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7張PPT)第一課民族危機與中國人民的英勇抗爭從1840年鴉片戰爭起,中國頻繁受到列強的侵略掠奪,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列強入侵面前,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為捍衛國家主權和爭取民族獨立而英勇抗爭。怎樣的時局是“一目了然”的?熊代表俄國,虎代表英國,蛇代表德國,蛤蟆代表法國,太陽代表日本,鷹代表美國。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與虛弱19世紀末的中國被視為可以任人宰割的獵物暴露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企圖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義和團沒有形成統一的組織,他們一般是以八卦名目自立團號。義和團的信仰也很不一致,各團壇無統一固定的信仰,只有“神靈附體”“刀槍不入”的迷信思想基本一致。他們信仰的神靈五花八門,大都是《封神榜》《三國演義》《西游記》《三俠五義》等小說或戲曲中的人物,在“上法附體”時,想起誰就說是誰“附體”,如孫悟空、豬八戒、趙云、關羽、黃天霸、竇爾敦等人物都成了附體的神靈。義和團由山東、直隸一帶的義和拳、民間秘密結社和練拳習武的組織發展而來。19世紀末,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和外國傳教士活動的猖獗,這些組織逐漸由反清的秘密結社或單純的習武團體,轉變為具有廣泛群眾性的反帝斗爭組織。外國資本無節制地進入中國,外國商品無限制地涌入,這一方面提升了中國人的生活品質,另一方面使許多中國人的生活難度在加大,許多下層民眾的生活狀況較之戰前不是有所改善,而是進一步惡化。有了這種最直接的個人生活體驗,中國人尤其是廣大農村民眾在將這種責任歸罪于朝廷的同時,他們更直接的感受就是:仰仗洋槍洋炮而作威作福的洋教士們以及他們所豢養的所謂教民幾乎沒有什么好東西。他們的憤怒對準這些洋教士和中國教民。--馬勇《義和團的崛起與覆滅》為什么底層人民會仇恨洋教士?他們形成了什么組織?一、義和團運動1、興起原因:材料1:“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勸奉教,真欺天,不敬神佛忘祖先。女無節義男不賢,鬼子不是不所添。如不信,請細觀,鬼子眼珠都發藍······不用兵,只用團,要殺鬼子不費難。燒鐵道,拔電桿,海中去翻火輪船。大法國,心膽寒,英美俄德哭連連。一概鬼子都殺盡,我大清一統太平年。”材料2:“最恨和約,誤國殃民。上行下效,民怨不伸。”1、根據材料1指出“鬼子”指什么?義和團運動爆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根據材料2和所學知識指出“和約”、“民怨不伸”各指什么?義和團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鬼子”指帝國主義侵略者。“和約”指帝國主義國家與中國簽定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民怨不伸”指侵略者欺壓百姓,而中國人民卻無處申冤。直接原因:教會勢力猖獗,導致人民起來反抗。根本原因:帝國主義瓜分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義和團為什么會在山東興起?甲午中日戰爭后(19世紀末),山東先后遭受日、德、英等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災難極為深重。1895年1月,日軍在榮成灣登陸1897年,德國在山東設總督府1898年,英國強租威海衛2、興起時間、地點:凡是信基督教的中國人,殺。戴西洋眼鏡的,殺。穿西裝的,殺。會說英語的,殺。留過學的,殺。和外國人做朋友的,殺。家里有外國書籍的,殺。娶或者嫁外國人的,殺。他們甚至抵制一切和洋人有關的東西如:洋樓,拆。鐵路,扒。電線,剪。電燈,砸。鐘表,扔。火車,燒。結合以上所學,談談你對義和團運動的看法。義和團團民的暴行拳民正在破壞鐵路團民與侵略軍奮勇搏斗濫殺無辜盲目排斥西方文明 義和團仇視一切與洋人有關的東西,有用洋物者“必殺無赦,若紙煙,若小眼鏡,甚至洋傘、洋襪,用者輒置極刑。曾有學士六人倉皇避亂,因身邊隨帶鉛筆一支,洋紙一張,途遇團匪搜出,亂刀并下,皆死非命。”對開明官紳,維新派人士,義和團更是明言打殺,要“拆毀同文館、大學堂等,所有師徒,均不饒放”。義和團殺洋人盲目排斥西方文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資料1在西方列強的壓力下,清政府任命袁世凱為山東巡撫。光緒二十四年十一月(1898年12月),袁世凱上任后,馬上對義和團采取血腥的屠殺政策。資料2清政府致各省督撫電文:此次義和團民之起,數月之間,京城蔓延已遍,其眾不下數十萬,自兵民以至與王公府第,處處皆是,同聲以洋教為仇,勢不兩立。剿之,則即刻禍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圖挽救。根據以上材料分析清政府對義和團的策略發生了怎樣的轉變?為什么?剿殺招撫以“招撫”代替“剿滅”,并承認其合法地位義和團發展迅速,一時難以剿滅,改用“招撫”辦法企圖控制和利用義和團義和團運動的發展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發展到京津地區。 1900年6月起,義和團大規模進京,其強盜本性才真正暴露出來。搶教民之財物是常事,坐地賣所搶之物亦有之。7月15日開始,義和團進攻聚集在宋家河的三千多名教民;除了屠殺教民外,義和團更濫殺無辜,與教會無關的中國人被義和團殺害,數量遠超被害教民,難以統計(單北京死于義和團手下的有十數萬人)。3、義和團運動的發展:資料一:光緒二十六年(1900)五月二十五日(6月21日),清政府正式發布宣戰詔書,給各省督撫發布招撫義和團上諭,并給義和團發放銀兩及糧米……在宣戰上諭發布后的第四天,慈禧就向李鴻章等人解釋說,朝廷這樣做,實在有萬不得已的苦衷,因為義和團聲勢浩大,剿之則即刻禍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圖挽救。資料二:對于此次宣戰的矛盾心情,慈禧在后來逃難時與懷來知縣吳永的談話中表露得十分清楚:“我本來是不想跟洋人撕破臉的,中間一段時期,因洋人欺負得太狠了,也不免有些動氣。”帝國主義列強決定聯合鎮壓義和團運動。組建“八國聯軍”,順勢發動侵華戰爭。口號:扶清滅洋口號的核心是“滅洋”,其斗爭鋒芒直指外國侵略者。說明當時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銳,已成為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口號體現了義和團運動鮮明的愛國主義思想,起到廣泛動員群眾參加反侵略斗爭的作用。“扶清”,說明義和團沒有認清清政府的反動本質,從而放松了對清政府的警惕,導致被清統治者利用和控制。而“滅洋”又包含了反對一切與“洋”有關的事物,不能正確區分外來侵略和外來文明,帶有籠統的排外色彩,具有明顯的其局限性和落后性。進步性局限性4、口號:聽命于聯軍的巡捕將義和團團民押往刑場慈禧下令剿殺義和團,并無恥地請求八國聯軍助剿。義和團在中外反勢力的鎮壓下失敗。慈禧頒布的“絞殺義和團”的詔令5、結果:失敗原因:主觀:農民階級局限性客觀: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1.沒有統一領導、嚴密的組織,是自發的2.沒有科學理論指導,利用迷信手段3.對封建統治這認識不清,行動具有盲目性“中國群眾……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氣”。“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與兵力,可以統治此天下生靈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實為下策”。瓦德西義和團運動表現出了中華民族不甘屈服的反抗精神,粉碎了列強瓜分中國的迷夢。是一場以挽救民族危亡為目的的反帝愛國運動6、性質:7、意義: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認中國“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氣。”2.興起時間、地點:1.興起的原因:3.口號:4.發展:19世紀末山東“扶清滅洋”1900年春京津地區列強劃分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根本),外國傳教士在各地胡作非為,導致人民起來反抗(直接)。5.結果:在中外勢力的聯合鎮壓下失敗一、義和團運動7.意義:6.性質:是一場以挽救民族危亡為目的的反帝愛國運動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1900年6月,八國聯軍在大沽口登陸,從天津向北京進犯,挑起大規模的侵華戰爭。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英國、法國、美國、俄國、德國、日本、意大利、奧匈帝國1.爆發:資料“此案之初,義和團實為肇禍之由。今欲拔木塞源,非痛加鏟除不可”“嚴得查辦,務盡根誅。” ——慈禧太后出逃中發布上諭由資料可知,清政府是怎樣對待義和團的?義和團廊坊大捷義和團在東郊民巷與外國軍隊發生激戰沿路遭到義和團頑強阻擊,被迫退回清政府被迫對各國宣戰清政府利用義和團對付列強,同時達到削弱義和團的目的2.經過:八國聯軍不斷增兵,攻占了天津、北京。被八國聯軍炮毀的天津城墻被八國聯軍大炮轟毀的天津街市被八國聯軍炮火轟毀的北京正陽門(前門)。八國聯軍進入紫禁城八國聯軍不斷增兵,攻占了天津、北京。在八國聯軍炮火下燃燒的北京城狼狽西逃的慈禧1900年8月29日《笨拙》慈禧太后攜光緒帝和親信大臣,倉皇逃往西安。慈禧逃跑途中,下令清軍“剿滅”義和團,并請求八國聯軍助剿。八國聯軍侵華過程中對中國人民犯下了滔天的罪行黃包車上都是八國聯軍搶劫來的財物八國聯軍封鎖街道,逐戶進行搶劫聽命于聯軍的巡捕將義和團團民押往刑場八國聯軍槍殺中國人民美軍在天津搶劫的銀子翰林院藏書室46000多冊古籍被洗劫一空拍賣搶劫來的財物各國公使、商人紛紛進入紫禁城的乾清宮,踐踏清帝的寶座。“所有中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將永遠不能查出,但為數必極重大無疑。”瓦德西材料一英國人記載說:“北京成了真正的墳場,到處都是死人,無人掩埋他們,任憑野狗去啃食躺著的尸體”。材料二《庚子大事記》七月二十一日(8月15日)記載:“皇城之內,殺戮更慘,逢人即發槍斃之,常有十數人一戶者,拉出以連環槍殺之。以致橫尸滿地,棄物塞途,人皆踏尸而行。?皇城以外地區的情況亦皆如此。于是,城里居民“百家之中,所全不過十室”,街巷“尸首堆積如山”。罪惡滔天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與德、俄、英、法等11個帝國主義國家簽訂了空前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辛丑條約》簽訂圖3、結果:1901年,簽訂《辛丑條約》《辛丑條約》的內容及影響①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以海關稅、鹽稅等稅收作擔保。②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③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外國軍隊駐扎在從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沿線要地。④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增加了人民的負擔,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使館界成為國中之國。清政府完全處于各國軍隊的影響和控制之下。中國在軍事上失去了自主權,嚴重損害了國防安全。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墮落為“洋人的朝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南京條約》(鴉片戰爭)1.割香港島給英國;2.賠款2100萬銀元;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4.關稅協定《馬關條約》(甲午戰爭)1.中國把遼東半島、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2.增辟通商口岸;3.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4.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辛丑條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賠款白銀4.5億兩;2.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3.撤毀大沽炮臺以及北京至天津海口的各個炮臺;從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重要地區允許外國軍隊駐守4.保證永遠禁止中國人民反對外國侵略者的行為前后條約相比,《辛丑條約》的簽訂使資本主義國家獲得哪些新的侵略權益?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慈禧太后對列強沒有把她作為“禍首”來懲辦,感激涕零,保證今后要清政府淪為“洋人的朝廷”時間侵華戰爭條約影響1840—1842年1856—1860年1894—1895年1900—1901年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中國是如何一步一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滄桑回眸以史為鑒鴉片戰爭后,清政府為什么總是挨打和失敗?滄桑回眸以史為鑒落后就要挨打!1900年-1901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840-1842年鴉片戰爭1856-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1898-1900年義和團運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義和團.mp4 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pptx 八國聯軍侵華.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