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節植物的主要類群(第2課時)教學目標1.概述種子植物的特點和生活環境;2.舉例說明種子植物與人類的關系;3.識別當地常見的種子植物;4.認同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種子植物的主要結構特點及其與人類的關系。【教學難點】種子植物的主要結構特點。課前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預習本節內容。觀察校園中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建議使用活動卡片:【活動設計】觀察校園里的植物)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播放多媒體資源,引出新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建議播放視頻:【生物世界】獨特的種子傳播)【學生】觀看視頻,感受種子植物與苔蘚和蕨類植物不同,種子植物能產生種子并用種子進行繁殖。二、講授新課(三)種子植物主要以種子繁殖【教師】講述:前面我們學習的苔蘚、蕨類植物都是沒有種子的,用孢子繁殖。種子植物是用種子來繁殖的。【學生】聽講,通過使用交互動畫,了解種子植物具有種子,且種子的外形具有多樣性。【教師】種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類群。所有的種子植物都有兩個基本特征:1.體內有維管組織、韌皮部和木質部;2.能產生種子并用種子繁殖。種子植物可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教師】裸子植物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學生】閱讀教材、回答。【教師】評價、小結:裸子植物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以及熱帶、亞熱帶海拔較高的山區。全世界有裸子植物800多種,我國有250多種,被譽為“裸子植物的故鄉”。【教師】裸子植物有什么特點?【學生】閱讀教材、回答。【教師】評價、小結:裸子植物的種子裸露著,其外層沒有果皮包被。【教師】與裸子植物不同,被子植物的種子外有果皮包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43頁內容關于被子植物的內容。【學生】閱讀教材,歸納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感受被子植物種類繁多、分布最廣、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特點。【教師】指導學生觀看教材第43頁被子植物圖片,嘗試闡述被子植物與人類的關系。【學生】觀看圖片,聯系生活,闡述被子植物與人類的關系。【教師】總結、評價。【教師】建議播放微課:【知識解析】種子植物(微課)。使學生了解裸子、被子植物不同特征。【學生】聽講,了解裸子、被子植物不同特征。【教師】指導學生使用交互動畫:【知識探究】植物的分類練習,學生通過練習,能夠區分不同類群的植物。【學生】使用交互練習。課堂反饋1.“五一”假期小明在植物園游玩,下列哪項是他觀賞到的被子植物(C)A.卷柏B.銀杏C.椰子樹D.紅豆杉2.槐樹屬于被子植物的主要依據是(C)A.能進行光合作用B.用種子繁殖后代C.種子外有果皮包被D.有根、莖、葉的分化四、課堂小結【教師】和學生一起小結本節的知識,學生邊講教師邊板書,或通過課件展示。第3節植物的主要類群(第1課時)教學目標1.概述苔蘚、蕨類植物的特點和生活環境;2.舉例說明苔蘚、蕨類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其與人類的關系;3.識別當地常見的苔蘚、蕨類植物。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苔蘚、蕨類植物的主要結構特點及其與人類的關系。【教學難點】苔蘚、蕨類植物的主要結構特點。課前準備教師準備:葫蘆蘚(或小墻蘚)、鐵線蕨(或腎蕨)的新鮮材料或臘葉標本、帶有球果的松枝、蠶豆花及果實等;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預習本節內容,觀察周圍常見的各類植物。(建議使用活動卡片:【活動設計】觀察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及其生活習性)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播放多媒體資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建議播放視頻:【生物世界】植物生長快鏡頭)【學生】觀看視頻,感知植物世界的神奇。二、講授新課【教師】課件展示植物進化系統樹,使學生對自然界中的植物類群及進化先后關系有初步宏觀的認識。【學生】觀看圖片。【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39頁活動內容,并完成討論。【學生】進行活動并討論各個類群代表植物的主要特征。【教師】請小組代表分享本小組的課前活動(觀察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及其生活習性)中,關于苔蘚植物的觀察結果。【學生】仔細聽其他小組的分享,參與討論。【教師】評價、總結苔蘚植物的主要形態、結構特征及其生活習性:苔蘚植物主要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沒有真正的根,它的假根沒有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功能,只起著固定植物體的作用;莖弱小,沒有輸導組織;葉片綠色,小而薄,除進行光合作用外,還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學生】觀察圖片,聽講。【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40、41頁介紹苔蘚植物與人類的關系這部分內容。【學生】閱讀教材,歸納苔蘚植物與人類的關系。【教師】評價、總結:1.苔蘚植物大都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非常敏感,可作為監測空氣污染的指示植物;2.苔蘚植物通常密集而成片生長,植株之間的縫隙能夠涵蓄水分,對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作用;3.許多苔蘚植物是植物界的拓荒者,在被火山摧毀的地帶或燒毀的林地上,苔蘚植物也是先鋒植物之一,它與土壤的形成有密切關系;4.苔蘚植物也是北極凍原的主要綠色植物,是馴鹿等植食動物的食物之一。(二)蕨類植物出現輸導組織,適應陸地生活【教師】請小組代表分享本小組的課前活動(觀察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及其生活習性)中,關于蕨類植物的觀察結果。【學生】仔細聽其他小組的分享,參與討論。【教師】評價、總結蕨類植物的主要形態、結構特征及其生活習性:蕨類植物生活在森林、溪溝、田野的陰濕環境里,植株比苔蘚植物高大,一般都具有根、莖、葉等器官,并有輸導組織和機械組織。在葉的背面常常長有孢子囊群,成熟的孢子散落出來,在潮濕的土壤上發育成葉狀體。【學生】聽講,掌握蕨類植物的主要形態、結構特征及其生活習性。【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41頁介紹蕨類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與人類的關系這部分內容。【學生】閱讀教材,歸納蕨類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與人類的關系。【教師】評價、總結:1.大量的古代蕨類植物形成了煤炭;2.蕨的嫩葉是非常可口的野菜;3.貫眾、卷柏等可入藥;4.腎蕨、芒萁和巢蕨為觀賞植物;5.水中生活的滿江紅是優質的綠肥和飼料。【教師】總結苔蘚、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活習性。三、課堂反饋1.小宇在爬山時采回一株植物做標本,它有根、莖、葉的分化,葉背面有孢子囊群。這株植物所屬的類群是(C)A.藻類植物B.苔蘚植物C.蕨類植物D.種子植物2.某同學在學校附近山坡的背陰處發現了一種矮小的植物,它們有莖和葉,但沒有葉脈,據此推測,這種植物可能是(D)A.被子植物B.藻類植物C.蕨類植物D.苔蘚植物3.蕨類植物葉片背后褐色的囊狀隆起是______,能產生特殊的生殖細胞,這種生殖細胞叫作______。答案:孢子囊孢子四、課堂小結【教師】和學生一起小結本節的知識,學生邊講教師邊板書,或通過課件展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教學方案】第3節 植物的主要類群 第1課時 示范教案1.docx 【教學方案】第3節 植物的主要類群 第2課時 示范教案1.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