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高中思想政治尊敬的各位評委: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現代教育理念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主導。為了貫徹這一理念,我將以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指導,從教學分析、教材設計、教學過程、教學反思等幾個方面來展開我的說課。一、教學分析1、課程分析深入鉆研教材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和基礎。首先,我來談談對課程的分析。《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是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單元第八課第二框的內容。這是上一框《世界是永恒發展的》的方法論,同時,對學生學會用發展的觀點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具有指導意義。2、學情分析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圍繞學生來開展的。我本節課的教育對象是高中二年級的學生,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具備了基本的哲學思維,但哲學思維能力仍不強,不能很好的把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上升到哲學高度來思考,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將采用案例分析法、自主探究法等教學方法,充分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3、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以及教學要求,我設定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如下:【教學重點】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教學難點】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4、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如下目標:核心素養方面:感受并細化分析改革開放40年,增進對我國改革開放、國家發展道路的政治認同;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全面認識改革和正確對待人生從而培養科學精神;在開展課堂活動中,培養公共參與素養。同時也確定了具體目標。二、教學設計1教學設計理念:???讓學生在關注生活和關注社會中培養學科素養。2教學設計思路:???創設情境引入——教學互動探究-----教師點撥總結——課堂體驗提升3課前教學準備:一是導學案:內容包括基礎知識梳理和延伸閱讀——習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摘要和改革開放發展歷程的文字材料。二是課前將學生分成8個小組,布置探究任務。如新事物和舊事物的判斷,量變與質變的區別;讓學生結合材料探究為什么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為什么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學生通過對材料的討論和思考,既讓學生了解了時政內容又有利于構建高校課堂。三、教學過程下面,我來闡述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播時政,提素養,增能力俗話說,好的導入等于成功了一半。改革開放是我們黨一次偉大的覺醒,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在這一環節,我采用創設情境的導入方式,用多媒體播放視頻《致敬40年》,觸動學生們心理上的“興奮點”,讓同學們從中感受遂寧之變,中國巨變,深刻領會這是一個無時無刻都在變化發展的社會,啟發學生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通過生動又直觀的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并從時政引出哲學思想,又寓哲學思想于時政。并提問:發展的實質是什么,溫故知新,快速進入課堂,學生對比分析,能夠得出新事物與舊事物的判斷標準和區別并能舉例說明哪些是新事物,哪些是舊事物。(2)小組探究:析時政,做實驗,勤思考在這一環節,我結合視頻、實驗和課前小組活動探究來剖析改革開放突破教學重難點。小組探究一1、事物發展的總趨勢——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首先,1到4小組派代表講述: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學生可能從吃穿用住,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三權分置、政治體制改革、文化科技等方面加以闡述。5到8小組派代表談一談改革開放之路的阻力和挑戰,在國家大、人口多、底子薄的狀況下,摸著石頭過河的將信將疑,教條主義,本本主義的阻撓,文化大革命的歷史創傷乃至今天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考驗……并引導學生從新事物、舊事物、社會層面的角度思考問題:事物發展前進性和曲折性的原因是什么。對學生的發言給予表揚和鼓勵,同時,進行補充和總結: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得到了人民的認可接受,感悟出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改革開放從1978年到今天的艱難發展歷程,體會出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能夠對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充滿信心,作為青年學生自覺樹立起為中國夢而奮斗的遠大志向!進而教師點撥事物發展前進性與曲折性的辯證關系原理和方法論。要求學生在教材上做好標識并提醒學生原理中易錯的幾個詞(途徑,方向和道路)。小組探究二2做好量變的準備,促進事物的質變情境設置(一):觀察與思考選幾名同學當堂演示吹氣球,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氣球發生的變化。直觀、形象,由感性到理性,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與體驗,初步感知并適時引出事物發展的兩種狀態——量變和質變。(1)氣球逐漸脹大是量變的過程,當脹大到一定程度氣球爆裂是質變的過程。知識遷移,讓學生們自己列舉生活中量變和質變的例子,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教師提問:是不是只有數量的增減引起質變?PPT放映圖片排列次序發生變化導致結果變化,說明能夠引起質變的除了數量的增減,還有場所的變更。(2)氣球爆裂是不是突如其來的?需要不斷吹氣(量變)才能爆裂(質變)。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重視量的積累,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質變,所以要堅持適度原則。如果一直使勁吹氣一定會出現什么結果?氣球爆裂,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事物發生質變就好比擺在我們面前的某種機會,稍眾即逝,所以我們要果斷抓住時機,促成質變。爆裂的氣球長期放置于某個角落,又會不斷的褪色氧化,說明事物的發展過程是由量變到質變,又會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前進。聯系改革開放和學生實際,對學生進行教育。像氣球的爆破不是突入其來的,它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其實,改革開放帶來的發展也是如此,于是帶領學生把目光投向視頻《中國一分鐘,跬步致遠》,每個一分鐘不是一日之功,一分鐘匯聚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人的成長和國家的發展就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如果想要讓這個質變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就需要我們重視的積累,從現在開始,珍惜時間,努力學習。教師點撥: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四:情感升華習大大說: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我們要一棒接一棒跑下去。學完本框的知識后,我們青年學生會采用什么樣的行動在新征程中為我們遂寧、我們祖國的發展添磚加瓦呢?通過一首熟悉的華為宣傳曲《我的夢》,讓學生領會哲學就在身邊,來自于生活,又指導生活。五:構建知識體系,課堂小結,生成知識網絡,宏觀把握教材,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整合能力六:當堂鞏固,運用易錯辨析考查書本知識的理解,文字題涉及華為的發展要求學生對材料進行分析,概括總結,提取有效信息,提升學生的思維與能力素養;激發學生對科技事業的熱愛,提升學生的責任素養。最后我的教學反思方面:優點:以學生為主體,貼近生活,當堂演示,氣氛活躍,學生學,老師導!不足:預設性強,缺乏學生發散思維的空間及關于改革開放問題探討上的時間把握能否做到收放自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