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7張PPT)第八單元19世紀中后期工業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國第一課民族危機與中國人民的英勇抗爭鴉片戰爭的烽煙背景(一)英國的情況:1640年英國發生了資產階級革命,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道路。18世紀60年代(1760年),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1771-1775年,英國的紡織工業和冶鐵業得到了發展。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英國在世界各地掠奪殖民地,開辟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英國于18世紀中期控制了印度。19世紀初占領了新加坡和緬甸的一部分。1838年入侵阿富汗,又強迫伊朗簽訂不平等條約。接著,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向中國走私鴉片。(二)中國的情況:康乾盛世后,到19世紀上半期的中國已經危機重重。政治腐敗不堪,經濟發展緩慢,軍備嚴重廢弛。當時的中英貿易中,因為中國大部分家庭的日常消費主要靠自己生產,加上清政府在對外貿易中實行限制和防范政策,英國長期處于入超地位。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商人開始向中國大量走私鴉片。林則徐以欽差大臣身份去廣東查禁鴉片。1839年6月,林則徐在廣東虎門支持銷毀外商運到中國的二百多萬斤鴉片,沉重打擊了英國鴉片販子。1839年虎門銷煙鴉片戰爭過程1840年廣東——廈門——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和談(道光、琦善)第一階段第二階段1841年初強占香港——威逼廣東——攻占東南沿海——駛抵南京下關1、爆發:1840年6月,英國艦隊駛入廣東海面,鴉片戰爭開始。2、路線中國戰敗的原因:①客觀原因:英國綜合國力強大②主觀原因:清王朝腐朽落后,統治集團戰和不定,指揮失當。③根本原因:制度上的差距,腐朽沒落的封建主義不能對抗新興的資本主義。鴉片戰爭的結果割占香港島開放廣廈福寧上五處2100萬銀元關稅要與英國商定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開了割讓土地的先例開了勒索賠款的惡例,加重了人民負擔,階級矛盾尖銳打開了中國東南沿海的門戶,便利了資本主義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中國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南京條約》的內容及影響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第二次鴉片戰爭(1)西方列強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1856-1860年)1、背景(根本原因)(2)修改條約要求遭到拒絕(直接原因)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2.戰爭的結果(1)簽訂《天津條約》(1858年)(2)簽訂《北京條約》(1860年)(3)美俄趁火打劫增開十口通商,外國軍艦和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賠償英法巨額白銀允許外國公使進京、外國人可到內地游歷經商割九龍司一區增開天津英法各800萬兩俄國搶占大面積領土——使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加深3.戰爭的影響(1)中國喪失大片領土,主權受到更加嚴重的侵害。(2)清政府開始被列強控制,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起來,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3)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太平天國運動一、爆發的原因:清政府的腐敗統治、社會矛盾的激化、西方列強的入侵、嚴重的自然災害等等。二、經過:1、1851年,洪秀全率眾在廣西金田宣布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2、1853年,太平軍攻克南京,改南京為天京,定為都城,正式建立于清政府對峙的政權。同年,天平天國頒布綱領性文件?天朝田畝制度?。1858年1860年1856年1851年1853年1860年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概況仿照第二次鴉片戰爭梳理太平天國運動大事記。太平軍痛擊洋槍隊,洋槍隊的組織者華爾被擊斃《天朝田畝制度》時間:1853年1、內容土地分配:原則方法產品分配:原則方法目的:建立一個四有二無的理想社會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無處不均勻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每戶留足口糧,其余歸國庫2、核心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天朝田畝制度?的頒布有什么意義?它反映了農民獲得土地的強烈愿望;它繪制了一幅新型社會的藍圖。?天朝田畝制度?為什么沒能真正實施?它具有絕對平均主義思想,嚴重脫離了中國的實際,無法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在當時的環境下無法真正實施。甲午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19世紀東亞形勢圖1、原因:4、影響(1)日本為發展資本主義,制定“大陸政策”,把對外擴張作為基本國策(2)朝鮮東學黨起義(3)列強默許縱容(4)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刺激了日本的侵略欲望中國失敗的原因:(1)、主觀方面:清政府的腐朽①清政府奉行“避戰自保”的方針,貽誤戰機②上下腐朽,。。。。(2)、客觀方面:日本蓄謀已久,準備充分,實力略強,中國相對比較落后簽訂《馬關條約》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的內容條約規定:1、中國把遼東半島、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2、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3、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立工廠;4、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影響:1、《馬關條約》是《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它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隨后幾年中,列強紛紛在中國強租土地,劃分勢力范圍,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面臨著空前嚴重的生存危機。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甲午中日戰爭后,有人畫了這樣一幅畫(見左圖《時局圖》)來表現中國當時的形勢。你在這幅圖中讀到了哪些歷史信息?請結合相關史實為當時的中國出謀劃策,說說中國怎樣才能擺脫民族危機,重振國威。義和團簡介:清代活動于山東、直隸地區的民間農民秘密反清結社組織。原名義和拳。1898年公開活動后,改名義和團以自發的反洋教斗爭為特點其口號先后有:反清復明反清滅洋扶清滅洋一、義和團運動的興起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19世紀末民族危機加深(2)教會勢力的發展隨著外來侵略的加深,西方傳教士在不平等條約的保護下,已經成為一股文化侵略勢力(3)義和拳加入反洋教斗爭廣大農民把尖銳的民族矛盾簡單地看成為洋教及洋人的問題;從而掀起了以反洋教為主的反帝愛國運動。1、歷史背景:2、“扶清滅洋”的口號積極性:具有愛國的性質反映當時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局限性:使群眾放松了對清政府的警惕性;同時具有盲目的排外色彩。請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分析其積極性和局限性:二、義和團運動的發展1、從山東轉移到直隸地區為什么要從山東轉移到直隸地區?袁世凱血腥鎮壓義和團對外不對內清政府改變態度?義和團運動的迅猛發展,引起了列強的恐慌。列強要求清政府盡快撲滅義和團。清政府于1899年底任命袁世凱為山東巡撫。袁世凱到任后,血腥鎮壓義和團。三、八國聯軍侵略戰爭1、時間:2、參與國:3、戰爭過程:1900年6月英、法、美、俄、德、日、意、奧①廊坊、楊村阻擊戰②天津保衛戰③北京淪陷4、義和團運動失敗的原因客觀原因:主觀原因: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農民階級的局限性;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5、對義和團運動的評價義和團運動是一次由農民群眾自發的反帝愛國運動。(性質)由于農民階級無法超越自身的局限性,加上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終歸失敗。(結果)義和團運動粉碎了列強企圖瓜分中國的夢想。(作用、影響)四、《辛丑條約》的簽訂及其影響1、時間:1901年9月。2、參與國:英、法、美、俄、德、日、意、奧、荷、比、西(11個)3、主要內容:A、賠款4.5億兩→本息9.8億B、劃“使館界”C、拆“炮臺”D、懲、禁止反帝愛國組織及活動E、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F、修訂商約4、《辛丑條約》對中國社會的危害a、清政府的重要稅收,幾乎完全被列強所控制。同時也加劇了中國人民的貧困和社會經濟的凋敝。b、“使館界”成為“國中之國”;各國公使成為清政府的太上皇。c、控制京津,便利了列強對清政府的操縱和對中國人民的鎮壓。d、屈從于列強的無理要求,使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鎮壓中國人民的工具。e、“外務部”的設立,使中國對外機構亦半殖民地化。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統治秩序完全確立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