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一單元 古代亞非文明 單元復習提綱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一單元 古代亞非文明 單元復習提綱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一單元
古代亞非文明——古代埃及
一、古埃及文明
1、地理位置:古埃及位于非洲東北角的尼羅河流域。古埃及文明被認為是“尼羅河的贈禮”。
(★每年尼羅河定期泛濫,帶來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分,有利于農業生產和人類生存。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認為是“尼羅河的贈禮”。)
2、文明發展歷程★:
①興起:公元前3500年,出現若干(奴隸制)小國家
②統一: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初步實現統一。之后經歷了古王國時代、中王國時代、
新王國時代。
③強大:在新王國時代,法老圖特摩斯三世時,古埃及成為強大的軍事帝國。
④滅亡: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國吞并埃及,后來亞歷山大帝國和羅馬帝國先后占領古埃及,
古埃及文明沒有延續下去。
3、文明成就:古埃及天文學、數學和醫學成就最為突出。
①天文歷法:太陽歷是古埃及天文學的突出成就之一。
②數學:由于測量水位、丈量土地和建筑計算等需要,古埃及人發展了數學。
③醫學:制作木乃伊,古埃及人增長了解剖知識。
④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⑤建筑:★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會經濟發展的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結晶。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國王的_無限權力_。
(金字塔是古埃及國王的陵墓,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
二、法老的統治(古埃及的國王稱“法老”)
1、政治地位:法老作為全國最高的統治者,集軍、政、財、神等大權于一身。
2、宗教地位:在宗教上,法老被認為是“神之子”,具有無上的權威。
3、法老統治的衰落:古王國時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權的逐漸衰落。
第一單元
古代亞非文明——古代兩河流域
一、古代兩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兩河流域又稱“美索不達米亞”,意即“兩河之間的地方”,大體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為中心的狹長地帶。(★“兩河”指西亞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2、發展歷程
(1)興起:約公元前3500年,產生了一些以城市為中心的小國。?
(2)初步統一:約公元前24世紀,兩河流域實現了初步統一。
(3)強盛★: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在位時,對外采取各個擊破的策略,統一了兩河流域中下游地區,建立了統一、強大的奴隸制國家。
對內:漢謨拉比實行君主專制制度,加強中央集權,制定《漢謨拉比法典》。漢謨拉比在位時是古巴比倫王國最頂盛的時期。前1595年,古巴比倫王國被外族滅亡。
(4)衰亡:公元前539年,兩河流域被波斯帝國征服,兩河流域文明衰亡。?
3、文明成就
1、文字★: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發明了楔形文字;
2、天文歷法★:制定了陰歷,設置閏月來調整陰歷與陽歷間天數的差距。
3、數學:兩河流域人發明了計數法中的六十進位制;
4、建筑:建造了空中花園。
二、★★《漢謨拉比法典》(用楔形文字刻在黑色的玄武巖上,反映了君權神授的理念。)
1、地位:《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內容:
①古巴比倫存在嚴格的社會等級:分為有公民權的自由民、無公民權的自由民、奴隸三級
②奴隸制度在古巴比倫相當發達,家庭奴隸制是古巴比倫的一大特征;
(男性家長具有絕對權威。奴隸的主要來源是戰俘,也有買賣奴隸的現象)
③商品經濟在古巴比倫較活躍(法典中有許多關于租賃、雇傭、交換、借貸的規定)。
3、實質/目的:維護奴隸主的利益,加強中央集權。
4、評價:《漢謨拉比法典》內容廣泛,從中可以清晰了解古巴比倫社會,是古巴比倫王國留給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表明人類社會的法制傳統源遠流長。?
第一單元
古代亞非文明——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文明
1、文明出現:
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指今天的南亞次大陸。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現于印度河流域。
時間:約公元前23世紀——前18世紀。
早期文明遺址:印度河流域發現的早期文明遺址有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等。
2、文明再現★: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印度北部出現小國。
3、鼎盛時期:
孔雀王朝統治時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時期。表現:
(1)版圖:除印度半島最南端外,基本統一;
(2)經濟:農業和工商業繁榮,出現了許多工商業中心城市;
(3)城市:首都華氏城是當時世界上最繁榮、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4、文明成就:
(1)黃金之國:印度最早發現和使用的金屬是黃金。
(2)大象之國:象兵是古印度的主要兵種。
(3)阿拉伯數字:★起源于古印度,經阿拉伯人傳播到世界各地。
(4)佛像藝術:對中國產生了很大影響。
(5)梵文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
二、森嚴的種姓制度★
1、產生: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后,逐漸建立了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
2、種姓制度的內容:
第一等級是婆羅門,掌管祭祀;(神職人員)
第二等級是剎帝利,掌管軍事和行政權力;(國王將軍官員)
第三等級是吠舍,從事農業、畜牧業和商業;(平民)
第四等級是首陀羅,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構成,從事農業、畜牧業、捕魚業和手工業,要為前三個等級服務。(奴隸)
注:在這四個等級之外,還有最卑賤的“不可接觸者”——賤民,在社會上遭到歧視和凌辱。
3、實質:種姓制度是一種建立在階級壓迫基礎上的社會等級制度。
4、特點:種姓制度各等級之間貴賤分明,世代相襲。低等級的人不得從事高等級的職業,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
三、釋迦牟尼創立佛教★
1、創立:公元前6世紀,喬達摩·悉達多在古印度創立佛教,他被稱為“釋迦牟尼”。
2、教義:反對第一等級婆羅門的特權,提出“眾生平等”(不拒絕低種姓的人入教);
宣揚“忍耐順從”(得到國王和富人的支持)。
3、傳播:前3世紀后,佛教開始向外傳播。
(北傳)古印度——中亞——中國新疆——中國內地(前1世紀)——朝鮮、日本和越南等國
(南傳)古印度——錫蘭——緬甸、泰國、柬埔寨等國
【單元小結】:古代亞非文明(四大文明古國)都是產生于大河流域的農耕文明,在世界上最早進入奴隸社會,實行君主專制,文化成就突出。
古代亞非文明的主要成就:古代埃及的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陽歷;古代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漢謨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佛教、種姓制度、阿拉伯數字、梵文;中國的甲骨文和青銅器等。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樟树市| 襄城县| 太和县| 塘沽区| 辽中县| 阳新县| 浦江县| 峨边| 长兴县| 灵丘县| 东宁县| 平定县| 阿瓦提县| 高台县| 桂东县| 玉山县| 湘阴县| 铜山县| 昌宁县| 岐山县| 新乐市| 泾川县| 姜堰市| 仁寿县| 沙湾县| 仪征市| 临桂县| 丹棱县| 得荣县| 苍溪县| 宁南县| 台江县| 安福县| 定结县| 光泽县| 满洲里市| 清原| 房山区| 虹口区| 兴宁市| 崇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