的“北京時間”。這一切,始于60年前那個開天辟地的時間。這一開天辟地的歷史事件是什么?(2分)結合所學知識,說說為什么這一事件成為中華民族的歷史新紀元?(2分)(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工業革命。(答出二點即可。4分)(2)洋務運動、維新變法、辛亥革命。(任舉一例即可,2分)(3)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民成了國家的主人。(2分,若答出綜合國力增強,得1分。)十三.分析近代中國逐漸落伍的原因▲近代歷史上中國人民的奮斗歷程十四.說明近代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及其影響1、由于中國人閉關自守,驕傲自滿,三次災難性的戰爭使他們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國的戰爭,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戰爭,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戰爭。在這些戰爭中所遭到的恥辱性的失敗,迫使中國人打開大門……(摘自美國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有刪改)。據些回答16—18題:1.(2010年溫州卷)材料中的第一次戰爭是指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2、(2010年湖州卷)在中國近代,下列哪一條約簽訂以后出現了右圖局面A.《南京條約》B.《北京條約》C.《馬關條約》D.《辛丑條約》3、(2010年臺州卷)圓明園遺跡靜靜地向世人訴說著歷史的恥辱,百余年前這一世界名園遭受 ▲ 野蠻的劫掠焚毀,淪為廢墟。A.日本侵略軍 B.英法聯軍C.沙俄軍隊 D.八國聯軍十五.說明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概況及影響由于中國人閉關自守,驕傲自滿,三次災難性的戰爭使他們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國的戰爭,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戰爭,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戰爭。在這些戰爭中所遭到的恥辱性的失敗,迫使中國人打開大門……(摘自美國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有刪改)。據些回答16—18題:1.(2010年溫州卷)材料中的第二次戰爭失敗后,清政府一些官員認識到西方“堅船利炮”的威力。掀起了一場向西方學習軍事技術,以求自強的運動。這場運動是指A.洋務運動 B.維新變法運動 C.新文化運動 D.五四運動2.(2010年溫州卷)材料中的第三次戰爭的交戰雙方,同樣裝備著“堅船利炮”,卻以清朝的慘敗而告終。它暴露了清朝政治體制的腐朽。清朝實行的政治制度是A.三權分立制 B.民主共和國制度 C.君主專制制度 D.君主立憲制度3、(2010年義烏卷)1862年洋務派開設的同文館,是中國最早的新式學堂。下列關于這個學堂創辦初期的場景描述,正確的是A.有一些外國教師在學堂授課 B.學堂座落在環境優美的上海黃浦江畔C.學生入學后一律要剪掉辮子 D.大批科舉出身的人紛紛涌入學堂學習4、(2010年紹興卷)(12分)從史料中汲取信息是學習和研究歷史的基本方法。閱讀史料“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印象”,回答問題。史料一圖① 18世紀初歐洲漫畫 圖② 19世紀末日本漫畫 圖③ 2009年美國《時代》封面史料二 昔同治(1862~1874)初年,德相畢士麻克(人名)語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興,中國其弱乎 日人之游歐洲者,討論學業,講求官制,歸而行之;中人之游歐洲者,詢某廠船炮之利,某廠價值之廉,購而用之,強弱之原,其在此乎 ”——引自梁啟超《論變法不知本原之害》請回答:(1)請你列舉18世紀前中國在科技方面取得的一項重大成就及其對世界的影響,以印證圖①制作者所表達的中國印象的合理性。(2分)(2)圖②作者心目中的中國印象與圖①對比發生了巨大變化,對引起這一變化的原因史料二中的德相畢士麻克早在同治初年就闡述了自己的觀點,請你運用所學知識概括出這一觀點,并結合近代中國有關史實予以說明。(6分)(3)圖③的作者用“中國時刻”表達著對當今中國崛起的肯定和贊嘆。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時刻”,作為炎黃子孫的你,應當如何從這二三百年的發展歷程中吸取精神力量,自覺承擔起歷史責任?(4分)24.(12分)(1)本題是開放性設問,學生答案只要列舉18世紀前中國在科技方面的一項重大成就及其對世界的影響即可。示例:宋元時期的火藥武器應用于戰爭,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巨大轉折點。(2)德相畢士麻克認為引起這一變化的原因在于中國看重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沒有學習西方的思想和政治制度,以“自強”、“求富”為口號的洋務運動只注重西方先進技術等的學習,沒有觸動中國的政治體制,最終導致甲午戰爭中的慘敗。(3)我們要樹立民族自信心,做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要胸懷天下,放眼世界,有開放的心態,要勇于創新,銳意改革;立足實踐,從小事做起,做一個自覺承擔社會責任的公民。5、(2010年衢州卷) (8分)20世紀以來,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經歷了三次歷史性巨變,展現了中華民族嘔心瀝血的奮斗歷程。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表格。人物圖像人物姓名(2分) ① ② 鄧小平歷史功績(4分) ③ 領導人民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 ④共同追求(2分) ⑤①孫中山 ②毛澤東 ③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④實行改革開放,中國的發展進入現代化建設新時期。(若答“開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可) ⑤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國家富強),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言之有理即可)6、(2010年寧波卷)(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翻開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近80年的歷史,人們發現溫和的改良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中國落后挨打的現實,必須徹底埋葬舊制度。于是革命黨人舉起義旗,發動革命,推翻舊王朝,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和制政府。然而,這場革命引起的變化畢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后,不平等條約沒有廢除;從農村到城市,很多人家還是把君主當作神來供奉。(1)材料中的“改良”和“革命”是指哪些歷史事件 它們有哪些共同之處 (5分)(2)這場“革命”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哪些變化 結合材料談談對“這場革命引起的變化畢竟是有限的”這句話的認識。(5分)(1)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2分)探索現代化道路、向西方學習、力圖挽救中華民族危難等。(3分)(2)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社會生活發生變化等。(3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多數中國人的精神面貌沒有根本改變。(2分。照抄材料不給分)7、(2010年臺州卷)下列仁人志士中,主張進行革命,推翻清朝統治,仿效西方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的是 ▲ 。A B C D十六.了解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概況1、(2010年杭州卷).圖二為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偉大人物,以下簡短說明與圖片人物相吻合的是A.創辦《新青年》雜志,率先舉起“民主”、“科學”大旗B.發表《新紀元》一文,歌頌十月革命C.率先提出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D.創作《狂人日記》,批判封建禮教十七.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及其創建紅色根據地的概況十八.了解北伐戰爭和紅軍長征的概況十九.知道抗日戰爭中的重大事件,探討抗戰勝利的原因和意義1、(2010年溫州卷)(11分)【兄弟鬩墻】1936年10月21日,蔣介石對張、楊(指張學良和楊虎城)進行訓話,一再強調,要分清敵人的遠近,事情的緩緊。不“安內”,而輕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中華民族抗日全史》我跟蔣先生(指蔣介石)的沖突,就是他是要“安內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內”。——《張學良口述歷史》(1)在1927—1936年的十年中,蔣介石為了“安內”,對中國革命犯下了哪些罪行?(2分)(2)1936年,為了讓蔣介石由“安內”轉向“攘外”,張學良、楊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動?(2分)【同仇敵愾】毛澤東說:“直到現在國民黨還是一個大政黨,擁有龐大的軍隊,這個軍隊在抗戰頭兩年打仗打得比較好,現在總算也還在打日本……”——《同赫爾利的談話》(3)請列舉國民黨軍隊“在抗戰頭兩年打仗打得比較好”的一閃戰役。(2分)(1)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背叛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從1930年開始,蔣介石先后發動五次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圍剿”(2)1936年,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扣押了蔣介石,要求他停止內戰,聯共抗日(或答:1936年,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3)臺兒莊戰役2、(2010年紹興卷)實物資料是一種歷史證據。二戰中,日本侵略者對人類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下列可用來證明日軍所犯罪行的史料包括( )C①731部隊相關遺址 ②奧斯威辛集中營遺址③南京大屠殺慘案相關遺址 ④斯大林格勒戰役照片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3、(2010年湖州卷)中國抗日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抗戰時期,中國軍民傷亡人數達3500多萬,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000億美元。材料直接反映了中國的抗日戰爭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組成部分 ②直接抗擊了德、意、日法西斯國家③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付出了重大犧牲 ④得到了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的支持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二十.理解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及意義1、(2010年溫州卷)(11分)【敗走麥城】1950年,敗退臺灣的蔣介石在反思失敗的原因時曾說,此次戰爭(指解放戰爭)的失敗實在是國民黨自己打倒了自己!(4)你如何看待蔣介石的這一說法?請簡要說明理由。(5分)(4)如1:蔣介石的觀點是有道理的。國民黨內部不團結,政治上實行獨裁,失去民心。如2:蔣介石的觀點是沒有道理的。中國共產黨贏得了人民群眾普遍的擁護和信任;毛澤東的高超軍事指揮藝術,人民解放軍的英勇戰斗才是國民黨失敗的原因。如3蔣介石的觀點是片面的。綜合上述兩方面理由即可。2、(2010年義烏卷)右圖選自教材《新中國的誕生》一課,編寫人員選用這幅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說明A.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B.當時中國的社會生產力低下C.毛澤東具有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D.民心向背是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3、(2010年杭州卷) 某地初中同學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從20世紀40年代中期的國民黨報刊中,查閱到一些民主人士對毛澤東的稱贊:“彌天大勇”、“一身系天下之安危”。這些民主人士主要稱贊毛澤東A.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舉 B.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的膽魄C.在北平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的決定 D.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偉業▲共和國的風雨歷程二十一.理解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1、(2010年溫州卷)有人根據圖2編了一首順口溜:“一棵玉米沖九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嚇得月亮直彎腰。”這首順口溜反映的現象出現于A.土地改革時期B.“一五計劃”時期C.大躍進時期D.文化大革命時期2、(2010年義烏卷)2009年,“吳晗先生誕辰100周年·逝世40周年”紀念會在北京和家鄉義烏相繼舉行。下列與吳晗先生含冤逝世有關的運動是A.抗美援朝 B.大躍進運動 C.人民公社運動 D.文化大革命3、(2010年紹興卷)實現好、維護好廣大農民群眾根本利益歷來是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下列標志著我黨已實現徹底消滅封建土地制度,真正解放農民這一目標的事件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C.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4、(2010年湖州卷)(9分)我國農村60年發展見證了共和國風雨歷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據不完全統計,新中國成立初期特別是“一五”時期,農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率達10%左右。1978年后,農民均收入更是大幅提高,年均增長率達到12.7%。材料二:下面兩幅圖反映了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出現的失誤與挫折。⑴材料一中的我國農民收入在兩個時期快速增長分別得益于哪些農業政策?(3分)⑵材料二中的圖一和圖二各反映了哪兩大歷史事件?(2分)⑶上述材料說明了我國農村60年的發展既有經驗又有教訓,這對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有哪些啟示?(4分)⑴“一五”期間,我國先后完成了土地改革和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2分)1978年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分)⑵圖一反映了大躍進運動,圖二反映了人民公社化運動。(2分)⑶必須不斷堅持改革,充分調動生產積極性;必須正確認識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必須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不能急于求成。(4分)5、(2010年杭州卷)2010年2月,由中國教育報和中國教育電視臺聯合主辦的“2009年度中國教育新聞人物”評選結果揭曉,錢學森獲得了“中國教育新聞人物特別獎”。錢學森是A.為我國原子彈研制作出貢獻的科學家B.被稱為“紡織大王”的愛國資本家C.提出我國蘊藏著豐富石油資源的地質學家D.曾獲得諾貝爾獎的教育學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巨大變化二十二.理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和意義二十三.了解“一國兩制”的涵義及其實踐1、(2010年紹興卷)澳門回歸十多年來,GDP以年均近15%的增幅快速增長,人均GDP已達3.9萬美元,成為全球最活躍的微型經濟體。這一事實表明,“一國兩制”的實行A.融洽了中國人民的感情 B.增強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感C.刺激了特區經濟的繁榮和發展 D.保持了特區生活方式的長期不變2、(2010年金華卷)澳門回歸十年來,生產總值由472.87億澳門元增加到1718.67億澳門元;到2009年底,政府財政儲備是1999年的40多倍。這些成就的取得離不開①“一國兩制”方針的正確指引 ②澳門毫不動搖地堅持社會主義制度③中央人民政府對澳門的支持 ④澳門特區政府高效施政、高度自治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和平與發展二十四.理解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二十五.分析威脅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二十六.了解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地域分布,分析造成南北問題的原因1、(2010年寧波卷)(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2010年5月9日,俄羅斯隆重舉行紀念衛國戰爭勝利65周年閱兵式,2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和國際組織代表參加了紀念活動,并向為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無名烈士墓獻花。國家主席胡錦濤參加慶典時強調:“今天的和平來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材料二:200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國慶閱兵式隆重舉行,展示了國威軍威。近百年抗爭求獨立,六十年奮斗鑄輝煌。在不斷的探索中,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開創了兩條獨具特色的道路。(1)材料一反映了當今時代的哪一個主題 (1分)(2)材料二中的“兩條獨具特色的道路”是指哪兩條道路 (2分)(3)上述兩則材料對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哪些啟示 (3分)(1)和平(1分) (2)農村包圍城市的獨特的革命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分)(3)努力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1分)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各民族團結一心等。(2分。兩方面,言之有理即可)2、(2010年麗水衢州卷)2009年,全球饑餓人口數量達到10.2億,平均每6秒鐘就有一個孩子餓死,非洲大陸仍然是饑餓的重災區。這說明A.南北貧富差距是世界不安寧的根源 B.發展中國家都分布在非洲C.發展仍然是當今世界的一大主題 D.和平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3、(2010年湖州卷)下列事件反映發展主題的是①美國政府向阿富汗增兵 ②G20峰會商討應對金融危機③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全面啟動 ④胡錦濤與奧巴馬共同出席核安全峰會A.②③ B.②④C.①③ D.①④4、(2010年杭州卷)冷戰結束以后,世界局勢的發展引人矚目。對于當今世界局勢的表述,正確的有①世界正在向多極化發展 ②和平成為時代主題之一③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已經建立 ④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有新的表現A.①②③④ B.①③C.②④ D.①②④▲人口、資源與環境二十七.說明我國人口、資源、環境的現狀及其對社會發展的影響二十八.掌握我國解決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措施二十九.理解人口、資源、環境問題之間的關系,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1、(2010年溫州卷)世博會的主題既體現了全球的共同興趣,也涉及市民的日常生活以及他們最關注的領域。材料一:1933年美國芝加哥世博會第一次提出世博會主題——“一個世紀的進步”。科學的巨大力量貫穿著人類歷史的進程。這個世紀的進步就是科學技術應用的結果。科技改變生活,科技改變世界。(1)請我列舉一項工業革命期間給人們生活帶來巨變的科技成就。(2分)材料二:下表是幾屆世博會的主題時間 主題1998年 海洋——留給未來的遺產2000年 人類——自然——科技——發展2005年 自然、城市、和諧——生活的藝術(2)以上各屆世博會的主題共同體現了人類在尋求怎樣的發展道路?(3分)材料三: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結合這一主題,上海某調查組進行了一次調查,圖6是其中一組數據。(3)從圖6可以看出,就業是公眾最為關注的因素,請從我國人口特點的角度來分析就業難的原因。(4分)(4)從圖6中選擇一個你關注的因素(除“就業“外),談談其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4分)(1)舉出一項工業革命期間的科技成果即可。如:電燈(2)可持續發展之路(3)人口數量大、人口素質不高,給社會帶來了嚴峻的就業壓力。(4)選擇一個因素,問題表述清楚,解放對策合理即可。如:我關注的因素是“醫療”:其存在的問題是“就醫難,看病貴”;解決對策是: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加強社區醫院建設、完善醫療保障制度。2、(2010年紹興卷)(15分)一切始于世博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世博會是科技成果的收藏者和展示者。請你為下列科技成果與最早展示它的世博會連線。(3分)①蒸汽機 A.1851年倫敦世博會②飛機 B.1873年維也納世博會③電動機 C.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會(2)世博會是文明演進的承載者和推動者。世博會直面人類社會發展的矛盾與困境,它不斷變化的主題傳遞著人類文明發展的新理念。下表中世博會的不同主題共同反映出哪一發展理念?為什么這一理念備受世人關注?(8分)近30年來部分世博會主題一覽表年份 舉辦地 主題1982年 美國諾克斯維爾 能源——世界的原動力1984年 美國新奧爾良 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1985年 日本筑波 居住與環境——人類居家科技1990年 日本大阪 人類與自然1999年 中國云南 人與自然——邁向21世紀2005年 日本愛知縣 超越自然——大自然的智慧再發現2010年 中國上海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3)播種希望,開啟未來是上海世博會承擔的使命。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相關鏈接中的城市生活案例是如何向世人展示城市能讓生活風美好的。(4分)【相關鏈接】丹麥歐登塞賽倡導將騎自行車作為一種娛樂修閑的方式,推行騎自行車取代汽車的公共計劃;西班牙馬德里致力“公共廉租屋的創新實驗”,為窮人建造好房子,讓每一個人都感到城市的舒適和宜居;日本展館面對老齡化社會,展示了能承擔看護、醫療和家政援助具有高難度控制技術的伙伴機器人;德國展館展示了只有參觀者齊聲鼓掌或呼喊才能在空中輕易搖擺的重達1.5噸的金屬球……25.(15分)(1)①——A;②——C;③——B。(2)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可持續發展理念)。自然資源是人類安身立命的基本條件,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20世紀60年代以來出現的一系列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已嚴重制約人類的生活、生存和發展,使人們認識到必須尋求一條人口、資源與環境相互協調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維護好人類生存和發展必需的資源和環境基礎。(3)倡導低碳生活方式;崇尚公平和正義;發揮科技對生活的作用;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合作。3、(2010年寧波卷)中國的北京、上海、南京等30多個城市積極參與2010年“地球一小時”熄燈活動,全球有6000多個城市10多億人共同參與。這說明①我國積極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②解決環境與資源問題的關鍵靠科技③節能減排已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 ④倡導低碳生活得到世界各國的積極響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10年寧波卷)(8分)請結合右圖,回答問題。(1)右圖呈現了我國的哪些人口問題 (2分)(2)上述人口問題對我國發展帶來哪些不利影響 (3分)(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右圖中兩條曲線形成的原因。(3分)(1)①我國人口持續增長;②人口總量大。(2分) (2)①生態失衡(或環境惡化);②就業壓力增大,影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或上學難、就醫難、住房難、交通擁擠等);③資源的人均占有量減少(或資源短缺)制約經濟的發展等。(3分)(3)原因:①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老年人口數量增長很快(人均壽命延長或自然死亡率降低)。(1分)②實行計劃生育,人口出生率下降。(1分)③人口出生率下降,使人口增長速度趨緩。(1分)▲當代市場經濟對個人和社會生活的影響三十.知道現代經濟中“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三十一.理解“因地制宜、優勢互補”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意義1、(2010年臺州卷)★建設美好新疆 構筑民族長城★(14分)古老的絲路訴說著曾經的輝煌,某班學生開展以“新疆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為主題的探究活動,請你參與。收集信息信息一:新疆地圖信息二:最近,中央批準設立喀什經濟特區,舉全國之力把喀什建設成為世界級的國際化大都市。喀什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沖,具有“五口通八國,一路連歐亞”的獨特區位優勢,是祖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 整理分析【昔日新疆】(1)新疆是古代西域一部分,請寫出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的時間、標志性事件?(2分)(2)伴隨著共和國的風雨歷程,1952年—1978年新疆、浙江經濟發展緩慢,請你談談主要原因。(3分)【今日新疆】(3)讀新疆地圖,A是我國的鄰國 ▲ ,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請列舉新疆人民因地制宜發展農牧業的生產方式兩例。(3分)(4)結合圖表中的信息分析為什么國家設立喀什為經濟特區?(3分)※ 拓展延伸【明日新疆】(5)新疆是我國多民族聚居的區域,我們中學生應該如何維護民族團結?(3分)(1)西漢(公元前60年);西域都護府的設立。(2分)(2)經歷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等挫折。(3分)(若從政策存在失誤等方面回答酌情給分)(3)哈薩克斯坦;(1分)利用天山四季放牧、利用坎兒井(發展綠洲農業)澆灌。(2分)(4)喀什地理位置優越,與我國鄰國中五國相接壤,有利于對外開放;自然資源豐富,可以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為了加速新疆的經濟發展,縮小東西部差距,實現共同富裕。(3分)(5)自覺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的責任和義務;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尊重各民族的語言文字;與破壞民族團結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爭。(3分)▲經濟全球化三十三.理解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及其影響1、(2010年溫州卷)海爾集團在全球建立了29個制造基地,191個海外貿易公司,全球員工總數超過6萬人,已發展成為大規模的跨國企業集團。這一現象體現的世界經濟發展趨勢是A.區域集團化 B.政治多極化C.產品單一化 D.經濟全球化2、(2010年湖州卷)(10分)2010年5月至10月,第41屆世博會在中國上海舉行。世博會就是一個微縮的世界,是“地球村”的生動寫照。置身宏大的世博園,人們最能切身感受到的是“蓋今之天下,乃地球合一之天下”的道理。上海世博會既是向世界展示中國的舞臺,也是世界加強與中國溝通的橋梁。這是中國的機遇,也是世界的機遇。根據材料,回答問題:⑵材料體現了當今世界哪一發展趨勢?這一發展趨勢對世界經濟的發展產生怎樣的積極影響?(4分)⑵經濟全球化。(2分)經濟全球化有利于世界范圍內資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各國各地區加強經濟技術合作;有利于世界經濟和人類的發展。(2分)3、(2010年金華卷)當今國際社會中,在美國領先世界的同時,歐盟努力地用同一個聲音說話,“金磚四國” (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展望五國”( 越南、印尼、南非、 土耳其、 阿根廷)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正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這一現象表明A、當今世界的發展問題基本解決 B、國際格局走向多極化C、經濟發展趨向全球化 D、國際經濟新秩序已基本建立▲國際組織三十四.知道歐盟、世界貿易組織和聯合國及其作用1、(2010年義烏卷)2010年,希臘因債務危機引發了國內大規模罷工。對希臘債務危機最有可能進行實質性干預的區域性國際組織是A.歐洲聯盟 B.聯合國 C.世界貿易組織 D.亞太經合組織2、(2010年杭州卷)某國際組織的基本職能是:制定和監督多邊貿易規則,組織多邊貿易談判,解決成員國之間的貿易爭端。該組織是A.聯合國 B.七十七國集團C.歐洲聯盟 D.世界貿易組織3、(2010年臺州卷)震后向海地派遣維和部隊的國際組織是 ▲ 。A.世貿組織 B.歐盟 C.聯合國 D.綠色和平組織圖十圖十一北宋西夏 金金 遼北宋遼金 北宋西夏 遼北宋圖二新疆、浙江國內生產總值比較表(億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