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0—2011學年上學期思政社會期中測試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1 2 3 4 5 6 7 8 9 10D B C C D A D B D B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A D C D D C C C D A21 22 23 24 25B D B D D二.材料分析題(44分)21.(1)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分)(2)極大地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使中國很快解決了十多億人口的溫飽問題(6分)(3)低水平,不全面,發展不平衡(2分)(4)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2分)22.和平和發展(4分)恐怖主義,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4分)加強南北對話和南南合作,發揮聯合國作用,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4分)(4) 對內: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對外: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倡導國際新秩序。(4分)23.澳門 中國(4分)葡萄牙殖民者,16世紀中葉(4分)根據一國兩制方針。中葡兩國政府于1987年4月簽訂了《中葡聯合聲明》。1999年12月,中國正式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設立澳門行政區。(8分)三.簡答題(6分)24.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2分)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和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我國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相適應的;促進了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推動了我國生產力的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所以要不斷完善這項基本經濟制度。(4分)2010—2011學年上學期思政社會期中測試試卷答題卷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1 22 23 24 25二.材料分析題(44分)21.(1)18位村民的協議做出了怎樣的創造性的決定?(2分)(2)這一偉大的創造對中國而言有何歷史性的意義?(6分)(3)目前我國的小康是什么樣的小康水平?(2分)(4)到新中國成立100周年的時候,我國的社會發展目標是什么?(2分)22.材料一表明了當今世界存在什么問題?(4分)造成材料一所反映的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請結合材料二,談談國際社會應如何構建一個共同繁榮的和諧社會?(4分)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式,應該采取怎樣的內外政策?(4分)23.文中的“媽港”指什么地方?“母親”又是指誰?(4分)“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中的“他們”指誰?“他們”又是在何時擄去“我的肉體”的?(4分)“我”又是怎樣回到“母親”懷抱的?(8分)三.簡答題(6分)24.現階段我國實行什么經濟制度?(2分)為什么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4分)考場號: 班級: 姓名: 座位號:……………………………………裝……………………………………訂……………………………………線…………………………………………201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思政社會期中測試試卷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1.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集團的建立,標志著( )A. 冷戰政策的開始 B.美國開始推行霸權主義政策C. 美蘇開始軍備競賽 D.東西方對峙格局的形成2.1990年__的獨立,標志著殖民時代的結束。( )A. 古巴 B. 納米比亞 C. 埃及 D. 印度3.標志著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徹底消滅的事件是( )A. 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 B. 1953年國民經濟的恢復C. 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D.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4.被稱為“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的是( )A. 土地改革 B.農業生產合作社C.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D.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5.當今時代的主題是( )A.資源與環境 B. 人口與發展 C.和平與建設 D.和平與發展6.冷戰結束的標志是( )A.蘇聯解體,東歐劇變 B.伊拉克戰爭爆發C. 北約轟炸南聯盟 D.東歐國家社會主義的發展7.南北問題實際上是( )A. 人口問題 B. 資源問題 C. 和平問題 D. 發展問題8.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在( )A. 1970年 B.1971年 C. 1972年 D. 1978年9.在人口,資源,環境,發展中起關鍵作用的是( )A.資源 B.環境 C.發展 D.人口10.2009年6月14日至20日是我國第19個全國節能宣傳周,主題是“推動使用節能產品,促進擴大消費需要”。下列做法不符合這一主題的是( )A.拒絕使用一次性木筷 B.購物時使用一次性塑料袋C.出門時隨手關閉電源 D.把家里的電燈換成節能燈11.我國當前面臨的主要生態破壞問題是( )A.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B.土地荒漠化和氣候變暖C.三廢問題 D.赤潮問題12.《呂氏春秋》中的“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旨在說明( )A.魚類資源十分稀缺使人類吃不到魚B.人類的捕魚技術越來越高C.水資源的短缺,無法為魚類提供生存環境D.人類采取掠奪的方式開發自然資源要付出代價13.世界上最典型的人口大國是中國和印度,人口過多給這些國家帶來了眾多負面影響。下列屬于人口眾多帶來的負面影響是( )①就業壓力大②生態環境遭到破壞③勞動力逐漸減少④居民住房緊張A. ①②③ B. 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14.下列全部屬于可再生資源的是( )A.礦產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 B.煤礦資源、生物資源、土地資源C.草場資源、鐵礦資源、稀有金屬資源 D.風能、水能、太陽能15.目前全球三分之二的國家和地區,五分之一的人口面臨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作為重大的環境問題( )①直接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②說明環境問題只是某個國家和地區的問題③反映了環境問題是關乎全球的問題④說明人類與自然環境總是不協調的A. ①② B. ②④C.①④ D.①③16.當代中國最基本的國情是( )A.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 B.我國有著位居世界第一的人口數量C.正處于并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D.生產力低,發展不平衡17.黨的基本路線核心內容是(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B.發展生產力C.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D.實現現代化18.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上了一個臺階,取得偉大成就的原因是( )①我們始終以人民的利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②國家從基本國情出發,堅持黨的基本路線③我們始終只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一興國之要④正確處理了改革,穩定,發展三者的關系A. ①②③ B. ②③④C. ①②④ D.①③④19.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 )最高國家權力機關B.最高國家行政機關C.基本經濟制度D.根本政治制度20.社會主義的最終目的是( )A.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 B.建設全面小康社會C.總體達到小康水平 D.綜合國力趕上發達國家21.我國正承受著“銀色浪潮”的沖擊,這里的銀色是指( )A.白色垃圾對環境的污染 B.老年人數量的增加帶來的老齡化問題C.土地荒漠化,鹽漬化造成的資源短缺D.水土流失,土地干涸造成的缺水問題22.2009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迅速,但未來幾年的就業壓力依然很大,就業形勢嚴峻。這說明( )①我國社會的要矛盾依然突出②我國的人口素質普遍較低③我國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加就業機會④我國經濟已經超負荷發展A. ①② B. ③④C.②③ D.①③23.香港和澳門回歸后保持了繁榮發展,這證明( )A.香港和澳門實行社會主義是完全正確的B.一國兩制的方針是完全正確的C.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體現 D.我國已經實現了祖國的完全統一24.在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A.是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B.保證少數民族享有高度自治的權利C.保證各族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 D.是人民民主在少數民族地區的具體體現25.當的十七大報告,把黨領導下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范疇,這充分說明了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①是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最有效途徑②有利于維護全體公民的根本利益③更好的體現基層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④符合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群眾民意A. ①②③ B. 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二.材料分析題(44分)21.30多年前,安徽鳳陽小崗村18位農民在協議上按下歷史性的手印,掀開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我國目前正在實施三步走戰略,爭取早日實現全面小康。(1)18位村民的協議做出了怎樣的創造性的決定?(2分)(2)這一偉大的創造對中國而言有何歷史性的意義?(6分)(3)目前我國的小康是什么樣的小康水平?(2分)(4)到新中國成立100周年的時候,我國的社會發展目標是什么?(2分)22.材料一:2009年,國際格局總體穩定,局部震蕩,巴以沖突進一步演變為軍事進攻,在短期內很難看到和平進程取得長足進展。美國增加對阿富汗駐軍。朝鮮和伊朗核問題舉步維艱。南北差距繼續擴大,國際經濟關系不平等的現狀依舊。材料二:2009年9月,我國國家主席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了《同舟共濟,共創未來》的講話,努力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材料一表明了當今世界存在什么問題?(4分)造成材料一所反映的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請結合材料二,談談國際社會應如何構建一個共同繁榮的和諧社會?(4分)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式,應該采取怎樣的內外政策?(4分)23.“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文中的“媽港”指什么地方?“母親”又是指誰?(4分)“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中的“他們”指誰?“他們”又是在何時擄去“我的肉體”的?(4分)“我”又是怎樣回到“母親”懷抱的?(8分)三.簡答題(6分)24.現階段我國實行什么經濟制度?(2分)為什么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1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思政社會期中測試試卷.doc 答案 .doc 答題卷1.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