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5.12.2昆蟲共1課時第課時年月日主備:審核:生物教研組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類目標)知識與技能:1、列舉常見的幾種昆蟲,并說出它們的形態(tài)特征和生活習性2、概述昆蟲的主要特征3、與同學合作完成對蝗蟲的觀察4、在對昆蟲圖片資料查詢交流過程中,培養(yǎng)收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關注與生物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如蝗災),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能力二、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觀察蝗蟲并概述昆蟲的主要特征教學難點:觀察蝗蟲三、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有關蝗蟲的掛圖學生準備:收集五彩繽紛的昆蟲資料,預習教材四、教學過程流程設計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個人修改意見I.引課談話:在自然界中,昆蟲的家族非常興旺發(fā)達,已記載的種類有100萬種以上,占整個動物總數(shù)的2/3,那么請同學們自己來介紹一下,你所知道的昆蟲有哪些?它們的特點和生活習性如何?學生聽講并積極思考回答問題II新授蝗蟲的觀察昆蟲的特征昆蟲與人類的關系1、談話:昆蟲是動物界中最大的一個綱,占節(jié)肢動物總數(shù)的90%以上,當你以腳踏入草叢中,可能隨即從腳下飛蹦出一些昆蟲,由于它們的體色與環(huán)境相近,一眨眼卻又不見了那么,如果你見到一個小動物,如何判斷它是否是昆蟲呢?引導學生觀察教材P89圖片,看一看它們有什么共性?2、觀察蝗蟲,我們以蝗蟲為例來認識昆蟲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1)提問:觀察蝗蟲的外形,蝗蟲的身體可以分為哪幾個部分?(2)提問:想一想,你曾經(jīng)抓過的蝗蟲,你認為蝗蟲的體表怎樣?談話:我們稱蝗蟲的體表有一層外骨骼,而且這一層外骨骼一旦形成,是沒有伸縮性的,而蝗蟲的身體不斷生長,因此蝗蟲在生長期有蛻皮現(xiàn)象,且每蛻一次皮身體長大一些(3)提問:數(shù)一數(shù)蝗蟲有幾對足?比較一下它們有什么不同?哪一對足比較發(fā)達,適于跳躍?數(shù)一數(shù)蝗蟲有幾對翅?各有什么特點?足和翅生長在蝗蟲的什么部位?談話:因此,我們稱蝗蟲的胸部是運動中心,另外,胸部的后兩對體節(jié)上還長有兩對氣門,用于呼吸(4)提問:用放大鏡觀察蝗蟲的頭部,看看頭部有什么結構?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蝗蟲的口器,認識到口器的復雜結構是與其采食植物的莖、葉有關系的。因此我們認為蝗蟲是農(nóng)業(yè)害蟲,其頭部是感覺和攝食中心(5)教師講述蝗蟲的腹部,知道蝗蟲腹部有8對氣門,雌蝗蟲身體后端有產(chǎn)卵器3、師生共同總結昆蟲的共同特征1、提問:你能舉例說明昆蟲與人類之間的關系嗎?2、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90?-91,了解昆蟲與人類之間的關系學生聽講理解昆蟲的體色與環(huán)境相似,說明是保護色學生思考討論觀察后回答: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頭部有一對觸角,一對復眼和一個口器,胸部有三對足和兩對翅回答:蝗蟲的身體分為頭部、胸部、腹部三個部分回答:蝗蟲的體表比較堅韌學生聽講學生討論后回答:蝗蟲有三對足,前兩對足較小,后一對足特別發(fā)達,適于跳躍蝗蟲有兩對翅,前對翅較堅硬,具有保護作用;后對翅很寬大,膜翅,主要功能是飛行作用,它們都生長在胸部學生聽講學生觀察后回答一對觸角、一對復眼、三只單眼、一個口器學生聽講學生聽講并理解學生通過對蝗蟲及教材P89中昆蟲圖片的觀察,總結得出: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一對觸角,一對復眼和一個口器。胸部有三對足兩對翅學生討論發(fā)言Ⅲ本課小結提問:如果給你一個不知名的小動物,你能快速準確地判斷它是不是昆蟲嗎?說說你的判斷依據(jù)學生討論后回答:看這部知名的小動物是否有昆蟲的共有特征,掌握本課重點五、板書設計第二節(jié)昆蟲(一)、蝗蟲的結構觸角一對:觸覺和嗅覺頭部復眼一對:視覺器官感覺、攝食中心單眼三只:只能感覺口器一個(咀嚼式口器)前胸:足一對蝗蟲的結構胸部中胸:足一對;翅一對(革質(zhì)、保護)各一對后胸:足一對(發(fā)達、跳躍);翅一對(膜質(zhì)、飛行)氣門1-8節(jié)有八對氣門腹部呼吸繁殖中心雌蝗蟲的后端有(二)昆蟲的共同特征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1對觸角,1對復眼和1個口器胸部有3對足和2對翅教后感運動中心PAGE/NUMPAGE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