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探究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教學設計課題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七章第二節《探究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教材分析本節課內容是上節課的一個延續,通過兩個探究實驗:《模擬探究酸雨對生物的影響》和《探究廢電池對生物的影響》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培養學生的環保理念,激發學生的強烈的環保意識,從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為保護環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教法設計本節課的兩個實驗類型相同,可以同時進行分組實驗,但考慮到《探究廢電池對生物的影響》會接觸到有毒物質和實驗后污染物的處理,所以,在實驗設計中,《模擬探究酸雨對生物的影響》做為分組實驗,同時加入當地天然雨水對生物影響的分組實驗,而《探究廢電池對生物的影響》做為演示實驗,為達到實驗對課堂教學服務的目的,兩組實驗都在課前做好,在課堂上展示結果。為了更好的認識到環境破壞對生物的影響,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需要在課前完成探究實驗,在課堂上展示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討論。同時在課外收集涉及環境污染與保護的內容為課堂教學提供更好的補充。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以酸雨或廢電池的危害為例,說明環境污染對生物的不良影響,認識減少酸雨和廢電池對環境影響的有效措施。2.方法與過程:設計并完成酸雨或廢電池對生物影響的探究實驗。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認同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提高環保意識。②從實驗和搜集材料過程,以及探究當地雨水對生物影響的實驗中引導學生關心當地環境狀態,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從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為保護環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③正確認識人類活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辯證關系,培養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環保理念。教學重點酸雨對生物的影響及酸雨的成因,廢電池對生物的影響;減少酸雨和廢電池對環境影響的有效措施。教學難點正確認識人類活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辯證關系。教學方法實驗探究、資料收集、討論交流。課前準備教師準備:課前做《廢電池對生物的影響》實驗,pH試紙、模擬酸雨、天然雨水;PPT課件。學生準備:收集有關酸雨與廢舊電池的資料,包括酸雨的成因及有效減少酸雨危害的方法,廢電池的危害及處理方法等;分組實驗《模擬酸雨對生物的影響》和《本地天然雨水對生物的影響》。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導入(播放PPT中視頻)美麗的地球、生物共同的家園,曾因人類的無知、自私與貪婪,環境被無情的破壞,生物的生存受到嚴重的影響,人類的生活也深受其害,這節課,我們進一步探究環境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欣賞視頻,體會地球的美麗。新課一、模擬探究:酸雨對生物的影響1.認識酸雨:(播放PPT課件中視頻)什么是酸雨?酸雨是怎樣產生的?2.實驗設計:(虛擬軟件演示實驗的操作過程)測定模擬酸雨、天然雨水、清水的pH。3.展示實驗,敘述本小組實驗的結果。(PPT展示)4.討論:(P115實驗后討論題)5.認識酸雨的危害。(PPT展示酸雨的嚴重地區,對生物和環境的危害)6.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什么?7.控制酸雨,從我做起!(通過討論,認識環保行動可以從小事做起,人類的美好生活不一定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1.觀看視頻,了解酸雨的發現閱讀回答。2.學會使用pH試紙,并測定三種液體的pH。3.分析實驗,得出結論。4.結合收集的資料討論。5.根據教材和資料認識酸雨的危害。6.結合教材與資料回答。7.小組討論交流,怎么通過自己的行動為控制酸雨做出自己的努力。二、探究:廢電池對生物的影響1.電池中含有哪些物質?會對環境造成哪些危害?2.演示探究實驗。(虛擬軟件演示實驗操作過程)3.重金屬有哪些危害?(介紹重金屬進入人體后的特點)4.百度搜索①“廢電池”(介紹教材為2001年版本,我國早就認識到廢電池對環境的危害,并制定了相關規定,要求國內電池制造企業逐步降低電池汞含量,2002年國內銷售的電池要達到低汞水平,2006年達到無汞水平;)②“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認識廢電池污染控制的重點,需要回收處理的電池類型等。)5.搜索“南孚電池”。6.討論:通今天的學習,你認為電池能亂丟嗎?(廢電池種類很多,并非所有類型的電池都做到了對環境沒有或者污染很小,所以電池不能亂丟;同時電池含有很多可回收資源,做為垃圾丟棄了很可惜。)1.結合教材與資料回答。2.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結論。3.結合教材內容回答。4.閱讀網頁內容,了解在1997年底,國家經貿委、中國輕工總會等9部門聯合發出《關于限制電池汞含量的規定》,使電池低汞到無汞,為環境所做的努力。5.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官網。了解電池真的對環境沒有污染了嗎?6.小組討論交流。STS閱讀:溫室效應和臭氣層破壞了解大氣污染的其它種類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