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 2 3 4 5 6 7 8B D C A D B B A9 10 11 12 13 14 15 16A D B B C C C D古塘中學2011社政中考模擬答案17. (1)家庭保護 受教育權 生命健康權(2)家庭教育、家庭保護不到位;家庭關系不和諧。其他原因:社會環境復雜;未成年人法制觀念淡薄;缺乏社會經驗,辨別是非能力較弱,自我保護意識淡薄;意志薄弱,自控力差,經不住不良誘惑等。;(3)國家社會、學校、家庭、未成年人自身等角度提建議。18. (1)中國一步一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2分)(2)辛亥革命,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等均可(4分)(3)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了.19. (1)根本原因: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原因:堅持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有黨的正確領導和全國人民的艱苦奮斗;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保護環境和資源的基本國策;大力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等等。(言之有理即可,答出兩點即可得分)(2)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3)①中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高。②中國的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③我國的對外開放極大地了世界經濟的發展,世界離不開中國。(言之有理即可,答出兩點即可得分)20. (1)孟子的“民為貴、君為輕”的思想(或者孟子主張仁政,要統治者減輕對人民的剝削,輕搖薄賦的思想)(2)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憲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普通法律是根據憲法制定的,是憲法的具體化。(3)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三年解決‘入園難’是上學難的教育問題,解決的對策: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優先發展教育;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加大政策扶持如免除城鄉義務階段學雜費等。收入分配是分配問題,解決的對策是:堅持我國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縮小城鄉貧富差距,堅持科學發展等。保障房是住房難問題,解決的對策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國家出臺調控房價的措施;加快保障房建設;提高保障房質量等。穩定物價是物價過快上漲的問題。解決對策是:國家出臺政策穩定物價;加快經濟發展,保障物資供應等。21. (1)、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后,日本通過《馬關條約》割占臺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等領土;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被日本殖民50年之久的臺灣回到祖國懷抱。(2)、體現中國和平、合作、負責任的大國形象;體現了中華民族樂于助人的傳統美德等。答到兩點即可得分。(3)、發展的主題。積極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加強對話與合作;在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的框架內解決矛盾;加強自身的經濟建設等。22. (1)、亮點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政府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縮短城鄉差距,科學發展等。亮點二:因地制宜、發展經濟;亮點三:科教興國戰略。)(2)、科技創新(3)、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文明和諧、人民幸福美滿等)(任意2點即可))古塘中學2011社政中考模擬卷一、選擇題1.2011年3月1日,國務院正式批復《浙江省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 成為規劃的核心區。A.杭州灣 B.寧波--舟山海域 C.象山港 D.溫州2.九年級學生小方被網絡世界所吸引,不僅在家里整天沉迷于網絡游戲,就連出門在外也常用手機上網玩游戲.為此,學習成績急劇下降,身心健康也深受影響.這啟示我們A.抵制網絡誘惑,網絡游戲絕對不能玩 B.加強網絡管理,禁止未成年人上網C.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拒絕并遠離網絡 D.網絡有利有弊,要善于發揮它的積極作用3. 2011.2溫家寶總理在回答網友“堅決到底”的問題時說:“無論什么人,有多高職務,只要他們違法亂紀,貪污受賄,都會受到嚴厲懲處,這個問題絕不手軟。”溫總理的話體現了法律是A.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B.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C.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D.是專門懲罰違法貪污分子的4.2010年起實行全省電子學籍連網,擅自擇校,無法注冊學籍。此項規定的目的是為了減少義務教育段的擇校現象,維護教育公平。下列對“教育公平”的理解正確的是 ( )A.教育公平的保障是規則公平 B.教育公平的前提是教學條件等同 C.教育公平的基礎是收入平均 D.教育公平的目的是根除教育差距5.2011年2月,鐵道部長劉志軍因嚴重的違法違紀行為而東窗事發,被免去黨組書記職務。這說明 ①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②反腐敗是當前我們的中心工作 ③中國共產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法律維護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6. 201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30年來深圳充分發揮獨特的區位優勢,吸收利用外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闖出了一條開放發展之路。這表明對外開放①符合當今時代特征②是經濟特區的特有權利,與其他地區無關③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④要借鑒和吸收一切先進的東西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7. 2011年春晚“你吹響你的蘆笙,我彈起我的冬不拉,你拉起你的馬頭琴,我吹響我的嗩吶……吹出一曲團結友愛的歌吧”材料表明我國各民族建立了怎樣的新型民族關系?( )A.平等、團結、互助、和諧 B.平等、團結、共同繁榮C.民族區域自治 D.和平、互助、合作8.在下列幾種比例尺的地圖上,量算距離最精確的是( )A. 1:10000 B. 1:100000 C. 1:1000000 D. 1:1000000009.2010年我國廣西、云南、貴州、四川、重慶五省市遭遇嚴重干旱,給生產生活帶來重大影響。這五省市都位于A .南方地區 B .北方地區 C. 青藏地區 D. 西北地區10.浙江省發展現代農業的氣候優勢是( )A. 海陸兼備 B .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C. 平原廣闊 D. 季風氣候影響顯著,夏季雨熱同期11.“翻倒,翻倒,喝得醉來吐掉。轉來轉去自行,千匝萬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詩人徐來軍的這首《調笑令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描寫的是我國古代的哪項科技發明( )A曲轅犁 B筒車 C秧馬 D木質棉紡車12.由澳門中華民族團結促進會、香港青年聯會、臺灣原住民發展協會等聯合廣州市青年聯合會共同發起的“兩岸四地青少年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動于2010年4月16日在廣州啟動。“辛亥革命是兩岸四地同胞共同的歷史,振興中華是兩岸四地青年共同的使命。”廣州中山大學張逸帆同學的倡議,引起了在場港澳臺青年的共鳴。這一活動表明( )①兩岸四地青年共同擔負著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責任②兩岸四地的交流與溝通,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③兩岸四地的交流與溝通,是我國的統一大業已經實現的表現④加強兩岸四地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是發展先進文化的基礎工程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13.2010年10月1日,我國的“嫦娥二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10月26日,我國的滬杭高鐵正式通車,使我國高速鐵路運營歷程達到7431公里,居世界第一位。我國在2010年取得的成就集中到一點是( )A我國的科技水平突飛猛進,成為世界科技強國B我國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C堅持黨的基本路線D實行了改革開放,引進西方先進技術14.在上海世博園區里,大量建筑屋面安裝了太陽能板和雨水因收系統,能實現清潔發電和節約自來水;一些外國國家館的外墻甚至用大豆纖維、藤條和竹子這些綠色材料建成。這樣做①勞民傷財,是做秀 ②有利于落實科學發展觀,節能減排,建設生態文明③體現了低碳、環保的理念 ④體現了科學技術改變人類生產生活的力量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 ①②④15. 在中國,每年由于酒后駕車引發的交通事故達數萬起;酒后駕車的危害觸目驚心,已經成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殺手”。對于酒后駕車的行為①只要小心駕駛,無大礙 ②擾亂了正常的交通秩序③是不珍愛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的表現 ④是犯罪行為,要受到刑罰處罰A.②③④ B .②④ C. ②③ D . ①16.2010年10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2010年10月底開始,在全國開展為期半年的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開展這一專項行動①有助于營造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環境 ②能從根本上消除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假售假的行為③有助于增強企業競爭力、創新積極性和誠信守法意識 ④有助于提高消費者識假辨假能力,自覺抵制假冒偽劣商品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二、非選擇題17.(8分)材料一:全國政協委員、空政文工團副團長韓紅在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上帶來題為“完善國家干預機制,促進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提案,希望讓困境中的孩子生活得更有尊嚴。據調查:不少乞討兒童是被父母操縱或被"出租"行乞的,不少流浪兒童被公安部門解救、民政部門救助后,回家又被遺棄。材料二:據北京市海淀區檢察院少年檢察處處長楊新娥介紹,海淀區檢察院曾經對2010年辦理的未成年人案件做過一個抽樣調查,抽取了111個司法社工介入的個案,這些個案家庭關系一般的占48%,關系不良的占34%,關系和諧的僅占18%。材料三:“目前迫切需要國家層面盡快建立強有力的兒童保護綜合機構。”中國兒童福利與收養中心國內收養部主任冀剛說。材料一反映法律對未成年人的哪一特殊保護未能實現?可能侵犯未成年人的哪些權益?(寫出兩個)(2分)材料二說明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原因是什么?你認為除此之外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原因還有哪些?(寫出兩個)(2分)結合以上材料請你從不同的角度談談如何促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兩個角度各兩個建議)(4分)18.(8分)仔細閱讀下面文字材料,根據所學的《歷史與社會》知識,回答相關問題。有學者指出:1840年—1949年間的中國歷史經歷了“沉淪”、“谷底”、“上升”三個階段,在1840年到1900年期間,中國歷史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為“沉淪”,從1901年到1920年期間,中國歷史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為“谷底”,即黑暗到黎明的交錯期,是為上升集聚力量的時期。1921年以后,中國歷史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為“上升”了。(1)從歷史的角度來說,學者所謂的“沉淪”的真實含義是什么(2分)(2)“谷底”期間中國發生了許多大事,請你找出一個可以看做為上升集聚力量的事件并闡明理由。(4分)(3)你如何理解1921年以后,中國歷史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為“上升”了 (2分)19.(10分)材料一: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內閣府2010年8月16日公布的估算結果顯示,中日兩國以美元計算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雖然今年上半年總體日本高于中國,但僅從二季度數據來看,中國已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材料二:雖然今年第二季度中國的GDP總量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中國的人均GDP卻只有日本的1/10。中國現代化走到今天,先進落后并存,新舊矛盾交織,面臨諸多前所未有的挑戰。 材料三:在天津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2010年新領軍者年會(第四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溫家寶指出,中國經濟增長為主要經濟體和周邊國家創造了大量需求,成為世界經濟復蘇的重要引擎,極大地增強了世界戰勝國際金融危機的信心。(1)閱讀材料一,中國成為世界第二,這一信息令國人振奮,你能說說為什么我們會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4分)(2)閱讀材料二,你認為“一個真實的中國”指的是什么?(2分)(3)閱讀材料三,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復蘇的重要引擎,極大地增強了世界戰勝國際金融危機的信心,說明了什么?(4分)20. (7分)民生問題關系到人民的福祉和社會的發展穩定。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摘自《孟子》材料二:為了保障民生,維護公民參加社會保險和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合法權益,使公民共享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根據憲法,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該法律已由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通過,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這部法律因關系重大民生問題而引起了廣泛關注。材料三: 2011年全國兩會,引起了億萬網民的空前關注。根據搜索網站的搜索“十個兩會熱詞”,其中涉及到民生問題的由:“幸福感”、“ 三年解決‘入園難’”、“ 收入分配”、“保障房”、“穩定物價”等,網友們對此進行了評議。(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概述孟子關于民生問題的基本主張。(1分)(2)、根據材料二,簡要分析你對“根據憲法,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的理解。(2分)(3)、根據材料三,說說目前解決民生問題的根本途徑。選擇一個材料三中提到的“兩會熱詞”,說說其反映的民生問題及解決的具體對策。(4分)21. (8分)材料一:2010年9月,日本喊上保安廳出動巡邏船,扣留在臺灣附屬島嶼釣魚島海域捕魚的中國漁船和船員,在中國政府的已在抗議下,日本釋放被扣漁船和船員。但是,日本政府堅持對釣魚島的主權,并加強與美國的軍事同盟。材料二: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地區發生9.0級強烈的證,引發大規模的海嘯和嚴重的核泄漏,造成重大人員和財產損失。3月13日,中國國際救援隊一行15人抵達日本重災區巖手縣,參加地震救援。材料三:2010年,中國的GDP總量實現了對日本的超越。中日兩國在旅游業、鋼鐵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新的合作成果,實現了互利共贏,形成了較去年更廣泛的產業依賴。與此同時,隨著貿易與金融關系不斷發展,兩國在進出口、匯率、國債、食品安全等領域的矛盾也日益凸顯出來。(1)“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結合材料一運用相關史實進行分析。(2分)(2)材料二中“中國國際救援隊趕到日本進行救援”體現了教材中哪些觀點?(2分)(3)材料三反映了當今世界的什么主題?針對材料三中提到的中日兩國“矛盾也日益凸顯出來”,我國可以采取哪些途徑緩解矛盾?(4分)22. (7分)寧波市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通過寧波市“十二五”規劃綱要。這一綱要主要有以下各個亮點:亮點一:讓人民生活更有品質。十二五期間,不僅要保證10%的經濟增長速度,而且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上漲10%以上,農民人均村收入增幅計劃達到10.5%。亮點二:打造國際強港,海洋經濟引來歷史機遇。實現兩大轉變,即“世界大港”向“國際強港”、“交通運輸港”向“貿易物流港”轉變。亮點三:創造智慧城市,提升信息化水平。把握物聯網等新一輪信息技術發展的新機遇,以全國電子商務試點城市建設為契機,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城市化的融合。亮點四:建設生態文明,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發展循環經濟,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努力建設資源解決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1)、寧波十二五規劃中的亮點四體現教材中:建設生態文明,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觀點。根據這一說法,請你結合教材,分別說明亮點一、亮點二、亮點三體現教材的哪些觀點。(3分)(2)、寧波要“打造國際強港”、 “創造智慧城市”的關鍵靠什么?(2分)(3)、通過材料說說寧波在完成十二五規劃后的美好未來。(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古塘中學2011社會模擬卷答案.doc 古塘中學2011社政模擬卷.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