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節尿的形成和排出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根據新課程教學的要求,能夠引導啟發學生,描述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和各個器官的功能。2.學生能夠熟練掌握腎單位的結構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2、培養學生利用小組合作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通過腎單位結構和功能的學習,形成人體結構和功能相互適應的觀點。2.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探索精神。二、教學重點:1、泌尿系統的組成和功能2、腎臟的結構三、教學難點1、腎單位的結構四、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師:今天上午,我很高興和你們一同學習,祝愿我們在這節課里,共同進步,共同快樂!首先請同學們看一段影片。(播放影片)師:影片中田世國的母親為什么要換腎?她得了什么病?(出示一段文字簡介“尿毒癥”)師:由此可見,我們體內產生的廢物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對我們的危害是很大的,那么,我們體內的廢物是如何排出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人體代謝廢物的排出》第二節《尿的形成和排出》。二、探究新知:(一)、泌尿系統的組成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60頁到62頁的課本和圖片,討論下列問題。(課件展示)1、泌尿系統主要由哪些器官組成?各有什么樣的功能?2、注意觀察腎動脈與腎靜脈以及腎的顏色,推測血液是怎樣進出腎臟的?學生看書、思考、討論,教師巡回指導。(課件展示:一、泌尿系統的組成及功能)師:請學生代表回答泌尿系統的功能。生1:腎臟:形成尿液生2::輸尿管:輸送尿液生3:膀胱:暫時儲存尿液生4:尿道:排出尿液展示課件:血液流經腎臟圖片。師:請回答血液怎樣進出腎臟的。生:血液經腎動脈流入腎臟,經腎靜脈流出腎臟。(二)、腎臟的結構師:腎臟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請看和腎臟相連的三根管道(展示課件腎臟的完整外觀圖),分別是腎動脈、腎靜脈、輸尿管,連接的部位是腎門。師:請看腎臟在人體的位置(展示腎臟在人體的位置),位于人體腹腔后壁、脊柱兩側。師:再看腎臟的外形和顏色(展示羊腎和蠶豆圖片),可見腎臟的外形像蠶豆。師:歸納總結:(展示課件總結一){小結一:(一):腎臟位置和形態1.位于人體腹腔后壁、脊柱兩側;2.蠶豆形;3.腎門處有腎靜脈、腎動脈、輸尿管出入腎臟。師:尿液在腎臟中怎樣形成尿液的,這需要到腎臟內部去研究一下。現在我們要對腎臟解剖并觀察。(展示課件:實驗:觀察腎臟的結構){思考:尿液是怎樣產生的?實驗:觀察腎臟的結構1.觀察腎臟的外部形態、顏色。2.觀察腎門處連接的腎動脈、腎靜脈、輸尿管開口。3.縱剖開腎臟,觀察其內部結構。4.比較皮質和髓質的顏色差異,推測結構有什么不同?各自執行什么功能?}師:我們來看一下觀察腎臟的結構視頻(播放觀察腎臟的結構視頻實驗)師:這是我解剖豬的腎臟,請你們觀察。(展示豬的腎臟實物,讓學生觀察)。師: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腎臟的結構(展示腎臟外觀圖和縱剖圖)。師:歸納總結:腎臟的宏觀結構。(展示課件){小結二:(二)腎臟的結構1.宏觀結構皮質:外周,毛細血管豐富,顏色深。髓質:內側,顏色淺。腎盂:腎臟中央的空腔,匯集尿液}(三)腎單位結構師:我們再來看一下,在顯微鏡下腎臟的結構。(展示課件探究新知二:腎單位的結構)每個腎臟由100多萬個腎單位組成。每個腎單位包括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三部分,腎小球和腎小囊組成腎小體,主要分布在腎臟的皮質部分,腎小管主要分布在腎臟的髓質部分。(三)腎單位結構師:請看腎單位的結構模式圖。(展示腎單位的結構圖)對照課本圖說出這些結構名稱。。生回答腎單位結構名稱。師:請仔細看一下腎小球和腎小囊(展示課件腎小體解剖學形態),問:1.腎小球是由什么構成的?生答:毛細血管球。師:想想:2.腎小囊壁與腎小球壁相比,有什么共同特點?師生共答:它們都是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利于腎小球的過濾作用。師:3、腎小管有什么特點?生:腎小管長而曲折,周圍纏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有利于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師:歸納總結:2.腎單位是腎臟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師:請同學們制作腎單位模型,請看注意和提示。請同學們前后四人一小組,做好分工,合作完成制作模型,請參看已經制作好的模型做。三、當堂練習(一)、牛刀小試:1.腎臟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A、腎小體B、腎小球C、腎單位D、腎小管2.泌尿系統由、輸尿管、尿道。3.每個腎單位包括、、腎小管(二)、鏈接中考(3)學以致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